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力”的七大误解
太极拳“力”的七大误解
在太极拳实战中,讲求的是用意不用力,学会后发制人,没有一个拳者告诉自己的学生先发制人,这也是太极拳的独特之处。下面是学习了小编整理分享的:太极拳“力”的七大误解。欢迎阅读!
太极拳“力”的七大误解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的养生功效,只有正确的练习太极拳才能起到养生作用,错误的用力是达不到练拳效果的。
误解之一:松=无力
持这种观点人认为, “一味讲究松空轻柔而不用力。是误人害己” 这是门外人说的话,没有实践太极拳的体悟,没有和太极拳交过手的经验,自以为是的说外行话。谦虚点,去学太极拳,和老师试一下推手,就有体悟,光说不试,那是说空话,误人害己。
误解之二:力=劲
持这种观点人认为,“劲和力是一个含义的两个文字表达,劲和力是通用的”。这是语文功底差,去查一下字典,问问语文老师就解决了。字典上说的明明白白,力只有一个含义力量。
很多人觉得太极拳是一项软绵绵的运动,不需要用力,但是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如果完全不用力,还是武术吗?
劲为多义词,力气、力量;精神,情绪,兴趣。力和劲是两个层次的概念,劲含有力,力不含有劲。
误解之三:力由肌发,劲由脊发
“力由脊发”出自于张三丰《十三势行功心解》,“力由肌发,劲由脊发”是后人的篡改。劲和力怎么可以分开发呢,背脊就没有肌肉了吗,显然是荒.唐。
张三丰的“力由脊发”, 在后面有进一步的论述 “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这个力是气,不是肌肉收缩的力。
太极拳是一项动静结合的运动,要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两者相辅而生,相互抵消,太极拳运动变化奇妙。
另外还有强调“力由腰发”、“力从脚生”等观点的,都是同样的错误,读者要通览全文,太极拳是“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整劲,不可以用局部替代全局而断章取义。
误解之四:拳者,力也,力之平衡
力之协调,力之运用,去拙力,增活力,所以劲也。这句话出自于李妙丰的《太极拳击技八劲的练与用12》,是犯了“力=劲”的文字表达错误,大师的全文力还是讲松柔的。
“形之于外,静则松,松则柔,柔则轻,轻则灵;沉则稳”,读者也是要通览全文,才能正确理解大师的真意,不可以望文生义,读书要读活。
误解之五:“劲乃是用力多元化的运化”
持这种观点人认为:劲是“组合用力”的活化,这是对太极拳理“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理解不够,停留在劲的形式上的认识,劲的本质是意气的合一,而非局限于形式的体现。
这就像现代科学对太极行拳推手的力学研究一样,局限于形式的研究,只得了皮毛。远离了太极意气的内涵,现代科学还有很多局限性。
误解之六:借力发力,还需用力
持这种观点人认为:“发力就是用力,是借了对方的力,可以顺水推舟少用力”这和理解“四两拨千斤”的“四两也是力”,犯了同样的错误。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一羽、蝇虫有四两重吗,加了四两力还怎么听劲,不听劲就是不懂劲,怎么能做到“我独知人,而人不知我”意境,这四两是灵变的以柔化刚和绷劲,不是力。
或者说是寓于劲中的力,不是普通思维的肌肉收缩的外力,太极拳是丝毫不用力的,用的是劲,有劲就有力。
误解之七:地面反弹也是力
持这种观点人认为太极拳借地面反弹力也是用力。地面反弹也是力没有错,但这借来的力,不是身上发出来的力。太极拳不仅借地面反弹力,还借本人和他人势能,常用“以偶制偶”“以柔化刚”等技巧制服对手。
“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这叫借机得势,用的是巧劲,不是肌肉收缩之僵力拙力,巧劲源之于松和灵,借天借地借人而“显非力胜”。
太极拳的力学原理
1.太极拳“圆运动”的基本特征
太极拳以“太极图说”作为基本理论。在明代王夫之《思向录外篇》有这样的解释:“绘太极图,无己而绘一圆圈尔,殊矣”。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运动用力的情况与太极图形相形象,太极拳由此而得名颇有道理。
太极拳每一个动作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都是圆圈所构成。拳谚曰:“圈是周身转”、“手足运动,不外一圈,绝无直来直去”、“足随手运,圆转如神”等此圆或圈的运动。
圆是中国的象征美,太极拳作为传统武术,其每个招式都包含着圆,整个周身形成一个大圆。
即为太极拳“圆运动”,其内含“阴阳”之两力,作极为缠绵曲折的旋转运动,“所画之圈有正斜,无非一圈一太极”是指圆运动的形式而已。其圆运动是在大螺旋式和无数小螺旋式的发展路线上形成的。
其中多以平圆、立圆、顺圆、逆圆、大圆、小圆及半圆作为进退、起落和旋转的运动形式,在整个太极拳套路中错综复杂地交织着、变化着、使“圆运动”构成太极拳运动的基本特征。
2.太极拳“圆运动”具有“攻防兼备”之特色
太极拳圆运动即有走化(架招)又有攻击,故太极拳有“攻防兼备”之特色。练习者常以圆运动作为探询对手虚实和进攻意向的侦察手段,掌握有利时机,灵活转换,随曲就伸,虚实并举,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在太极拳实战中,讲求的是用意不用力,学会后发制人,没有一个拳者告诉自己的学生先发制人,这也是太极拳的独特之处。
如陈式太极拳中“白鹤亮翅”是右引左击,兼上引下击;“云手”则是左右一引一击;“高探马”为左肱背折肘法;“单鞭”又为其顺转左右引击。从而可以概括,太极拳圆运动的精华乃“攻防兼备”。
3.太极拳圆运动具有化劲法
化劲在太极拳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劲。所谓“化劲”是指粘劲和走劲的合成,随感随化。其要点,全在我顺人背。如用“圆运动”来说,即顺来,以半圆招架,以半圆攻击。
太极拳圆运动和一切物体的运动状态一样受力学的定律所支配。太极拳圆运动的化劲法亦然。太极拳运动中有许多力学原理,但作为人的运动形式,则是重心的移动和绕重心转动的运动的合成。
其力的组成有大小、方向和着力点三个要素。拳谚曰:“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此“发落点”即为力的“着力点”。所谓“发点”,即是先通过移动、旋转或滚动使对方之落点落空,然后再打击对手。
所谓“落点”,既是对方劲力着手自身之部位。力点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成功与否。
看了“ 太极拳“力”的七大误解”文章的人还看了:
5.七大拳系的简介
7.太极拳的身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