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看文章
值得看文章
一篇文章值得一看,就证明了这篇文章有它的独特之处。你觉得哪些文章值得一看?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值得看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值得看文章篇1:努力,是为了让才华赶上野心
从小学开始接受的教育主线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中国从小到大的教育传统就是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
到了国外之后,从根本上了解了其实读书只是一个统称,最重要的是要学习更多的知识。
于是,在九年义务教务、三年高中、四年大学之后,我又自我接受了好几项我所认为的对未来有帮助的学习课程。
除却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文凭之外,我还拥有合法卖酒许可证、合法管理赌博许可证、澳洲认证三级翻译证书、中国认证酒店管理文凭。前三项是在悉尼时在TAFE和澳洲NATTI拿到的,其实当时就是想为了就业多学点东西,多条出路,不提也罢。在这里我想说说我回国之后学的这个酒店管理文凭。
接触酒店业属于完全的机缘巧合。那是在我回国一年的时候,我在北京一个特别好的哥哥引进了一个德国的酒店管理集团进入到中国市场。在中国各大国内外酒店集团百花争艳的大趋势下,这个德国酒店集团以德国人特有的严谨与周密,经过好几年的市场调研,悄然进入了中国市场。
记得那是一个北京惯有的雾霾天,哥哥约我在他亚运村的办公室见面。这次的会面不像以往的嬉皮打闹,而是略显严肃。席间哥哥表达了一下希望我来这个新的酒店集团暂时先负责对外沟通翻译事宜,因为德国那边马上要派他们的副总裁来中国谈判。在我看来,用英文跟外国人沟通看似很简单的一些酒店事宜,应该是很轻松的工作,于是很快就答应了哥哥的邀约。
工作很快就随着德国那边的代表团来到中国展开了。德国代表团这次由副总裁携同另外两名德方负责人,在中国将展开为期五天的市场调查以及与各大城市有意向的投资方进行面谈。
德方副总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胖子,像所有胖子一样,他十分有亲和力,讲一口流利的英文。由于语言相通,我俩也算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我们一行人去的第一个城市是杭州,当时是受到了杭州大酒店老总的邀约,希望可以有合作的机会。两方的第一次会面就在杭州大酒店的会议室里。说实话,我是第一次参与这种谈判,一向自信的我在那一刻显得略有些拘束和胆怯。深呼吸调整了一下自己的状态以后,谈判开始了。
现场只有我一个人精通中文与英文,所以翻译的重任就放在了我身上。在这次会议之前,我自以为是地觉得酒店业是个很简单透明的行业。我们都经常住酒店,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看过猪跑吗。这个观念在会谈开始之后被肢解得四分五裂。席间两方所沟通的问题,我有大部分都一知半解,那些方面在普通的入住酒店过程中根本就接触不到。有很多中方所说的中文、德方所说的英文,我在之前连听都没有听过,更别提翻译了。于是乎,在我不服输的自以为是下,两方听着我的翻译都是一头雾水,在一个不太和谐、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这次会谈。
回到房间之后,随行的哥哥看出了我刚才会谈时的局促,亲切地问了一下我的情况。我这不服输的性格始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只是说有些专业名词自己搞不太清楚,多谈谈就好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辗转了青岛、上海、广州。谈判的情况并没有好转,我的信心在日渐下降,状况也不容乐观。在上海进行的谈判中,由于中方代表有会英文的随行人员,当他当面指出我的一个翻译失误时,我真的有挖个地洞钻进去的心。
经过了这短短几天的差旅,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自大与不足。回到北京之后痛定思痛,委婉地拒绝了哥哥让我直接去酒店集团上班的要求,报名了一个北京酒店培训中心,开始了为期一个月,学习结束后拿到了国家认证的酒店管理证书。
学校所在地是北京东二环的一个干部培训机构,课程为期一个月整。第一天我提早来到了学校,选了一个在教室最后的位置,听着音乐等待着老师的到来。
当老师来到班上的时候,教室已经基本被坐满,一共有16个学生。
当堂的任课老师姓孙,主讲酒店管理。在短短的几分钟自我介绍里,孙老师说自己从酒店的门童做起,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一路往上最后做到了职业经理人,现任一个五星级大酒店的总经理。自我介绍很短,孙老师自嘲式的幽默也引起众人的欢笑,但想想其中的艰辛,也有一阵感同身受的酸楚感,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酒店业的精深,更坚定了我学习的信心。
接下来是全班的自我介绍,听着一个个同学的自我介绍居然让我有些无地自容,我应该是其中最没有经验没有履历的一个人了。
当然,这也无法打破我的自信心,因为我知道,在这个课堂上,所有人的起点都是一样的,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在接下来的课程里做到最好。
我从来不是一个会对环境妥协,对苦难低头认输的人。所以从第一天开始,我就每天按时上下课,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老师问题的讨论,并在下课后阅读许多与酒店相关的书籍。
在其中的一堂课上,我提到了我在德国酒店集团的谈判过程,孙老师极感兴趣,并且以此为案例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案例分析。在经过一节课的讨论之后,我从孙老师以及在场同学提出的很多观点里汲取出了一些精华,深信如果再经历一次类似的谈判,我一定可以轻车熟路地应付各种问题了。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临近结业考试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去的酒店是地处金宝街的励骏酒店。酒店与充满人文气息的王府井咫尺相望,与深邃悠远的紫禁城交相辉映,处处浸透着凝重典雅的文化底蕴。
带领我们参观酒店的是一个酒店经理,为人随和,十分风趣幽默。在参观完几个酒店特有的房型后,经理带我们来到了酒店最高层的总统套房,据说这是美国与俄罗斯总统访华时住过的房间。进入房间后我深深吸了口气,并没有闻到奥巴马的古龙水以及普京的伏特加味道。
在经理短短的半小时介绍时间里,我充分了解到了真实酒店中许多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这些看似简单的小玄机在平时我们住店过程中很难被发现,也只有切实地参与酒店的管理才可以发现。这些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以及之前井底之蛙的孤陋寡闻。
在参观结束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学校进行了好几个科目的期末考试。最终我已近乎满分的成绩顺利毕业并且拿到了国家认证的酒店管理证书。
有趣的是在去学校拿证书的当天,孙老师特地将我留了下来,语重心长地对说:“大海,你的在学成绩十分优秀,但我更看重的是你在课堂上以及课后聊天所体现出来的发散思维,据我长久以往的观察,我身边具备这种品质的人都已经身处高位要职,你有没有兴趣来孙老师的酒店,我推荐你直接进入管理层。”
说实话,我着实诧异了一下,心想我这半桶水居然也能被孙老师认同,可惜这伯乐这次拾到了我这个蠢材。我酝酿了一下措辞,对孙老师说:“谢谢孙老师这么高的评价以及赏识,说得我真是羞愧难当。说实话,酒店业真是一项博大精深的产业,原来的我是一只典型的井底蛙,多少有些不知所谓的意思。在经历了德国酒店谈判过程以及前一个月的高强度学习之后,我深知自己的知识强度还不足以支撑我直接进入酒店管理层。我还是希望可以从基层做起,像您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做到您现在的位置。”
走出学校,我呼吸了一口北京特有的雾霾空气,在愉悦的心情下空气也显得不那么刺鼻了。
虽然我最后并没有进入酒店业继续深造,但这段经历,或者说是生命中的这个小插曲还是带给我了一些对持续学习、努力充实自己的感悟。
当你的口才已经无法表达你的完整意思,当你的举止已经无法让人完全明白,当你的才华已经撑不住你的野心,就是你该静下来好好学习的时候了。
活到老,学到老,并不单单只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而是永远督促你努力向前的动力。
值得看文章篇2:为什么习惯记笔记的人更容易成功
“让我看看笔记就知道了。”
这种话我们听过多少次了?说话者有可能是管理人员,学生,律师,秘书,作家,或者任何想要记住关键信息的人。记笔记在工作和学习众多领域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但当我们迫切需要这些信息时,笔记真的能帮助我们理解,记忆,重新获取它们吗?根据研究,尽管风格和方法因人而异,但答案却显而易见——是的!
比如,在最近马克·扎克伯格对年轻企业家召开的会议上,所有人都十分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地上掉根针都能听见。但是记笔记的只有两个传说中的硅谷投资者,同时也许是会议室里最成功的商人!
易趣首席执行官约翰·多纳霍说过:“伟大的领袖永远都不会因为骄傲自负而不再学习。”
如果你还不认同记笔记的重要性,以下10条解释了为什么记笔记是取得成功的最佳捷径:
1. 记笔记让你积极主动地学习。
记录信息让你全身心融入到学习过程中。记录者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因为他们要加工信息,在纸上,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上记录重要内容。尽管过会还要不断整合信息,但是他们已经开始理解信息,并把所有信息联结起来。
皮特·罗杰斯,《在斯坦福和哈佛大学连续拿A:如何学地更快,思考更灵活》一书作者,曾经说过:“你要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精华。记笔记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
2. 他们懂得记录信息的重要性。
当考试来临,学生需要记住所有相关信息。演讲者上台时手里不一定有讲话大纲,但如果他们花了时间充分准备笔记的话,演讲前自然而然就会记住所有的内容。
研究结果也是如此。贺维在1970年研究发现,一周之后,相比不记笔记的学生,那些记录笔记的学生成功记住内容的几率高出7倍!
3. 他们知道如何整合笔记和数据。
至于存储和检索所有的笔记,数据,联系信息以及客户反馈时(这仅仅是一小部分信息来源),学生和管理人员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如果某个学生的文档归类能力传统但有效,那么问题不大,但是现代科技能够更加有效地存储和检索不同种类信息。想想只要点两次鼠标,就能向客户发一封邮件,多么方便!
这里介绍一个强大的工具Transpose,它涵盖以上和其他功能。优异的学生和出色的管理者都清楚,快速准确地寻找相关信息时,时间越少越好。有效记录笔记的系统无疑是让他们如虎添翼。
4. 他们知道如何为记笔记做准备。
很多时候,学生和管理人员也许会面临内容复杂,难以理解的讲座。在那种场合里,他们担心记笔记会比平时更加困难。
如果是讲座,那么负责演讲的教授就会有相关讲义。提前阅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能帮助听者了解文本大纲。他们也能在演讲前查询生僻的单词或概念,核对数据,删除不相关或不重要的信息,充分了解主要内容。
皮特·罗杰斯说:“预先阅读能改变命运。它改变了我的生活......如果提前看过材料,每个人都会更加睿智。你也如此。”
5. 他们创建独具一格且十分高效的记录系统。
谁说用完整长句记录信息就是好办法的?通常你只需要使用速记或其他方法。而且,在学习和记忆阶段,一字不落地记录信息会漏掉许多要点。
画视觉图是个不错的办法,尤其当学生恰巧是视觉性学习者时更为有效。画蜘蛛状说明和思维导图都十分有效。因此,画图法主要还得参考内容主题。对于某些反复出现的短语,许多人设计了自己的缩写和符号,这可以节省许多时间。
6. 他们有寻找线索的慧眼。
记录者通常一心多用。他们不断训练自己的听力技巧,同时在全神贯注的前提下,提升写作/打字能力。如果以上任何方面没达到要求,那么笔记就会漏洞百出。我记得上大学时,因为经常漏掉要点,为之还付出了不少努力。
高效的记录者带有发现言语或非言语线索的第六感,这很有用。比如:说话者经常停顿或重复某一要点,有时会改变语调或者词形,语气也许会更温和。同时还伴随着一些非言语线索:说话人也许会大步滑行,在黑板上写字,做出夸张的动作。记录者会立马识别这些提示,利用这些空隙获取时间,好好休息,节省精力。
7. 他们从不参考老师的讲义。
很多同学都会跟老师要笔记,PPT和其他资料的复印版,老师一般都会同意。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这类学生的成绩也不会有太大提高,只是平平而已。如果养成一直参考老师讲义的习惯,那么成绩注定只能处于中下水平。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在于,熟悉材料,处理信息,然后信息重组,增强理解,存储记忆。记笔记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8. 他们阅读效率更高。
阅读文章时,许多同学会做笔记。管理者则会刻苦钻研枯燥乏味的手册。记笔记能有效地让我们集中注意力,总结要点。
记录者会问自己:“记录的要点是什么了?”如果想不起来,他们就会重新快速扫描一遍笔记。久而久之,他们阅读效率更高,速度更快。阅读时也不会分心了,因为他们要全神贯注,看看有什么要记下的。
9. 他们随时准备记下创意。
理查德·布兰森早就意识到,如果当初开会和人际交往时没有做笔记的话,那么现在维珍品牌的许多子公司和大大小小的项目都不会诞生。他就是记笔记的最佳代言人,但是又不无遗憾地宣称,女人比男人更擅长记笔记。
“不管这个创意大小也好,简单还是复杂,都记下来。但是千万不要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要好好思量这个想法,然后把它转化成符合实际,可以实现的目标。如果不记下来,那么还没等到你出门,它就随风消逝了。”——理查德·布兰森
10. 他们明白记笔记有助于实现目标。
这不是偶然或者巧合。的确有很多调查显示,记笔记,速记,打字都有助于促进学习,实现目标。
加利福利亚多明尼加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写下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目标十分重要,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实现它们。据研究者估计,如果能完成以上过程,那么成功几率将会增加33%。海力特·安妮·克劳瑟写了一本十分有趣的书——《写下来,实现它》,作者在书中解释了为什么以及如何写下目标对成功来说如此关键。
以后再参加会议,和别人谈天时,记得观察有多少人记了笔记。这部分人正是现在或者未来生活的成功人士。你也会成为其中一员吗?
值得看文章篇3:任何你不懂的东西都叫作装逼
前几天,我看到一场很不错的音乐会要演出。
不过由于订票的时间真的太晚了,所以连特别差的位置都没有票了。为此,我就发微博求助,想看看有没有谁买了票不能去,或者想要转让的,我愿意稍微加一点钱收两张票。这条微博不知道后来被哪个大号转发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我看见微博里多了很多回复。卖票的人一个都没有,倒是来了许多冷嘲热讽,还有几个人在下面什么“你们有钱人就是喜欢附庸风雅啊”“呵呵,有这个钱干什么不好啊,非要听这些东西”“PO主矫情,呵呵”。还有两三个人在下面说什么“小苹果不知道比这些音乐会高到哪里去了”之类的。真棒,没有弄到票还招惹来一群莫名其妙的鬼东西。
再说一件事情。
我认识一个男生在很有名的大学读博士。他是那种天生就比别人聪明点的小孩子,当我们还在为课本上的数学题苦苦挣扎的时候,他已经是拿各种金牌奖的奥数小能手了。本来就擅长读书,再加上兴趣的驱动,不知不觉中,他就已经读到博士了。近几年来,国内本来就对读博有许多偏见,每次他回家过年的时候,家中亲戚总是拉着他问:“什么时候出来赚钱?”“啊?什么,还要读这么多年啊?我告诉你啊,读书没有用啊,你得出来找工作,赚钱,多拉关系才行啊。”除去长辈对于读书的不理解,年轻人也开始热衷于“读书无用”的论调。在各大社交网络平台里,流传着各种对于博士人群的嘲讽,尤其是对于女博士的群体。
人们对于博士群体的嘲讽已经变成恒久流行的段子,在这娱乐化语言之下,是反智情绪和自以为是的骄傲。人们并不尊重学识,除非你能告诉他这些学识能够变成东三环边上的房子,他们才可能半信半疑地看上你几眼。多管闲事的男人为女生读博士以后嫁不出去所担忧,却忘记女博士们根本不会嫁给他们,甚至不会多看他们一眼。一群人为另外一群根本看不上自己的人的婚姻大事所操心,这种热心的态度真是叫人感动。
粗俗的人开始嘲笑精致的食物,不学无术的混混开始否认读博士的价值,笨蛋嘲笑智者“想太多”,从来不好好剪指甲的人吐槽爱整洁的男生是娘炮。说脏话不是没教养没礼貌,反而是性格直爽和不矫情的标志。一个女生若是和别人说自己喜欢吃怀石料理、热爱博物馆和艺术,她极有可能被贴上“喜欢享乐”“做作”的标签。反之,另外一个女生说自己喜欢吃路边摊,热衷烤串和麻辣烫,就会被认为是好相处、率性。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好的事物反而变成不正义的存在,垃圾文化与食物反而是诚恳的代名词。当人们开始嘲笑精巧与美好的时候,糟糕的文化就正在光明正大地登堂入室。
请容我非常不客气地指出,这群人是非常可怜的家伙。他们是一群什么都没有见过,也没有办法理解的家伙。他们没有见过真正的好东西,自然也无法理解别人为什么在听见马勒的时候会潸然泪下,也不能理解人文学科对于人性的深远影响。哪怕他们见过,但碍于狭隘的心胸,他们也不能理解这些精妙事物的动人之处。他们是混乱的相对主义者,坚持认为《小苹果》和《哥德堡变奏曲》没有高低之分。他们那贫乏到令人同情的理解能力,导致他们不能理解别人与他们是不一样的,即使世界上真的有一批人,是真正醉心于精神世界,对艺术和美好食物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他们不能想象别人喜欢听马勒就是喜欢听马勒,别人喜欢讨论哲学就是为了讨论哲学,别人做很多事情是完全出自内心的喜爱,而非装逼。
我以前在上海生活的时候认识一个老太太,她已经七十多岁,但仍然保持着非常得体的谈吐和穿着。出门的时候,她要穿上手工绣花的旗袍,外面要套上一件灰色的针织外套,头发也要梳得整整齐齐的,最后还得配上一条珍珠项链。每周周日,她坚持去徐家汇教堂做礼拜。她和我们谈起过在那最险恶艰辛的岁月里,家徒四壁,生计已迫在眉睫,她仍然会把那几件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出门的时候仍然要保持着干净整洁的模样。曾经有人挖苦她是打肿脸充胖子,小资情怀。而她则把这些行为视作是一种仪式,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不要忘记对美好的追求,即使深陷于污泥之中,也绝对不能破罐子破摔成为污泥中的一分子。比起沉沦,选择坚持这样的信念显然是更难且更不容易,这份信念支撑她走过漫漫的岁月长河,变成一位经得起岁月沉淀的优雅女性。
我对这位老太太真是十分敬佩。坚持美,坚守与美相关的信念和生活方式本身就很不容易,若是再加上身边的人的嘲讽,想要继续捍卫自己的信念是需要巨大勇气的。垃圾文化不容易消失,流行文化也会有一波又一波的流行风潮;而有一些东西,一些体验是美好且非常脆弱的,如果我们不去捍卫它,就有可能永远地被破坏、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十八岁的时候嘲讽知识与审美是少年期带来的叛逆,也是绝大多数人的必经之路。但是,人到了三十岁还停在十八岁的认知水平,那么就实在是一种不幸。年轻的时候,我们拒绝精巧、拒绝学问、拒绝承认自己不知道,也拒绝审美偏爱艳俗,这一切没有问题,也没有人会真的跑来责怪我们;可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我们心中必须开始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应当渐渐习得对于美与智慧心怀敬畏。
人可以选择粗俗的生活方式,但是不应该嘲笑比自己活得细致的人。我见过一些人,他们只要看见他人陶醉于精巧的事物,就立刻火冒三丈,痛斥别人在装逼。
他们能容忍自己的品味永远地停留在穿越小说和《爱情买卖》中,却绝对不能接受另外一个人喜欢卡拉扬。他们相信苍蝇馆子里的地沟油鱼火锅最美味,嘲笑着吃高级料理的男女,根本不能理解就餐体验也是身心愉悦的一部分。只要他们所不能理解的事情、尚未尝试过的事情,他们就认为是伪善和装逼的,在那无药可救的狭隘之下,隐藏的是一颗拒绝探索、充满反智意识且不自知的心灵。
看过“值得看文章”的人还看了:
4.十大经典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