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体育运动>武术>泰拳>

如何训练泰拳方法及其历史发展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泰拳,顾名思义,就是泰国拳术。泰拳作为亚洲一种著名的格斗类运动项目,以其凶狠彪悍、拳疾腿快、肘膝并用、先发制人等特点,现已成为一项轰轰烈烈的世界性搏击运动。那么怎样训练泰拳呢?下面就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训练泰拳

  1.晨跑

  清晨起来跑步,可以增强耐力,使腿部肌肉发达。

  2.空击

  空击,泰拳师称之为“击影”。是拳师运动中的热身运动,使全身的神经和肌肉进入兴奋状态,以适应后面的剧烈训练。空击训练主要是协调身手的配合,进退的平衡,特别注重于实战时出招打空以后迅速收式回防的习惯性培养。另一个目的是“意”的训练,即假想敌手的训练,想象怎样对敌手进行攻击和防守反击。所以,泰拳谓空击为击影,是深有函意的。

  空击练拳时,注重于双拳动作的连贯;运足(步法)和发劲的正确,并且尽可能多用各种步法,如跃进、急退、或围绕而进,拳与步须配合。

  空击练肘时,假想敌手的存在,双方已进内围(贴身)战。观察对手的动态,或运足相应,或适时挥肘出击,招数可长可短,或改变攻击角度,又可借势抵敌,自由发挥。

  如果是练腿击,不在于练猛功,而在于怎样保持身体的平衡,使腿招收发灵活,防守时严密坚固,不致于受到对手的突然袭击。练膝击时,注重膝招流畅活泼,如上步冲膝,须保持膝步一致。练贴身缠战的膝招,则想象双臂箍住对手,下拽迎合膝招的上冲之势。还有蹲身空击法。练空击时身体下蹲,双脚前后溜动,与跳绳相似。按1-2-3的口令,双拳以相同节奏发出。长练此法,可增强下盘的耐力。

  3.打沙袋

  打沙袋是泰拳基本练习方法之一,可以加强拳头的威力和硬度,使肘、腿、膝招更具威胁。练沙袋的要点;是不可蛮干,应环绕沙袋,作有规律的移动,一面练习步法,一面选择不同位置、角度、距离发动攻击。 拳招必须有目的和意图,一般是组合拳,如先左后右,再接以左拳,依1-2-3的节奏,发右拳也是一样,必须灵活准确,拳招熟练之后,劲力自然会增强。

  练肘招时宜先用前臂打击,配合上步时间,距离须把握准确才有功效。

  膝招练习也要*近沙袋,两手抓住沙袋的上端,用力拉拽,弯身拧腰,提膝全力撞击。熟练后可左右跳跃,同时用双膝连环冲撞沙袋。以频度高、力度猛为好。这样练还可以增强体力。

  踢沙袋时要注意接触位置要准确,挥腿时间不对的话,可以使足踝受伤。必须注意只能用脚背和脚杆(小腿杆)抽击沙袋。用脚尖踢人,不但威力不足,还容易把脚踢伤。发腿时中心足注意要惦立,以脚前掌着地而后跟抬起,才能使全身的重量与劲力集中在动腿上,击打目标时自然就有了威力。腿招收发前后,要保持戒备姿势,使之成为习惯动作,以防实战时对手狙击回袭。

  练习击打沙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初学者应在基本掌握各种拳法动作的基础上,再进行击打沙袋的练习。在击打沙袋的练习过程中,不断改进技术动作,否则容易形成错误动作,难以纠正

  。

  ②练习前一定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手指、手腕、肩、肘关节、腰部,以防受伤,击打时不宜徒手做,一定要缠好护手带,戴上专用的击打沙袋手套或练习手套,这样既可避免挫伤又可增加握力和用力的感觉。在击打沙袋时,先轻后重,最好是在做2-3组空击后,再进行击打练习。

  ③在击中沙袋的瞬间,拳要握紧,腕关节紧张。腕关节稍内扣保持拳锋与尺骨在一条直线上,防止受伤。这一点尤其重要。练膝、肘腿招时主要是掌握技术动作,保持身体平衡,而不是练功。因此不要发力太猛,以免受伤。

  ④在击打沙袋时始终要保持正确的实战姿势,击打后立即收招并作好防守,以形成良好的动作习惯。

  ⑤击打沙袋时精神要集中,要有实战观念,假设对手,以培养实战意识。练拳时,用拳锋正面击打沙袋,发拳时眼睛注视击打部位,做到出拳迅速准确有力,此时击打沙袋的声音清脆、短促、沙袋垂直颤动,否则是发拳用力不合理,切忌出拳时推击。

  ⑥沙袋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在经常击打的部位形成凹陷,练习时应注意避免击打在凹陷与平坦部位的交接处,因该部位易于是拳脚滑动,造成扭伤。

  ⑦初学者在击打沙袋练习时,应先进行单个招式的练习,最好是从直拳练习开始,因为直拳易于掌握。然后再练习摆拳,勾拳拳法,再练腿法、膝法、肘法等。在较熟练地掌握单个招式的基础上做各种招式的穿插、组合、连续击打动作的练习。

  ⑧初学者在击打沙袋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动作的正确性,击打时动作的速度应先慢后快,重量应先轻后重。并且一定要结合步法进行打击,不能只注重招式,而忽略步法和全身协调用力的技术要求。否则在实战和比赛中难以得到应有的发挥。

  ⑨初学者在练习击打沙袋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摸索掌握沙袋被击后的颤动规律,注意出招时用力的时间、距离和角度,尤其在击打摆动的沙袋时更应如此,否则容易发生手指、手腕、肩肘、关节受伤事故。

  ⑩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击打练习,在练习前应安排击打内容组数,每组的时间以及要求,并要求出招时的频率,轻重的节奏,及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体力情况进行安排,以提高练习效果。

  泰拳著名高手“旋风腿”亚披勒练沙袋,其腿功有如排山倒海,一声闷吼,腿快如闪电扫向沙袋,猝然爆发巨响。亚披勒练连环腿时,更加连珠炮一般,声音坚实,尖锐刺耳,振人心魄,其拳肘与膝撞的角度异常刁猾巧妙,令人难以防范,真是名不虚传。

  4.对打

  对打练习,是泰拳师赛前积极训练的主要项目,在曼谷已获排期出赛拳师,每周对打不下三次,通常是隔日练,星期日休息。

  练对打可增强拳师的耐性、速度和斗志,缺乏对打练习的拳师,在比赛时往往想轻取敌人,反而力不从心。

  5.手靶训练

  手靶是引进的先进训练方法,由教练或专业靶师手持正方或长方形长靶,其形如枕头,作活动目标,带引拳师攻打。教练可任意引导拳师向各部位进攻,并不断报以干扰、回击,使后者同时练习防卫。

  手靶的特别功效,在于拳师的膝、腿等各种招数,灵活准确,加上教练的催促、压逼,其攻击方法和密度相应提高,比独自攻打沙包,效果好得多。

  6.摔跤

  摔跤练习,又称搂抱,是凭长时间的缠抱投摔,使桩步坚稳,膝招灵活,对磨练耐性,最有效果。

  方法是选择体形相近的对手,互相抱住颈顶,轮流用力拉拽、压下或推放,迎合膝招撞击,被动一方则竭力抗拒,发劲将对手撵开或向侧投掷。在两力相抵之下,双方常成紧贴、绕转形势,必须不断移动或运动消除对方牵引和膝功,抗争十分激烈,双方体力消耗很大。常练可帮助拳师在内围争持时发挥膝技,争取优势,在应付敌人膝攻时,则善于护卫与回击。

  7.过招

  参加比赛拳师,还经常找同伴或教练过招。以磨练技艺,在原定练习程序完结后,拳师即与教练或体形相近对手相战,只是不像比赛时那么认真凶狠。否则造成意外,未及登台已受创伤,适得其反。

  过招的办法是,双方各出招数对战,而不用劲,互相拆解、回击运用战术,

  借以培养反射神经,灵敏性与实战技巧。

  拳师可随意选择各种招数演练,例如练腿踢招数,甲方踢,乙方挡格后回以反踢,使甲方招架,互相轮流练习。又如一方用低踢或肘撞,或练内围膝撞,对方则集中护卫,破坏前者用膝之势,用退击战术者可专练退战方式,如此类推。

  此种训练,可改善拳师打斗时姿态与风范,养成攻防技击之节奏和韵律感。

  8.跳绳

  最平凡简单的训练,是跳绳运动,是拳师必须持之以恒的练习项目。其一处在可强化腿部机能,使拳师移动敏捷,体重下降,耐力增强。

  初出道的拳师,每日下午练习前,必跳绳三回合,作热身运动。因体重问题而须减重的拳师,可每日进行三十至六十分钟的跳绳,练习时加穿厚衣,催助身

  体内水份挥发,效果尤佳。

  ⑴器材(绳子)及准备

  要用直径10毫米的腊绳,或机用皮带(直径8毫米)和代革用品,长度以本人脐部高低到地面,用脚踩直一圈为标准。

  要穿平底软性鞋,跳前须做准备活动,使各关节韧带和肌肉展开,尤其是踝部关节及手腕关节更为重要。

  (2)姿势要求

  头部要正直,双目正视前方,下巴自然地*近胸骨顶端凹陷处,含胸、两肩下沉,双膝微屈,躯干向前下方弯曲,保持颈部、胸部脊柱生理弧度。

  两手握柄,手心向前方,肘部*近躯干两侧,手内侧贴近大腿外侧股骨上1处(握绳柄主要*拇指、食指,其他三指为次要,用两手腕摆动绳子)。 跳绳时要用前脚掌弹跳落地,在落地时要轻松,膝部自然弯曲,略有缓冲动

  作。

  (3)跳绳的方法与要领

  跳绳时除了两足的动作随着变化而转换外,其他部位如头,躯干和手臂尽量

  保持基本姿势。如果在跳绳失误时,要立即恢复跳动(间隙时间越短越好),绳子的挥动用两手腕同时发力。

  ①原地双脚跳:

  动作要领:好似原地跑步,弹跳时*一足前掌跳动,在落地同时另一足再做弹跳,依次交换。每跳起一次绕绳一圈,身体中心保持不变,始终在中间。

  ②单足二次原地跨步跳:

  动作要领:一足做二次弹跳,每跳一次绕绳一圈,左脚第一次弹跳时右脚作后伸动作(只能用膝部作屈伸动作),当第二次弹跳时右脚作前伸,足尖绷直,这时快速落地换上右足弹跳动作,然后依次轮跳。

  ③前后交换跳:

  动作要领:跳动前,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足前后距离同肩宽,用两脚前脚同时弹跳,跳动时,左、右脚不断前后交换,一次轮跳。

  ④提腿90度跳

  动作要领:一脚落地弹跳,另一脚作向上提腿与躯干成90度,小腿与大腿成90度,脚尖下垂,紧紧落地,原落地弹跳的脚向上提,交替进行。

  ⑤踢臀式跳(类似后提腿跑):

  动作要领:一脚弹跳落地的同时另一脚小腿后屈,将脚后跟尽可能敲到臀部,然后落地换另一只脚作以上动作,连续交替弹跳。

  ⑥步伐式(如泰拳步伐前后跳动):

  动作要领:按拳击基本步伐的要领作向前、向后、向左、或向右跳,每跳一次摇绳一圈。

  ⑦双飞式或三飞式:

  动作要领:双飞即跳起一次摇绳2次,三飞是跳起2次摇绳3次,要求两脚合并,同时用脚前掌跳起,提臂收腹直腿,两脚尖绷直,两手腕瞬时间加速作2次

  或3次旋转。

  ⑧负重跳:

  即上身穿上沙背心,或腰部带上沙袋,还可用沙绷带,只要能增加一点重量,不拘跳的形式进行跳动,这一类的跳是增加难度提高效果。

  ⑨变速跳(好似变速跑):

  在一个回合中(为三分钟),分阶段的快速与中速跳,这是符合拳击比赛中回合需要的,为的是使生理和呼吸系统等方面适应回合要求,每个回合跳绳为600次左右。 要求,一个回合400次以上为及格,550次以上为良好,650次为优秀。

  跳绳时必须注意:

  ①跳绳时不要跳离地面过高,以绳能通过脚底为佳,落地必须要有缓冲,严禁用足跟着地,否则会震动大脑,影响健康。

  ②跳后,两足各组肌肉有酸痛等的正常现象,严禁用冷水冲洗,要用热水洗或按摩,使肌肉放松,消除肌肉群的疲劳。

  ③跳时呼吸必须用鼻以短快吸气,呼气要慢用嘴呼出。在快速跳绳前先吸一口量大的气,随后加快跳速,气慢慢吐出,甚至气即将吐完,再憋口气,实在憋不住,放慢速度,随后再吸气,这样不断地交换是为了达到无氧训练的目的,当

  休息一分钟时,应进行深呼吸的调整。

  9.体操

  最后的练习项目是体操,在练习前或后均须进行,主要目的是强化身体各部位的筋肌功能,伸展筋骨,训练后的体操动作宜放缓,使身体神经松弛,体内各部机能平静,回复原状。 体操项目有蹲跳、开胯、溜腿、摇颈、掌上压等各项运动,其中以腹肌运动为主,与拳师的耐打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泰拳的历史发展

  自从人类产生起,便有了徒手格斗技能的萌芽。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和获取生活资料逐渐学会了使用拳打、脚踢、肘批、膝顶、摔拿等最基本的格斗动作;并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不断地获得提炼和发展格斗技能的机会,并使之变得日益精深完善。泰拳和其它民族的技击项目一样,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辉煌。可惜在一七六七年当缅甸军队攻克泰国国都曼谷时;有关泰国古代早期的泰拳历史资料、文献档案被毁于这场战争的战火之中。导致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泰国历史大都是从泰国民间摘取过来的仅存记载,以及来自欧洲的旅行冒险家在远东地区旅行探索时所记录下的见闻并最终整理而成的著作和缅甸、柬埔寨、中国大陆古代等各方面记录的资料拼凑而成的。这种混合而成的史料,自然存在许多不同的说法;而这给泰拳的史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了解到泰拳发展的概貌。

  经过考证泰族文化虽深受中国、印度两国文化的影响,而且泰族和中华民族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但几百年来,泰族在中南半岛一带定居,生息繁衍。他们在长期的抵御外族侵略的搏斗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拳术。因此,我们可以说,泰拳是泰民族在长期的抗御外来侵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泰族原定居于中国西南一带地域,史称“ 南蛮”。据记载,公元六四九年,泰族祖先尚居中国的云南省,唐史称之为“ 六诏”。蒙细奴罗统一六诏后,自立为王;建立了 南诏国,后改称“ 大理”。以后据地称雄,势力日益强大起来。据 新唐书《南蛮传》记载,当时南诏的政治组织机构已相当健全,其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甚至可以和中原媲美。在兵制武备方面,则有“田桑之余,便习战斗”之说。由此可见在古代的南诏已有技击活动的存在,至宋代南诏成为中国的藩属。到元时,蒙古势力日趋强盛;大理被元军所灭,成来成为中国的行政区域。泰人便陆续南移至现今的泰国北陲之地,并逐步沿 湄公河顺流而下;至公元一二七五年才汇合成一个强悍的民族,定都素可泰并建立了暹罗王国。泰族立国之后由于战事连年不断,频受四周强邻的不断侵扰。因此历朝皇帝都崇尚武力,以巩固其王朝统治和对付频生的内争外患。古代暹罗君王大都亲临战场,领兵杀敌;因此,不少王侯本身就是泰拳高手。而将军和士兵们在战场上远距离作战时使用刀枪剑矢,近距离搏斗时则以拳肘膝脚作为进攻武器。

  有关泰人习拳练武的最早记载,可见诸《北方纪年史》。这是记述泰族进入中南半岛后,由素可泰王朝至大城王朝的早期典籍。据载当时在军中已有拳斗的活动,作为休战期间侯王们的消遣娱乐。这些拳赛最后虽然没有成为职业比赛,但诸侯们已有豢养武士角斗以取悦君王的风气。随着宫迁拳师与退役士兵陆续返乡,拳斗技能逐渐传入民间。据史籍所记载在大城皇朝初期颁布的法律,已有豁免在拳斗中杀伤对手者治罪的条例。到了大城皇朝鼎盛时期(即公元一三五零年),拳斗之风日益盛行并遍及全国。泰人逐渐领悟到新术可以卫国安邦,故习武之风甚烈;不但成人好武,而且泰族儿童也能挥拳踢腿、习练拳艺。拳术已发展成民间的时尚娱乐活动。

  公元一四一一年间,清迈王驾崩;由于清迈王在驾崩前并无立下传承皇位的遗诏,结果发生了争夺皇位的宫廷政变。并且发生过几起大的流血事件,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并造成了争夺皇位的继承人双方阵营争持不下之局面。由于两位太子为争夺皇位相持不下,最后决定各选派一名武师作为代表进行比武决胜。并规定搏斗到一方流血为止。经过几小时的剧烈格斗,结果南方武师因脚伤流血而败。北方武师取得胜利,这是泰国历史上首次拳赛的记载。到了一五一八年暹罗王改革兵制,下谕令编制了《制胜术》一书,编制的内容包括了兵器、武术和武备等方面。而在“拍纳黎萱”时代(公元一五五五年至一六零六年),泰拳拳术被列入当时军队的军事训练科目内。而在历史上被后人称为“黑王子”的拍纳黎萱大帝,不仅在作战时英勇非凡而且其本人更精于总结各种不同的武技;他带领泰国人民解放了缅甸占领下的暹罗,最后光复了大城皇朝。

  从公元一四一一至一六零六年间,古时的泰国由于时局动荡;所以历代王朝的统治者在上台之后,第一件事 除了安抚民生之外就是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整顿武备、招兵买马;以此来重整军事力量,增强自身实力并扩军备战。鉴于古时泰国的周边生存环境十分恶略,除了不时遭到与自己有领土纠纷的缅甸等领邦军事上的袭击骚扰之外;另外由于自己本土的大部分领土都是深山密林,生存环境恶略;因此导致古时泰国各王朝的臣民为了自己能够生存及克服恶略环境的需要,纷纷在农闲时节放下农活齐齐一起学习拳术。因而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勇武”的风气,令到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在需要准备战争而动员民众当兵及招兵买马时;能及时找到合适的补充兵源,并找到勇武高强能征善战之人。而练习拳术者除了要练习拳术之外,还要同时练习如何使用各种武器及上战场战斗的技术。在泰拳的训练体系当中,兵器练习占了很大一部分;因为士兵不可能手无寸铁的走上战场与敌人搏斗,所以大多数练习者就地取材选取武器来进行训练。最后在一五一八年,由暹罗王在改革兵制并在下达谕令编制《制胜术》一书时就亲自制定了长剑、长棍、长刀、长棒、短棒、双刀、双棒、双拐、盾牌单刀等以下兵器作为指定的修习科目。

  经过连年的战争之后。后来登基的“黑王子”拍纳黎萱大帝深知如要想定国安邦,必须要拥有一支勇敢善战、武技高强的军队。而为了培养出一支属于自己的勇敢善战、武艺高强的军队,拍纳黎萱大帝便特别将泰拳拳术列入到当时军队军事训练的拳术项目当中,并正式将其命名为“奔南”。“奔南”本为暹罗的一种土拳,招式凶狠毒辣;而其实战方面的招式则包括有头撞、口咬、拳打、脚踢、蹬踹、扫绊、肘击、膝顶、肩抵、臂撞、推拽、抓捏、压打、摔跤等,何谓无所不有。其全身任何部位,可用则用。是一种用于实战的拳术。而古代的泰族士兵在习练此拳术后,无不变得强悍勇猛。后来此拳术经过后人对其不断变化、改造,并在之后的战争中传扬开去。慢慢地逐渐被其他各民族所吸收接纳,并融入本民族的独有专属武术当中。经过不断的发展,成为了今天流行于老挝、柬埔寨、越南、缅甸等国的当地拳术。最终经过外界对其技术不断挑战及改造洗礼,慢慢地与经过现代化改造的泰拳及古泰拳逐渐融为一体。

  而“虎王”拍佛陀昭时代(一六六二年至一七零八年),是泰拳发展的鼎盛时期。举国上下,都倾心于拳术。而在格斗的形式上,最初有泰拳拳师以条状马革缠捆自己的双拳来在台上与对方进行格斗。其后又有泰拳拳师开始改用麻绳缠拳,即所谓的“缠麻”式拳斗。在经过条状马甲和麻绳缠拳之后,又有拳师开始改用棉条来缠拳;因为棉条表面可以用混有石悄的粘粹浸泡,可使相表面更加粗糙坚硬;因此大大增加了杀伤力。因此经常有拳师在格斗中常常被打得皮开肉绽、血流满面,其状惨不可睹。而当时的拳斗活动,在一六八七年被法国皇帝派遣至暹罗的特使西蒙.卢比尔所著的《暹罗王国》一书中有所详细记述:“大城王朝节日盛会中,节目多姿多彩;有角力家与用肘腿搏斗之勇士演出。拳术比赛进行时,彼辈以三四匝麻绳捆护手掌,代替老挝(高棉)估同式样之角斗中所用铜环。”

  据史料记载“虎王”拍佛陀昭本身酷爱技击,并常利用空余时间亲自整理、总结日趋繁杂的拳术;最后经过其花大力气的研究后,形成了泰拳的最初基本体系。而体系内的一些技术成为了最初的判断标准,且今天的一些泰拳技术在运用上仍沿用了“虎王”时代所总结的格斗体系。身为一国之君的“虎王”还常常作午装打扮,并且以平民的身份参加佛教盛会当中的擂台比赛。并且与内陆地区的拳手对阵之后,竟连胜两战;最后在赢得大奖后悄然离去,此举成为泰拳史上的佳话。

  而据缅甸史料记载在大城王朝的末期,泰拳名师乃克侬东在缅甸军队攻克大城时被俘并囚于缅甸。公元一七七四年,缅甸王猛拉在京城仰光为大佛塔加顶举行庆典。盛会中安排一场泰、 缅拳师的比武,乃克侬东被迫与缅甸武士做御前较技;最后竟连克缅甸高手九人,使缅甸王感慨万分:“泰拳师武艺非凡,以匹夫之勇,竟连破九人。至十人莫敢与敌,苟非其君王庸弱,彼辈当可免丧邦之痛。”乃克侬东威震缅甸的事迹,虽在泰国史籍上本无记载;而邻邦缅甸史籍上却详尽地记载了此事,因此属实无疑。乃克侬东的事迹在泰拳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导致历来泰拳馆的各位拳师都奉乃克侬东为宗祖。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在披猜.军拉洼匿警中将的提议下。将乃克侬东扬威缅甸之日(三月十六日),定为泰国拳师节。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这是后话。

  到了华裔英雄郑昭率领若干战船沿湄南河而上,杀败缅军;光复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后。泰人亡国之痛记忆犹新并深感拳术的作用巨大,因此习武之风更为盛行。因武艺高强而被拜将封侯者,也大有人在。如来自嗒城拳术教师乃豪和皇府拳师乃墨等,即为当时的著名人物。据载此间的程逸府青年拳师乃通里,绰号为“白牙”;自幼酷爱武术,成年后四处寻访名师学艺。并挑战各路高手,被誉为武术奇才。公元一七六二年,乃通里赴嗒府旧城的萱芒玛国作拳术比赛;先挫嗒城名师乃豪,获郑皇赏识。再命其和自己的禁军拳师乃墨比武又获胜,被郑皇赐封为“銮披猜”。乃通里一生追随郑皇东征西讨、冲锋陷阵,浴血沙场。战至剑断马翻后还能奋勇杀敌,最后凯旋而归。为泰国收复失地争取独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名留青史。在今天的程逸府署广场上面,依然几立其铜像;被史学家誉为“断剑名将”。到了曼谷皇朝(一七八二年开始),西欧各国和暹罗交往日益增多。一七八八年间,曾有法国角力技击家到泰国和泰拳师比武。后获皇府安排与任职禁卫军拳师万拍兰交战,并且吸引拉玛一世、佛陀约华到场亲临观赏。赌金达五十秤,轰动一时。而在这时代则常有来自欧洲特别是经常有来自法国籍的角力家到访,并经常向皇室提出要与当地拳师交流的请求。这些法国籍的角力家通常身负绝世腿技与精妙格斗技术,令当时的泰拳手获益良多。

  有许多佐证史料可证明泰拳活动在曼谷皇朝非常流行。一八六零年,英皇派特史约翰.鲍宁爵士赴暹,鲍宁在其回忆录《暹国》一书中,记述了当时暹罗流行的娱乐活动有赛艇、杂技、幻戏,并经常有拳赛举行。同一时期由英国人安娜.利安路云斯女士所著的《暹罗宫廷中之英国女师》,也有描述当时泰人如何角力的详细记载。书中写“暹人好战,角力方式粗野单调;尚力为主,甚于技与风格。于拳赛方面暹人惯以皮条捆手用作套,偶而混以铜线,用皮环箍首。拳师集中攻敌头部,抗力极强。力击失势,倾覆,或垂手示降者当败论。”

  而拉玛五世皇帝朱拉隆功,自幼得名师指点武功;尤精拳棒,名闻全国。曾在皇室庆典时于其父皇御前表演身手。登基后,好武兴趣不减当年。公元一八九八年下谕令设立“皇廷拳师”制度,以技高者为首。逢有皇府庆典国宴或固魂典礼、剃度礼、荼毗大典等重大活动时领各团武师献技表演,拳团的成员可获年饷而免交税金。翌年皇家举行皇室奉安大典,其中拳赛为南北高手对抗。胜利者获五世皇御赐,封以“万”级官衔(暹罗古代将级官衔)。获此殊荣的有三人:来自泰南猜耶府的拳师乃邦.占侬通,获封号“名武将”;来自中部华富里的拳师乃宫,或封号“准拳将”;而来自东北部柯叻的泰拳师高手乃铃.泰巴硕,封号“妙技将”。这个时期武风盛行之地,东北部有柯叻、而南部有猜耶。它们均享有“拳城”的美誉。进入本世纪初泰拳的活动中心,依然以上述两个“拳城”最负盛名。

  公元一九一七年,暹罗志愿军远征欧洲参与盟军伐德。在驻守法国边境缅因堡时曾做暹罗拳术的表演,受法国体育报刊好评。法国人在评述中认为来自遥远东方的泰国军人体格虽小,但极矫健敏捷;掌握技击厉害而罕见,实非西方人可以思议。其剧烈之处,充分表现泰民族之坚毅强悍的性格。而到一九二零年仍在位的泰皇蒙骨九昭(拉玛六世)为了帮“野虎兵团”筹募基金,特委任野虎军统领拍耶难铁盛为 拳击事务总监;于“玫瑰园学府”广场举行盛况空前的泰拳比赛,全国各地名师纷纷响应赴京城参赛。例如乃昆.占咯、乃央.限他黎、乃奔.塞拉、乃桐.干哈、乃蓬.因达抑颂、因空.因甲、乃盖.素缴、乃霄.合碧、乃耶.巴占等高手都应邀参赛,其中以原籍“柯叻府”拳师最为出色。柯叻位于泰国东北部;民风之悍,为全国之冠;因而素有“拳城”的美誉。此次拳赛,使皇城拳坛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不少京城名宿发起了对抗外府拳师的同潮,盛极一时。在众多名师中,有与外国军人交流学艺并且精通擅长于西洋拳、摔跤的海军格斗技击教官銮匹博.蓬拉皆、通过凭借自创的全新十五式母招十五式子招古泰拳招式而名震全国、精通中国功夫的华裔宗师全成、将西洋拳引进到泰国的泰国西洋拳始祖蒙昭威汶.沙越里旺亲王、在玫瑰园拳场多次比赛并一战成名的民间武术教师銮威讪.鲁那功、来自五世皇时代的泰拳高手拍猜.触促差纳、绰号名为“刀光大师”的高手坤意.沙讪派也干、号称刀棒高僧的拍差翁.戍拍涌慕大师等等,都是当时泰拳界的出色名师。

  随着西方文化的陆续传入,泰国的传统文化也陆续受到影响。西洋拳击于一九一二年传入泰国,其比赛的形式和技术逐渐被泰拳界采纳并应用。尤其在国柱擂台初期(一九二八年),因发生了“泰北腿王”乃彭在比赛的擂台上踢死高棉拳师的意外;为了安全,“戴套”式类型的泰拳比赛开始被泰拳拳坛中人吸纳采用。并逐渐取代了源自传统的“缠麻”式类型泰拳比赛,而比赛回合也陆续减少到五局。而到了一九三七年四月一日,泰国政府教育署体育厅首次颁布了泰拳竞赛规则。至此时为止全国擂台比赛的制度和形式,终告完善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泰国受到了战乱的影响。令到泰拳比赛也一度变得萧条不景气,数年间仅在内陆地区佛寺盛会时偶有拳赛举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泰国政府战前决定在当时的曼谷市中心地带的建造一个比较现代化规模类型的新拳场正式竣工;这就是被后人所崇拜的其中一个著名泰拳拳坛圣地,在当今世界泰拳拳坛十分著名的泰拳拳场——“叻喃隆拳场”。从此泰拳正式进入现代标准竞技模式时期。而各地拳师纷纷进京,为了名誉财富大显身手;使一度冷清的拳坛变得空前活跃,因此从一九四六年至一九五一年这六年被研究泰拳运动的学者史称为“叻喃隆拳场”时期;由于此时泰拳运动由冷清变得炙手可热,因此所有学者都认为这个时期堪称近代泰拳发展的黄金时代。其后另一个被后人所崇拜的著名泰拳拳坛圣地——“仑披尼拳场”于一九五六年建成,此拳场的成立更进一步推动了泰拳的发展,为泰拳开辟了新的局面。

  两个现代化标准拳场的建立,为众多泰拳师提供了施展个人身手的用武之地;同时,也加强了拳师之间的技术交流;促进了泰拳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使泰拳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泰拳由民间传统武技演变成现代职业拳赛历经了六十多年,经过“玫瑰园”、“国柱庙”、“柴厂”、“是乐园”、“萱昭策”乃致到进入现代化的“叻喃隆”等各个拳场时代;泰拳已演变成泰民族的 国技,是泰民族英勇不屈的象征。泰国拳师屡次与来访的外邦拳家较技,屡战屡胜;蜚声国际武坛。这纯属泰拳师历经实战的磨练,和历代皇帝及近代执政者的大力推行的结果。二十年前泰皇蒲眉蓬驾临仑披尼拳场所致的勉词,充分显示了这种优良的传统;其词曰:“泰拳师乃刚毅果战之士,泰国拳术,有利于国,有利于民,亦有利于身,翼我民悉力共介,令此民族传统技艺,克发扬光大。”

  今天的泰国武术,已逐渐分为二种形式:一种是以舞蹈方式表演的武艺,包括:剑对剑、棍对棍、双刀对双刀、双刀对双棒、长棒对短棒、双刀对盾牌刀、双拐对长棍、双人古式泰拳对抗等等。而另一种是纯对抗的表演或竞赛。而在经过革命性的变革运动后,而除了目前的按表演形式分类之外;目前的泰国武术还根据西洋拳击、跆拳道、空手道等格斗武术那样,分为运动竞技型与战斗技击型两种。双方拳手在表演时,彼此可真可假;因其表演残忍的打法,酷似职业摔跤而逐渐闻名。近年来了迎合寻求刺激的西方游客的口味,以及受赌徒们的影响;泰拳界的内部人士通过组织各种不同特长的拳手,在本土或者出国迎战来自各国的武技家;以“以武会友”的方式与各国武技家们在格斗技术形式上进行了详细交流,通过在技术上取长补短全面发展的方式策略;让来自本土或由国外前来泰国学艺的所有泰拳拳手、拳师及爱好者逐渐吸收了来自琉球国即现在冲绳群岛的空手道、日本的 柔道、欧洲的摔跤、美国的西洋拳、朝鲜的国际跆拳道、韩国的世界跆拳道、法国的法国踢腿术、荷兰的日本式踢拳、俄罗斯的战斗桑博、中国大陆的北派功夫、中国香港与中国澳门的南派功夫、中国台湾的散打、非洲与南美洲两地的卡波拉踢拳道、巴西的巴西柔术、流行于全世界的振藩截拳道、源自于古希腊时代古希腊爱琴海地区的古希腊格斗术等格斗技当中的各种战斗手法,并融会贯通地将其改良后融入泰拳当中成为新的技法。藉此来改良提升泰拳的技术,使其更进一步得到吸收其他格斗术技术后提升的机会。泰拳不仅传播流行于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东南亚各国一带,而且逾百年前就已经由环游全世界的法国海员带至欧洲。一八三零年泰拳经由法国籍的国际货运航线海员将其传入法国后,后来被法国人加以改良最终与西洋拳、卡波拉跆拳道及古希腊格斗术融合在一起后演变成一种以腿法为主要技法击倒对方的“腿击术”——名为“撒瓦特”的格斗技。而在一九六四年,泰拳被当时的日本空手道武术家兼职业拳击经纪人野口修传入日本并易名为“ 踢拳道(kick boxing或者踢拳)”并开始风靡一时;自从推出踢拳之后,学习泰拳的爱好者们更喜欢对泰拳及踢拳和其他武术格斗技同时进行仔细的格斗技术研究;并期望有朝一日自己学习到的各种类型武艺能分别达到大师级别的水平,并能在泰拳拳坛留下自己的名字与历史。后来泰国政府带头连同泰国拳坛负责改革的有识之士们一起成立世界泰拳理事会,并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之后;世界各国在随后的日子里正式成立带有官方性质的泰拳理事会,随着八十年代向国际发展的方针,泰拳已经在世界各地日趋流行。其独特的实战价值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全世界人所接受。

  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比赛;练习泰拳的爱好者们若想学习到真正的泰拳,应该全面吸收所有有关泰拳方面的技术资料。例如兵器的使用、古泰拳的技法及其他国家的武术与截拳道的修炼等等。

如何训练泰拳相关文章

1.泰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2.泰拳力量训练方法

3.练习泰拳道的三大步骤

4.泰拳肘法训练方法

5.现代泰拳的训练方法

6.泰拳腿法怎样训练

173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