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体育资讯>

国民体质现状和体育锻炼现状

时间: 肖阳1034 分享

  每当见到不少人在跑道上跑步的时候,跑到一半,就开始气喘吁吁。(当然也包括小编......)有时候不由得忧心,体质已经差成这样了吗?当下国民体质你是怎样看待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国民体质现状吧。

  当下国民体质现状

  (一)国民体质现状

  男性体质略有波动 男性在国民体质达标率和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上,均有所下滑。前者从2010年的88.3%降至88.2%,后者从99.69降至99.28。相比女性稳步提升的身体素质,男性似乎“拖了后腿”。

  胳膊不如腿健壮 40岁以下人群的爆发力有所提高,但握力、背力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成年男性下降明显,握力下降约1千克,背力的降幅超过3千克。在4次国民体质监测中,成年人的力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这一问题是全球普遍存在的。2013年的一项调查发现,日本学生的力量也呈下降趋势。

  体重比个头增得快 本次监测中,各年龄组的身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等形态指标都比2010年有所增长,但体重和皮褶厚度的增幅大于身高,意味着超重和肥胖人数在上升。举例来说,与2010年相比,20-39岁成年男性的腹部皮褶厚度增幅约为17%,而身高增幅不到1%。其他年龄组的情况基本一致。我国成年人和老年人超重率分别为32.7%和41.6%,肥胖率分别为10.5%和13.9%。

  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 报告显示,我国中学生的身体状况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19-22岁年龄组男生的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下降,女生则是有升有降。此外,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近视检出率和肥胖率都在持续上升。

  体育消费单一 数据显示,20岁以上人群中,近四成人有过体育消费,人均926元;与2007年相比,消费人数比例增长67.7%,人均消费水平增长52%。但消费结构却很单一,大部分人把钱花在购买运动服装上,人数比例超过93%。

  什么拖了国民体质后腿

  国民体质的诸多问题主要由下面几个原因造成。

  体力劳动越来越少 30年前,女性找对象还要考虑对方能不能扛得动煤气罐,但如今生活方便了,男性干体力活的机会越来越少,连换个电灯泡都得找物业,上下班更是以车代步,导致肌肉力量普遍下降。

  运动需求比较“低级”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但运动需求还比较“低级”。多数人是为了强身、减肥,真正追求锻炼效果的还不多。部分地区运动场所少、场地不齐全,也影响了运动积极性,大部分人的运动方式就是跳广场舞、跑步、爬山等。由于运动带来的快感不强,因此很多人只是“三分钟热度”,所以运动消费才会更多集中在服装上。

  压力浇灭运动热情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大学里爱运动的男生,一工作就变懒了,不出半年就纷纷挺起了大肚子,以火箭般的速度从矫健的“小鲜肉”跨入“发福大叔”的行列。这是因为一方面,当今社会工作压力大,多数男性又要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他们白天一心扑在工作上,下班回家身心俱疲,比起跑步、去健身房,窝在沙发里看电视、玩游戏自然更显“轻松”。另一方面,不少男性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也没有坚持锻炼的意志,对自己日渐肥胖的身形视而不见,体质下降在所难免。

  乡村成了肥胖“新灾区” 与力量下降一样,肥胖也一直是国民体质的一大问题,40%以上的超重检出率几乎赶上了美国。但与之前不同的是,此次检出的超重和肥胖人群主要集中在乡村,这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体力劳动下降不无关系。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在健康意识上略有欠缺,主要消费还是集中在满足口欲需求上。

  不要让国民体质成为“强国梦”的羁绊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最近几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其中一项就是“城市居民亚健康问题突出”。中国医师协会曾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白领人群亚健康比例高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人群接近60%,而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到3%。国民体质健康水平低下,与目前中国在世界上“竞技体育强国”的身份严重不符。

  中国竞技体育创造了辉煌,激励着中国人的“强国梦”,但“和平崛起”的中国,如何从“外强”到“内强”的实现、从“竞技体育强国”的基础上向“大众体育强国”乃至“体育强国”发展,将成为中国政府和人民需要去完成的国家级课题。

  上海体育学院的徐本力教授曾对“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和“大众体育强国”的涵义和关系做过深入的评析和诠释,他认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对“大众体育强国”评价的指标体系,但从一些主要指标,如体育人口率、人均土地体育场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人均体育经费等大众体育强国的综合指标上来分析,我国还是相当落后的,而欧洲的一些国家如瑞士,他们的竞技体育水平根本没办法和一些体育大国比较,但从该国的体育运动开展水平和参与运动的状况来看,他们无疑是个“大众体育强国”。根据这种诠释,大众体育强国意味着体育在对“身体教育”和“精神教育”两方面对人的影响程度,体现出体育运动对国民体质健康方面的贡献指数。我国要实现“大众体育强国”的目标,不仅需要在体制上的改革,更需要全体人民在观念意识上的更新。而“体育强国”,则是“竞技体育强国”与“大众体育强国”的综合体和升级版。

  (二)国民体育锻炼现状

  国民体质下降,可能由环境、社会发展和个人选择等多重因素所致。但从长远来看,国民体质如何与全民体育的发展程度不无关系,跟人们对待体育的观念、个人参与体育运动的条件、以及体育在国民教育中所处的位置也息息相关。

  原因一:人均体育支出不足600元,买运动服等实物消费占大头

  虽然经济发展飞速,中国人在体育消费上未免显得有些“小气”。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曾公布对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城乡居民中,72.7%的人有过体育消费,全年人均消费水平为593元。但若从消费结构上看,多达91%的人将钱花在购买运动服装上,其他依次为购买体育器材、订阅体育报刊和购买体育图书等实物消费。据民间组织的估计,若按纯粹用于锻炼上体育消费,中国人均体育消费可能只在3美元上下。比亚洲(12美元)和世界年人均体育消费(36美元)都要低。

  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中,中国城乡居民全年人均消费水平为593元,体育锻炼的消费结构不够合理,居民体育消费以购买体育用品等实物消费为主。《调查公报》显示,2007年全国有3.4亿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8.2%(含在校学生)。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72.7%的人有过体育消费,全年人均消费水平为593元。全年消费总额在99元以下的为12.8%,在100至499元之间的为53%,在500至999元之间的为17.2%,在1000至2999元之间为13%,另外有3.3%的人在3000元以上。

  年轻人的人均消费水平最高,如20至29岁年龄组的人均体育消费为793元。此后,随年龄增大消费水平持续下降,70岁以上年龄组为261元。从消费项目来看,用于购买运动服装的人数比例最高,为91%,其他依次为购买体育器材、订阅体育报刊和购买体育图书、支付参加体育锻炼的场馆费用,以及观看体育比赛费用等。从消费金额来看,支付体育锻炼场馆费用的人均消费最高,为613元,其他依次是购买运动服装,购买体育器材,观看体育比赛费用,订阅体育报刊和购买体育图书等。 中国休闲体育消费增长迅速,但买运动衫仍是中国人最常见的体育支出。

  原因二:人均体育设施占有率低,约59%体育场馆为不对外开放
然而,中国人之所以在体育消费上很“吝啬”,并不一定完全是个人原因──从硬件上看,中国全民体育发展本来就“先天不足”。虽然全国举办过大型运动会的城市并不算少,但中国人人均拥有体育馆的数字依然很低。据2008年的统计数字,中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仅6.58个(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1.03平方米),而日本和欧美的水平约在200个/万人左右。北京是人均场地拥有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其人均体育馆拥有率也仅为2.33平米(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一度降低为1.92平米),远远低于人口也不算少、同样举办过奥运会的韩国首尔(11.35平米/人)。

  一方面是体育场地紧缺,另一方面,各种场馆却又经常处于闲置。非市场化的体育资源配置,是中国全民体育发展的一大“硬伤”。据2004年全国体育场馆普查结果显示,全国90多万个体育场馆中只有41%为开放和半开放的体育场馆,不对外开放的占到59%之多。换句话说,体育场馆本来就不多,而大部分人还根本使用不上。大部分居民最熟悉的运动场所是小区附近的“康乐设施”,但在很多地方,它们或日久失修、或无人问津。 原因三:中小学体育设施普遍不达标,体育沦为应试教育“杂科”

  除了中国人均体育设施占有率低,成长中的青少年似乎也没有得到“特别照顾”。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吴键博士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的调查报告,随着城市化推进,超过60%中国学生居住的环境不具备体育运动条件。在推广体育最基础的单位──中小学校,体育设施的覆盖率也不如人意:2007年中央政府曾下达过70项相关硬性指标,但有半数以上学校几乎没有完成过任何这些指标。

  不仅在硬件上对体育锻炼支持不足,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里,体育的位置更像是“私生子”。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人大多有此体会,跟语数外等事关升学高考的“正科”相比,体育课不过是应付中考考试的练习课。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可口可乐在2006年曾尝试通过赞助中学生篮球赛,来推广在中国青少年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但项目启动不久便持续不下去。美方人员发现,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对待体育的态度跟美国是如此地不同(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倾向于认为打篮球是“吊儿啷当”、不务正业的体现,而美国人则普遍将篮球比赛看作积极正面的活动),以至于为了让项目继续下去,不得不暂缓组织比赛,转而将游说校长和老师鼓励学生参加比赛作为首要任务。

  综上所诉,我们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将自己的身体素质加强。好了不说了,小编去锻炼了。。。

2707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