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精心备战,精神饱满;小心开战,经受考验;沉着应战,曙光初现;衷心攻战,胜利见面;成功结战,斩将过关。初二物理期中考临近,愿你这位久经沙场的战士,顺风扬帆,一路向前,金榜如愿!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2017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试卷,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2017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序号填入答题纸对应的方框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
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
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一些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本次考试所在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3.下图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4.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的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B.吃冰棍解热是因为冰棍熔化吸热
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有少许“白粉”,这是由凝固形成的
5.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C.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 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 度不同
6.下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7.在比较材料 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
A.速度 B.音调
C.音色 D.响度
8.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可用来探究
A.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9.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用久了的灯泡钨 丝变细——升华 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C.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汽化 D.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 汽化
10.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11.如图所示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12.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改变?
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13.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蒸发后沸腾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14.CCTV“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15.下列实例利用了光的反射的是
A.用棱镜分解太阳光 B.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
C.夜晚小轿车车内灯应关闭 D.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16.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人”变得越来越小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C.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红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利用这一特性可制成红外线灯
17.下列图像中,反映晶体凝固过程的图像是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
B.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C.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
D.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19.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A.竖直向上移动 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
20.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沿水平方向向平面镜靠近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铅笔到平面镜的距离变为10cm
C.铅笔与像的距离减少30cm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实线位置,则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21.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其声带的 ▲ 产生,并通过 ▲ 传到学生耳朵里的;物理课上,老师让大家玩一个游戏,某同学说“猜猜我是谁?”,其他闭着眼的同学立即说出了他的名字,同学们是根据 ▲ 来辨别的;用抽气设备将真空罩内气体逐渐抽出,听到的罩内电铃发出的声音会逐渐 ▲ 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 ▲ .
22.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 不同;仅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 ”或“音色”)
23.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 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 ▲ 形成的;看电视时,人们可以通过遥控器发出的 ▲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调控电视机;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这是由于光在花朵表面发生了 ▲ 反射;透过蓝色玻璃观察红花时,看到的花是 ▲ 色的.
24.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 ▲ 成水蒸气;在很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会结冰,这是 ▲ 现象,在此环境下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 ▲ 现象;冬天,夜晚气温若迅速降到0℃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 ▲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 ▲ 选填“内侧”或“外侧”).
25.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丁烷,这种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 ▲ 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利用纸锅烧水,可以将水加热到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原因:当水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温度 ▲ ,也说明水的沸点 ▲ (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
26.“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0月17日进入预定轨道,景海鹏和陈冬2名航天员被顺 利送上太空,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在火箭升空瞬间,其下方的水池上会产生巨大的白色“气团”,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 ▲ ;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种特殊材料,它能在高温下迅速 ▲ 、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些物态变化均需吸热从而避免烧坏火箭.
27.如图所示,是检查视力时的示意图.这是利用了光的 ▲ 现象,人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是视力表的 ▲ (填“实像”或“虚像”).若测视力时,要使被测试者看到的“视力表”与被测者相距5m,则人距离其背后的视力表为 ▲ m.
28.如图,在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中,涉及到两方面的物理知识:一是利用金属小平面镜 ▲ ,能观察到牙齿背面的情况;二是在金属小平面镜放入口腔前,先要将它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 ▲ 形成水雾.
.
第27题图 第28题图
三、解答题:(共32分)
29.(4分)按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镜中所成的像A'B';
(2)如图乙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5°角射向镜面,试作出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甲 乙
30.(5分)通过如图的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1)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 带,这一现象叫 ▲ 现象,这说明 ▲ ;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B为 ▲ 光.(2)用温度计测试不同色光的热效应时,可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 ▲ 色,从而使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实验表明在可见光中 ▲ 的热效应最强.
31.(8分)如图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 ▲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 ▲ .
(2)实验时,除了图示器材,还需的测量器材是 ▲ .
(3)a、b两组同学在某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右图所示,问a、b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 ▲ .(试写出两点).
(4)当水沸腾时,观察发现,气泡上升时体积 ▲ ,听到的声音的响度比沸腾前略微 ▲ (均选填“变大”或“变小”) .
(5)实验表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吸热.但小宇提出疑问:曾看见端上桌子的砂锅里的汤,没有火加热但仍沸腾,请你解释原因:
▲ .
32.(6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的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实验中,应选用颗粒 ▲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 ▲ (选填“晶体”或 “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
(3)图乙中熔化经历了 ▲ 分钟;第3min时,物质处于 ▲ 态;第10min时,物质处于 ▲ 态.
33.(3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 .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5° 45°
3 60° 60°
(2)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上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 .
(3)同学们还发现,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则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 .
34.(6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 .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 ▲ (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
是: ▲ .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5)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此实验应在 ▲ (填“较暗”或“较亮”)环境进行.
下一页分享>>>2017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试卷答案
2017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上一篇:2017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下一篇: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