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学习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逝水不会有重归,时间不会有重返。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人教版八年级下生物学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下生物学知识点归纳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子房壁----------------- 发育成果皮
1.受精完成后的雌蕊;子房珠被------- 受精卵--------胚种子受精极核-----
2.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时代相续,生生不息。
3.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种子繁殖.
4.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椒草用叶生殖、马铃薯用块茎生殖、竹用地下茎生殖。
5、无性生殖的常见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6.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分为;枝接( 以枝作接穗)和芽接(以芽作接穗)两种。
7、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
8、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9、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10、无性生殖的优点;加快繁殖速度,保持亲代的优良特性。
11、扦插植物茎段的处理: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的蒸发)的,茎段下方的切口是斜向(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
12、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 、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昆虫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较大。变态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其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3.不完全变态: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较小,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举例:蝗虫、蝉、蟋蟀、
蝼蛄、螳螂、蜓蜻
4、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 、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是指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上生活,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幼体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变成成体。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4、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5、蝌蚪有一段时期很像鱼,这说明:两栖动物与鱼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6、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和种类少的原因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生活在水中,幼体经变态发育才能上陆。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但杜鹃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
2.特点:卵生、 有性生殖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
(1)卵壳——保护作用、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2)卵壳膜——保护作用;
(3)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含有较多水分; (4)系带起固定作用,气室供给氧气,
(5)卵细胞 包括 卵黄膜(细胞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细胞质)——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
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胚胎发育的场所,(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 (6)气室储存气体,由内外两层卵壳膜构成。
4.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大。
第一节
1、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
2、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4、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5、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性及行为方式等称为性状。
6、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并非都能遗传。有些性状可见, 有些性状难以观察到。
7、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8、转基因超级鼠的研究:被誉为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9、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10、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 用此技术培育出来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
1、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
了子代。
2、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3、染色体:细胞核内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呈双螺旋结构。
4、染色体的组成 蛋白质分子和基因分子
5、染色体的数目成对存在 23对(46条)
6的遗传物质。
7、基因: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是遗传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8、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一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9、无性生殖的后代、个体之间十分相像,这是因为他们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
10、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也要分开,随染色体而进入两个细胞中。
11、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单存在的。
12、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相似,不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有较大区别。
13、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也就包含了46个DNA。
14、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第三节
1.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2.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若这对基因都是显性,则表现为显性基因的性状,若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则表现为隐性基因的性状。
3.孟德尔:奥地利人。遗传学之父,遗传学的奠基人。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在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杂交得到高茎豌豆,则高茎豌豆是显性性状,矮茎豌豆是隐性性状)
(2) 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只有dd。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为DD或Dd两种。因此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 基因组成是Dd,虽然d(隐性)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原因: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第四节
1、人类体细胞中染色体23对(46条),表示为男性44+XY,女性44+XX;其中44条是常染色体,最后2条是性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有2条。在人的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有1条。
2、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分别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简称XY。因此,男性生殖细胞有两种(22+X或22+Y),分别含X染色体和Y染色体;
3、女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都是X染色体。简称XX。因此,女性生殖细胞仅一种(22+X):都含X染色体。
4、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5、首次发现性染色体的是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把性染色体分别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是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
6.人的性别决定主要与性染色体有关,也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
7.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比例为1︰1,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且是随机的。若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则生男孩(XY),若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则生女孩(XX)。
8.不能对孕妇作胚胎性别诊断:如果单纯追求男孩或女孩,就会打破生育的自然规律,导致性别比例失调,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五节
1、引起变异的原因: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2、变异的类型:
3、(1)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基础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2)不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而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3)有利变异:对自身有利。
(4)不利变异:对自身不利。
3、 生物变异的意义: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培育动、植物的新品种。
4、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
5、”南橘北枳”是南方的橘子移到北方之后,味道、色泽等发生变化,不能称为橘,只能称 为枳的现象,原因是二者的基因型虽然相同,但环境条件的改变使性状发生了改变。
6、变异的应用(1)太空椒:基因突变。(2)高产抗倒伏小麦:基因重组。(3)高产奶牛:人工选择。
7、把大花生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大吗?
不一定,要由控制花生大小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组成来确定的。假设“A为显性基因控制性状”大,“a为隐性基因控制性状”小,大花生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如果是AA期后代均表现为大,如果是Aa,其后代就有大、小两种可能(不考虑环境因素)。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人类起源于 森林古猿。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化石证据支持。
2.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亿年前。
3、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有机物和能量,还需要其他一些条件。
4、科学的推测要有确凿的证据,需要严密的逻辑,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5、原始大气中无氧气,它包括水蒸气,氨气,甲烷,二氧化硫,硫化氢等。 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地球约在46亿年前形成,原始生命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才形成。
6、1953年美国,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证明了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7、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8、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
9、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10、原始大气简单的有机物原始生命。
11、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
3、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地位越高等。
4、始祖鸟:1861年,德国。它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似之处,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5、细胞色素C:一种蛋白质。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
6、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复杂,由低等-----高等,由水生-----陆生。 现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
7、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8、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1)生物的共同祖先---原始生命。因营养方式的不同,再进化为植物(自养)和动物(异养)
(2)植物进化的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无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4)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8、化石证据不够全面的原因:(1)有的化石人类还未发现(2)有的生物没有留下化石(3)有的化石遭毁灭。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1. 100年以后,桦尺蠖由浅色占多数变成深色占多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浅色的桦尺蠖在黑色树干上易被捕捉,深色的易幸存下来,繁衍后代。
2. 保护色及其意义: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十分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 除了保护色,动物的警戒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4.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859年《物种的起源》。
5、自然选择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6. 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生存下去,就是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7. 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其中有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8. 变异具有不定向性。有利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易被淘汰。
9. 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10、生物的进化: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内因)和自然选择(外因,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不断进化。
11、自然选择是长期且连续的过程,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12、家养的动物与同种的野生动物相比,往往会发生较大的变异。原因是: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有目的的选择,叫人工选择。选择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