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经典文章
《读者》杂志1981年创刊于兰州,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至今有30年。30年来,有不好的经典文章陪伴着读者度过。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者经典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读者经典文章篇1:一碗清汤荞麦面
作者:[日本]玲木、立夫
一
对于面馆来说,生意最兴隆的日子,就是大年除夕了。
北海亭每逢这一天,总是从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平时到夜里12点还熙攘热闹的大街,临到除夕,人们也都匆匆赶紧回家,所以一到晚上10点左右,北海亭的食客也就骤然稀少了。当最后几位客人走出店门就要打烊的时候,大门又发出无力的“吱吱”响声,接着走进来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两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一个10岁的样子。孩子们穿着崭新、成套的运动服,而妇人却穿着不合季节的方格花呢裙装。
“欢迎!”女掌柜连忙上前招呼。
妇人嗫嚅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也担心会遭到拒绝,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噢,请吧,快请里边坐。”女掌柜边忙着将母子三人让到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旁,边向柜台后面大声吆喝,“清汤荞麦面一碗——!”当家人探头望着母子,也连忙应道:“好咧,一碗清汤荞麦面——!”他随手将一把面条丢进汤锅里后,又额外多加了半把面条。煮好盛在一个大碗里,让女掌柜端到桌子上。于是母子三人几乎是头碰头地围着一碗面吃将起来,“咝咝”的吃吸声伴随着母子的对话,不时传至柜台内外。
“妈妈,真好吃呀!”兄弟俩说。
“嗯,是好吃,快吃吧。”妈妈说。
不大功夫,一碗面就被吃光了。妇人在付饭钱时,低头施礼说:“承蒙关照,吃得很满意。”这时,当家人和女掌柜几乎同声答说:“谢谢您的光临,预祝新年快乐!”
二
迎来新的一年的北海亭,仍然和往年一样,在繁忙中打发日子,不觉又到了大年除夕。
夫妻俩这天又是忙得不亦乐乎,10点刚过,正要准备打烊时,忽听见“吱吱”的轻微开门声,一位领着两个男孩的妇人轻轻走进店里。
女掌柜从她那身不合时令的花格呢旧裙装上,一下就回忆起一年前除夕夜那最后的一位客人。
“那个……清汤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请,请,这边请。”女掌柜和去年一样,边将母子三人让到第二张桌旁,边开腔叫道,“清汤荞麦面一碗——!”
桌子上,娘儿仨在吃面中的小声对话,清晰地传至柜台内外。
“真好吃呀!”
“我们今年又吃上了北海亭的清汤面啦。”
“但愿明年还能吃上这面。”
吃完,妇人付了钱,女掌柜也照例用一天说过数百遍的套话向母子道别:“谢谢光临,预祝新年快乐!”
在生意兴隆中,不觉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除夕夜。北海亭的当家人和女掌柜虽没言语,但9点一过,二人都心神不宁,时不时地倾听门外的声响。
在那第二张桌上,早在半个钟头前,女掌柜就已摆上了“预约席”的牌子。
终于挨到10点了,就仿佛一直在门外等着最后一个客人离去才进店堂一样,母子三人悄然进来了。
哥哥穿一身中学生制服,弟弟则穿着去年哥哥穿过的大格运动衫。兄弟俩这一年长高了许多,简直认不出来了,而母亲仍然是那身褪了色的花格呢裙装。
“欢迎您!”女掌柜满脸堆笑地迎上前去。
“那个……清汤面……要两份……可以吗?”
“嗳。请,请,呵,这边请!”女掌柜一如既往,招呼他们在第二张桌子边就座,并若无其事地顺手把那个“预约席”牌藏在背后,对着柜台后面喊道:“面,两碗——!”
“好咧,两碗面——!”
可是,当家人却将三把面扔进了汤锅。
于是,母子三人轻柔的话语又在空气中传播开来。
“昕儿,淳儿……今天妈妈要向你们兄弟二人道谢呢。”
“道谢?……怎么回事呀?”
“因为你们父亲而发生的交通事故,连累人家8个人受了伤,我们的全部保险金也不够赔偿的,所以,这些年来,每个月都要积攒些钱帮助受伤的人家。”
“噢,是吗,妈妈?”
“嗯,是这样,昕儿当送报员,淳儿又要买东西,又要准备晚饭,这样妈妈就可以放心地出去做工了。因为妈妈一直勤奋工作,今天从公司得到了一笔特别津贴,我们终于把所欠的钱都还清了。”
“妈妈,哥哥,太棒了!放心吧,今后,晚饭仍包在我身上好了。”
“我还继续当业余送报员!小淳,我们加油干哪!”
“谢谢……妈妈实在感谢你们。”…
这天,娘儿仨在一餐饭中说了很多话,哥哥进行了“坦白”:他怎样担心母亲请假误工,自己代母亲去出席弟弟学校家长座谈会,会上听小淳如何朗读他的作文《一碗清汤荞麦面》。这篇曾代表北海道参加了“全国小学生作文竞赛”的作文写道,父亲因交通事故逝世后留下一大笔债务;妈妈怎样起早贪黑拼命干活;哥哥怎样当送报员;母子三人在除夕夜吃一碗清汤面,面怎样好吃;面馆的叔叔和阿姨每次向他们道谢,还祝福他们新年快乐。………
小淳朗读的劲头,就好像在说;我们不泄气,不认输,坚持到底!弟弟在作文中还说,他长大以后,也要开一家面馆,也要对客人大声说:“加油干哪,祝你幸福。……”
刚才还站在柜台里静听一家人讲话的当家人和女掌柜不见了。原来他们夫妇已躲在柜台后面,两人扯着条毛巾,好像拔河比赛各拉着一头,正在拚命擦拭满脸的泪水。……
三
又过去了一年。
在北海亭面馆靠近暖气的第二张桌子上,9点一过就摆上了“预约席”的牌了,老板和老板娘等呵、等呵,始终也未见母子三人的影子。转过一年,又转过一年,母子三人再也没有出现。
北海亭的生意越做越兴旺,店面进行了装修,桌椅也更新了,可是,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还是原封不动地摆在那儿。
光阴荏苒,夫妻面馆北海亭在不断迎送食客的百忙中,又迎来了一个除夕之夜。
手臂上搭着大衣,身着西装的两个青年走进北海亭面馆,望着坐无虚席、热闹非常的店堂,下意识地叹了口气。
“真不凑巧,都坐满了……”
女掌柜面带歉意,连忙解释说。
这时,一位身着和服的妇人,谦恭地深深低着头走进来,站在两个青年中间。
店内的客人一下子肃静下来,都注视着这几位不寻常的客人。只听见妇人轻柔地说:“那个……清汤面,要三份,可以吗?”
一听这话,女掌柜猛然想起了那恍如隔世的往事——在那年除夕夜,娘儿仨吃一碗面的情景。
“我们是14年前在除夕夜,三口人吃一碗清汤面的母子三人。”妇人说道,“那时,承蒙贵店一碗清汤面的激励,母子三人携手努力生活过来了。”
这时,模样像是兄长的青年接着介绍说:“此后我们随妈妈搬回外婆家住的滋贺县。今年我已通过国家医师考试,现在是京都医科大学医院的医生,明年就要转往札幌综合医院。之所以要回札幌,一是向当年抢救父亲和对因父亲而受伤的人进行治疗的医院表示敬意;再者是为父亲扫墓,向他报告我们是怎样奋斗的。我和没有开成面馆而在京都银行工作的弟弟商量,我们制订了有生以来最奢侈的计划——在今年的除夕夜,我们陪母亲一起访问札幌的北海亭,再要上三份清汤面。”
一直在静听说话的当家人和女掌柜,眼泪刷刷刷地流了下来。
“欢迎,欢迎,……呵,快请。喂,当家的,你还愣在那儿干嘛?!2号桌,三碗清汤荞麦面——!”
当家人一把抹去泪水,欢悦地应道:
“好咧,清汤荞麦面三碗——!”
读者经典文章篇2:烈火烧不毁的坚强
作者:小鹿
苦难是弱者的深渊、强者的学校,超越了苦难,将是人生难得的一笔财富。我对自己喊,我要坚强,我要独立,我要奋斗!而这些,正是苦难所赐予的啊,正因为如此,我感谢苦难!
2005年6月27日下午,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冯家杭村沸腾了,本村青年蔡振国以高考成绩604分,超过山东重点本科线7分的佳绩,被山东轻工业学院生物工程系提前录取。面对人们啧啧的赞美声,母子俩却抱头痛哭。
有谁知道,在17年前的同一天,只有3岁的蔡振国被一场大火烧得双腿蜷缩,无法站立;颌颈粘连,抬不起头;右肘屈曲,弯成直角;面部也几乎找不到完整的五官,下唇外翻、耳廓缺损......悲惨的命运没有打倒这个坚强的男孩,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同龄人一样坚持刻苦读书。十多年的凄风苦雨中,站在蔡振国背后的,还有一位大悲大难摧不垮的坚强母亲。
火海重生——“相比之下我们还是幸运的”
1988年6月27日,蔡振国的生命之舟突然驶进了凶险的命运之海:只有3岁的他趁家人不注意,偷偷溜进厨房玩火,不料引发火灾。当父母从烈火中抢出尚有微弱气息的儿子时,他几乎被烧成焦状:皮开肉绽、四肢蜷缩、头胸粘连,不成人形了。
因伤情严重,蔡振国从乡镇医院一级级被转到山东省立医院。在山东省立医院,他脆弱的生命一次次濒临绝境:一天中21次停止过呼吸,但他又一次次凯旋!经过82天的治疗,连做7次手术,花光了东拼西凑借来的钱后,这个顽强的小生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因无钱继续治疗,母亲田秀英只好含泪把孩子抱回家。火灾给蔡振国留下了可怕的痕迹:五官移位,变得惨不忍睹;双腿弯曲,无法行走……外婆看了外孙后,含着泪劝女儿:“孩子就算能活,长大了也是个废人,就是要饭也出不去门啊!扔了吧!”田秀英的心像针扎一样难受,可她坚定地说:“不!我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
田秀英想,要想让孩子生存下去,首先得让他正视自己的面容。第二天一早,她拿来镜子说:“振国,你看看自己,你不必害怕,也不能哭,无论别人怎么说你丑,但你的脸永远是妈妈眼中最美的花!......."蔡振国听后,坚定地点了点头,但妈妈将镜子举到他面前时,他还是"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儿子,这个世界上有不能说话的,也有什么都看不到的,甚至有因病因灾离世了的。相比之下,我们还是幸运的。"田秀英把手搁在儿子的肩膀上,含着泪鼓励说。小振国好像听懂了妈妈的话,"妈妈,你拿镜子来让我再看一看。"一个月后,蔡振国终于不在镜子前发抖了。
儿子正视自己面容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怎样才能使儿子站起来呢?田秀英去医院找大夫讨教办法。医生给她出了一个主意:用松紧布把儿子的腿绑紧,用力拉开,这样锻炼久了,腿或许可以伸直。
将儿子的腿生生地拉开,这是何等的残忍呀!但想想儿子的将来,田秀英咬着牙,动手了。小振国全身多处植皮,皮肤特别敏感,松紧布一绑上,血水和脓水直往外流,疼得他拼命挣扎,撕心裂肺地哭。田秀英顿时觉得万箭穿心,但她咬着牙硬是一圈圈把儿子裹了起来。田秀英强忍泪水,扳起儿子的脚,一寸一寸帮着他慢慢挪步……
伴着流不尽的血水和泪水,8岁那年,蔡振国终于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尽管还踉跄不稳。那天,他一边摇摇晃晃地在屋里走个不停,一边兴奋地喊:"妈妈快来看,我能走路了!"田秀英跑过来一把抱过儿子,眼泪止不住地往下落......为了这一天,儿子受了多少肉体之苦,母亲经了多少心灵之痛啊!田秀英高兴得像过节一样,逢人便说:"我儿子能自己走路了!"
在妈妈的教导下,小振国渐渐变得坚强乐观起来,他开始要求学习写字了。由于双手被烧得只留下两个拳头状的残肢以及树芽般的三截手指,写字对蔡振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田秀英用绳子把笔拴在儿子的一个大拇指上,然后让他用另一只手顶住。铅笔夹得久了,新生的肉就容易磨破,很多时候,本子上的字都浸着血印。田秀英看着儿子带血的本,很是心痛,可她咬牙没有让儿子停下来。数不清多少水泡肿起又消下后,小振国能用“手”自如地写字了。
趟过歧视的泥沼:“世界上只有让人瞧不起的人,没有让人瞧不起的脸”
1994年5月的一天,蔡振国拽着母亲的衣袖说:"妈妈,我想上学。"儿子的声音不大,但田秀英还是感到了里面的不容置疑。是啊,自己教育能力有限,儿子应该去读书学更多的知识,这样他的站立和行走才更有意义。
9月1日,田秀英带儿子到村里的小学报了名。将儿子送到教室后,她没有回家,而是偷偷地躲在教室外面看。当看到小朋友们一个个怪异的表情,看到儿子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孤零零地发愣时,她心如刀割。因为此时的田秀英什么都没剩下,就剩下一点信念和梦想了。她告诉自己,必须帮儿子跨过这一关。
儿子放学后,田秀英给他讲了一个小故事:“妈妈小时候,家里很穷,身上长虱子。同学们都不理妈妈,但妈妈每次都考第一名后,很多小朋友都愿意和妈妈一起玩了……”末了,田秀英还补了一句:“世界上只有让人瞧不起的人,没有让人瞧不起的脸!”小振国听懂了妈妈的话,从此他发奋学习。在班上,小振国是最丑的,成绩却是最好的。他还主动和同学搭话,慢慢地,他在同学的心目中树立了威信,甚至成了他们的榜样。
但有时难免还会受到歧视。有一次,小振国考了年级第一名,按学校的学规要把照片贴在光荣榜上。一早喜滋滋去学校照相的蔡振国最后闷不吱声地拿着奖状回了家,他哭着说:“老师嫌我长得丑,不让我挂照片。”听到这里,田秀英轻抚着儿子的头说:“别哭!妈妈图的不是你的照片挂在墙上,而是要等你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这件事也让田秀英知道,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他的荣誉感也就越强。现在,自己做的就是要增强儿子的自信和乐观精神。儿子每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田秀英都会适时给予充分肯定,她还用言传身教影响儿子。
家中生活异常艰辛。为还债,丈夫在外打工,田秀英一个人在家不但拉扯儿女、忙农活儿,还要经常拉着二三百斤重的地排车,步行20多公里去赶集卖烟囱。即便这样,家里还是常常揭不开锅,因为手里有一点余钱她都拿去还账了。但田秀英从没有在生活面前流过眼泪,她知道,只有自己带头活得有劲头,才能给儿子信心。过年的时候,别人家好吃好喝,清贫的他们一家四口坐在床上,专捡好玩儿的事说笑。
小学四年级,蔡振国被学校选去镇里参加数学竞赛。当田秀英带着儿子来到比赛的学校,人们立刻将他们母子围起来,唧唧喳喳议论开了。田秀英看在眼里,她既为无数匕首似的目光刺伤儿子而气愤,更为儿子胆怯的目光而心痛。田秀英拉着儿子说:“咱不能怕别人笑话,关键是要拿出好成绩证明咱不比别人差。我们和他们比的是脑袋、是智慧呀!只要你能次次考第一,谁能不佩服你呀……”在妈妈的鼓励下,小振国在人们惊异的目光中步入考场……
为了进一步“磨炼”儿子,在振国要到镇上读初中前,田秀英决定先带着他到集上露露面。一到街市,顿时围过来一群人,田秀英正在担心儿子的反应,却看到儿子微笑着大声对她说:“妈,咱就当没看见他们,咱玩咱的。”听了儿子的话,田秀英心里暗暗高兴,她知道儿子心底的阴霾已散尽,他成了一个快乐、活泼、自信的阳光男孩。
一年后就该升初中了,田秀英要求儿子在家里锻炼生活自理能力。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蔡振国试着洗衬衣。田秀英恰好从外面回来,看到儿子在艰难地用手搓着衣服。她立即躲到尚未察觉的儿子身后,静静地看着滑溜溜的肥皂一次次地从儿子手中滑落到盆里,又被艰难地一次次捞出来。一件衬衣足足洗了一个多小时,田秀英一直没有出声,但心被揪得紧紧的。等儿子洗好了,田秀英抱住儿子哭了。
慢慢地,蔡振国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不但能自己洗衣服、削水果,还能穿针引线缝衣服和修理收音机了。一天晚上,见家里的收音机坏了,蔡振国就摆弄了起来。田秀英说:“别弄了,你爸都没修好。”蔡振国没有答话,凌晨1点,睡梦中的田秀英被阵阵音乐声吵醒,她一下子跳下床开心地抱着儿子大喊大叫:"儿子,你太了不起了。"
1999年,小振国顺利升入初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儿子的自主能力,田秀英决定让他住校,还"约法三章":衣服自己洗,没事不许回家,遇到问题自己解决。
母亲的坚强深深影响了蔡振国。初三那年,他写了一篇《笑对人生》的文章,发表在一家中学生报上。他在文中这样写道:“能有一个这样的妈妈是最幸运的事,如果有下辈子,我希望还能生在这个家……”初中三年,蔡振国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
2002年9月,蔡振国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高中泰西中学。开学不久,学校要进行半个月的封闭式军训,蔡振国知道自己难以承受,但他没有申请特免。1000米体能测试,蔡振国拖着病腿,硬撑着坚持到终点。他知道,自己的目标远在这1000米之外,可生命的步履却沉重如斯!
沉沉的母爱该怎样回报?唯有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高一期末考试时,这个浴火重生的少年的成绩排在了全年级的第15名。不但如此,他还获得第十四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的铜牌,全国作文比赛优秀奖,省级三好学生......
残疾的蔡振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原先躲着他的同学也开始悄悄地接近他,曾经讥笑过他的同学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原因就是:“他做到的,是我们好多正常人做不到的。如果我嘲笑他,那岂不是嘲笑我自己?”
17年母爱浇铸"炭人"儿子终成才
2004年8月,肥城市人民医院为蔡振国免费做了一期功能恢复手术,将他连在一起的头和胸分开。手术成功后,他终于可以端端正正地挺起胸,昂起头。蔡振国被请到省城济南给大中学生作报告。在一场名为"感谢苦难"的报告中,蔡振国这样说道:"眼泪无法改变命运,面对风雨,我告诉自己:苦难是弱者的深渊、强者的学校,超越了苦难,将是人生难得的一笔财富。我对自己喊,我要坚强,我要独立,我要奋斗!而这些,正是苦难所赐予的啊,正因为如此,我感谢苦难!"
2005年6月7日,寒窗苦读了12年的蔡振国终于迎来了高考的挑战。校门外人头攒动。一年一度的高考将学子和家长的心系在了一起。一对母子一个门里,一个门外。母子二人的对话是隔着铁门进行的:
“能行吗?”母亲眼里流露出焦虑的目光。
“妈,没事。你放心吧!”少年的声音很弱,语调却很坚定。然后,他果断地转过了身。看着单薄的、有点儿打晃的儿子向教学楼艰难地走去,母亲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凭着扎实的功底,蔡振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高考成绩604分。
6月27日下午5点,蔡振国接到了被山东轻工业学院提前录取的消息,田秀英被这份巨大的幸福灌醉了,她哽咽着说:"儿子,你做到了!儿子,我们又成功了! " 蔡振国百感交集,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赤脚参加登山比赛的人,凭借毅力和勇气超越了许多穿着鞋子的登山者......蔡振国也流着泪说:"妈妈,你说过的呀!我能行!"
激动之余的父亲实在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喜悦,便跑上街买了一挂鞭炮回来。鞭炮声响起时,全村人都来了,蔡振国成了乡亲们心目中的英雄。
与此同时,一个关乎母爱关乎抗争与不屈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广州南方医院决定免费为蔡振国做整形手术。“看着孩子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能这么刻苦,这么自强不息,我们觉得帮助他很值得。”南方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高建华感动地说。
7月13号晚上9点,田秀英母子到了南方医院。专家们连夜为蔡振国会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检查、讨论,确认蔡振国共有颈部疤痕粘连、上下唇中度外翻,双腋窝及右手腕部疤痕挛缩等11处伤情。由于开学在即和蔡振国的创伤部位太多,专家们决定整形手术分多次完成。第一步先对嘴唇、颈部、腋窝、右肘和鼻子等五个部位进行手术。
7月16日9点,第一期手术历时近七个小时成功结束。
7月23日,当蔡振国拆线后,笑着走近妈妈,田秀英看着儿子数次"破茧"而渐已"成蝶",她情不自禁地抱住儿子,泪流满面......烈焰未能烧毁不屈的精神,灾难之火中飞出一只火焰鸟。
蔡振国告诉记者:“现在我上了大学,我以后还要继续读硕士、博士。我还要为伟大的母亲写一本书,书名就叫做《永不放弃》。”有这么坚强的孩子,有这么伟大的母亲,他们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读者经典文章篇3:如能再活一辈子
(1982.01)--- Erma Bombeck
一位幽默作家答复了最难回答的问题。日前有人问我,如果我能从头再活一辈子,可有什么地方愿加改变?
没有,我回答说,但是我随后又想:如果我从头再活一辈子,我会少说多听。我会请朋友们来家吃饭,哪怕地毯有污痕,沙发褪了色。我会好整以暇地静聆爷爷回忆他年轻时的一切。
我决不再坚持夏天关闭汽车窗子,只为了我的头发刚做好,刚喷过发胶。
我会点完那支雕成玫瑰的红粉蜡烛,而不让它自己慢慢融化。
我会像孩子们一样地坐在草地上而不怕草把衣服弄脏。我会在看电视时少哭少笑些,而在观察人生时多哭多笑些。我会多分担一些我丈夫的责任。
我会有病就躺在床上,不妄想事事非我不可。我会在买任何东西,不再只因其合用、耐脏、担保用一辈子不坏。
怀胎九月,我不再恨不得早点分娩,而愿时时刻刻地深自了解我体内的生长,是我帮助上苍创造奇迹的惟一机会。
孩子猛吻我的时候,我会永远不说:“慢些,先去洗手好吃饭。”
我会更多说我爱你……更多说我抱歉……但如果能再活一辈子,我会抓住每一分钟……仔细地看,看得真切……而且深深体验人生,永远不放弃。
看过“读者经典文章”的人还看了:
2.读者经典好段
4.读者文摘经典句子
5.《读者》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