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沉着冷静,周密思考,认真严谨,仔细答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试卷。接下来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54分)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逶迤 磅礴 压黔境 蜷 骨碌 呜咽 愠怒 焦灼
2、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5分)
péng pài( ) niān( )巴 jǔ jué( ) liàng qàing( )
雪ái’ái( ) cù( )然 chù( )立
3、请解释下列词语(8分)
等闲:
开颜:
调虎离山:
千锤百炼:
酣然入梦:
逶迤:
磅礴:
万籁俱静:
4、默写填空(16分)
(1)《七律 长征》一诗中运用了夸张修辞的颔联是:
(2)《四渡赤水》这首歌词中,运用了比喻修辞形象表现红军和人民群众亲密关系的词句是:
(3)《过雪山草地》这首歌词中,揭示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难的根本原因的词句是:
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的困难处境的词句是:
(4)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 ,像山泉在呜咽, 。
5、词句解释:(12分)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在诗中的作用是: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两句诗中的“更喜”二字表现了 ,
“尽开颜”写出了 。
(3)“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这两句歌词表现了 。
(4)“金沙水拍云崖暧,大渡桥横铁索寒。”现金句中的“暧”字写出了: ,
“寒”字写出了 。
6、有人曾以红军长征翻山过草地写过一副对联,下面是对联的上联,请写出下联:(2分)
上联:过草地红军历尽千苦
下联:
7、《老山界》一课在写夜宿雷公岩里写到夜的寂静是以声写静,更显夜的“寂静”。古诗文中有类似意境的语句吗?请写出一两句来。(2分)
8、关于长征,人们有很多评价,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评价文字,从这些评价文字中你也许会对长征有一个更新的认识,请结合你已学知识谈几点认识。
(1)毛泽东在他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2)《中国历史》则说: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字;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3)也有人说:长征是中国人民坚强的革命意志的体现。
二、阅读
(一)阅读《长征组歌》第六乐章《飞渡大渡河》,回答后面的总是总是问题(13分)
飞渡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显,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流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1)谈谈你对下面两个词语的理解。
峭耸:
兼程:
(2)上面这首歌词的中心句是:
(3)这首诗主要赞扬红军战士,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歌的前四句“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对表达中心起什么作用?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所写的主要事件。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23分)
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儿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饿得难以忍受。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团捏成了长条。正要把它送到嘴边,突然听见一声低低的叫声:
“同志——”
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他略微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
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他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是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
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个同志吃力的张开眼睛,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动不了。
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而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儿,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 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1)文章讲述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悲壮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2分)
(2)无名战士已是生命垂危之时,可他却能先发现卢进勇,为什么?(2分)
(3)从无名战士的外貌描写中,你能想象他头天夜里是怎样过来的吗?请写一段想象文字,注意对人物的刻画。150字左右。(5分)
(4)从文段中找出两处刻画人物的描写,分析这些描写是如何表现人物品质的。(6分)
(5)这段文字多处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处来分析其作用。(6分)
(6)选文最后一段,写卢进勇的眼睛“模糊了”,而在他的泪眼中,为什么“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2分)
三、写作(10分)
教师节到了,班上将举行一次庆祝会,由你来当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和一段结束语。
开场白:
结束语: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答案:
一1、wēi yí pang bó yā qián quán gū lu yè yùn zhuó
2、澎湃 蔫 咀嚼 踉跄 皑皑猝 矗
3、平常,寻常;欢悦;比喻为了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人离开原来的地方;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甜美、畅快地入睡;弯曲绵延的样子;气势雄伟的样子;各种声音都没有。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波涛在澎湃。
5、(1)总领全诗,高度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限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2)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红军战士战胜雪山后的喜悦和胜利在望的喜悦。(3)红军战士在风雨饥饿的考验面前仍保持坚定的信念,乐观精神。(4)五月春暖的金沙江实景,又烘托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景象;烘托卢定桥自然环境,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6、翻高山红军走过万难
7、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万籁此俱静,但余钟磬音。
8、略(从赞扬长征对中国革命的作用,对红军及党的作用等方面回答。)
二、(一)(1)陡峭的山高高地峭高着;指白天黑夜地赶路。
(2)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3)健儿巧渡、孤舟勇、显威风、留英名
(4)从侧面烘托红军的英勇机智。
(5)巧渡金沙江,安顺场渡江;攻打(飞夺)卢定桥
(二)(1)无名战士把部队最需要的火柴委托卢进勇带给部队。
(2)因为无名战士是在怀着急切的心情等待战友,要把七根火柴托付给他,所以他能先发现卢进勇。
(3)略
(4)“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不,没……没用了”“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两次拒绝卢进勇对他的救助,表明他盼同志到来,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不是为了自己活下去,而是希望把火柴交给同志带给部队,反映了他把革命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好,好同志,你把它带给……”朴素的语言体现了革命战士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5)党证里的火柴象火焰在跳,既然象征了无名战士一颗火热的心,也象征着这些火柴将燃起一堆堆温暖的火,给部队带来希望。
“像擎着一碗贮满水的碗”形象地体现了无名战士对火柴的珍惜,凝聚着无名战士牺牲前为革命事业贡献最后一点力量的心愿。
“手象路标,形象地表明了无名战士临终前仍不忘红军前进的方向,体现他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念。(6)“模糊”是失去战友的悲痛;“清晰”是对烈士精神的敬仰。
看过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