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陈式太极拳在北京的发展

陈式太极拳在北京的发展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陈式太极拳在北京的发展

  创于明末清初的陈式太极拳,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河南温县陈家沟历代相传陈式太极拳,此拳在北京的传播和发展,功不可没的应是陈氏十七代宗师陈发科及其陈照丕与其子陈昭奎。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陈式太极拳在北京的发展。

  陈式太极拳在北京的发展

  陈照丕1928年来京教拳,从学者甚多,后南京聘请陈照丕任中央国术馆名誉教授,从学者惜中途废学,照丕说:“我之拳法来自三叔,我三叔来京传拳,我往南京就业,有益于双方”,于是陈发科来北京授拳。

  1928年,陈发科初到北京,陈式太极拳的独特风格,令北京的太极拳界耳目一新,当时有武术诗人杨敝写诗赞曰:“都门太极旧称杨,迟缓柔和擅胜场。不意陈君标异帜,缠丝劲势特别强。”陈发科在京结识了太极拳名家许禹生。许对陈极为敬佩,经常与其切磋技艺。

  陈发科在京授拳近三十年实践中,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增加了慢旋缠绕动作,设计了新的拳式,如:三换掌、背折靠、退步压肘、中盘、双震脚等动作,从而丰富了锻炼内容。现在全国普遍流行的陈式太极拳(八十三式)就是陈发科晚年定式。


陈式太极拳在北京的发展

  陈发科于1953年与名拳师胡跃贞共同创办了首都武术社,使陈式太极拳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为陈式太极拳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

  陈发科逝世后,由他的弟子们着手编写《陈式太极拳》一书,当时曾参与编写的有李剑华、唐豪、顾留馨、李经梧、陈照奎等,以后于1963年由沈家桢、顾留馨编著出版。1963年陈发科之子陈照奎应顾留馨之邀,赴上海传播陈式太极拳,以后又应邀到南京、郑州、焦作、石家庄等地教拳,使陈式太极拳在全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以后,陈照奎还应邀到家乡陈家沟培养后人,连续三年,每次三个月,为家乡培养了陈式太极拳人才。

  陈发科的弟子们继承师志,于五十年代末期相继在京设点教拳的有侯志宜、雷幕尼、孙枫秋、田秀臣,陈发科之女陈豫侠也曾在北京、石家庄等地传拳,他们都为传播陈氏太极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田秀臣曾于1979年应邀到北京体育学院教学,使流传在民间的陈式太极拳进入了高等学府,培养了不少水平较高的陈式太极拳运动员。

  陈发科的弟子冯志强近年来向全国很多省市传播陈式太极拳,他多次到上海、南京、苏州、杭州、青岛、广州、深圳以及陈式太极拳的故乡陈家沟教学,也曾多次到美国、墨西哥、瑞典、新加坡、日本等地传播陈式太极拳。

  近年来,北京陈式太极拳发展很快。自1983年北京成立了以陈发科弟子为主体的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以来,陈式太极拳得到进一步发展。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先后在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紫竹院、宣武公园、陶然亭、会城门、北海、工人体育馆、清河、沙河等地成立了陈式太极拳辅导站、活动站,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陈式太极拳得到广泛的传播,现在研究会会员已达到七百人。研究会内部经常开展技术理论研讨、拳术交流,以及市武术运动协会组织的表演、比赛等,都取得了优秀成绩。

  北京陈式太极拳在套路上也有了发展。为适应教学需要,在原来的陈式太极拳一路(八十三式)、二路(七十一式)的基础上,又由冯志强主编、王洁助编了《精练陈式太极拳》,由冯志强主编、潘厚成整理了《陈式太极拳入门》,由田秀臣、阚桂香合编了《简化陈式太极拳》,由阚桂香主编了《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这些套路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陈式太极拳学习、演练的内容,深受广大陈式太极拳爱好者的欢迎。 陈发科在京授拳,弟子学生众多,很多人后来还担任了一些省市武术运动协会的领导职务,其中有济南市武术运动协会主席洪均生;秦皇岛市武术运动协会主席李经梧;全国武术运动协会委员、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副主席、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冯志强;曾任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武术院教练的肖庆林;曾任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的李忠荫;现任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邓杰等。

看了“陈式太极拳在北京的发展”文章的人还看了:

1.陈式太极拳的起源、发展

2.太极拳各流派的出现及其发展

3.陈式太极拳变化

4.太极拳的主要流派

5.太极拳的概述

6.近百年来太极拳的演变

7.处理好太极拳意与形的关系

8.太极拳探究

9.太极侠影评3篇

10.忽雷太极拳的源流与传承

58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