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历史 >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努力复习七年级历史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

  1.(2013•鞍山中考)960年正月的一天,后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身上,拥立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 )

  A.赵匡胤      B.赵光义       C.赵普       D.石守信

  2.北宋的建立者及其都城分别是( )

  A.阿保机、上京 B.赵匡胤、汴京 C.元昊、兴庆 D.赵构、临安

  3.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 )

  A.北宋臣服于辽

  B.辽统治者推行汉法,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

  C.汉人与契丹人通婚

  D.北宋不想接纳北上之人

  4.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②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 ③客观上维持了一段相对和平的局面 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朽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2013•珠海中考)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6.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后,被金军掳走的皇帝是( )

  A.宋真宗、宋神宗 B.宋徽宗、宋高宗

  C.宋神宗、宋钦宗 D.宋徽宗、宋钦宗

  7.岳飞率岳家军重创金朝骑兵主力是在( )

  A.陈桥驿 B.杭州 C.郾城 D.大散关

  8.从唐朝中晚期一直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对这一巨大变迁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北方 战乱频繁,南方战乱较少

  B.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C.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

  D.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

  9.(2013•长沙中考)历史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 )

  A.西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中后期    D.南宋

  10.宋代金属冶炼业中哪一金属的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

  A.铜 B.铁 C.黄金 D.锡

  11.“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农业的发展

  1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哎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歌手腾格尔的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13.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14.忽必烈时,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中没有( )

  A.户口增 B.田野辟 C.秩序安 D.赋役平

  15.元朝诗句:“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同时又有一个新的民族形成,它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维吾尔族 D.回族

  16.下列各项在宋代发明的是( )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7.黄道婆的棉纺织技术学自( )

  A.白族 B.彝族 C.黎族 D.蒙古族

  18.元朝棉纺织业最兴盛的 地区是( )

  A.松江地区 B.太湖流域 C.苏杭一带 D.四川地区

  19.开创一代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的词人是( )

  A.辛弃疾 B.苏轼 C.司马迁 D.文天祥

  20.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是其中的一位。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

  A.《窦娥冤》    B.《西厢记》    C.《牡丹亭》      D.《桃花扇》

  二、非选择题(21题10分,22题8分,23题8分,24题12分,25题10分,26题12分,共60分)

  21.观察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

  (1)填写出辽、北宋、西夏的相应位置。(3分)

  A. ;B. ;C. 。

  (2)填写出辽、北宋、西夏的都城的名称。(3分)

  a. ;b. ;c. 。

  (3)仔细观察上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辽之间订立和议: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

  “岁币”。

  材料二 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材料三 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请回答:

  (1)这三则材料订立的和议分别是什么时间订立的?历史上把材料一 中订立的和议称为什么?材料三这一和议订立后标志着什么局面的形成?(4分)

  (2)你是如何看待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和议的?(4分)

  23.读图探究

  (1)读右图,该人物是谁?他是什么民族?他被尊称 为什么?

  (6分)

  (2)他的突出贡献是:

  。(2分)

  24.阅读下列图片:

  图1 宋人科举考试图 图2 南宋《耕织图》元代摹本(局部)图3 《清明上河图》局部

  请回答:

  (1)图1中的科举制创立完善于哪一历史时期?宋代相当一部分官员来自科举考试,这反映了宋代怎样的国策?(4分)

  (2)图2描绘的是南宋江南地主田庄生产劳动的场面。结合所学知识简 要介绍一下宋代农民的生活状况。联想一下当时种植的优质水稻是什么品种?(4分)

  (3)图3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繁荣的社会风貌,八方工匠艺人、四海富商巨贾均聚居于此。宋代工匠和商人的社会生活状况怎样?(4分)

  25.阅读下列材料,按照后面的要求回答问题。

  关于指南针的装置方法,据沈括记载有四种:把磁针横穿灯草心浮于水上,把磁针架在碗沿上,把磁针放在指甲上,用缕丝缀住针腰挂在空中。其中以缕悬法的灵敏度最高。它的具体装置方法是将缕丝的一端用蜡粘在磁针腰部,另一端悬在木架上,针下放一个标有方位的圆盘,静止时,磁针便指示南北,这种悬挂型的指南针,基本上确立了近代罗盘的构造。以后,人们学会把指南针固定在方位盘里,制出了罗盘针。当时的罗盘还是水罗盘,即将磁针横穿灯草心,放在水碗中,利用灯草的浮力和水的滑动力,磁针则指示南北。水罗盘在南宋时已得到普遍使用。至于旱罗盘,我国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才出现。

  以下命题都是符合史实的,在与材料相符合的命题后的括号内划“√”,在与材料不符合的命题后的括号内划“×”。(每空2分)

  (1)沈括关于指南针的装置方法记载了四种。( )

  (2)在南宋时期已经广泛使用水罗盘。( )

  (3)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

  (4)明朝,我国出现了旱罗盘。( )

  (5)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

  26.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蒙古族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它曾经为我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物春秋】

  (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词句。你知道词句中被称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对蒙古族作出了哪些重大历史贡献吗?(3分)

  (2)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的元朝吗?元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都城在哪里?元朝是何时统一全国的?(3分)

  (3)假如你参观成吉思汗陵,请你在留言簿上留下你最想对成吉思汗说的一句话。(1分)

  【事件回放】

  (4)元朝推进了我国多民族统一 国家的发展,谈一谈元朝时推进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历史事件。(3分)

  【以史为鉴】

  (5)通过对元朝历史的学习,你认为最值得借鉴的是什么?(2分)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参考答案

  1.A 点拨 :本题考查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

  2.B 点拨: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又称东京)。

  3.B 点拨: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以至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4.B 点拨:对澶渊之盟影响的分析,既要看到其消极方面,又要看到其客观的进步性;既要从主观目的上分析,又要从客观进步方面分析。

  5.B 点拨: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归纳能力。两宋时期,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等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故这一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

  6.D 点拨: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 ”。

  7.C 点拨:1140年,岳飞带领的宋军在郾城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大捷。所以C项符 合

  题意。

  8.D 点拨: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所提供的四个选项,A、B、C三项分析正确,符合史实。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中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故D项叙述错误。

  9.D 点拨:我国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 济的发展,到南宋时期,粮食主要依靠南方,以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国家的财赋收入基本依靠南方,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0.B 点拨:宋代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11.A 点拨:本题考查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农业方面,“苏湖熟,天下足”;手工业方面,景德镇兴起为瓷都;商业方面,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而B、C、D三项表述都不全面。只有A项符合题意。

  12.B 点拨: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

  13.D

  14.C 点拨:忽必烈推行重农政策,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所以C项符合题意。

  15.D 点拨:元朝时,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

  回族。

  16.B 点拨: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宋代,人们将磁化钢针支撑固定在一 个刻有方位的盘中, 用来指向,这就是指南针,也叫罗盘针。

  17.C 点拨:元代的劳动妇女黄道婆从海南岛黎族人民那里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18.A 点拨:黄道婆毫无保留地将先进技术广为传播,她的故乡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

  19.B 点拨:北宋的苏轼开创一代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

  20.A 点拨: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代表人物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21.( 1)A.辽 B.北宋 C.西夏 (2)a.上京 b.东京 c.兴庆 (3)辽、北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北宋与辽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

  22.(1)材料一的和议订立于1005年;材料二的和议订立于1044年;材料三的和议订立于1141年。“澶渊之盟”。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2)对宋朝而言,和议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 担。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有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宋夏和宋金之间长期的战争,使此后的边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 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3.(1)铁木真;蒙古族;成吉思汗。(2)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其统治时期还创制了蒙古族通行的文字

  24.(1)隋唐时期。重文轻武的国策。(2)宋代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户,交租后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为松弛。占城稻。(3)工匠受雇于手工业作坊主,身份相对自由。商人要按规定向政府缴纳商税,他们的经济活动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自身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 化。

  25. (1)√( 2)√(3)×(4)√(5)×

  26.(1)完成了蒙古的统一大业;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政权;领导人民反抗金的压迫;实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统治期间,创制了蒙古族通行的文字。(2)不是。1271年,元朝建立。大都。1279年,元统一全国。(3)言之有理即可。(4)元朝建立和统一全国;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5)政治制度上的创新;对民族交流、民族管理的加强;善于吸收先进文化等。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下历史复习题带答案

2.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题

3.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答案

4.七年级下册历史练习册参考答案

5.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题

243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