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
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
目前世界上共有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
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别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教学建议
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因为有了地球知识的和图知识,教材配备了14张各种类型图,设计了多个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的环节。
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议
对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部分,以读图为主:
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
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 。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材分析
“世界海陆分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内容:1、海陆面积的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或陆地占29%,海洋占71%);2、海陆分布的大势,即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这里应补充说明一点,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配有14张分布图、示意图、比较图。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地图、图表,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由于图较多,设计问题不但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也要注意系统性、层次性。
对于世界海陆分布:设计了三个环节,1.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 2。组织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3.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关于选学部分内容的教材分析
第三部分为选学主要介绍了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内容安排在这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紧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这一海陆轮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为第三节讲述地形变化、海陆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打下基础。有关板块运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为此课文首先介绍了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为讲述板块运动作了铺垫。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阅读材料,介绍了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魏格纳原先德国的一为位年轻的气象学家。传说他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转向对大陆漂移的研究,并且坚持不懈,直至为此而献出生命。这段阅读材料蕴涵丰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还可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关于选学部分的教法建议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的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读故事,谈读后感,找证据,用魏格纳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来学习他的学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读图训练方面,可引导学生读三幅不同地质时期的海陆分布图,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 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读书:为什么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从板块学说的角度做出解释:
(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关于“大洲和大洋”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洋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4.通过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形式进行科学史的教育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教材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
(引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论,还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陆的分布。
(板书) 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 海陆分布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总结板书)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组织讨论: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读图对比)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总结: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提问:我们仔细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就会发现地球表面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陆地呢?和海洋一样也是连续的吗?
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你能把他们区分出来吗?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学生活动)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
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并回答:
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学生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总结板书)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陆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 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
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3)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洋,海洋的中心部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总结板书)四大洋:大洋、海、海峡
我们已了解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即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和大小。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自古就是这样分布的吗?先讲一个故事。
(学生活动)P28 读一读“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然后,坚忍不拔的追求,形成科学假说,读后,你们有什么感想?
(科学既需要大胆的想象,又要小心求证,更重要的是要有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决心和毅力)现在,我们用这种精神来探索一下这个科学假说。
(板书)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
(组织讨论)任何学说都要有依据,请你看书,列举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P28 “想一想”
总结证据:(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2)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说明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3)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学生活动)读图回答:地质时期的三幅海陆分布图。
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
总结: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
(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总结板书)1.六大板块 2.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对地表的海陆轮廓的形成即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地表的差异,即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设计思想〉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三个方面的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在第一章地球知识和地二章地图知识的基础上,本章教材的特点是配备大量的图,海陆分布的状况以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都是通过读图获得的。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摆脱背诵定义文字的记忆概念的学法。是本节重要的任务。要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问要具体、明确,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变成学生活动。
第二个环节,充分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地球还是水球”,“难道仅仅是巧合吗?”都为学生提供了宽阔的探索空间,增强了求知的欲望。第三个环节,有关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教学,充分利用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挖掘其中丰富的教育因素,通过让学生读后谈感想,引导他们象魏格纳一样对科学抱有好奇心的进行探索,设计了为大陆漂移学说“找证据”的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在探索的过程中,又受到了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这一环节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完成。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今天分享的初一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全部内容,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