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下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个近乎常识性的概念。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下册的教材分析,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下册教材分析
一、第一章 人的由来
本章包括《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生殖》、《青春期》、《计划生育》等4节,是按照课程标准中二级主题“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下的“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以及二级主题“人的生殖和发育”、“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具体内容标准的要求经重新组合而构成的。本章试图将人类的延续和发展问题放在生物圈的大背景下思考,内容跨度大,既有人类的由来(起源和发展)、又有个体的人的由来(生殖)的内容,还有作为社会的人的责任(计划生育)的内容。课程标准将课程具体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去阐述,本文对各章的分析也从这3个方面展开。
1. 知识方面
第一节是有关地球上人类由来的内容,第二节介绍个体的人的由来,第三节、第四节安排了青春期、计划生育等与学生发育和社会发展有关的内容。“镜头”由远(人类的由来)拉近(个体的生殖),又逐渐拉远——社会中的人。
第一节从回顾有关人类起源的争论引入,简要介绍了由森林古猿演化成人类以及人类的发展过程。在介绍人类的起源时,突出了环境变化与人类起源的关系;在介绍人类的发展时,突出工具的进化。第二节研究的是个体的人的由来。有关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等内容,教材用直观的插图,配以少量文字的形式进行组织。由于现在学生的发育提前,青春期的内容在七年级安排确有必要。但是,青春期教育的内容非常多,远不是一节课文就可以解决的,因此,教材只选取最基本的内容,不求全面。有关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以及遗精和月经的内容,教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组织;对于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教材只是通过对生活中某些场景的描述,点到其中的一些表现,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健康地度过青春期。第四节的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说,重点在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以使学生认同这一基本国策。
教材精选了知识内容,同时注意体现弹性和开放性、注意反映科技进展。教材将一些学生感兴趣,但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用其他方式呈现。例如,将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争论作为技能训练的素材呈现;关于胎盘的知识,用楷体字处理,供有兴趣的学生选学;关于青春期发育指标的内容,用课文后练习题的形式作为课文的延伸和补充。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方面,如生殖系统结构的内容,让学生根据正面图,在侧面图上填出各器官的名称,让学生参与学习;各节的练习题中,都安排了和课文内容相关,但需要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去解决的问题,将学生学习的内容由教科书延伸到对其他课程资源的利
用。在体现科技进展方面,教材用“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安排了试管婴儿的内容。这些特点在其他章节也都有体现,以下各章的分析中就不一一叙述。
教材中各个栏目的内容,包括进一步探究、练习题、科学·技术·社会等,都和正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在教学中灵活掌握。以下各章节也是如此。
2. 能力方面
本章共有2个观察与思考、3个资料分析、1个探究实验、1个技能训练等探究性学习的素材。教材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并不都是直接告诉已有的结论,而是用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栏目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分析,从而构建知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探究实验“晚育的意义”,事实上是根据设置的数字情境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这是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中都经常用到的方法。技能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难度不是很大,但却是学生在今后实际生活中会经常碰到的。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本章注意利用多种方式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这也是全书的共同特点)。第一节课文的最后,用“人类是否应当更加理智地发展和运用改造自然的能力呢?”作为结尾,以引起学生的思考;第二节的课文也以一段既结合本节主题,又引导学生应该尊重母亲的文字作为结尾。在练习题、科学·技术·社会等处也都注意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第一节的练习题第5题告诫人类不应对现代类人猿“相煎何太急”。有关我国科学家与北京猿人的阅读材料,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科学家奉献、敬业精神的教育。第二节练习题的第3题,在让学生了解孕妇的身体负担并不仅仅是胎儿体重的增加的同时,渗透了尊重母亲、关爱孕妇的情感教育。有关试管婴儿的阅读材料,既注意了反映科技新进展,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方面的思考。第三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并思考应该怎样健康地度过青春期。第四节主要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立意,目的是让学生认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二、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本章是依据课程标准中“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二级主题的要求展开的,包括《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等3节,力求结合环境、社会去探讨有关营养的话题,而不是仅仅讲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知识方面
本章按照“人从环境中获取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食物需要经过消化,其中的营养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的思路编排内容,随后,又将视野投向生活中和食物有关的现实问题——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关于营养物质的知识,只要求学生了解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以及它们在细胞生活中的主要作用。关于消化系统组成的知识,只要求学生了解(描述),是为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提供知识基础。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内容,立足点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因此,教材并没有详细地讲述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的注意事项,而是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事例,以引起学生的关注。这一节的内容具有相当的开放性,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现实情况、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本章在内容的编排上,也注意体现弹性和开放性,注意反映科技进展:维生素的发现的内容作为选学;第三节资料分析的材料(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放开由学生自己收集、提供;“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反映了膳食纤维、绿色食品等比较新的内容;教材还介绍了近些年才在国内出现的职业——营养师。
2. 能力方面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分别是本书的第二、三个探究,它们比第一个探究提高了要求,表现在:注重“讨论和完善计划”,重视对探究方案和探究过程的反思——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别人的不一致时,要分析原因。第二个探究没有直接列出要探究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所给出的提示自己提出问题(实在提不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的学生,也可选用提示中的问题探究);还以色块的形式提出是否每个探究都需要作出假设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提出重复组设置的必要性。
“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和阅读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的资料分析,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本章在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的资料分析,明白查阅资料、进一步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本章安排了“解读曲线图”的技能训练,训练学生解读较为复杂的曲线图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以后要经常用到的。“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的设计活动,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第三节出发点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问题;“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应落实在“为家长”,目的是引导学生去关心长辈。
三、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本章包括《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空气质量与健康》等3节。既有呼吸过程及气体交换的内容,也有环境中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内容。
1. 知识方面
本章是按照气体进入肺的过程安排前2节内容的——空气先要经过呼吸道的处理才进入肺、在肺内气体交换,之后,又引导学生关注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空气质量问题,紧扣“生物圈中的人”的主题。
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知识,只要求学生了解(描述)。教材在这方面没有用很多篇幅,而是在展示了呼吸系统的结构图之后,将重点放在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上。教材将吞咽与呼吸的关系、声带与发声的知识编为选学内容。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要求学生理解(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原理的内容比较抽象,教材先通过测量胸围差的实验,再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阐述膈肌的运动,说明呼吸时胸廓容积有变化。然后,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关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的内容,教材先用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差别的资料分析入手,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关于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内容,教材通过4份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的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问题,并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学生可以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去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本章的科学·技术·社会安排了森林浴、有氧运动和高压氧治疗等比较新、与人体健康也密切相关的内容。
2. 能力方面
本书的第四个探究“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是一个要运用科学调查方法开展的探究活动。教材对这个探究活动采取了和以往探究活动不同的组织形式——将所要用到的实验方法先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制订探究计划。在制订探究计划方面,教材没有像前几个探究那样给出一个参考方案,而是由学生自己去设计。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会涉及到怎样科学地取样的问题,教材用色块介绍了五点取样法。技能训练“测量和计算”,使学生明白除了直接进行测量外,有时需要进行间接测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肺容积测量的结果,不是取平均值,而是应该像测肺活量一样取最大
值。本章的2个资料分析,提供的资料都比较多,对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在测量胸围差的实验之前,教材提出有时感觉不一定可靠,准确的测量非常重要,这是在科学研究、社会生活中经常涉及到的问题,因此教材用色块列出,予以强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本章第一节在介绍呼吸道的作用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认识到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本章将空气质量与健康作为第三节,目的是突出人的健康与空气质量息息相关,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主要立意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方面,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就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
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为将来创造美好是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
3、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4、充分利用“班班通”和电教馆资源,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激活课堂正能量,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和视频;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8、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四、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下一页更多精彩“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