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武术基础 > “太极”本出自“少林”——“少林传统功夫之特点”

“太极”本出自“少林”——“少林传统功夫之特点”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太极”本出自“少林”——“少林传统功夫之特点”

  古传少林拳有的动作 看着好像很柔,但即便是柔也是柔里有刚,是身体的整力,不只是四肢那点力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本出自“少林”——“少林传统功夫之特点”。

  太极拳本出自少林

  当年陈王廷老前辈夺得武状元,由于主考官陷害,让他名落孙山,后来一气之下杀了主考官,成为朝廷捉拿的要犯,所以他逃到少室山避难.隐居少林寺。

  得少林高僧传授,学了一些小洪拳等少林拳械套路,后来得到少林寺南院永化堂高僧传授(少林寺嫡系秘传少林绝学“心意把--斜式把”)后技艺大增,又结合当年习练戚继光十二路长拳,创造出太极养生功(陈式太极拳)。

  所以在陈式太极拳中还能看到很多少林功夫的影子,比如太极中的(单鞭、斜行、如封似闭、金刚捣碓、云顶七星)等,也都是少林拳中的动作。

  不仅太极拳出自少林,武当功夫也同样出自少林,武当开山鼻祖“张三丰”也曾是少林寺弟子,起初他学习少林寺罗汉拳,后来学习了少林秘传绝技“心意把--斜式把”后,大有所悟,到武当山创立了武当内家拳,成为一代宗师。

  形意拳也同样出自少林,宋朝时期“岳飞”的师傅“周侗” 就是少林寺弟子,得少林寺南院高僧传授少林秘传绝学“心意把--顺势把”,后来将他的绝技传授给岳飞,岳飞在原有功夫的基础上学得了这门绝技,感觉到拨云见日,对任何武技一看便通,认为“少林心意把”可以纠正任何其它的武技的偏差,于是他自创出“心意拳”,这种拳术,与少林拳术一样,讲“六合、虚实、意气力合一、物我两忘、心空、身空、人空”被后人演化成“形意拳”,所以岳飞后来战功显赫,成为民族英雄,与他的少林功夫是分不开的。

  不仅如此,宋末的武松、卢俊易等......很多人也都是少林寺弟子,通晓少林绝技。

  少林传统功夫之特点

  其实从少林寺古壁画中也可以看出,古代的少林拳确实是禅拳合一的,用的也都是内在的力量,外柔内刚的少林上乘功夫,只是后来由于清政府对少林武术的严令禁止,使得少林寺很多真正的传统少林功夫失真、失传,尤其是1928年的大火焚烧少林寺,使得少林寺遭受灭顶之灾......

  “”以后国家为发展旅游业,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挖掘传统少林功夫,所以又从民间请来了一些武师到空了多年的“少林寺”授拳,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把外面的功夫待到了少林寺,同时也把一些花拳秀腿待到了少林寺,形成了现在的少林舞术。

  虽然说是挖掘整理,但他们却把整理少林功夫的重点放在了旅游上,所以功夫也都是以表演为主,因为表演的才更能吸引外行观众的眼球,才能为少林寺带来财路,以及后来的大量影视作品,为了打造效果也都是宣传表演的舞术,而真正的古传少林功夫并没有得到发扬

  尤其一些晚清的小说,把少林寺功夫写成了刚猛有力的骨突之术,也让更多人对少林传统功夫的认识有了误区......

  传统少林拳都是活架子,少林拳传统拳要求“精、小、软、绵、巧”。少林传统拳谱要求的“绵”有绵延不断之意,无定势、无始、无终之意。功夫到了一定境界也就无从套路可言,是有形向无形这一境界的转变,随机而动,随意而发。也就达到了出手无手的境界,拳谱云:“击敌无影滚身起,见形出身不为能;出手无手拳法连,见手之术不为高”

  武术中刚不等于快,柔更不等于慢,他们不是一个概念。刚猛之术皆为下乘,外柔内刚,出手不见手,劲力顺达才是上乘。很多功夫,动作之间的过渡越慢越吃功夫,越容易懂劲,对养生也有很重要的作用。骨突之术只会给人带来病痛,不利于人的健康,柔拳同样可以快练,也就能达到武术上乘,出手无手的境界。慢练练功,快了练轻灵,但不是僵力,更不是蛮力,亦非刚猛之术

  其中的“小”指的就是少林的上乘功夫都是小架子,马步都是小马步,与肩同宽,弓步也是小弓步,要求大腿夹紧,提裆,没有大开大合的动作,丁步也是小丁步,前后两腿几乎是贴在一起,一前一后,一虚一实,忽前忽后,忽左忽右,似刚非刚,似实而虚。传统少林拳“滚出滚入”,出拳时先滚身再滚拳。拳谱云:“发劲滚出亦滚入,弹劲为辅沾身发”

  “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拳谱云:“不曲不直吞吐合”要求拳发出去不可过直,两腿也是有一定的余力,不是死力,就像弹簧一样,过直则墙堵自末,也就无从后力可言。少林拳谱云:“腿走鸡路头比猿,身若蛟龙意在天;闾尾中正神贯顶,虚实圆活上下连;藏定千斤有余力,借力还打瞬息间;”凡是一手出则另一手多护于胸部或肩侧,而不是像少林武僧表演团练的功夫那样放在腰侧,那样前胸则开,给人击打的范围也大,也失去了少林拳中“小”的意义,因为它不是表演的把戏,即便是放在腰附近也是放在腰前靠上,或是略低,但手要向上翘,成爪状,有向上滚穿之意或者说是手而不是拳,是空拳而非实拳,这样练出来才是真功夫,动作才能灵活自然,但也最难练。

  拳谱云:“肌肉不松,出拳不冲”。拳握的过紧,肌肉则僵紧,气血则不易贯通,出拳也自然不会灵活。拳在没有打到目标之前是似握非握的。

  少林拳出手若为拳,回手若钩爪,也说明少林传统拳是不尚花架的,但不是现在很多影视上展示的表演功夫。

  传统武术中要求含胸拔背,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内气自然顺达下沉,下盘自然稳固

  而现在很多武校都挺胸,双拳放在腰侧,好像挺有气势,却不知犯了武术中的大忌。

  少林传统功夫与少林武僧团的表演功夫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拳是完全从实战出发的,练的时候怎样实战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或者说与套路是相同的。但表演拳不是,比如有些拳法就要求弓步两脚的前后宽度大于肩,左右宽度与肩宽,但这样就会不灵活。

  传统少林拳中弓步要求,前后脚距离是两脚半,如果前后画一条直线,前脚跟压主线左侧,右脚尖压在线的右侧。如左弓步,应是两脚尖向右前方,基本平行。并要五趾抓地,提挡收腹,脚底生根,头正身直。以腰腹发力为主。一点不夸张的说,我曾经见过少林高手练习弓步前行时,由于脚上和腿上的功力很大能够把地面抓出吱吱的响声来,我也曾照着他的方法练习了很久,功夫虽有长进,但始终也不如意,和真正的高手比差的太远

  比如弓步推掌,在少林拳里并不是正直的向前推掌,因为这样脚下的根基就不是很牢,容易被对方所制。少林传统拳要求向斜上方发力,用丹田向前顶,即使对方的力量比我大,正确的发力也可以把对方打倒

  少林拳在练功时胯是合的,不是开的。练弓步时后腿要向内略扣,以左弓步为例,右脚尖应内扣向右斜前方,这样就能起到合胯护裆的效果,太开了就没有这个意义了。

  而现在少林寺武僧表演团为了追求美观,练的多为直胳膊直腿的那种,根本不符合少林古朴的要求,很多人也把这当成了真正的少林功夫

  少林表演拳内在的力量体现很少。太多的动作过于机械话,捉猛之力太多,不够灵活,没有以身法去贯穿,百节不相随,忽略了腰力在武术中的重要性

  古传少林拳有的动作 看着好像很柔,但即便是柔也是柔里有刚,是身体的整力,不只是四肢那点力量。

  很多表演功夫过多的追求竞技性、表演性,体力透支严重,缺乏内在的修炼,也自然会给身体带来病痛。极限运动对身体并不好,也不是古人对养生的要求,就其防身来说,也并非很适用。按少林医学来讲气血是双行的,二者不可分,气跟不上血,就会产生气滞,人就要得病,最初表现会产生关节不利。血为气之盾,当我们运动的强度过于透支时,很容易产生气滞,可以表现为剧烈运动的地方发麻,甚至轻微的颤抖,由内到外,当年陈式太极拳名家“~~”大师在一次澳大利亚表演,一个振臂动作,使得气滞肩关节,造成关节不灵便、僵硬,回国后专程到少林寺下院三皇寨找到“释德建”禅师才把病医好。所以一些竞技运动很多对我们的健康并不完全有利。真正的传统少林功夫轻技击重养生、武身善念,讲求实用,不追求花架子,与竞技武术有很大的区别,身体强度是逐步的加上去的,更注重内在的修养,少林禅学、禅武、禅医是有机的整体,不可分,是历代高僧所追求的无上法门。但竞技武术出成绩快,同时也给身体带来了隐患......

  由于现在武术形式,和一些人的误区,现今真正掌握少林传统功夫精髓的人也是屈指可数,传统少林功夫也正在面临失传的危险.....

498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