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拳的内容简介
红拳是陕西关中西北一带以及四川成都等地盛行流传的古老拳术。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红拳的内容简介。
红拳的源流
红拳是陕西关中西北一带以及四川成都等地盛行流传的古老拳术。作为中华武术中主要的代表拳种之一,它自成体系,内容丰富,普及面广,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国曾出版两部最具权威的较为全面的大型武术辞典:一部是由马贤达主编的《中国武术大辞典》,另一部是由张山、裴锡荣主编的《中华武术大辞典》,其中都将红拳列入编撰的主要内容。民间武林盛传的的大小红拳、二路红拳、关西红拳、关东红拳、太祖红拳、梅花拳、大小燕青拳、太祖拳、抹闯炮拳等均属于红拳拳系。
解放后,国家体委出版编写武术教材及长拳比赛套路,也都曾邀请红拳名家参加编写和讨论工作。
在解放后历次的全国武术比赛中,以习练红拳为主的陕西武术队在原陕西队主教练,现为西安体育学院副教授的邢派红拳掌门人杨宝生先生的率领下,多次夺得全国集体总分第一名。杨宝生、庞志杰、高西安、王发元、张仙萍、楚凤莲、赵长军、郭良等人多次取得或蝉联个人全国全能冠军和单项比赛前两名。在漫长的历史沿革历程中,红拳已成为中国武术中影响较大的拳系之一。
红拳的流传区域十分广阔。一九八0年,我国著名地武术教育家杨宝生副教授根据国家体委下达的“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精神和工作要求,逾期半载,行程十万里,对红拳拳域进行系统的社会调查,取得的研究成果表明:红拳拳域陕、甘、宁、青、新、川、鄂、豫、晋、皖等十省(参见1982年武汉体院学报武术专辑)。
红拳不但在国内统传广泛,而且在原苏联中亚五国吉尔吉思、哈萨克斯坦的十万陕甘回民中也有相当程度的流传。我国知名历史学家、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国杰先生一九九一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苏联中亚五国访问考察,带回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首次向国内作了披露:在原苏联中亚五国,散居着十万陕甘回民,是清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后流落原苏联中亚五国的后裔。王教授对二百年来流落异国他乡陕甘十万回民从风俗、文化、体育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一九九六年又再度赴中亚五国考查,得知中亚五国回民中流传的武术仍是起义领袖白彦虎、杨文治所传授的“回红拳”。白彦虎是陕西泾阳今蒋流乡苏塘王村人,自幼师从红拳名师杨文治习武,以刀术著名,在带领西北三十万回民反击清军中,一直使用单刀,此刀一直随白彦虎终生。
红拳因民族而异有“回红”、“苗红”等之区别,又因地域不同而有川红、陇地高红、关东红、关西红等说法,又因各红拳宗师传授在各地形成不同的流派(如川传红拳又有三原派和直隶派之别等,请参见拙文《川传红拳的源流》一文)。余自幼身居古都西安,从武四十余载,曾从数位红拳名师学艺,也在各地多访红拳名师交流。八十年代在延安林业部门任林业工程师,参加国家三北防护林设计及资源调查、地方志编撰、农业区划等工作,曾在查阅档案资料时,悉心收集有关拳谱及武术史料,对红拳源流、内容及技击特点潜心研究。曾闻先师有云:红拳立意命名,乃取其势工行美,繁华藻丽之意。
红拳乃伪托传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创编,流传后世有三十六手。以陕西红拳套路最多,故有“红拳出关中”之说。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文武盛地之一,其特定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地理位置,造就了红拳这一特有的拳种及其独特的劲力、功架和形态行气。
红拳起源于陕西关中,有史籍可考:《少林拳法》载有:“元时觉远上人访白玉峰于陕西、兰州,入寺授大小红拳、擒拿等。”;清朝《清稗类钞》中载有“大小红拳”;《少林宗法》第四篇载有:“泾原(今陕西泾阳、三原一带)有高某(即指高三),精于猴拳,擅技击,善用腿,轻功绝好。”
据中华书局1915年出版尊我斋主人《少林拳术秘诀》第十章载有:“李镜源旋随母赴沔阳(今陕西勉县)省舅氏,途中遇陕人高某(即指高三),言谈甚洽。高乃陕之技击最著者。”
《咸阳县志》载:“高三砸盘功,精子拳。”陕西地方志编撰的《高三史略》记载:“道咸年间,关中并出‘三三’,红拳大盛,高三为魁。”
红拳自清道光、咸丰年间,关中并出“三三”(即三原鹞子高三、临潼黑虎邢三、潼关饿虎苏三),使红拳从功法、套路、技击形成较为完整的拳系体系。此三位红拳家,大胆吸收其他拳种技法,打破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勇于探索,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扬弃糟粕,三人成为红拳开派大师。三人之中以鹞子高三创立高家拳流传最广,成为红拳中的主要流派。
高三,原名高占魁,字鸿齐,为陕西渭北重镇三原高家堡人,曾在峪口清麓寺拜少林寺园净长老为师,习少林拳。曾三访少林寺,游历河南、山东及江南各省,遍访名师,习练少林、通臂、花拳、猴拳(子拳)等。学成归来回陕,与邢三、苏三、通臂李四,将少林、通臂、燕青、翻子拳溶入红拳,并吸收南北多家拳法之长,承红拳撑斩八法之变,闪展巧击之功,跤法步打之秘,创造出了一种专门记录红拳各色打法、习练进跤的母子拳种,即九拳。言九者极数,九拳喻其手法精于实用,再无超越之意。实指九组连手而言。
红拳的内容
邢派红拳,突出百手排子及八大步法。邢三为了弥补偏持跤法或有不逞之失,变管跪勾挞而为闪展走击,管走兼用研使八大步法不仅有乾坤步者,东出而西入,东流而西转,似日月的形象,活泼无定体也,且有月儿步、三角步、玄字步等八种步法。
苏派红拳,则突出翻子拳法及地躺拳。
三家各有特色,且拳架有高、中、低三类。史书记载:自“三三”对红拳推陈出新,迅速普及,红拳大盛。红拳拳域西传甘凉兼济、宁、新,南跨秦巴以至川楚,北蹈流沙以出榆关,东向宛洛至晋皖。 达十余省。
由于高三多次下江南和西北各省传艺,声誉最高,使高家拳成为红拳的主要流派。邢派红拳流传于咸阳、渭北、宝鸡地带,苏派红拳仅限于潼关、华县、大荔等地。
红拳门经历代宗师创研、实践及兼收并蓄,内容十分丰富:仅徒手套路有100余套,由红拳、翻子、通臂、花拳、地躺、硬劈(炮拳)、九拳等七大类拳组成。主要有大红拳、小红拳、中红拳、老红拳、粉红拳、太祖红拳、长小红拳、二路红拳、关西红、关东红、月明红拳。在其套式结构、姿势、打法、起收姿势、劲力风格上约定为一,沿习至今。如红拳门起势为十字手(鹦哥架)。从起势即可辨其为本门拳类。在套路排趟上,已由大小红拳和关西红之二排段增多至月明红拳之十排段。
红拳在套路编排上与其他拳种相比有两点明显的区别,就是有打手的母子拳和拳帽。
九拳是红拳母子拳,他是红拳宗师有鉴于套路向表演化发展,大有以势掩法、击法有失的考虑,所创造的一种专门记录红拳各色打法、习练进跤打手的母子拳种,其套路有小母子九、铁工九、高家九、邢家九、时兴九、九花、花九、老母子九、四九拳等九个套路。以上套路以铁靠子九拳为代表,套路编排先两拳攻防,手腿并用,以虚待实,向后进身靠打。四九拳:头撑、二斩、三捅、四棚、六缠腰、七贴金、八掏腮、九三捶、十撩阴、十一双撑、十二栽捶、十三二龙戏珠、十四掏捶、十五丁捶、十六云里显圣、十七鸟龟罩脸、十八顺手牵羊、十九判官脱靴、二十牵捶。
红拳门有拳帽,亦称拳序,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套路,它是撷取红拳典型手法、组势,浓缩而成精干,短套路如六合、飞雀、风火、麻手等拳序。
红拳拳法立论,以古代阴阳学说为指导思想,有拳谱记载:打手要言、套路势法歌诀多采用七字歌言,用西北方言土语写成,如无名氏之打手歌,神手史宝龙拳法,八卦步法,梅花桩法,李帮彦拳法。
红拳门器械套路有红门刀、枪、棍、剑、锏、镰、锤、鞭以及红拳独有的器械--乌椎爪。器械中突出以棍、鞭为主,主要有母子棍、盘龙棍、达摩棍、白蛇棍、八仙棍、加枪棍、阴手棍、黄龙棍、琵琶棍等。鞭法有太师鞭、定唐鞭、黑虎鞭。刀法有二龙刀、四门刀、连环刀。枪法有小金枪、六合枪等。此外还有双刀、双锏、春秋刀、九节鞭、流星锤、三节棍、梢子棍、虎头钩、虎叉等。
红拳的技击特点
红拳经历代宗师研练改进,不但姿势工美,身步灵活,节奏明快,而且突出了技击性。其实战操练有跑拳、跑棍、排手。练功方法主要有十大盘筋(功)、踢桩、拿鼎、举石担,以柔功为主,素有“腿不盘柔,筋不盘软,不予教拳”之说。大小红拳与二路红拳为红拳门入门基础训练套路。拳术特点是多翻臂,折腰,变化机巧,拳势繁华艳丽,武勇雄强,动作见棱见角,非常细腻。红拳门打法讲究以步制人,走打为主,刁打巧击,钻身贴靠,踩退审进;身法讲究拧腰沾挎,伸肩探膀与扁身雀势;手法以撑斩勾挂,缠拦沾挎为主,始终贯彻练习之中,总括为十六字诀:撑补为母,勾挂为能,化身为步,刁打为法。
其技击以八法为规,形成了红拳拳械打法核心的体制。手法有:撑、斩、勾挂、缠、拦、沾、挎;步法有:弓、马、偷、夺、歇、蹿、踪、退;棍法有:封、摩、揭、挑、搬、提、裙、拦;枪法有:封、闭、捉、拿、撸、提、缠、还;刀法有:提、扎、撩、砍、滚、摩、擒、拿;鞭法有:遮、拦、踪、横、领、劈、刁、打。
需要特别强调说明的是,我国拳法流派繁多,红、洪虽音近,实属两个不同拳种。唐豪先生在《伪托十八罗汉手》一文中称闽粤之洪拳,乃“洪门假托少林传习的一种拳术”,纯系南拳之属,其渊源与清末反清秘密结社有关。
综上所述,红拳是一个普及面广的传统拳系,是我国武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继承和发展必须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方能发扬光大 。
红拳的内容简介
上一篇:八极拳小架功夫是什么怎么练
下一篇:腿法反擒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