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二学习方法>八年级政治>

初二政治上册第一课教案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对于整个初二政治教学过程而言,各个环节都不容忽视。而教案的设计作为教师备课工作中最为全面系统而又深入具体的一环又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初二政治上册第一课教案,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初二政治上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第一框:我知我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经的情感。

  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重点与难点: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教学准备

  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教学过程

  [导语]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为我们绘制宏伟的蓝图,编制美丽的理想甚至为我们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没有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名字的含义呀?(请2—3名同学介绍。)

  一、“什么是家呢?”

  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长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

  [情景故事]教材P4两则故事说:“那……不是我的房子” “我又有家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二、体验活动: “家”的遐想 /我眼中到的家。(并请说明理由)

  [小结]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

  三、“画”家

  A 爸爸、妈妈、哥哥、小松

  b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兰

  c 爸爸、小刚

  d 爸爸、妈妈、小浩、叔叔、婶婶

  ——我们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知识拓展]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

  ——父母赚钱不容易:为了撑起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妈妈具体从事的工作吗?他们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他们回家后还要干什么?

  ——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爸爸妈妈为了我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四、实话实说: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

  A、小冰早就想买一个新款MP3了,妈妈说家庭经济不宽余,一定要买的话就看期末考试有没有进步。

  B、小亮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这次在学校不小心打破一块玻璃,要赔偿人民币15元。可是小他的父母刚听了一个开头,便不高兴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顿。

  C、小宁生活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开车送她去学校;嫌菜差,每天保姆送饭来学校;穿的是名牌,用的是精品;妈妈还告诉她学校的值周劳动最好不要参加。

  D、……

  五、小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六、作业:介绍我家的好品质、好家风。

  第二框:我爱我家(一课时)

  知识目标: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明白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而父母也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能力目标: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

  教学重点:感受家庭的温暖。

  教学难点: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一个小生命还酝酿在母体的时候,已经倾注了家人对他的关爱,那就是他的名字。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名字的用意。以此来体会家人的期待和关爱。

  一.爱的回忆

  活动内容:先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并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再设问:在你的家庭中,有没有发生过令你感动的事?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回忆,感受家庭的温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呵护。

  教师行为:开展这一活动,一要注意正面引导,防止学生讨论亲子矛盾,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二要注意辨证地看待这些事,因为许多家长对子女爱护有余,严格要求不足,所以要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具体分析。

  二.无悔的爱

  活动内容:让学生填写表格,即“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由谁来做?”另外,讨论两个问题:“说说自己家中贡献最大的人是谁,要说出具体理由”和“夸夸自己的父母,并讲给同学听”。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一要让学生根据家庭情况如实填写,通过填写体会父母的贡献;二要引导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渗透在家尽责的教育;三是说说家人的贡献,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良好道德、优秀思想方面的精神贡献;四是找父母的优点,夸夸自己的父母。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可以不限于教材表格中所列的项目,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家中的事,凡学生能做的,要鼓励学生做,这既能培养学生能力,又能陶冶学生情操,而且有助于增进学生与父母的亲情,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讲“大”的事情,也可以讲感人的具体事例,有些小事反而更能体现父母的一片苦心,容易感动人。在活动中,要注意家庭有缺陷的学生的反应,防止伤害这些学生。

  三.爱的低诉:

  活动内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写一段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交流自己对这种爱曾经的误会或曾经的感动。

  教师行为:呈现两个关于母亲的故事(见附录),并引导学生用心感悟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并将优秀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意在让学生体会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其良知发展的重要环节。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知感恩,不被感动,认为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体验,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有的学生对家长不满甚至看不起父母,也与他们缺乏对父母的理解,不会感受或感受不到亲情呵护有关。因此,要通过这一活动,让同龄人自己教育自己,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切感悟在家庭中获得的爱。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老师要善于引导,可以用具体事例来启发;要注意以情感人,烘托出良好氛围;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发动学生积极地说、积极地体验就行了;要有意识地从父母的良苦用心、子女的责任两个方面来启发,突出正面教育的效果。如果有学生从反面冲突来讲,要注意剖析分析的本意和期望,剖析其中所蕴涵的爱,把学生引导到爱父母、爱家庭上来。

  四.爱的告白:

  活动内容:让学生给父母写寄言,即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写几句话并交给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心情。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在于让学生与父母心灵碰撞,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决心。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写父母的优点长处,也可以让学生写父母对自己的呵护和期望,还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和决心。第二步,在同学中互相交流,互相感染启发。第三步,把自己所写的交给父母,与父母沟通互动。

  教学建议:在这一活动中,要注意展示学生的才气,如让他们写诗歌、散文等形式来写。要强调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避免说空话,避免应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情感和意志结合起来,即要把自己的决心和打算反映出来。这件事是一个学生与家长的互动过程,要注意发挥家长的作用,如将学生的感受反馈给家长,有条件的可以让家长也给学生写寄言,在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五.爱的成长:

  活动内容:讨论:当你们的父母发生了矛盾,你是怎样做的?若父母一方或双方下岗怎么办?为了使你的家庭更美满,你还应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温馨的家庭需要全家人的齐心协力。

  第三框:难报三春晖(一课时)

  知识目标: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力目标:辨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教学重点: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础,防止愚孝。

  教学过程:

  一.爱洒心间

  活动内容:出示材料:一封别样的信(见附录),引导思考:你能读懂母亲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吗?

  设计意图:一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二是与教材中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效。

  教师行为:引导相互交流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二.爱的回报

  活动内容:小组竞赛,孝亲故事知多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孝亲”的典例中感受榜样的力量,为自己“孝亲”行为提供借鉴。

  活动内容:讨论:“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把自己尽孝后的感受谈出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孝敬父母的做法和收获,达到同龄人互相教育、启发、感染的效果。

  活动内容:讨论,遇到下列情形该怎么办:

  ⑴父母只要我读好书,我该怎么办?

  ⑵父母不让我做家务,该怎么办?

  ⑶外出时应对父母说什么?

  ⑷父母生病了,该怎么办?

  ⑸当父母劳累一天下班回家,我该做些什么?

  ⑹当父母烦恼时,我该怎么做?

  ⑺作业未完成被老师留下来而迟归,我该怎么面对父母?

  ⑻成绩没考时,该如何面对父母?

  ⑼我想买电脑,父母认为我控制能力不强而不赞成,我该怎么办?

  ⑽朋友来访,但父母不喜欢,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上。孝敬父母表现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在与父母交往的任何活动中,都有孝与不孝的问题。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把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意、表现与行为选择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就教材所给材料进行讨论,通过分析、选择来判断是与非,进而明确应该如何对待父母。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题目都是开放性的,有许多可以辨析之处,关键是帮助学生树立为父母着想的观念,找出孝与不孝的出发点的不同。比如,成绩要不要告诉父母,本身很复杂。就学生的权利而言,不告诉并不一定错。但如果从爱父母、孝敬父母出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与父母沟通,这对学生自己也有利。如果从怕批评、防父母出发,与父母有情感上的隔阂,就处理不好这件事。中国有句古话“百事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无孝子”。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表扬孝敬父母的好人好事。如果老师知道一些,也可以先表扬,再引导学生自己谈。其次,让学生谈自己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并注意将孝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予以归类。再次,让学生谈尽孝后的感受。尽孝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孝行,是把教育落到实处的最好策略。也就是说,这种道德规范不是由外界强加的,而是学生自己的主动选择。

  三.爱的反思

  活动内容:仔细阅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孝子”的言行反映了什么现象?你对此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如果有,你将如何改进?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曾有过不善待父母的事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发生了怎样的后果?现在你对这件事又是怎样想的?如果你当时按你现在的想法去做,设想一下结果又会是怎样?这一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反省,来体会父母对子女深沉、无私的爱,同时,意识到自己对父母付出太少,从而增强同学的责任意识,和为父母、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

  四.爱的传递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回忆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粮票的故事”。

  设计意图:体验孝敬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扶助,更应是精神上的关爱;不仅要孝敬我们的父母,还应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及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思品课中的作用

  芙蓉区育华小学 袁霞

  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可使抽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知,使教育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行为,给思品课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我在《学会保护自己》一课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优化思品课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我在《学会保护自己》一课教学中,首先出示一男孩衣服着火后飞奔的场景,接着设问:“请你们想办法解决?看谁想的办法又多又好?”学生在这一情境的感染下,都争先恐后地回答灭火的方法,教师则不失时机地表扬、鼓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一下子高涨起来。由此可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是增强学生求知欲,促进其认识的有力措施

  二、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明理”过程生动而丰富

  明理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的道德认识总是以一定的具体形象为基础,经过分析,抽象建立起来的,如果局限于教材中一些相对独立的人物、事件、现象进行口头说教,硬贴标签很难奏效。而借助于计算机手段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间断为连续,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会在保证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明理的坡度,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观点。在《学会保护自己》一课教学中,为了突破“他为什么不去扑火而大声呼救”这一教学难点,本人利用计算机手段表现出“我”从浓烟滚滚的失火现场爬出来大喊“救命”的场景,在视听效果的渲染下,学生们自己总结出不盲目救火的原因。老师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对照图象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随后让学生配乐演唱“热爱生命”的儿歌。这样,课堂气氛自然会活跃起来,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对主要观点理解较深刻,使整个明理过程生动而丰富。

  三、利用生动的视听教材,让行为训练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激情”、“感知”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具有了教育者所期望的趋向性,但是要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还必须将思想观念的趋向性转化为行为的趋向性,这就是教学过程的“导之以行”。在《学会保护自己》一课导行过程中,老师将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地意外和不安全的行为摄录下来,课上利用计算机手段播放出来,接着设问:“请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做得对的,你向他学习什么?做得不对的,你想对他说什么?”老师提问话音未落,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对录像中行为给予评价。在导行训练时,通过利用计算机手段把生动的视听教材与常规的教学手段巧妙结合,让学生有声可学,有形可仿,各种感观主动参与,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自觉地落实行为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将感知内化为自觉行为和内在素质。

  四、运用灵活特殊的表现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于我们平时习惯于粉笔、黑板加幻灯、录音机的常规模式课来说,确实灵活多了。在课堂上只要指挥“鼠标”,便能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像磁石一样强烈地吸引学生。老师少讲甚至不讲,而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安排的情境中,全神贯注进入角色。在《学会保护自己》一课中,老师设计了“知识老人”动画形象,以“知识老人”为主线,将课后辨析题以讨论、拖答案、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老师做配角,让学生与“知识老人”表演、对话。由于运用极富童趣的表现手段,学生愿意学、乐意学,思想集中,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老师在教学中也完全进入了角色,跟学生、屏幕人物的感情融为一体,课堂效果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思品课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学中有乐,乐中有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显著地提高了思品课教学效益。

  看了“初二政治上册第一课教案”的人还看了:

1.初二政治上册教案第一课

2.初二政治上册第二课教案

3.初二政治上册第五课教案

4.八年级上册政治书的第一课

5.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预习教案

24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