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复习指导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复习指导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有哪些需要复习的呢?接下来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复习指导,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复习指导:
【重点难点提示】
1.感受伟人风采,提升精神品格。
2.品味课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4.积累常用的古代实词、特殊句式,提高阅读欣赏古诗文的能力。
考点指要
1.辨别刻画人物形象的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2.根据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正确使用标点,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典型热点考题】
例1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a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b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 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 我很惊异地望着他 黄里带白的脸 瘦得教人担心 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 牙黄羽纱的长衫 隶体 一 字似的胡须 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 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 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 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①颓唐:_____________ ②抚摩: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语段的大意。
3.在语段“ ”内依次加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 ; ; ; “ ” ; ,
B.? : , , , , “ ” , ,
C.? : , 。 。 。 “ ” 。 ,
D.? : , ; ; ; “ ” ; ,
4.这个语段对鲁迅先生集中进行了___________次外貌描写,着重突出鲁迅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点,意在表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崇高品质和___________顽强意志。由此你联想到的鲁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次外貌描写次序不能调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线的a、b两处分别对“我”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传神地刻画出“我”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状态,对表现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作用。
6.这篇文章选取的材料是极平常的,但却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品格,这种写法叫什么写法? 读了这段文章,你在写作上得到什么启示? 有几条写几条。
解:这是一道综合性的语段阅读题,涉及字词、标点、人物描写和文章主题、角度选取等多方面的内容。要深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主旨,就必须学会阅读。阅读是极为复杂的心智活动。要做到准确快捷的阅读,就要有良好的阅读心态、科学的阅读思维和正确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心态以沉静、专注为标准,切忌浮躁、涣散;科学的阅读思维以深入精细为基础,切忌浅尝辄止和大而化之。科学的阅读思维的基本流程,一般含有三个往返:就读物的结构来说,要求读者遵循部分与整体双向通联的途径;就读物的内容来说,要求读者遵循义理与辞章往返求索的途径;就文章的本原来说,要求读者遵循作品与生活双向延展的途径。正确的阅读方法以整体把握为原则,切忌肢解原文,断章取义。所有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果有悖于此,必将事与愿违。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可尝试按此方法操作。
第1小题解释词语,要注意看语境,辨清是表层意思还是深层含义。表层意思是指词语在句子中所表达的确定意思,如颓唐:精神不振作,用的是本意。深层含义是指作者运用某一词语来表达没有说出或不便说出的话,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其中的意思,如抚摩:表层意思是指一种动作,“用手轻按着来回移动”,这里表现的是鲁迅关心帮助进步青年给“我”带来的温暖和鼓舞。
第2小题要求概括段意。这是一篇记叙文,概括记叙文的段意,最重要的是要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尤其是后四个要素。本段的时间和地点在文章开头就作了交代。人物是“我”和鲁迅先生,事情的起因是“我”到内山书店买书,因钱不够陷入尴尬的境地;经过和结果是鲁迅先生问明情况后,将自己的译书免费送给“我”,另一本书也只收了本钱。将记叙的要素加以浓缩,提炼成一句话,那就是:在素不相识的情况下,鲁迅先生送“我”一本书,并低价卖给“我”一本书。
第3小题加标点。首先,要了解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知道逗号、分号、句号的区别:逗号表示一般性的句内停顿,分号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句号表示一句话末了的停顿。其次要根据表达的需要,理解标点符号的修辞意义。这段话开头写道:“什么? 我很惊异地望着他”,说明“我”是带着非常诧异的心情打量鲁迅的外貌的,这个“?”就是用来加强情势的。从段末写的“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可以看出“我”观察“他”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楚他是谁,因此这次观察不仅细致、全面,而且速度较快,相应的文字表达也全是短句,这些并列的短句之间用分号更显得文气贯通,一气呵成。“我很惊异地望着他”后加“:”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更能起到提示下文的作用。所以正确的答案是D。
第4小题,根据外貌描写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并探究作者多次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目的和用意。很明显,这个语段对鲁迅先生进行了两次集中的外貌描写。通过比较,两次外貌描写都着重描写了鲁迅“黄里带白”且“瘦”的脸、“直竖着”的“精神抖擞”的头发,突出了他“瘦”而“有精神”的特点。联系下文“这一来不会错,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一段有关语句,分析得出两次外貌描写都意在表现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与敌人斗争决不妥协的顽强意志。由此联想到的是鲁迅《自嘲》中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次外貌描写次序不能调换,因为两次观察的心情与目的不同。第一次是一般性地观察陌生人,写得比较简略,而第二次则是在出乎意料地受赠图书后,带着感激的心情和急于知道他是谁的目的去看,比第一次更全面、更细致。如果调换两次描写的前后顺序,不合情理。
做第5小题,要善于根据描写侧重点辨别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即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区别。外貌描写主要写人的长相、身材、衣着等,神态描写集中于人的面部表情,心理描写则是写人的心理活动。a、b两处写“我”,分别用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刻画出“我”当时疑惑、难堪的心理状态,对表现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怀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第6题前半部分判断写法,选材很平常,表现的主题大,可见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后半部分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要认真研究选段在写作上的特色,并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来谈。如(1)观察人物要细致入微;(2)描写人物要抓住特征,以形传神;(3)感情要真挚,注意以情动人。
例2 对下列语段表达方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外婆的外形美,表达了“我”对外婆的喜爱之情。)
B.大厦南面和东面两个入口各面宽54米,高9米,进深14米,上面的10层房屋是用两榀两层高的巨型钢架托起来,下面一根柱子也没有。大厦内部巨大的圆柱空间,通过顶层玻璃天窗和一面垂直透明的大幕墙和室外联系,加上两侧玻璃大门的衬托,整个建筑显得晶莹剔透;而在夜里,厅堂内灯光闪耀,大厦更似一个充满诗意的水晶宫,好一个充满激情的几何结构!(描写和说明相结合,表现了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为下文介绍本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贝聿铭作了很好的铺垫。)
C.现在,先生是死了! 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以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议论和抒情相结合,抒发了进步青年决心化悲痛为力量,踏着鲁迅的足迹,去完成他未尽事业的思想感情。)
D.贝聿铭赴美国求学,以后在大洋彼岸成家立业,功成名就,至今已66个年头,但他对中国的一片深情,依然萦系于怀。祖籍苏州,生于广州的他,常对人称是“苏州人”、“广州人”。夫妇俩至今仍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广州话、上海话和苏州话、平时的衣着打扮、家庭布置与生活习惯,仍然保持着中国的传统特色。(记叙,表现贝聿铭尽管在国外时间很长,生活舒适,事业顺利,对祖国仍是一片深情,只是写到他妻子时,有些离题。)
解:这是一道选择题。做这道题,首先要能正确地区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这五种表达方式:记叙用于述说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描写侧重把人物、景物、事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抒情是将作者内心的情感表露出来;议论用于表述见解和看法;说明常介绍事物的形状、大小、性质、用途等。写文章时,人们根据文体不同,常选择一种或两种表达方式作主要的表达方式,同时综合地运用其他表达方式,以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特点,对照A、B、C、D四个选项,可以看出,它们对表达方式的判断都是正确的。在此情况下,第二步就要检查对选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的归纳是否恰当。A项选自《童年的朋友》,选段抓住了外婆的眼睛、牙齿、面孔进行描写,展现了外婆的外形美,表达了“我”对外婆的喜爱之情。B项选自《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这篇人物通讯开头先用说明、描写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规模、结构、整体形态,使读者对它的设计者顿生崇敬之情,这样就为主人公贝聿铭的出场作了很好的铺垫。C项选自《一面》的结尾,写怎样纪念鲁迅先生,即化悲痛为力量,弥补先生去世的损失,扩大战果,夺取胜利,分析恰当。D项具体表现贝聿铭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将他和妻子一起写,比较自然,更能使人想像出他家庭中那种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更能突出他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因此认为写他妻子是离题之笔的D项就错了。
例3 判断下列句子译文的正误
A.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译文:(赵普)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都关上房门要开书箱,取出书本,终日研读。( )
B.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译文:(赵普)死了以后,家里的人发现了那只书箱,打开看,里面只有一部《论语》。( )
C.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然,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译文:宋朝初年,在相位上的人大多小心谨慎,按常规办事,可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
D.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译文: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拾起被太祖撕碎了的奏章,并把它拿回家。( )
解: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判断题。做这道题一要能正确理解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的意义,二要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修辞等。在此情况下,再联系具体语境,或扣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扣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扣住上下文的语意,做到言之有据。A项:“私第”指私人住宅,“箧”意为“箱子”、“书箱”;“读之竟日”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为“竟日读之”,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译文正确。B项:“发”在这里是“打开”意思,而不是“发现”。译文不准确。C项:“龌龊”一词与现代汉语中意义不一样,用于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译文正确。D项:“颜色”在此是“脸色”之意,“之”指代的是“被太祖撕碎的奏章”。译文正确。
例4 默写《赵普》第二自然段,并谈谈此段如何刻画赵普的形象
解:默写是一种传统题型,虽然至今有较长的历史了,但题型的变化却是缓慢微小的。直至近几年,默写题型方从“单一型”发展到“综合型”,“机械型”发展到“理解型”,本题即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解答这道题,第一步要正确地默写《赵普》第二自然段:“普性深沉,有岸谷……太祖乃悟,卒用其人。”注意避免错字、别字。第二问的主观题。应根据课文写法,综合地谈自己的看法。这段文字刻画赵普的形象主要用了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写太祖之怒,描写了“碎裂奏牍掷地”的细节。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以归”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怒皇上,而“补缀旧纸”的细节则更能表现赵普“奏荐其人”的决心和耐心。除细节描写外,这一段文字还写到“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这些人的“小心谨慎、拘于小节”、“循规蹈矩、不多言语”与赵普的大胆举荐人才,不怕触怒龙威,形成鲜明对比,对赵普形象起到烘托作用。
看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复习指导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