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饭掺糨子歇后语
糨糊是指用面粉等做成的可以粘贴东西的糊状物,你们知道有关于糨糊的歇后语吗?下面跟着小编来学习学习吧。
八宝饭掺糨子歇后语
糨糊
拓展:糨糊的由来
“糨糊”一词的由来。 一般都知道来源于上海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流行语,再由上海而流 行全国。至于这词在上海如何由来,即使上海人,也很少知道。“捣糨糊”一词的本来面 目,其实是九十年代初上海黑道的一个术语,是“逃江湖”一词的音转,并在音转中发生 了涵义的变化。 在上海市区向郊区扩大之前,市区人口最多的一个区是杨浦区,九十年代初常住户口人口 即达到一百一十万,上海滩上称为“大杨浦”。过去中国工业最集中的地方是东北和上海 ,上海工业最集中的地方是杨浦,因此,杨浦这地方也是中国工人阶级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工人运动对上海乃至全国都有很紧要的影响。但杨浦区也是流氓集中的地方。杨浦区流 氓最集中、最著名的地区,叫定海桥。定海桥是个街道,但社会上一般指这个街道及其周 边密集的棚户区。上海滩上一谈起流氓、黑社会,没有不知道定海桥这名称的。“”时的 造反司令王洪文靠武斗起家,是个标准的红色“大流氓”,即来源于这个地区。这两年突 然全国皆知的周正毅,本是流氓圈里的一个喽罗,也是定海桥出身。“捣糨糊”一词的源 头,正是来源于定海桥的流氓圈。 我年少时所住的地方,离定海桥地区有数站路,跟那里的人本不相识。但小学时即“”结 束前,学生打群架成风,我周围有几个人经常跟定海桥的学生打架,于是就连累地区间的 互相寻衅、报复。有几次寻衅到我身上,实在躲不掉,不得不反抗,只能孤身一人拼死往 前冲、往狠里打,捡了路边的砖头、木棒闭着眼睛只顾往对方头上砸,竟然“两军相遇勇 者胜”,让一帮定海桥的人觉得我是个不要命的,于是休战、认哥们。我是喜欢读书的, 跟他们并无来往,虽说是“哥们”,路上偶尔遇到,也只是点头交情,连他们名字也弄不 清楚,我读大学后,更是连偶然路遇的事情也没有了。军队转业后去检察院从事反贪侦查 ,走街串巷时遇到了几张定海桥熟脸,知道了他们在黑道上打杀出了一定的名气,是这个 “王”、那个“王”了。那时流氓们很敬重同年龄里读了大学的人,或许也因为我的职业 ,几个人一口一声叫我“大哥”起来,我则顺便了解些黑道上的事情。也就那时——大概 九0年左右——,第一次听到了“逃江湖”一词。 上海黑道上闯了较大的事情,不论被发现不被发现,第一做的动作便是逃跑。即使没有闯 出事情,遇到拉网(严打),知道自己属于被拉网的鱼儿,自然的选择也是逃跑。不管什 么情况,先逃跑了再说,这是他们的基本策略。逃跑之后,再看三四、听风声,觉得问题 不大,便回家。要是有很大问题,他们便干脆去广州、深圳等地,再伺机转香港、澳门, 干脆到那里打天下。九0年前后,上海的流氓已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 点”,轻易不采用暴力(改革),放眼港、澳(开放)。他们把社会、世界称为“江湖” ,把自己看作是“江湖上人”。他们的首选是在本地做生意,并不愿意逃跑,因此,不说 “闯江湖”,而说“逃江湖”——离开本地,一般都是逃跑,故谓“逃江湖”。 那时上海流氓做“生意”,有白、黑两类。白的生意是包柜台、开小店、租摊位、倒卖、 贩运等。黑的“生意”是诈骗、贩黄、贩毒、贩外烟、做假烟、赌博、皮条、讨债、敲诈 、保卫、冲场子等。很多流氓解决启动资金的常用手段是皮条、敲诈。皮条生意先要搞定 几个女孩子。上海流氓大哥级人物有个规矩:不出来混的女孩子不碰。女孩子混的标准, 流氓圈认为凡是经常在舞场、酒吧之类场所的就是混的,就是可以设法搞定的。搞定女孩 子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称为“揿到瓮里”,即设计圈套以恋爱名义强迫同居并洗脑 ,再进而迫使其卖淫,甚至把女孩送到广州、深圳和港、澳等地做生意。敲诈的方法也有 很多,对象多是饭店、舞厅、酒吧等场所的老板。那时上海有乍浦路饭店一条街,生意非 常红火,一些流氓就勾引一些饭店老板参与赌博,再设计圈套进行敲诈。他们的这些“生 意”必然导致流氓圈内的互相冲突,在互相冲突中,“逃江湖”或“逃江湖去”一词成了 经常互相嘲笑和嘲弄的语言。这一转变使得语言的涵义开始发生变化。 九二年左右,“逃江湖”一词迅速曼延到了商场上,很多生意场上人开始频繁使用“逃江 湖”一词进行互相嘲笑和嘲弄。这样,“逃江湖”一词就成了一个介于黑、白之间的切口 。所谓切口,是一种灰色流行词汇,是不登大雅之堂但能让一般人作为口语接受的流行语 言。上海人向来有使用切口的风气,一时之间,“逃江湖”一词就风行于世。但人们并不 清楚“逃、江、湖”三个字,不知道它的本义,因此,就发生了音转,成为了“捣糨糊” 。这一音转的关键不是在“逃”、“捣”上面,而在于“江湖”、“糨糊”上面。“江湖 ”(GANGHU或JIANGHU)与“糨糊”一音之转,一般上海人并不知道黑道的“江湖”,而是 把它理解为了“糨糊”。既为“糨糊”,“逃”(TAO)就音转为了“捣”(DAO)。九五 年前后,流行的“捣糨糊”有DAO GANGHU和 DAO JIANGHU两种口音,正是这一演变过程显 示出的音转痕迹。 渐渐地,文人插了进来,开始在文章中使用“捣糨糊”一词。文人自然认真,一时分不清 楚DAO GANGHU和 DAO JIANGHU两种口音之间的意义。其实现在的人多数也读过书、会写字 ,也受这两种读音的困惑,但人们没有文人认真,所以就经常简化为“糨糊”解决问题, 而且更觉得幽默、有趣。九六年时候,我遇到两个报纸编辑,他们提到DAO GANGHU和 DAO JIANGHU两种口音,弄不清楚其中道理,我进行了解说,他们恍然。我一时兴起,写了篇 短文解释,结果报纸不愿意刊登,原因无它,仅仅是文人酸气不减,——原来经常使用的 词汇竟然是个黑道用语,面子上很过不去,很不文化。
相关文章:
3.最近流行歇后语
4.最难猜的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