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
没有完美的七年级生物教案可以达到所有预定教学目标.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设计
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
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
让学生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
(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
1.取镜和安放
2.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3.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4.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情况可能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
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
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
看着物镜。
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练习:
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学生畅所欲言。
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小结:
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
浅谈关于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活化教学 情境 课堂活动
论文摘要:生物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物知识无处不在。对于初中生来说,刚刚开始接触生物学习,由生活作为切入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说,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既是实施新课程的客观需要,也是有效提高初中生生物教学效率的需要。在本文中,笔者对实现生物生活化教学展开研究,提出从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和作业与练习生活化三个方面着手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现在提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课堂上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于对于初中生来说,生物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是在过往的学习经验中很少接触到的。为了学生能很快的进入到学习生物的思维,那么就需要教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状态引入,生物课程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的。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在生物课堂上,教师需要创设出与学生生活、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让学生由生活情境自然过渡到学习的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被吸引过来了。由于是生活中的常态在课堂上呈现,学生本能的求知欲得到了激发,他们会发现原来我们平常日常所见的事物是如此奇妙的组成。他们会知道蚕是如何化茧成蝶的,了解之后会对学习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越加关注。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之后,然后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猜测以及与同学、教师的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并且在其中有着独特而积极的情感体验。
比如,教师在讲授“生物变异”这一堂课前,教师可以利用我们学生所熟知的俗语导入。常言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种在生活中,学生再熟悉不过的现象,其实是自然界最普遍的遗传现象,也是我们生物的学习内容。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会出现一对皮肤很白的夫妇,却生了一个皮肤很黑的孩子,这是生物学中会学到的基因变异现象。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展开教学,既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很好的理解和接受所学习的内容。在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下,一方面是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另一方面是激发了学生探究生命的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利于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在生活中的生物奥秘,学会在生活中应用生物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是应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讲解生物知识,这就是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生物问题,然后将其呈现在课堂上,将生物知识巧妙的融入在生活化问题的讲解上。学生感觉到生物知识让自己对大自然更加的了解,从而也更懂得保护大自然。而也正是由于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亲身经历、亲身感悟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从而形成自身很直接的情感体验,也更懂得将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联系起来。
比如说,在生活中,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我们常常喜欢在荫处乘凉。但是在大树的树荫下乘凉却比在房屋下躲太阳显得凉爽得多。这其中的因果也是可以用生物知识来解释的。这是因为植物会进行蒸腾作用,植物本身蒸腾出的水分变成水蒸气时,会吸收热量,也就是带走了大树周围的热量,所以会显得凉爽得多。这种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就是对植物蒸腾作用最好的证明。
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由浅入深,将复杂难懂的生物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联系起来,打消了学生的畏难,学习起来更加轻松也能更加有效率。这种变繁为简的方式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是有用的,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很多现象很解决很多问题,有利于为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三、作业与练习生活化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和练习等任务时,也应该选择生活化的内容。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其实是生物课程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真正的投入到日常生活中,理性实践,并不是片面为了追求所谓的分数和升学率,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开发和锻炼。教师在布置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当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是有用的,是能解决问题的,那种喜悦感是无可取代的,也是学生所享受的。
比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诸如“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课题当作练习让学生课后完成。学生在完成这个题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实地,了解家的周围或者是学校周围的主要污染现象、分析污染因素。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确定各个小组具体的研究项目。比如有的小组研究的是“噪声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有的小组则是“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最后学生将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汇总,进行交流、评议与质询,形成一份完成的研究报告,并可以提供给有关环保部分作为环境治理的参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都得到培养。
四、
大自然中的生物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的也数之不尽。初中生的生物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生物学的这一优势,将大自然与我们的生物教学结合起来,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与生物学有关的现象,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习到的课本知识很好的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生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深度,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重视。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4.初一生物上册资料
5.初一上册生物反思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
上一篇: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案
下一篇: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