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摔跤技法谚语讲解
中国摔跤技法谚语讲解
国式摔跤源远流长,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技法得到传承和发展,自然也产生了很多的谚语口诀,这些谚语口诀虽然说起来简单,背后却是长期的实践积累和丰富的经验提炼,比如下面这几句,就是接触中国式摔跤运动中经常会听到的,至于他们的涵义,一起来了解下吧。
摔跤技法谚语讲解——要想摔人先学挨摔:
摔跤运动是两人全力以赴,举手不让的对抗性运动,在比赛互有输赢,摔跤也是一项容易受伤的运动,碰破、擦伤甚至骨折、脑震荡等在所难免,这些伤害事故多在倒地时发生。因此,学习摔跤者应先学会“挨摔”——主要指倒地的方法,以避免或减轻损伤。倒地时无论向前倒、向后倒还是向侧倒,总的原则是:手掌先着地,十指向内,屈肘弯臂,缓冲下落,全身保持紧张状态,屏住呼吸,滚动圆滑。可通过前后翻滚、虎扑等徒手练习学会各种倒地的自我保护方法。
摔跤技法谚语讲解——宁输跤,不输把:
“把”是指摔跤中的把位和抢把,把上功夫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跤手的整体水平。”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因此,抢把在中国式摔跤中占有重要地位。抢把贵在快、准、固,抢住自己得力的把位,便可控制对手取得进攻与防守的主动权,也就意味着赢了一半。相反,便输定了。中国跤术的把位很讲究,每个绊子都有相应的抓抢部位,如正襟、偏门、小袖、大袖、大领、前后中心举。练把不但要练抢把,同时也要练开把,即解脱。否则便陷于被动。练好一把手并非容易事,需常年苦练,勤练不辍。
摔跤技法谚语讲解——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赢人:
在摔跤中,手是门户,起着攻前的准备和防守的作用,如抓、握、推、撕、抹、撑....无不用手,可谓“蛟撩一把手”。然而,在摔跤动作中多以腿使绊子,以腿作为攻击手段,如勾、挑、撩、撮、爬....无不用腿,手法进逼快速,运用灵活,而腿则力量大,攻击性强。摔跤技术原本是手、脚配合,全身协调用力的技巧。因此,杂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上下——手脚的配合练习,而不应将动作的系列人为的分割开来。
摔跤技法谚语讲解——走对了步赢跤:
摔跤中的步法是维持和调整身体重心的手段,也是攻守动作的前提,在摔跤过程中,双方大脚步在不停地运动,“脚步乱,章法乱”,脚步一乱,最易让对方抓破绽。摔跤常用的步法有盖步、滑步、跨步、冲步、跟步、进步、退步、跳步、平行步、车轮步等,在不同情况下不同地运用,但无论运用那种步法,都要讲究“步动重心移”,即重心随步的变化而移动,否则便失去重心。在摔跤中切忌走“并步(两脚并立)和“一线步”(两脚在一条线上)。抓把要准,使绊要狠:“抓把要准”是指出手快,抢抓对方的部位准确无误,只要做到“准”才能节省时间,用绊及时。要“准”就必须练习把上的功夫,吃透人体移动时把位的变化规律。“使绊要狠”是说用绊时不要犹豫,要果断,要全力以赴,不遗余力。“狠”不但可以增力,亦可增威,从心理上给对方以威胁。
摔跤技法谚语讲解——站如熊、卧如虎:
对“跤架”的形容。“跤架”即摔跤的架式,是维持身体重心、保持身体平衡的前提,“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赢人,重心掌握稳,四两搏千斤”是对摔跤总的要求;自己重心失掉,其他便无从谈起,可见跤架的重要。摔跤的架式有若干种,诸如左架、右架、小车架、自然架等,其形态表现为站架和卧架。无论采用那种架式,都要求自然有力,刚柔相济,稳若泰山。如同熊一样稳固,虎一样精神。即使没有“虎背熊腰”之躯,也需表现“熊风虎威”之势,也就叫做“失跤不失态”“失手不失势”。
摔跤技法谚语讲解——取胜在变脸:
变脸是摔跤技术中的一个关键性动作,即在使绊子的同时,将脸向自身的左右或左后、右后快速而有力地甩动。摔跤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求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比如大别子,我用左腿别摔对方,必须在左腿别的同时上体右转,头下潜,脸向右下方扭转。在许多动作中,要求头在先,腰要变在先,以变脸、转头带动上体的运转;没有变脸就谈不上提转,在系列动作中变脸是关键性的一环。在解脱、撕把、假动作的运用中,也常常要发挥变脸的作用。在联系基本功时应注意变脸的配合,如抖皮条、拧大棒、推花砖等联系,要将步、腰、脸溶成一体,反复练习便可“习以为常”,“变脸”自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