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跟古人学家教有感
百家讲坛跟古人学家教有感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孩童时期形成的品性、养成的习惯会对一个人的人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跟古人学家教有感的内容,欢迎大家的阅读。
跟古人学家教有感一
孔鲤很敬畏自己的父亲孔子,经过父亲的厅堂时,快步跑过,不想被父亲抓个正着,孔子问:“学习《诗经》了吗?”孔鲤支支吾吾地说:“没有。”孔子瞅了一眼:“不学习《诗经》,没办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第二次,又经过厅堂,又被父亲叫住,问:“学习《礼记》了吗?”孔鲤忏愧地低着头:“没有。”孔子叹道:“不学《礼记》,无法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孔子教育儿子是从读书识礼开始的。在他看来,《诗经》中的文章,多半是与修身、齐家有关,《礼》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离开这些,人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生活。他的这种“重德教”的教育方法,即后世称谓的“诗礼传家”,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借鉴。
跟古人学家教有感二
《手敕太子书》是刘邦在临终之前写给儿子刘盈的。信中刘邦提到自己生逢乱世,秦国实行焚书坑儒,禁止私学,当时的刘邦很是欢喜,后来在自己登上皇帝的宝座以后,慢慢地开始看书,发现自己以前有很多错误之处,明白了读书的必要性,勉励自己的儿子,乱世与治世不同,在治世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读书。刘向,西汉时期的著名学者。刘向之子刘歆,从小被视为神童。刘歆年少时就得到了皇帝的器重。然而作为神童的父亲,刘向不仅没有表现出欣喜自豪,反而却是忧心忡忡。 刘向担心刘歆少年得志,不识深浅,忘乎所以,告诫刘歆福因祸生,祸藏于福,相互转化的道理,告诫儿子要牢记古训,在得志时不骄傲,保持清醒头脑,小心认真从事本职工作,以求免除祸患。
跟古人学家教有感三
嵇康,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一生蔑视权贵、放浪形骸的嵇康,最终因为得罪了官员钟会,被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嵇康教导嵇绍要坚守志向。在践行理想的过程中,偶尔会有松懈的时候,但若能以之为耻,及时纠正并继续努力,那么经过一段时间后一定会得到想要的结果。有人想要改变你的计划,如果他讲的很对,自己不要感到自卑;如果他的理由不够充分,那么自己不应受影响,而要坚持自己的初衷。
看了跟古人学家教有感的文章读者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