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达标检测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达标检测题
在即将到来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达标检测,同学们要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珍惜分分秒秒,紧跟老师,夯实基础。接下来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达标检测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达标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结合词语,读准多音字)
分外( ) 荷箪食( ) 成吉思汗( )
燕山( ) 的卢( ) 数风流人物( )
2.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书写常用汉字)
qìn( )园春 妖ráo( )
lào( )印 chuī( )烟
3.填空。(理解加记忆)
(1)《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____________,“雪”是____________。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观刈麦》)
(3)信念是一株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远站立在/____________。(《信念》)
(4)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黄鹤楼》)
4.把下列诗句与作者、诗题连接起来。(重视文化知识积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孟郊《游子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杜甫《登高》
5.对下面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以语义为单位划分,正确掌握节奏)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6.根据你所学习的诗歌常识,请为下列一首打乱的诗歌排序____________(诗题为《秋夕》,(只写序号)根据全诗内容和押韵等特点排序
A.轻罗小扇扑流萤 B.坐看牵牛织女星
C.银烛秋光冷画屏 D.天阶夜色凉如水
7.选出句式变换后语气加强的一句( )(通过朗读进行比较)
A.他做完了作业。→作业被他做完了。
B.这件衣服很便宜。→这件衣服不贵。
C.我们应该有远大的理想。→难道我们不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吗?
D.你把钢笔借我用一下。→你把钢笔借我用一下,好吗?
8.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先找句子主干有无毛病)
A.对于这些形形式式无礼待客的服务人员,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
B.考试能否取得优异成绩,决定于平时的努力学习。
C.中学生是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
D.我相信,只要你不断努力,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9.你在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不少名言、格言、警句。请在以下三个方面任选两项,分别写出一条名言、格言或警句。(积累固然重要,但分类整理更重要)
(1)珍惜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爱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珍视友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把词语放在句子中理解)
(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忧炭贱愿天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翩翩两骑来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系向牛头充炭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按要求找出诗句。(判断要准确,理解是关键)
描写卖炭翁外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如第一部分用大量笔墨描写卖炭翁劳动之艰辛、生活之艰苦、谋求温饱希望之热切;第二部分写卖炭翁劳动成果被掠夺、谋生希望被毁灭,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揭露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宫市制度的罪恶,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同情人民的思想倾向。诗中还有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出两例,并作分析。(充分认识对比的目的)
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暧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古诗文中,有些诗句 A.以写景为主;B.以抒情为主;C.情景交融。阅读下面诗句,细细品味,判断它属于哪一种?(只写字母)(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判断)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2.对本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准确把握全诗,仔细理解诗句内涵)
A.诗歌紧扣题意,以咏雪为经,以送友为纬,编织成一幅景色绮丽、友情浓郁的雪中送别图。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以北风喻春风,以雪花状梨花,以对春的主体感受写冬的客观实景,写出了冬中之春,不但使边塞风光披上一层绮丽的色彩,而且使送别环境充满了盎然的春意,因而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句,以新颖巧妙的构思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边塞风光之奇,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诗人巧妙地以一路风雪写一路送别,使送别增添了许多斑斓色彩与悠悠不尽之情,最后以一路马蹄印作结,诗情格外隽永。
(三)守株待兔
几米
守株待兔的第四天,
我凝视远方,开始欣赏云朵的变幻。
守株待兔的第十天,
我学会分辨小鸟的叫声,嗅闻不同花草的香气。
守株待兔的第十七天,
我可以从微风中感觉到蝴蝶的心情。
守株待兔的第二十天,
一群小兔对我微笑,
送我一朵紫色的花,我们闲聊了许久,
并互道晚安。
1.《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大家都学习过,请先简述故事梗概,再说说它的深刻寓意。(学会提炼故事的思想精髓)
故事梗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刻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品读诗句,适当联想和想像)
A.“我”从第四天才开始欣赏云朵的变幻,说明前三天“我”只是在傻傻地“待兔”。
B.诗中写到“小鸟的叫声”、“花草的香气”、“蝴蝶的心情”这些自然界的事物,它们的位置可以随意颠倒。
C.“第四天”“第十天”“第十七天”“第二十天”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展现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
D.“一群小兔对我微笑”,说明“我”已“守”到了“兔”,而这只“兔”便是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3.对诗歌的理解允许有发散性,大家可以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篇新“守株待兔”的理解。(学会合作学习)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达标检测题答案:
一、
1.fèn hè hán yān dí shǔ
2.沁 娆 烙 炊
3.(1)词牌名 题目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背灼炎大光 力尽不知热 (3)一株坚强的高山柏 坚实的崖层上 (4)晴川历历汉阳树 烟波江上使人愁
5.C(正确节奏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6.从押韵角度看,“屏”、“星”、“萤”韵脚相同,D项应为第三句;从内容上看,C句交代整体氛围,应为第一句,B句点明宫女孤独寂寞的生活,应为第四句,所以四句顺序为CADB。
7.C(主动句、把字句、被字句的语气基本一致;肯定句与否定句语气基本一致;反问句的语气强于肯定句)
8.D(A句式杂糅,去掉“对于”;B句前后矛盾,可在“学习”后加“与否”;C句“中学生”与“重要阶段”搭配不当)
9.(略)
二、(一)1.(1)可叹,可悲(2)希望(3)骑马的人(4)充当,替代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例1:“衣正单”与“一尺雪”构成对比;
分析:突出卖炭翁生活的贫苦。
例2:“翩翩两骑”与“牛困人饥”构成对比;
分析:突出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例3:“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构成对比;
分析:揭露了宫市的罪恶。
(二)1.(1)A(2)C(3)A(4)B(5)C
2.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以春风喻北风,以梨花状雪花)
(三)1.故事梗概: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却再无所得。深刻寓意:告诉我们不主动地努力,而只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只能是痴心妄想。2.B(“小鸟的叫声”、“花草的香气”、“蝴蝶的心情”,从表面上看,这些只是自然界的事物,但从深层次理解,它们却是“我”心情由浅入深变化的过程。)3.思路提示:环保意识;生活态度的变化等。
看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达标检测题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