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育部的一封信
教育部有责任和义务来捍卫千千万万孩子的应有的正当教育权益,教育部捍卫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正当教育权益,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中国社会的和谐。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给教育部的一封信,欢迎大家阅读。
给教育部的一封信篇二
尊敬的中国教育部袁贵仁部长
您好!
我是李善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当我的权益受到伤害时,我或许会沉默。当我儿子的正当教育权益受到伤害时,我要奋起抗争。当我看到北京成千上万的孩子教育权益也在受到伤害并且让家长财产蒙受损失时,我决定给您写信。因为您有责任和义务来捍卫千千万万孩子的应有的正当教育权益,你捍卫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正当教育权益,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中国社会的和谐。
这封信的主题是:北京市教委,该爱还是该恨?
2011年6月11日和12日,是全北京市小朋友们上小学一年级报名的日子。我儿子满六岁了,也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儿子的事是天大的事,11日一上午的时间,我带着老婆儿子马不停蹄的接连奔赴住所附近的红山小学、中关村二小百旺分校、红缨小学等三个学校去报名,没有一个学校愿意接纳我儿子。原因是北京市教委前不久出台了一个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海淀区公办小学就读的政策,政策规定所有开具在京借读证明的孩子,可以免收借读费,可以享受北京本地孩子同城待遇,可以在住所附近小学就近入学。对于所有外来人员而言,这真是一个福音。然而这项体察民情、施惠民生的教育政策下到基层,完全变了形,走了样。就是这项政策,让我儿子和许多幼升小的孩子在住所附近的片区内学校进不了,片区外的学校进不去,家长饱受折磨,望校兴叹。幼升小本来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教育历程,但是在今天,却成了社会上拉关系、拼爹、拼钱的历程。一小摄人闷声发教育财,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偷着乐,千千万万的家长为孩子上学操碎了心、寝食难安。
红山小学:都是教委惹的“祸”
6月11号一大早,红山小学门前就站满了前来排队的家长。红山小学在国防大学院内,是解放军部队的子弟学校。学校的大门前保安给每个要报名的家长发号,按号进,叫一个进一个。我们也领了号,并且很快进了校门,但是负责报名的老师看了我们的暂住证后,说我们不是片区内的暂住人口,不能接收。我儿子连填表报名的资格和机会都没有给,更不要说考试。我爱人一见这情形,眼泪都要流出来,带着哭腔的和老师继续交谈,语言近乎哀求,爱人表示我们愿意交些赞助费,甚至是比别人多交一些也可以接爱,还愿意到学校做义工。我很清楚的记得,很多年前,在我儿子还没有到入学年龄的三年前,我给这里打过电话,他们说考试能通过就行。今天面对面,老师依然很有礼貌,但是很平和却也很坚决的说交赞助费也不行,他们不能违反教委的片区原则,况且收赞助费是违法的,要怨你就怨教委,都是教委惹的祸。我问老师,按照教委规定,我的儿子应该在哪个学校上?老师说是在中关村二小百旺分校,按政策,他们必须收,因为我们暂住证的地址是那。中关村二小百旺分校我知道,因为它离我们的住所不是很远,在2010年,我的住所所在小区内几个我认识的学龄孩子为了到那里上小学,据家长说托人的关系费和赞助费,最多的花了十万,中等的是八万,最少的也是六万。当时我就想,一个把西北旺小学兼并后改名后成为中关村二小分校的小学是不是值这么多钱?学校是不是有和这些钱相等的教育含金量?现今的货币虽然有些通胀,但也不至于通胀到如此地步,这些钱究竟是流向了个别人还是真正资助了北京教育?当然,这些质疑只是在心里一闪而过。今天,当我的儿子面临无学可上的危急关头,我忽然理解了那些家长们“视金钱如粪土”的无奈和慷慨,我忽然也有了为孩子迎“刃”而上、甘愿挨宰的冲动和迫切,似乎能够“被宰”也是难得的荣幸。
中关村二小百旺分校:没钱没“人”莫进来?
我立即决定带着儿子老婆前往中关村二小西百旺分校。中关村二小西北旺分校距我的住所只有几百米的路程,修建的很漂亮,大门和校舍都露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但是在今天这个本该校门口人头攒动的日子,却看不到一个人,空荡荡的。伸缩的不锈钢电子门在初夏的阳光下泛着光亮,把大门挡的严严实实。一个保安和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妇女坐在大门边的岗亭里面,看见我们走过来,女老师和保安的眼里都露着警觉。我说我给我儿子报名。女老师说,昨天报名都结束了。我说,今天不是教委规定的统一报名的日子吗?女老师说,“谁说教委有这规定,我们不知道”。爱人过来扯了扯我的衣服,示意我不要和人争吵。
我爱人其实在昨天(10号)来过这里,当天的确是有很多家长和孩子在这里报名,但是校方看过暂住证和户口本后就说爱人是外地人,不符合报名条件,根本没有看在京借读证明,就把我爱人和儿子往外“请”。爱人说,虽然当时也勉强留下了儿子的姓名和住址,但是校方写在一张可以随手丢弃的白纸上,连(我家)电话都不愿写,明显没(把咱们)当回事。爱人告诉我,在当时的现场,有一个家长好像是找过“人”,那位家长在报名被拒后,立刻打电话给那个“人”,那个“人”告诉他:不用报名和考试,开学时直接上就行。咱们家没钱又没人,是不是该死了在这里上学的心?!
“在京借读证明”是让教委和百姓蒙羞的废纸?
面对紧闭大门的中关村二小西北旺分校,我们除了离开赶紧去找下一所小学,没有更好的办法。我们的第三个目的地是韩家川的红缨小学。打车约十多分钟,到达红缨小学大门。虽然已经接近中午,阳光已经很“毒”,但是报名的家长还是排着很长的队伍。我往前挤,保安说:“排队排队。”我说:“这么热的天,我要是排了半天,报不上名是不是很冤枉?你告诉我,你们这是不是哪里的孩子都可以来上学?”保安让我进去问一位老师。老师说只收韩家川的。我扭头对爱人说:“咱们回吧,这里没戏”。爱人的眼圈顿时涌满了泪。
为了儿子能够顺利上学,我们两口子很早都在关注附近小学招生的动态。我们一直认为,儿子在北京上个小学应该不成什么问题,大不了多交些赞助费,学校只要提要求,我们就满足。然而,北京教委的政策让入学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我们却浑然不知。
那天小区居委会的人登上门来送《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海淀区公办小学就读政策宣传卡》时,我还真的些感动:居委会的人真好!北京政府真好!北京市教委真好!
政策宣传卡要求来京务工人员办在京借读卡,我爱人在第一时间开始着手办理。
首先是返回老家办孩子没有监护人的证明,按要求加盖了两枚基层政府的公章(我儿05年出生于北京,一直和我们在北京,虽然在家乡很难办,但还是咬着牙力排万难的盖了),其次在北京本地居委会和街道盖章。这时,遇到了麻烦,需要交住房的租房税金。我们住的是亲戚的房子,不是租房。但是这也不行,不是租的房也要拟租房合同,要交税金!我爱人说交两百块钱行不行?对方说:一千!没有丝毫商量余地,爱人就交了,交完后由于有受到羞辱的感觉,只想放声痛哭。晚上回来,我说你笨啊,为啥要交一千?不能和人家说少交点?爱人说,“不交咋办?为了儿子,咱们只能任人宰割!小区居委会的人对咱们家房子的情况很清楚,知道我们家房子大”。顿时间,我理解了居委会工作人员送政策上门的热情。
开在京借读证明时,还需要我的在京务工合同。爱人把我的合同拿到马连洼街道后,街道说还要单位的营业执照,“谁知道他的单位是不是倒闭了?”,爱人模仿着对方的原话对我实况转播。我无语。现在,看着眼圈溢泪的爱人,我更无语:在京就读证明,难道它只是一张让政府和百姓蒙羞的废纸?
儿子在京上学的日子有多远?
回到家,我们一家三口因为连连失利,都不想说话,气氛很有些沉闷。爱人坐在那,眼泪流了几行后擦干,擦干后又流,最后她不流泪也不擦了,脸上露出坚毅的神色说:“咱们不能坐在家里,为了儿子上学的事,要出去再找几所学校看看。”我说:“你们去,我想在家静静”。爱人带着儿子去了农大附小。晚上回来后说,农大附小也有很多人报名,她依然没有为儿子报上名,但是她看到有个“条子”生,虽然去的晚,但是一到就被点名,进去了。然后爱人便开始埋怨我在北京混了十多年,都没有混出什么关系,接着又是更多的鼻涕和眼泪在脸上横流。我无语。我坚信北京教委出台在京借读证明的片区政策是一心要惠民的,但是落实到下面,却被个别单位和别有用心的人当成了闷声发财的有力屏障,我们是被政府的“好心”给无意间害了。我想只要“相关部门”,尤其是北京市教委在深入基层了解到实情之后,我的儿子和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定会受益于北京在京借读证明这项政策,北京教委的好心政策会真正落实成民众热烈欢迎的好事。问题是,北京教委等相关部门何时才能了解到这迫在眉捷的基层实情?
多希望这等待不是太久,因为过了这个夏天,没有上学的孩子极可能要等到来年才能再上。我儿子正常上学的希望,千千万万孩子正常上学的希望,全都寄托在部长您的身上了,我们期盼您能尽快、尽早拿出建设性的举措,让我儿子和千千万万的幼升小孩子受惠。
谨祝夏祺!
李善举敬上!
6/11
给教育部的一封信篇三
国家教育部:
为了祖国的未来,不得不写这封信,希望能引起重视,改变一下中国教育现状,反思一下我们教育的得失成败.
六年前,家宝召集了一些教肓家科学家探讨为什么现代中国出不了大师级人物?话题很沉重,各种原因都有.我想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的创新能力不行.工业文明发源于西方,西方国家发明了无数的产品:蒸汽机、电动机、汽车、火车、飞机、电灯、打印机、电视、空调、电脑、航母......;而我们中国屈指可数:U盘、夷岛素…。国家强大的标志是什么?那就是创新能力,这个国家发明创造的产品能引领世界发展潮流,那他一定是强大和先进的!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创新能力如此差呢?因素很多,有社会环境因素,也有个人思维能力差距的.但有一个是绕不去的坎,那就是教肓.
国家如果培肓不出创新型人才,那末我们中国的崛起是没希望,我们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不断的重复模仿、不断山寨;那末我们永远也实现不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建立创新型国家,本届政府非常重视,这也是我们能看到希望所在.
然而回到现实,有很多事明知不准为,学校却阳奉阴违.不禁让我对祖国的未来感到深深的担忧.拿我小孩来说吧,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背的书包比身体还要大,稚嫩的身躯背着庞大沉甸的书包.打开书包看看: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健美教育、音乐;很好,貌似这些我们小学都会学.如果只有这些我倒不奇怪,书包里时不时还得放这些书: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小学数学应用题、小学教学口算、口心口算题法、小小建筑师、同步写字本、学法大视野,还夹杂着一些课外书.小小年纪就背负了人生的第一座大山.
再来看看他的一天如何度过:清晨6点过4分起床,有闹钟,他很自觉,每天很按时,不需要我们催促.这让我感到很欣慰.起床后自己刷牙、洗脸、换衣服,晨读,7点吃早歺,7点15出发由我们送上学.下午4点回家做作业,说到做作业就不是一般的繁杂,基本上每天都要做五六本书.不懂的晚上再由我们辅导.辅导完后,学校规定要读两篇课外书籍,由家长讲故事形式讲读.看上去安排得很充实,学校貌似也挺负责,让小孩多学知识,初衷挺好,但我发现小孩的运动玩耍时间减少,身体也比以前瘦弱.也容易感冒生病了。送上学经常发现一些孩子小小年纪戴着睛镜、托着瘦弱的身躯背着沉甸的书包上学,显得老气横秋,原本属于孩子的那种天真活泼荡然无存,心里不免发凉:这哪是在培育祖国的花朵,这明明在摧残祖国的下一代嘛!更甚者,学校经常邀请学生学这个兴趣班、那个兴趣班;比如报了乒乓球兴趣班,球拍必须在学校买专用的,自己家里本来有,不行,必须用学校的,150元一个拍,没商量,为了小孩这点钱不出都会被人笑话,那就买吧.周末,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首先是要求家长给每个小孩买课外书,列了一张清单,足足有十本,平时课程就多,哪有时间看这呀,为了小孩,能不买吗?当然不能.去了书城一看,有几家书店早就知道你要买什么书了,拿出的清单和老师列出的清单几乎相同,这还真方便,一买全中,省去了到处选书.心里却直发冷笑.有道作业更有意思,就是把小孩在家做作业样子拍成照片洗出来送学校,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班级也建立了QQ群,为何不直接上传电子照片呢?
以上反映的一些问题,教育部也是三令五申的,为何这些学校还能顶风作案呢?是教育部的权威不够还是执行力不行?以上反映的两大问题,集中起来就一个问题:私利.以学校和教师之利益摧残广大小孩,以学之名压迫小孩,实则为利,不根除这点我想我们的孩子是不会有前途的,填鸭式的教育奴化人格,封闭思维埋葬创新,国家谈何进步??
西方的教育讲求的是宽进严出,我们则是严进宽出.据统计,100个诺贝尔获奖者就有三十四个德国人,德国人注重什么?注重实践,注重生活中学习知识,启发性的思维教育.德国法律规定,不准学校教学生超出年龄外的知识.而我们,恨不得六岁就能学完十岁的知识,十二三岁就能考上大学.心情急迫、拔苗助长.殊不知,这是在催残.人生不在于学得早,而在于持之以恒的学习,学习是无止境的.那些叫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是多么的混账,必须全民改变这种观念.学习就像龟免赛跑,持之以恒才是正道.
所以恳请教育部,你们的一些制度也需要持之以恒贯彻下去,可以建立网络投诉平台,接受家长的建议投诉,成立教育作风纠风办,抓制度落实.这也是教育的一项重大工作.为了我们的祖国,也为了我们的明天,真该把这项工作好好抓起来了.
此致
敬礼!
一位普通的学生家长
10月13日凌晨
给教育部的一封信相关文章:
8.致给部长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