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学生感受文本学习文本的过程,只有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办成了一半。”学习也一样,“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才有兴趣,才会主动,因为有了问题才会产生求知欲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小学,学生的学前阅读能力很不理想,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他们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
二、阅读教学中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
“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考,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我已忘了这是哪位名家的至理名言,但这话却在我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让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如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不迭地暗示,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进行多深呢?学生能获得多少“顿悟”和思维的火花呢?小学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为了迎合老师,他们在老师话音刚落就匆忙寻找片言只语作答,表面上教学气氛活跃,实际上是走进了无效教学的圈子。
为了改变阅读教学的这种状况,我总是在问题提出后(明确,但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总是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过程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候。如第二册《小燕子进步了》教学时,我在总结课文时提出:“燕子妈妈为什么‘满意’地笑了?”话音刚落,就有两三只小手举起来了。我没有就此让他们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学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且这时回答会影响别其他学生的思维。于是我用手势示意他们把手放下,轻声说:“你们反应可真快,我想你们如果和其他同学一样能认真思考,把语言组织得完整些,回答一定会更精彩。”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调动了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同时稳定了全班学生的情绪。
三、阅读教学中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
根据“互助互补”的原则,阅读教学也要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我常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如教学第二册《奇妙的舌头》时,教学重点之一是感受动物舌头的奇妙。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1)独立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舌头?
(2)小组讨论:动物舌头的特点及功能分别是什么?
(3)集体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奇妙的地方?
四、阅读教学中创设学生练笔机会
阅读教学往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写的训练常常被搁至课尾,拖到课外,课堂作业变成了课外作业,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也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通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把练笔落实在课堂,让学生当堂写。这样,不仅能巩固阅读的成果,也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第二册《青蛙搬家》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续写——青蛙掉下来后会怎样?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大多数学生都续编故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一、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提高教学效率
古之学者,兴趣为先。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教学行为只有在儿童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限度内展开,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低段学龄儿童刚从幼儿教育的门槛跨入,学习要求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阅读将是他们学习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孩子如果对阅读没有兴趣,那么就不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积极的去研究它。因此在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小学低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实的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挖掘教学中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变“苦读”为“乐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为此,教学中,首先,我们教师可以把呆板、生硬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儿童生活中能看到、摸到、观察到、了解到的音像、图像、模型、实物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语言,让他们在接近真实的情感体验中感受文本内容的精美,这样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其次,我们还可以挑选一些趣味性的小故事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如:《坐井观天》《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等,通过故事形式来展现,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从而渗透各种教学要求。这样,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为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做好铺垫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传授阅读的方法技巧,提高教学效率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方式方法的重要性。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渐渐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提高学生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是学生阅读能力快速提高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我们还应注重从小渗透,从小做起,积极的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的阅读技巧传授来说,我们应结合课文进行渗透。比如,教材中,有些文章可从课文总体结构入手,细细品读,达到总揽全文之目的。一些文章则可以从“题眼”入手,从文章的重点入手,阅读全篇,达到阅读训练之目的,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更有一些文章则需要从设计阅读练习入手,理解全文。有的则是需要抓重点词、关键句子,领悟文章主旨。教学中,对于这些文章的教学,我们教师应适当的放慢速度,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渗透相关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在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促使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学落在实处。
三、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来说,也只有引导学生不断的读,学生才能有效的融会贯通,才能在读中做到有效的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充分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在传授学生阅读技巧的同时,我们还应有目的、有组织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阅读训练来说,其主要的方式就是朗读。
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感情的手段。形式上,有范读、引读、分角色读、分组读、欣赏读、齐读等等,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根据课文和理解需要而采取不同形式的读。其次,阅读训练还可以和“说写”相结合。读说写话是一个相互的过程,通过读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意境,领会其中思想感情;而说写则是一个将知识应用,转化为自身能力的体现。以“说写”促读,能有效的巩固阅读成果。
四、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学习语文需要大量阅读,通过持续广泛的阅读,学生语文素养就会越来越丰厚,写作能力也会水涨船高。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各方面都有待提高,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阅读,教材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搞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应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积极的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断的去丰富学生认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