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圆裆与开胯要如何训练
太极拳不是只以柔劲来化解人家来势的 , 它也可以发力打人 ,而力量的终极来源。就是盘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的圆裆与开胯,希望你们喜欢。
太极拳的圆裆与开胯
百分之九十九习太极拳者 ( 当然包括晨运的公公婆婆在内 ), 恐怕仍不知道太极拳是何物, 何况一般人了。而最受误解的, 是他们都以为太极是柔拳, 总之甚么都柔, 便是太极 , 他们以为这样柔 , 就可以克刚 , 真是太天真了。
太极大分阴阳, 叫做太极拳的, 当然包含了刚和柔, 是一个刚柔同体的格局。 我不是跟你开玩笑的 , 太极一拳真的可以打死你 . 而且里面的刚 , 属于至刚, 所以太极高手, 没必要不会打人, 推人便算了 .
近代太极重要人物杨露禅 , 教了吴存佑功夫 , 是为吴家太极之始 . 後来杨露禅告老回乡 ,吴存佑尾随不舍 . 杨便下轿对他说 :" 我当天发誓 , 全部功夫都已教你 , 没有一招留起 , 总之你记著:“ 圈内打人 , 圈外推人 ,便是。” 所谓圈内 , 即盘骨发力范围;所谓圈外 , 即盘骨发力范围以外。太极拳不是只以柔劲来化解人家来势的 , 它也可以发力打人 , 而力量的终极来源 , 就是盘骨。
古老的说法是腰胯,这只是笼统的讲法 ,实则只指盘骨。所以练太极拳者,而用腰肢发力,已经不对。人体最大块的骨头,是盘骨,而太极拳正就是用盘骨来打你,这个部位,在太极拳中叫作"大拳头",反而手掌握成的拳头,仅"小拳头"而已 ,从来不加重视。一个娇滴滴女流 ,只要懂得开胯,以盘骨的收束,开张以致旋动来发力,带动通身骨骼出击,那么纤纤玉手一掌打死你不奇。
盘骨的发力,外表上看不到 , 所以对手被打得折肢断臂,仍不知何事 , 也所以太极拳千年以来都是秘拳,也所以失传了的太极宗派,都要找一种力量来附会一番,例如附会气功,气劲之类 ......
学懂用盘骨运动来发力,还同时要学脊骨的"节节用力,节节贯通".换言之,太极拳是由盘骨带动脊骨 , 再带动四肢筋骨发劲的。
当年杨露禅带同两个儿子入神技营任总教习,各路英雄当然循例请他先来个表演,他用了近半小时耍了一百零八式,慢条斯理的,看得各路英雄一头雾水,虽然耍完之後人人掌声雷动,但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暗道:" ...... 总教习。"太极耍得这样慢,有理由的,就是要学懂和练习"节节用力", 身上每根骨头都要能做到节节推进,而过程中半点肌肉的力量也不用。
如果练得不够慢,便无法体会每节脊骨,每节手骨如何活动,而且太快的话 ,练习者对姿势和重心平衡的掌握和对错没有那么自觉,够慢的话,会知道自己的姿势有没有不妥,筋骨便顺,才能运用每一节骨;姿势错,筋骨不顺,便不能逐块骨头控制。不过,太极高手也兼练快架,这在以前是关上门才练的了。
说太极拳是种"筋骨拳"便是如此意思。你大可以叫它作"白骨阴阳拳 ",除了听起来邪邪地不好听之外,理论上并无不对。
循上所言 , 练太极拳者 , 没可能练出肌肉 , 练得出肌肉的就不是太极拳.也因此,太极高手是最没有样子"给你辨认的。而太极古籍中常提到的"用意不用力",令人费解,如果我说"用骨不用肉",可能令人更加明白用骨,就如瑜伽之用不随意肌,要用意来控制和练习,是以太极拳重视"意 ",因为这种拳要人以超乎正常的方式,细致地控制骨骼。
杨露禅入神技营正式任总教习之前,要竭见皇上,皇帝批准,方可就职。当时的皇帝是谁,我已忘记,但据说他已年老,身体痴肥,而且已不能行动,大家可以自己去查一查他是谁。
当时人们叫杨露禅在皇帝面前表演,他就上前用手搭著皇帝的手,皇帝居然起立,而且自己走了三步。这皇帝自然明白杨是高手,深表敬佩,正式任命他为神技营的总教习。上面的说出来,不以为意,以为只是杨露禅以力相扶,或者以为只是传闻,并不可信。
其实这是太极拳的高功力境界,也是太极拳之能令对手失重心的原因,所以这个故事一说出来,我们便知道它一定是真的,因为这种情况,确是太极拳所能做到者。杨露禅其实是以自己久经锻练的骨架,搭皇帝的骨骼,通过自己的骨架的活动,令胖皇帝的骨架活动。说杨所施的是神技,是因为他竟能这么准确地控制人家的骨架,而且做出了操纵。
我以为,一般高手,在打架时也在做同类的事,但用力的多,往往是借人的力来改变该人的骨架形态弄至他失却重心 。骨骼一搭上敌人,敌人骨架即受控制,便是太极拳令对手跌得晕陀陀的原因。有一种表演,是一排人手搭著肩相连在一起,然後一个太极拳手一掌打去第一人,结果人人无事,只有排最尾的人个向後飞跌十余尺。常人又以为是气功作怪,其实是骨头作怪.太极刀,太极剑和太极枪之所以厉害,也只是因为使用者的骨头,那张刀或那柄剑,都只是"传媒",是"导体 ",是太极剑客与敌手骨骼相接的一道桥梁。只要两人的骨架相接,太极拳手便能破坏对方的骨架平衡,如果对手用的力大,平衡愈易被破坏。
在太极拳手的腰胯暗地里一收一放,一紧一松之间,对手便即"失去重心"。只要对方跌得狼狈,你怎样劈死他已不算甚么学问了。
能够轻描淡写破坏,已是太极高手。但像杨露禅那样,反过来令皇帝"得以平衡",把破坏力扭过来变为建设力,就真是很深很深的功夫了。
由於真正的太极拳要求拳手,对周身每节骨头都能号令,所以无论对方碰到他身上任何部位,他都能立即就在该部位进行反击。而且,这种反击,是之谓"全身是手手非手"。各位,有没有一种拳法,要求拳手用尾龙骨打人的呢?或者用心口打人的呢?或者用脊骨打人的呢?脊骨在任何他种拳法中,都是力加保护的项目,但太极拳则要求习者在别人打其脊骨时,直接就用脊骨反击,而这种反击,还包含精微的旋转力,把打来的力量,以旋转的形式,反送给击者。因此,世上也只有一种拳法,是欢迎对手打到自己的身体上的,最好是拳拳到肉,不要落空。习太极者常言所谓"舍己从人",是以做到了"全身是手手非手"为依归的。如果连全身是手手非手是甚么也未知道,就去舍己从人,便等於任人宰割,给人打得变泥巴了。
当然,太极拳是人类与人类之间的搏击技术,它也是有其极限的。
我以上所讲的,大家不会在书藉中看到,,因为这些都是门派之秘。我写出来,不是要揭人之秘,只是觉得再不写的话,太极拳便在屈辱中失传,我很想大家能够真正明白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去到哪个地步,从而反思一下今天的一切一切,不过想想现状如何而已。
希望有天大家要学太极,或大家的子女要学太极时,可凭上述而善择老师。把秘密说出来,你也不可能做得到,这是太极拳宝贵之处。凡是宝贵的东西,都很难学,很难有成,但又很易失传的。真是想起都叹希。
太极拳的技巧要领
1、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2、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3、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
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4、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5、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
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6、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7、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焉。
8、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9、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10、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
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
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
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练好太极拳的主要技巧
1、心专
习练太极拳要高度专心入静用意,必须全神贯注,意念要灌到周身各个部位,乃至贯注至U中指指肚。打拳时拇指小指是否相合到位?穿掌时劲运到中指了吗?这些都要注意。
打一套拳15分钟左右,83个式子,几百个动作,编排严密,连贯性强,绝对不能走思。打太极拳强调专心用意,打拳时每个动作理法劲道都要体现出来。一走思,拳式就会走错,拳就打不成了。有人说走路散步是最好的运动方式,其实走路时仍可以想事,难能入静。而练太极拳则是入静的最好方法,因为它是动中求静。
2、松柔
太极拳技击最大特点是“化打结合”。对方来力,我尽量化开。能容能化,使对方失去平衡为主,不制敌于死地。化打合一,特别是陈氏太极拳打低架子,这是因为低架子容量更大。陈发科公强调“顺随”。陈照旭先生讲:四大块都要放松,即两肩和两胯一定要放松。全身能放松,才便于容,便于化。
3、轻沉
拳打起来一定要轻沉兼备,尤其是手要向上发劲时,腰胯必须松沉,即逢上必下,如金鸡独立,右手向上举,左胯就一定要下沉,好比是树要往高长,根一定要深扎。再有倒换重心,一定要裆走下弧,脚的五趾要紧紧抓住地。顺缠变逆缠、逆缠变顺缠,凡是转关时,一定要塌掌根。掌根塌时,肘要坠,肩要沉、胯要松。定式时一定要螺旋下沉,同时边呼气边沉。
4、培根
打拳先培根,这是陈家沟打拳的名言。方位不对,五趾不抓地,下边没站稳,上边对也不对。现代体育原理讲究人体稳定角,即两脚平行微微外撇,打拳纵向时双脚不能站在一条直线上,前后应该骑在一条线上,开脚时脚尽量不离开地。弓马步一定要分清,陈氏太极拳弓蹬步最多。什么是弓蹬步,即弓着的腿小腿要垂直,膝不能跪,前腿为支撑点,后腿为施力点。
例如右弓步,力从左脚跟里侧,通过腰脊背节节贯穿到右手。最要紧的是后腿,既不能跪膝,膝还要向里卷,大小腿向上撑,胯要松,脚向里扣,不扣就蹬不上劲。只强调松柔不讲刚柔相济不是太极拳。进要柔,退要促,如倒卷肱,退时脚不能离地,离地就不好发力了。而且退步要短促,进步要柔,即所谓“迈步如猫行”。打拳不是走路,脚一动即有用。
5、规矩
要尊重拳谱,细抠拳谱,使自己的拳打出来大小动作外形都要到位。手眼身法步,一点都不能马虎。如掌形,小指与拇指一定要说上话,虎口要圆。穿掌时力在指尖,撩掌时力在手背,不同掌形不同用法,这些在打拳时都要注意。
6、整劲
太极拳首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练拳要“周身一家”,劲要整。大小动作都是如此,都要体现在大脑的指挥下以丹田内转带动全身。以脚蹬地汲取大地的反弹力,从而使人体的内力与外力合二为一。双手合,手脚合,腰腿背均要说上话,全身配合好,牵一发而动全身,强调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由内及外完整一气,防止单摆浮搁。
7、丹功
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关键是丹田的枢纽作用,拳式周身一家,大小动作都要以丹田为枢纽。丹田运动也叫骨盆运动。所谓“练精化气”的鼎炉,就是强调丹田即肚脐以下的小腹的运动。
丹田的运动对人体生命的健康有重要作用,运动快慢均如此。我们知道人体骨盆里脏器最多,内分泌、消化、排泄、生殖系统大部分在丹田区域,丹田的转动不仅有利于内分泌消化系统的良性改善,性功能、生殖功能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8、中正
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上身中正。一起式,便要做到虚领顶劲,下颏里收,眼平视,头部端正。陈照奎老师将胸腰部分比做棋盘上的老帅,不能轻易随便移动。人们称陈氏太极拳宗师陈长兴公为“牌位先生”,他拳架规矩,即要求胸腰躯干部位必须保持端正,不允许左歪右斜,前俯后昂,左右摇晃。
百会、会阴两穴位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上下都要有上下对拉拔长的感觉。这样你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都会少得病。同时,通过立体螺旋劲,又要灵活,屈伸自由,旋转自如。
9、平衡
打拳要强调三维平衡,上下、前后、左右均要对称平衡。手往前推,腰部命门就要向后撑,逢上必下,逢左必右,逢前必后,这叫八面支撑。
10、螺旋
陈氏太极拳最大的特点是缠丝,四肢动作非逆即顺。重要的是胸腰的立体螺旋,金刚捣碓,握拳时,先要沉右胯,翻左臀,胸略左转。提拳时,再沉左臀、翻右臀,胸腰右转。
看了“太极拳的圆裆与开胯”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太极拳的开胯练习
2.太极拳的身法问题
3.太极拳之松肩开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