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套路到实战之距离
太极拳套路到实战之距离
中华武术最早是没有套路的,都是单式练习,简洁实用,但时间久远,单式太多,因各种原因不能尽传,多有失传。宋朝末年逐渐有套路的雏形,元末明初发展完善,套路的作用主要是将单式汇总起来,便于记忆而不枯燥。太极拳原本为37个动作,因为其特点为手八法和脚五行,所以也称十三式。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套路到实战之距离。
太极拳套路到实战之距离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为陈氏太极拳的入门套路,也为始终之功夫。其将太极之三十七个动作,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衍生出八八六十四卦。其间将一些重要和常用之动作反复重复,已达重点之目的。两个动作之间用太极之弧形掤劲连接,使之连贯顺遂,自然圆活,连绵不断。在后来的发展中,套路的作用在外在上可以舒展大方,连绵不断,节节贯穿。内在内气运行如九曲珠无微不至。可以通过掤劲的连接将两个动作之间内气衔接起来,可做到一气呵成,内气充足。这样可以解决练拳时,因为兴趣所致不能坚持。所谓一式功夫,一套功夫,连续几遍之功夫。如连续练习五遍,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这样就可以使拳之舒展,下盘之功夫,内气之运行,达到一个持续之功夫。久而久之,自能练出功夫。
太极拳套路到实战之距离
但是因套路多年传习演变,过程有所拘泥,不能因势变化,所以要实战。就要通过拆招的练习,这个过程要将太极拳每一式之用法,变化,一一说明,让学习者对太极拳十三式之综合运用有详细的了解。再通过练习反应,也就是在快速和突然进攻下的接手变化应用。做到急来急应,缓来缓随,不因突然和快速而慌乱无章。而忘记拳之法度。然后还要配合站桩,转胯练习,练习腿部的力量和两胯的转换灵活机动。做到接手后快速变守为攻。再就是要多加强单式的发力练习和辅助击打沙袋或千层纸,一可以做到爆发力的练习,做到快速反应急速爆发。二就是在击打过程中练习自身对击打物体的耐受力和抗击打能力,但这些和外家拳或拳击散打不同在于,其为练习肌肉的耐受离和身体的硬度,太极是练习气遍全身的耐受力和身体的外在气场感应。通过这些练习,再通过推手的听劲,逐渐可以达到散手实战之境界。
延伸阅读:
太极拳的现代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曾号召全国人民打太极拳。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给太极拳的全面发展营造了巨大的空间,太极拳进入推广普及期,邓小平曾亲笔题词“太极拳好”。在温县陈家沟,习练太极拳之风甚盛,妇孺老幼皆练,当地流传的谚语说“喝了陈沟水,都会跷跷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这都形象地反映出当地习练太极拳的情形。这种风气世代沿袭,经久不衰,使得陈家沟历代名家辈出。
温县现有武术馆校30余家,其中文武学校有4家,习武场所近30家,家庭武馆20余家,学员2000余人,流动学拳人数达8000余人。300余名太极拳师在海内外开办太极武术馆及连锁加盟店300余家。
不仅国内演练太极拳之风盛行,太极拳大师们还走出国门,将太极拳这一国之瑰宝传播海外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太极拳传播至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最受人们喜爱的武术运动和健身活动项目,全世界的太极拳习练者高达三亿之众。
温县高标准编制完成了《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陈家沟太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等,拓宽改造了陈家沟景区主要道路,建成了太极拳祖祠、太极拳祖林、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初步拉开了景区建设框架,积极开展了陈家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
2009年9月,温县与唐山聚鑫公司签署了总投资11.5亿元、占地3300多亩的“太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建设协议。该项目主要包括中华太极拳国际交流中心、太极学院、北京阜外医院河南分院、太极养生基地和五星级酒店等子项目。2010年,该项目被省政府列入“重点项目”和“双千工程”。
河南省文化投资集团投资10亿元的陈家沟太极文化生态园,是一个以太极文化为向导的养生生态园。项目包括陈家沟古村复建,太极养生小镇打造,太极文化及太极拳文化的深度发掘,以及观光生态农业、体验式旅游示范基地的拓展。建成后,将成为集写生、写作、旅游、养生、影视拍摄、文物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原特色风情古村。
太极拳成为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成为促进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太极拳的创编,也是继“四大发明”之后汉民族伟大创造力的又一次展示。继承和保护太极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看了“太极拳套路到实战之距离”文章的人还看了:
10.赵堡太极拳的实战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