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历史>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历史教案也是历史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仅供参考。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隋唐两朝的都城,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概述隋文帝及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探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隋朝的同意,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探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领悟国家同意以及正确的方略、政策是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重要前提;通过对唐太宗的评价使学生认识他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贞观之治”

  二、难点:1、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 2、“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联系《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相关内容导入: 教师设计问题:

  1、北魏孝文帝统一的措施?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的新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2)迁移都城。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今河南洛阳)

  (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

  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汉人胡服、胡人汉服)

  2、南方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三国时候南方开发的原因(1)北方人民大量南迁;(2)南北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3)孙吴政权重视发展生产。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开发的原因:(1)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2)南方的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3)社会相对安定;(4)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教师归纳:第一、自东汉以来陆续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受到高度发达的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在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逐渐与汉族融合,同汉族的差别越来越小。同时,南北政权之间使节来往频繁,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第二、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汉人南迁,促使南方经济发展,到隋朝统一前,南北经济差距已大大缩小。南北经济的发展,要求冲破南北对立的政治格局。

  第三、长期的分裂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广大人民渴望南北统一。

  第四、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发挥个人的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生产的政治、经济措施,加之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北方政治、经济得以发展。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大大超过了南朝,形成了北方统一南方的态势。 引入教材第一目: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

  3、学生阅读教材P2第一目: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的内容,回答以下的问题:

  ①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都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意义?

  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以长安为都城的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历史上把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叫什么,叫这个名字的原因是什么?

  生:“开皇之治”,原因是:隋文帝为了巩固其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1、在政治方面:只要是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在地方改为了州县两级制,为了选拔人才初创科举制。)2、在经济方面:一方面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另一方面减轻赋税徭役。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加之隋文帝提倡节俭,在开皇年间,出现了历史上的盛世局面即“开皇之治”。

  组织学生学习第二目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然后回答教师提问:

  1、隋文帝死后,统治隋朝的哪个暴君导致了隋朝的灭亡?灭亡的时间是什么?

  生:隋炀帝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2、建立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什么地方?

  生: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教师归纳:隋朝官员李渊及其儿子李世民起兵反隋,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组织学生学习第三目“贞观之治”

  学生阅读,思考老师问题:

  1、唐太宗叫什么名字,他的年号是什么?都城在什么地方?

  生:李世民,年号贞观,都城在长安。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那请大家再从书上找找他登上皇帝宝座经过的故事

  大家看完了,我们再来看看唐太宗是怎么从隋朝的灭亡中吸取教训的。请大家接着把P4的第一自然段看完回答老师的问题。

  2、唐太宗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方法是什么?他的方法可以从什么故事中表达出来?

  生:他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古训,基本上作到了广开言路。促成了当时良好的政治风气的形成,这在封建社会是少有的。 魏征和唐太宗的故事。

  师:同学们很聪明都可以很容易的找出答案,那我们现在来看看唐太宗到底是用什么政策来使自己治理国家的时代成为盛世的。请同学们看P4-P6的教材内容回答以下的问题:

  1、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是什么?

  生: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1、政治方面,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率。2、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3、简法轻刑,调整修改法律。4、教育方面,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5、在民族政策方面,实行恩威并重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2、你认为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派代表回答:略

  师:一是唐太宗吸取历代、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唐太宗认识到秦朝灭亡于秦始皇及秦二世的暴政,汉朝衰于汉武帝的骄矜,隋朝灭亡于隋炀帝的暴虐。明白“君依于民,民依于国。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的道理。因此,他经常与臣下商讨前代兴亡的经验教训,权衡得失调整、制定治国方针。二是唐太宗指定的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措施直接产生的作用。入教材中唐太宗五个方面的治国政策。三是唐太宗本人的精明、能干,励精图治。四是国家统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3、你这样评价唐太宗?

  生:略

  师: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措施,促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但是在晚年时候骄傲自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小结本课:师生一起利用议一议来小结

  隋朝和清朝有什么相似之处;以实物代替徭役对农民有什么好处?然后结合本课重点“贞观之治”来进行小结。

  并完成课后作业。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人物:唐太宗。措施: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崇尚节俭;任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虚心纳谏(魏征)。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郭沫若称其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答: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下册历史封建帝国的危机教案

2.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

3.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2017

4.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教案

5.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教案设计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历史教案也是历史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仅供参考。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83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