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试题
随着时间的流逝,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检测即将到来,同学们要如何准备试题来复习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试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4分)
(1)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 ),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2)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 )友。
(3)想到这些,费米不禁打了个寒噤( )。
(4)鲁迅先生有点踌躇( )了,到底向前走呢?还是回过头来走?
2.将下列诗句工整地抄写在横线上。(2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下面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B.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于1936年10月19日逝世。其著作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杂文等多种体裁。
C.居里夫人为波兰物理、化学家,1903年与丈夫居里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D.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热爱化学,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化学的理论研究。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学校是一个天然庇护所,它既安抚学生、传递温暖,也护佑公
众、凝聚人心。
B.近年来,微博逐渐成为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
C.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油菜地里“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让
人无可奈何。
D.从古时的大同理想到今日的中国梦,尽管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期盼,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报社组织了近80名中小学生记者走进潍坊高密,参观莫言家乡,采访莫言亲人。
B.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C.“五月的鲜花”作为“五四”青年节的品牌节目,经过这几年的精心打造,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D.普及灾害教育,就要真正将灾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之中,以强化公众的风险意识,提高其应对灾难的能力。
6.综合性学习。(8分)
学校开展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一 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途径。(4分)
【材料一】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一条法令:任何酒店、餐馆都不得随意倒掉客人吃剩下的食物。将那些还可以食用的食物倒掉,就是一种犯罪。
【材料二】法国为防止粮食浪费,推出反浪费计划,从细节着手,提供节约粮食的好政策与好方法,签订全国反浪费公约。
【材料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古训传达的是对勤俭的倡导,对奢靡的摒弃。
【材料四】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网友们发起“不剩饭菜,晒吃光后的餐具”的“光盘行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示例:我选材料四,探究结果:运用公共媒体进行宣传。
我选 ,探究结果:
我选 ,探究结果:
活动二 下面是人们就餐桌上讲排场的现象编的顺口溜,有人反其意,另写了一则反对餐桌浪费的顺口溜,请你把它补充完整。(4分)
奢华高档,才够诚意;多多点菜,才够热情;吃饱还剩,才算阔气。
经济实惠,就显真情; , ; , 。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7.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2分)
8.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9.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0.为什么说“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3分)
11.怎样理解文中“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的含义?(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绝版的暮春
朱以撒
①又是一年三月三。兰亭的上空澄澈得如同小儿的眼神,修竹在温润的地气里拔节,有风吹过,春日最有风韵的那个部分就是由竹林中的绿意释放的。
②已经一千六百多年过去了,大多琐屑的日子被人淡忘,只是这一天,人们照例要汇聚兰亭,纪念书圣,弘扬书道,效晋时士人流觞曲水,吟诗作赋。我们正努力地复原着当时的仪式,贴近那一场盛会。而今,利用这种仪式,文人们是否能够抵达那个烟水遥遥的深处呢?
③公元353年暮春之初,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很欣喜地写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四十多人行走在山间林木道中,士林中很有影响的谢安来了,高僧释支遁来了,王羲之带了几个儿子一起出动,最小的是献之,此时九岁。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_________。流觞到处,诗思敏捷者脱口而出。谢安、王羲之、孙绰等二十余人很快成诗,博得一片好评;卞迪、丘髦等十余人一时难以即席吟诵,罚酒三巨觥。年少的王献之参与这样的成人活动,一时不知所措,也只好喝了罚酒。一切都是自如的,随意的,唯有这样,雅集才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气氛。
④谢安也参加了兰亭雅集,和一个普通文人一样,成四言五言诗各一首。在雅集中,丝毫不见他有与人不同之处。从文人角度看,谢安的影响要胜过雅集中的每一个人。从职务上看,谢安历任了桓温司马、吏部尚书,东晋孝武帝时甚至位居宰相。这样的人在兰亭雅集中,与大家平等,无人着意提起,也无专文渲染。这正是晋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风。难得的是谢安的平常心,更难得的是诸士人的平常心,以至达到了自由的最大值。
⑤山水怀抱中的文人相聚,适意是雅集的动力。由于适意而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个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一次寻常的文人聚会能流传下来,恐怕远远超过了所有参与者的料想,他们只是觉得快乐了一天,一身轻松地披戴着芳草野花的香气回家。
⑥今日的兰亭依然清幽静谧,只是人工痕迹多了,不是当年的草莽情调,渐渐把自然气味逼到角落,以至似有若无了。在孙绰笔下,短短数字已将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远比今日所见丰富。像《兰亭序》这样的美文,亦是这样,一个高度确立了,后人有再多的兰亭修葺,至多是一种怀旧、仿效。
⑦公元353年的这个暮春之后,我们的许多集会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我们在追随复制中想念和回顾,那往日已淡如竹林中袅袅的烟水气了。
⑧在暮春,的确可以沿着兰亭方向走,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
12.绝版的东西往往弥足珍贵。公元353年的那个暮春,究竟有些什么让人觉得珍贵而不可复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答出三点即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仿照第③段画横线句子,顺其思路,再写一句话,表现兰亭雅集的美好。(2分)
四十余人其乐陶陶地相拥着,披一身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④段重点介绍了位居宰相的大文豪谢安参加兰亭雅集的情形,加点的“丝毫”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适意是雅集的动力。”请用第⑤段的相关语句说说“适意”的内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孙绰短短数字已将兰亭遥不可复的景致移到了眼前,请赏析第⑥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沿着兰亭方向走”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要弘扬传统,重塑雅集。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找回日渐失去的脾性和情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奇 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
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了。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
姑夫说:“我供他!”
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
姑父坚决地说:“供!”
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
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
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悬崖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海里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候,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文扭头一看是爹。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
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
文硬硬地答:“我不!”
爹问:“你要咋?”
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摔死算啦!”
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
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
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儿,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累弯,也要供娃复读!”
“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不是吗?
(有删改)
18.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是: 。(2分)
19.文中画线句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20.文章大篇幅地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而对复读的经过和结果一笔带过,为什么要这样处理?(2分)
21.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3分)
三、写作(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美国航空航天局安全顾问组一位成员警告说,由于美国与俄罗斯工程师之间缺乏交流,国际空间站可能会发生严重事故。
材料2: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生活中你有类似的见闻和体验吗?请就“交流”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500字;⑤不得抄袭。
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试题答案:
1.(1)xiè (2)zhì (3)jìn (4)chóu chú(注意平时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字音。)
2.提示:注意“俯”“孺”的写法,书写工整即可。
3.D(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
4.C(“义无反顾”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毫不犹豫。是褒义词。原句中是对游客无视“禁止入内”的牌子强行走进油菜地拍照留影的做法的批评,所以用“义无反顾”是不正确的。)
5.B(“一种”和“之一”语意重复,可去掉其中的一个。)
6.活动一
示例:材料一 立法保障。
材料二 制订反浪费计划,签订反浪费公约。
材料三 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写出两点即可)
活动二
示例:按需点菜 亦显热情 光盘净碗 尽显文明[“活动一”是在同一主题“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下,通过单则材料,探究(提炼概括)具体解决办法:立法(材料一),推出计划、签订公约(材料二),弘扬美德(材料三),媒体宣传(材料四)等。“活动二”是补写顺口溜。补写时只要与上面的顺口溜内容相反,字数相同即可。这道综合性学习题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活动一”考查信息筛选能力。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在阅读时,能否抓住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明确这段话要表达的主要观点的能力,同时考查对语段的概括能力、表述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初步探究能力,考查规律性的知识的总结和运用。“活动二”考查仿写能力。这都要求考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文字功底。]
7.邓稼先不是一个普通人物,他为祖国,为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邓稼先为祖国,为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祖国不会忘记他,人民不会忘记他,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8.这一部分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文章最后一部分所起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9.排比。增强了语势,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一生及其贡献。[解答此题需掌握排比这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及作用: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加强语势的效果。]
10.他的方向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因为他始终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不会有彷徨、矛盾。(邓稼先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为了祖国的强大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目标坚定,心里没有彷徨和矛盾。)
11.邓稼先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决定了自己一生的道路。(结合全文对邓稼先的描写可知,他为了祖国和人民,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的这种奉献是不求回报的,假如让他重新选择,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12.①有自如的、随意的、无拘无束的气氛;②有平等、自由的精神和文风,有平常心;③有相聚的适意;④有自然的风景和绝世的美文。(任意答出三点,意近即可)(从第③段中“一切都是自如的,随意的,唯有这样,雅集才充满了无拘无束的气氛”这句可筛选出“自如的、随意的、无拘无束的气氛”;从第④自然段中“这正是晋文人的自由精神、自由文风。难得的是谢安的平常心,更难得的是诸士人的平常心,以至达到了自由的最大值”这句可筛选出“自由、有平常心”;从第⑤段“山水怀抱中的文人相聚,适意是雅集的动力”这句可筛选出“相聚的适意”;从全文看,这里有绝美的风景和绝世的佳作。)
13.示例:盈一袖芳草野花间散发出来的清新香气;拥一怀春日晴空中吹拂而来的和煦轻风(句式一致,意境美好即可,句式错误不得分)(分析例句的句式是动宾关系,动词“披”的对象是“阳光”,“茂林修竹中倾泻下来的温暖”写出了林间的优美意境,所仿写句子只要句式一致,意境美好即可。)
14.不能去掉。 “丝毫”说明谢安跟大家没有一丝一毫的不同,充分表现了兰亭雅集的平等、自由以及谢安和诸士人无关功利的平常心。去掉了就不能起到强调作用了。(意近即可)(第④段通过介绍大文豪谢安参加兰亭雅集与大家没有不同的情形,表现了兰亭雅集的平等、自由以及谢安和诸士人无关功利的平常心,加点词“丝毫”起强调作用。如果去掉,就减弱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5.“适意”的内涵就是“毋需相互提防、戒备,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每一个相与者都重在个性上、精神上的享受,追求浪漫散怀、从容悠然的趣味。”(不全部照抄,答出画线的主要内容也可)(“适意”的本义是:宽心,舒适;称心,合意。根据语义找出第⑤段中相关语句即可,注意用文中语句作答。)
16.抓住“席”“镜”“览”“观”四个动词的准确运用,或者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赏析均可。(从用词的角度或者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这句话用了“席”“镜”“览”“观”四个动词,准确写出了兰亭遥不可复的景致,或者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兰亭遥不可复的景致。)
17.如多读好书,提高修养,提升品位,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淡泊名利,拥有平常心和纯净的心灵,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等任一角度均可。(题干要求“我们要弘扬传统,重塑雅集”,那么我们就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生活的雅趣。结合全文的主旨看,要想提升品位,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还应拥有选文中士人所具备的“平常心和纯净的心灵,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这些品质,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18.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要联系最后一段来解答本题。)
19.为下文爹不为说情所动做铺垫,同后文爹的态度改变形成对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本题考查文中重要情节的作用。可先从内容上进行分析,然后从作用上思考,两方面结合起来回答,不要遗漏要点。)
20.详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表现“文”锲而不舍的性格,其复读时的努力、考上大学的结局可想而知。(本题考查文章详略处理对表现人物、安排情节的作用,大意对即可。)
21.“文”是一个认准目标不言放弃的有志青年。(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把人物放到具体的情节中去,仔细观察人物的特点,然后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
22.写作指导:作为新一代的中学生,不应该只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而应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出自我,和同学朋友交流,和父母长辈交流,和大自然交流,和社会交流,甚至和世界交流……“学会交流,善于交流”不仅是一个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品质,而且是全社会都应探讨并重视的一个问题。
“交流”这个话题,切中了时代的脉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相对突出的问题,如人类与环境,和平与发展,统一与对话,竞争与合作,节约与浪费……这些问题都一度反映在中考写作中,而“交流”也成为我们越来越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它与我们同在,只要生活在世上,时时刻刻都处于交流之中,它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国与国之间和平共赢的保障。
例文:
绿化心灵
为什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深,使和睦温馨的家庭矛盾重重?为什么昔日的挚友反目成仇,拔刀相向?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对路边的乞儿不屑一顾,让人感到世态炎凉,人心冷漠?人们在各自心里筑起一道“围墙”,把心牢牢地圈住。“冷眼看世界”,那么这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
俞伯牙的琴声在山间回响,没有人能听懂,可是当悠扬的琴声拂过江面时,却让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那深奥而又玄妙的琴声,竟被钟子期深深地领悟了。俞伯牙慨叹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位知音。他们不是用话语来交流,而是用音乐来交流,用心来交流。所以当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断琴而誓,不再弹琴。是啊,缺了知己,缺了可与之交流的人,存在的意义何在?这个故事曾在千百万中华儿女的内心泛起波澜,它让人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与心的交流。
只有真心地交流,你才能体会到真爱的神圣伟大,友谊的真诚可贵。是交流给心灵增添了一笔笔亮色,给世界带来了一片片温馨。心与心的交流本是一杯酣畅的美酒,为什么人们会逐渐关闭心灵的大门呢?人心是异常敏感的。当人们被迫需要面对竞争的时候,他们感到客观的无形的压力笼罩了世界。竞争像一个旋涡,圈住了一个又一个人,罩住了一颗又一颗心。当人们学会了分析利弊的时候就学会了选择利弊。“个人主义”在这个时代得到广泛的默认。它像一个个圈子,让人心在圈禁中变得冷漠了。
为什么现在楼越盖越高,通讯越来越便捷,而人情却越来越淡漠?因为人心远了;为什么今天“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却让人感到无奈?因为人心冷了。
当无数矿工因瓦斯爆炸或透水而葬身井底时,当无情的大火吞噬了无数无辜的生命时,当假酒假药害得很多人家破人亡时,你的心跳有没有加速?为了个人的私利,你置大众利益、国家利益于不顾,难道你就心安吗?
教训是惨痛的,为什么悲剧还在不断地重演?为什么不可以敞开心扉,用真心去交流,去呼唤?为什么不可以抛开一己私利,为了一份责任去互相交流。
交流就像柔柔细雨滋润着大地,一滴一滴默默地下落,碾着时光的足迹,抚平了大地的创伤,滴穿了人与人之间坚如磐石的隔阂。呻吟着的地球在呼唤着绿色的世界。而绿化世界,必先绿化人的心灵。只要人人都能奉献一点爱心,用真心去和别人交流,多一点爱心,多一份温馨,整个世界就会变成爱的人间。
点评:本文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作者以一连串的反问开篇,直截了当地引出话题,接着由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深刻地指出现在的社会现实——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人们会逐渐关闭心灵的大门”,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置大众利益、国家利益于不顾。最后,作者又发出呼唤,绿化心灵,让世界多一点爱心,照应了题目。文章密切联系现实,一气呵成,很有分量。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是多处使用反问的语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与力度,发人深省;还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文采。“为什么现在楼越盖越高,通讯越来越便捷,而人情却越来越淡漠?因为人心远了;为什么今天‘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却让人感到无奈?因为人心冷了。”有很强的哲理性。
看过北师大版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试题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