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对心脏的作用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特点呼吸深长,能提高心肺功能,习太极拳教学能改善心肺不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太极拳对心脏的作用。欢迎阅读!
简述练太极拳对心脏的作用
第一、练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
练习太极拳讲究的是用意,这些能够使大脑得到充分的训练,练习太极拳32式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及全身都要照顾不乱。
心脏不好不能做剧烈运动,而太极拳柔和缓慢,而且是一项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心脏不会感觉到呼吸困难。
前后连贯、绵绵不断,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了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练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松,体松可以缓解我们的精神压力,同时还能加强大脑锻炼,提高大脑记忆力及灵动性。
第二、练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
是在中枢神经活动支配下发生的,就太极拳动作的组成来说,它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
其能够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是消除体内淤血的好办法。
在全身各部分骨骼肌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及向右心室充盈的必要的静脉压力。呼吸运动同样也能加速静脉的回流。
例如,吸气时胸廓的容积增大,内部的负压增高,结果上下腔静脉的压力减低,静脉回流加速。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改善体内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使神经紧张度增高,各器官组织的供血、供氧充分,物质代谢也得到改善。
第三、练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很突出
以脊柱为例,练剑时要求“含肠松腰拔背”,“腰脊为第一主宰”等,这说明练太极拳与腰部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经常练习太极拳,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作用。
除此之外,经常练习太极拳对脂类、蛋白类以及新陈代谢等方面都起着练好的作用。
第四、练太极拳对血内胆固醇含量下降
血中白蛋白含量增加,对动脉硬化的症状大大减轻起着很好作用。由于神经系统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机能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运动、分泌、吸收的紊乱)。
通过练习太极拳及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因此可以促进消化作用,预防便秘。
不管是三十二太极拳,还是二十四式太极拳,它们都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亲和的健身运动。
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加强了心血管与呼吸的功能,能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所以从医学的观点来看,它是一种很好的保健和医疗方法。
太极拳养生特点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运动”
太极拳动作比较全面,上下相随,周身“一动无有不动”,全身各大肌群和关节都能参与运动,长期习练可以使关节灵活,肌肉结实有力。
太极拳是一种“平衡运动”
太极拳动作舒展流畅,连绵不断,而且特别强调虚实转换,经常习练太极拳,有助于提高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通过实验,证实太极拳可以改善或提高人体活动平衡性的素质,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太极拳是一种“休闲运动”
打太极拳时要求静、慢、匀、柔、松、稳、合、连、圆、轻等,意识集中,全神贯注,全身放松,动中求静,心静用意,养气凝神,给大脑以休息。
动作上轻灵柔和,情绪上安定乐观,性命双修,陶冶情操;外练骨骼、关节、肌肉,内练五脏六腑,是理想的“松弛运动”。
太极拳是一种“调心运动”
打太极拳时,要求全神贯注,用意不用力,用意识引导动作,意识与动作融为一体,要领会和体现出动作形象所包含的神韵。
因此,打太极拳可以训练注意力,使精神从急躁、浮躁、散乱之中解脱出来,转变为耐心、凝聚、凝神、专心,对于防治现代文明病具有积极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调息运动”
太极拳又称内家拳,集养生学、中医学、健身气功学、仿生学于一体,运用吐纳术和导引术,以意运气,以气运身,气力合一,使“调身、调息、调心”的有机相融,实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标。
太极拳是一种“健腰运动”
太极拳的全身运动以腰为轴,躯干转动带动全身联转。根据中医的理论,有助于锻炼命门,畅通督脉,充实肾气。肾气旺盛,命门火足,则人精力充沛,面有光泽,两眼有神。
太极拳是一种“温和运动”
太极拳动作温柔、缓慢,经试验证明相当于每小时步行6公里的运动强度,特别适宜于中老年人锻炼。
太极拳是一种“有氧运动”
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非竞争、可控性强,持续时间长,运动过程中不致缺氧,不损伤人体脏器,适宜减肥,并且方便易行,安全可行,容易坚持。
太极拳是一种“不受任何限制的健身运动”
它不受年龄、性别、体质、场地、时间、器材以及其他物质条件等限制。
基于太极拳的这些特点与优势,在众多的健身运动中堪称为上佳的全民健身运动。
练太极拳对心脏的作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