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民俗文化>歇后语>

爱国歇后语有哪些

时间: 玉珊879 分享

  语言文学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小编为大家提供有关爱国的歇后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稿纸上写情诗-----做一行爱一行

  麻麻绳上接电灯泡-----搞错了路线

  拿住荷杆摸到藕----抓根本

  跑了羊修圈------防备后来

  流水弯弯——和谐(河斜)

  头发长黑斑——法制(发痣)

  服装老板买原料——进步(进布)

  清理秋天落叶——扫黄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

  黄牛咬黄连 -----吃苦耐劳

  雀子钻到竹筒里-----安居乐业

  三十亩地一头牛 安居乐业

  耗子拖牛----- 大干一场

  九牛爬坡------ 个个使劲;个个出力

  披大氅偷烟袋---文明

  【拓展】歇后语

  歇后语是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一部分是“俏皮话”,也可以看成是汉语的文字游戏。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采用这种手法制作的联语就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有谚语的作用。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趣味谐音歇后语

  鼻孔里灌米汤—— 够戗(够受的)

  炒了的虾米—— 红人(仁)

  揍鸡毛—— 壮胆(装掸)子

  冬瓜皮做甑子—— 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 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150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