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圆的妙用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圆的妙用。
太极拳圆的妙用
歌诀:
世传陈式太极功,刚柔兼备妙无穷。
圆转自如莫丢顶,巧妙全在一圈中。
这首歌诀总结了太极拳的特点,其奥妙全在于一圈中。探明圆转规律是求太极功的所在。太极拳的缠丝,旋转运动是空间的三维性,时间的一维性,在人脑的思维控制下有规律的复杂运动。它符合物理的力学原理,又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它既能消病益寿,又能增强体质,并具有特殊的技击功能。其优点:运动灵活,爆发力大,防御巧妙,合力最佳。
研修太极圆,应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太极拳圆的妙用
一圆的功能
朱天才大师说:“太极是劲,动作走螺旋”。概括地强调了太极拳技术上的特点。圆运动的螺旋劲,能减轻对方来力的压强。利用曲牵半径的变化,迫使任何外加压力,着力于这个螺旋半劲上化去压力,使对方直来的劲力成为我动作弧线上的切线,随着螺旋使对方气头变向,没有着力点。因不受阻力,失去其平衡,向前栽倒。还可以用圆弧捆绑对方,使对方陷入困境。然后,趁机而攻之。圆运动可以用同一圆攻与守。在圆的一半上是防守,另一半圆上取切线出方点攻击对方。缩减进攻的时间,利用惯性爆发力大,劲猛。它象打地基的电夯转动砸地一样,是利用惯性,圆切的作用而攻之。
二圆的旋转方向
太极拳划圆缠丝的方向,有顺、逆两种。所谓顺缠丝。即为静合,是向心力。四梢劲收回丹田的程序是:肩带肘,肘领手;胯带膝,膝牵足,吸气,并蓄势。所谓逆缠丝。即为动分,是离心力,丹田劲运至四梢的程序是:肩催肘,肘催手;胯催膝,膝促足,呼气,并发劲。同时,拳势还选择不同圆转互补。圈有正有斜,有顺有倒,上圈下圈,左圈,右圈,种种旋转,交织成太极拳。
三圆心的确定
圆的大小取决于圆心与半径。根据锻炼目的的不同。可借用人体生理结构某部位作为圆心半径。一般以人体关节而定。外形圆圈有:手圈,肘圈,肩圈,胸圈,腹圈,胯圈,膝圈,足圈,脖劲圈等;体内有内脏作轻微的旋转按摩,畅通经络和循环系统。
为练好缠丝基本功,不少拳师,要求抽出单势练习。有转头,旋颈,旋肩,左右臂的顺逆缠丝。双肘开合缠丝,旋转腰胯等等。
四圆的公转与自转
太极拳的圆形运动,不是直线的弧形动作组成的。它不是单线的某个部位螺旋缠丝,而是不同的大小螺旋缠丝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同时,又是从“曲中求直”,处处是曲线,处处随时能转化为直线,为曲直两者的统一。
在划圆圈时,内劲的运行的旋转,象螺旋式的缠绕进退,则好似地球在公转时,不断地自转一样。
拳论曰:“源动腰脊,劲贯四梢”。强调了圆转的核心在于腰,四肢与腰腹的螺旋,即是公转与自转的关系。太阳系的地球是绕太阳公转的。四肢是围绕腰脊躯干而转的,转腰同时四肢应顺逆缠丝旋转。
如:“掩手肱拳”。最后击发的动作。右腿蹬地里合顺缠丝,躯体迅速向左自转,松右胯,右拳逆缠公转握拳立即向后拉拽。既可用前抓捋劲,又可用左后击肘发劲。
五圆的力度
太极拳每一动作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都是由一个圆圈构成。所谓“妙手一着一太极”。指的是一有动作就打一圆圈。这一个圆圈当中,应该含有阴阳两种力量。有柔有刚,有虚有实,刚柔相济,虚实渗透,这才是太极拳的妙手,这才是功深的表现。然而,初学者应“用意不用力”。划圆缠丝,尽量以轻;练慢为好。日久,渐趋于柔。然后要不断用意加力度。“用意不用力”是对初学者而言。意导内力潜转,使正气运行,其目的求混元棚劲工。这种劲力表现为“外似棉花,内如钢”,象和成的面团,既有柔刚,又负有弹性。
六圆的直径运用
太极拳划圆缠丝的技击功能众多。以圆直径为技击目标的是太极拳的特色。“以杠杆之理的擒拿法”,“迭法巧用”等。
例如擒拿法使用。若以对方的手腕至肘关节为直径。可用圆切取方的办法。擒拿对方的肘部,使之受疼而背,趁机而击之。
迭法的使用。太极拳中的“懒扎衣”,“双摆莲”,“十字摆莲”等拳架。利用分合,中下肢错合旋转,以对方身体为直径,巧用杠杆,双方都以另一负重腿为支点,下用脚钩挂,上用臂膊缠绕按。同时,手脚划圆交叉把对方击倒。
太极拳圆的妙用
七圆的相互承接
太极拳是多种圆圈的组合运动。不是单纯的划一个固定的圆圈,而是多角度多种类的划圆。圆转有:顺逆,上下,左右,正斜等相互对立缠转。按拳理来说,应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上先下等承接。两大圆圈动作间,应配合接劲的小圆圈。这样才能避免劲的断、滞、浮现象。
陈式太极拳的新架这种特点尤为明显。例如:“单鞭势”,变“上步金刚捣碓”,相交处配用了两个小圆圈接劲。“掩手肱拳”转“六封四闭”,也是用手腕转小圈接劲配合。练时,应注意小圆圈旋转要快,大圆圈宜慢慢旋转。
八圆的内外统一关系
太极拳要求“里边不动,外边不发”。这一原则“里动”为先。怎样动?即外形划圆缠丝与内动旋转是统一的。但是,在划圆起动时,要注意先后顺序。初练拳时,应当以外引内动逐渐变为以内催外形,内外旋转是一样的。太极拳缠丝劲是隐于体内,入于骨缝,循径走脉,缠绕运行,周流全身,达于四梢的一整劲。
陈鑫说:“浑身俱是缠丝劲,大约里缠,外缠,皆是随动而发”。缠丝劲各部位的作用是:心为一身之主,腹为内气之源,腰为发劲之机,胸为运化之府,脊为督气之径,肢为运劲之道,呼吸为催力之动力。
内劲发源于腹部丹田。用心意指导吸呼,促丹田之气通过腰脊螺旋升降,运转。胸腹相开,呼气,肩催肘,肘催手;胯催膝,膝促足,达于四梢。胸腹相合,吸气,手带肘,肘领手,胯带膝,膝牵足,蓄势,气回归于丹田。
拳中的每一招,每一势皆以躯干的螺旋缠绕、开合、折叠,来主宰四肢的螺旋缠绕。或一顺一逆,或双顺,或双逆;或左胸和右腹斜向相合相开;或右胸和左腹斜向相开相合。意念一动无有不动,腰围一缠则无处不缠,浑身上下好似金龙缠玉柱,又象急流的漩涡,大地的旋风,旋转连绵不断,缠绕经久不息。练久内气充满,劲贯四梢,内外统一,刚柔相济。用之,引化自如,击发劲力精强。
九圆与方的辩证
何时划圆缠丝呢?何时出方点呢?练拳架时应先按规定的固定圆方辩证练习;逐渐在划圆的基础上,外柔如面团,内气充满的情况下求方点打发劲。技击时,应随机而变,突出忽隐忽现的特点。要研究圆的点,线,面三要素。“点”要注意圆的起点,止点即方点。
“线”指的路线应注意角度,弧度,速度,力度。“面”指的是技击的面积范围。要研究圆的大小,或武器使用时的接触面。一般来讲:遇到对方刚劲发来,应转圆走柔化消除对方的劲力,逢对方劲力丢,势空背之机,要出方点寸劲击发。
发劲时应注意:
(1)圆转的加速线段;
(2)确定圆上切线的方点;
(3)注意圆的公转与自转统一;
(4)两圆组合的旋转切线。
如:“掩手肱拳”的固定发劲。右腿蹬地里合,身体迅速向左旋转移重心,松两胯右拳逆缠丝从腰右侧圆切线发出前冲,气头好象气流冲出体外,左手逆缠再顺缠丝握拳,立即顺腰围旋转的左切线后拉,可向后发劲。定势要做到五弓具备。
“金刚捣碓”、“上步七星”、“当头炮”,应从立圆求方点打发劲。擒拿法求合劲,要用自身的圆对应点合击;或用圆直径两端端点错合发力,切取击对方。总之,圆是太极拳的特点,应当努力求之要以意贯劲,划圆缠丝,求达刚柔相济的极为沉重而极为轻灵的一种敏捷内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