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锻炼宜动静相兼
太极拳锻炼宜动静相兼
太极拳可以养生,是不容置疑的。不过,太极拳可以养生,却是大部分人不能准确回答的问题。一般中医师会回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活动关节使气血畅通,从而强身健体。若是,其他运动也可做到,何必太极拳?太极拳应有其独到之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太极拳锻炼宜动静相兼。
太极拳锻炼宜动静相兼
根据今天运动生理学的资料,大部分运动都可以改善身体素质。在太极拳方面,科研数据显示有关耗氧量、肺活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乳酸含量、血流量、ATP含量、脑电图显示的a波等,都正面肯定太极拳对健康的帮助。缓慢而专注的太极拳演练,有降血压、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病机会、减少关节炎发生、改善睡眠质素、调节情绪、助长消化、减轻罹患肠胃疾病机会、增强免疫功能等。
太极拳锻炼宜动静相兼一:静功炼心也炼命
太极拳是动功,而运动可以养生;静功是打坐,静功又如何养生呢?动功的养生基础在其动,体内因动而有所改善,这逻辑当然不适用于静功。或许我们用另一个角度说:动功炼身,静功炼心。这是儒佛道皆用的说法。儒家以打坐追求天人合一,朗现良知;佛家静中出慧,臻至般若。但静坐不仅炼心性,求意境,它对形躯的影响也是直接而明显的。静坐炼心,主要的改变在情欲。情绪得到改善,体内器官的气机通畅,身体质素便能提升,故性功也影响着形躯生命。中医说,七情六欲可以致病。
静功的养生之路明显与动功不同。打坐的养生效验又似乎不比运动低。过去几十年气功热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是:论治病,气功打坐比运动来得出神入化。传统道家打坐工夫是内丹修炼的方式,其功效小则强身,大则通神。
太极拳锻炼宜动静相兼二:养生以炼气为首
内丹学以气为修炼对象。气是一切生命之源,有气则生,无气则死。人体以气为本,气旺则强健,气弱则衰靡。中医以气的盛衰来解读健康状况。不过,打坐修炼的气是“真炁”。真炁可以说是无形之气,是一切有形之气的基础。天赋的气叫“元炁”(一般写作元气),亦即“先天气”。无形的元炁建构生命,化成有形的气。中医讲的肝气、胃气、脾气、肾气等,都属于有形的气,是“后天气”、体内第一部“发电机”。无形之气是第二部发电机。动功和静功所炼的,应该朝着炼炁之路,即把我们天赋的本钱增值,由可尽之百岁天年,增值至120岁、140岁或更多。即使半百而衰,经过内丹修炼,后天亏损了的“储值气”也可增值,体弱多病的躯体也可脱胎换骨。
静功要炼元炁,动功也必以此为务。动功绝对可以炼得真炁。当然,动功必先炼好有形之气,把体内第一部发电机炼好,再炼第二部发电机。即是说,打拳使身体气旺,气血两旺后再炼元炁。
太极拳锻炼宜动静相兼三:静功筑基有两个条件
内丹修炼中,要由气提炼至炁,必须经历一段艰辛之路,叫“筑基”。筑基是把基础打好,犹如高楼建造前之打桩工程。体内有形的气务必壮旺,然后才谈得上“采药”“结丹”。采药之药,是指元炁,经后天修炼而得。有形之气液两旺,无形之炁得以生成,萌生的无形之炁便是丹。炼就真炁的条件有二,其一是打坐中阳气旺盛,其二是打坐有恍惚入定之境。然而,阳气壮旺的条件又有二,一是束勒阳关,二是短暂的闭息。能壮旺阳气的打坐工夫很多,譬如“行气玉佩铭”便是。其功法是:吸气胀肚,提肛忍气定住三秒,呼气再做。打坐日久,体内阳气充盈而津液满口,便是第二部发电机真炁即将萌生之时,只要稍加工夫和明师指点,便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太极拳锻炼宜动静相兼四:动功必须炼气
若我们要既有养生,又能技击的太极拳,则练拳的法则有必要改变一下。与其说改变,不如说提升。练习时,两个工夫必须加入:短暂闭息的束勒阳关及动中求定的张力。第一个工夫是,当我们演练攻击点发劲的瞬间,稍注意一下提肛及发劲时略作短暂的闭息。这对于一些行拳三五年的太极拳练者不是问题,但要做到恍惚人定之境就不太容易了。
静功肢体如如不动,固然可有恍惚入定的状态——当然,这也不是容易事。动功的肢体不能不动,人定更难。不过,修炼的原则是:动功求静,静功求动;动静相兼,气在其中。动中求静,静则恍惚人定。宋明理学大家程颢说过“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定才是终极所求。细心想,所谓静,只不过是“相对的静”,地球上没有绝对的静,因为地球自身在动。地球自转,万事万物在其中,静而非静,是个相对的静。这个静又是恒勤的静,是定。我们动功所追求的就是这个定。这个定是恍惚的,恒动的。
太极拳锻炼宜动静相兼五:炼气时注入张力
当我们练习太极拳,肢体在动时,可试加些张力。即是说,张者迎之,迎者张之:向前则往后拉,向后则趋前推。每一刻的动作都能做到张力的话,恍惚就在咫尺。我们再把专注力凝定于张力之中,精神集中在些微动作的感觉之间,恍若时间恒定,动作恒定,神入气中。
举一个例子,当我们要做一个“提手起势”时(太极拳套路第一个动作),手之起,当然不是单纯的手部移动。要合乎一动无有不动的要求,就要整个躯干,尤其下丹田小腹气机的滚动引发上肢螺旋形拥起,丹田气的滚动又把双手往上往外鼓荡。下丹田的气机发动,就在于提肛束勒阳关之瞬间,躯干形成橐龠(风箱)效应,就把双手鼓荡开来,完成提手起势。在微细的升势中,手的向上动作要同时含藏往下拉的张力。
前贤有说“空中游泳”,即是把空气阻力之意识放大,精神聚焦于手部皮层末梢神经的感应之中,让每一个移动都存在着抗力。明乎此,我们做任何动作,都能做到瞬间的束勒阳关,继发气之鼓荡及动作维持张力的人定状态,那就能开启有如静功打坐时的炼气机制,有形之气便能转化无形之真熏,达至养生效果。张三丰拳论亦云“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废矣”(《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动功之气实与静功无异,我们练太极拳兼练打坐,必有加倍之进益。
束勒阳关不仅仅是养生的重要条件,技击也同样需要。拳之发劲,或日常生活中的发力,都要靠这个瞬间的束勒阳关。太极拳如是,其他武术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