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拳击 > 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差别在哪

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差别在哪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差别在哪

  拳击运动是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同时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也有一定的差别。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差别在哪。

  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的差别一

  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虽有共通之处,但二者之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无论是拳手的培养、训练、比赛还是赛事的运营和组织都不尽相同。今年年初,中国拳击奥运冠军转型成为职业拳手,在这一年的转型期,他就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从邹市明的转型过程中,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业余拳击与职业拳击的明显不同。

  性质与诉求

  从根本上说,业余拳击与职业拳击都是现代拳击,这一点上,两者没有根本的区别。但是,业余拳击更多的是健身和体育教育为目的,拳手代表自己的国家和地区征战由国际业余拳联组织的各类锦标赛事,经费则由派出国和地区负责。从性质上说,业余拳击赛事不以盈利为最终目的,业余拳击更多地体现运动员本身及其所代表国家、地区的荣誉,赛事本身并不能为他们带来金钱的收入。

  职业拳击则是现代体育娱乐产业的一部分,其本质是商业比赛。职业拳击赛事推广人有融资推广并且促使赛事最终盈利的职能,直观地说,职业拳赛就是一件商品,它的目的就是盈利。职业拳手则是整个赛事运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们以拳击作为自己的工作,他们从赛事的运作中获得出场费(无论比赛输赢),出场费则根据拳手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大小由参赛双方于赛前约定。参加职业拳赛的拳手必须自己承担教练、陪练、体能师等团队成员的费用。

  由于性质上的巨大差异,职业比赛更多地要迎合观众以及电视转播商的口味,因此,职业比赛回合更多,拳手之间的对抗更加激烈,拳手的个性也更加突出,因为缺失了这些因素,职业拳击就丧失了其商业娱乐价值,观众和转播商都不会买单。相反地,业余比赛更多地肩负着健身和体育教育的功能,因此,它并不一味地追求赛事的激烈程度和观赏性。这也是为什么业余拳赛在观众寥寥无几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顺利进行的原因,在职业赛场,这样的场面几乎是不可能看到的。

  为了更好地市场化运作,职业拳击比赛必须足够惨烈,因此,职业比赛中拳手只配备牙套,赤裸上身进行比赛,而业余拳手比赛时必须佩戴头盔,身穿背心,以保证赛事的安全。

  职业比赛的商业化运作为运动员带来了更为丰厚的出差费收入,同时也要求他们更加能够取悦观众,因此,相比于业余拳手,他们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和职业化的训练和推广,这些差别体现在许多细节之处。

  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差别二

  训练体系

  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虽然在基本技术上有共通,但是由于比赛强度的不同使得两者在训练方式上也有着天壤之别。

  首先在训练时间上,两者就有着天差地别。业余拳击以一个奥运周期(4年)为基础,在此期间,运动员要参加包括全国锦标赛、全运会、亚运会、拳击亚锦赛、世锦赛等在内的多项锦标赛事,因此,运动员几乎每天都要进行训练。而职业拳击的比赛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时间表,赛事是否进行、何时进行、与谁对阵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职业拳手往往是在比赛确定之后进行多则半年,少则2个月左右的封闭训练。

  由于赛事属性的不同,职业运动员与业余运动员的训练差别也非常大。业余运动员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所进行的几乎都是同质的练习,因为在一次锦标赛中他们要面对很多不同的对手,因此,训练不可能针对某一个运动员进行。而职业运动员则不同,一旦对手确定下来,他们就会根据对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战术训练,刻意强化某一方面的能力。

  在训练强度上,业余运动员由于比赛的强度和对手的不确定性等原因,他们的训练强度不可能太大。同时,业余比赛的规则使得业余运动员不会刻意加强力量的练习,出拳的快速和步伐的灵活则是他们所追求的目的。职业拳手在拳台上追求的是最终击倒对手获取胜利,因此,他们在训练过程中会刻意加强力量的训练,并将力量与瞬间爆发时的速度完美结合,此外,职业拳手还需要根据回合数的不同,在训练中做到提前适应体能的分配问题。

  虽然职业运动员会在确定对手之后才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战术训练,但是他们对于身体状态的保持是非常在意的。以邹市明和帕奎奥为例,邹市明在征战业余拳坛时几乎不会进行长跑训练,而帕奎奥则非常在意这一基础训练。两个月前,邹市明与帕奎奥在菲律宾一起训练时,在长跑一项上就很难跟上帕奎奥的节奏。每天至少1个小时、至少10公里路程的长跑,这正是帕奎奥在拳台上不断疯狂进攻体力不竭的源泉。在过去两个月的封闭训练中,邹市明也不止一次地对记者说,他这两个月的封闭训练中他跑步的里程远远超过了他在业余拳击时的里程。

  在一般日常的训练中,职业拳手和业余拳手都会有一套成型的体系。以帕奎奥为例,他每天的训练基本上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上午1小时长跑,中午休息之后开始进入技术训练,依次为肢体拉伸、空击热身、跳绳、打靶(或实战对抗)、沙袋、速度球、器械拉伸、跳绳、空击、按摩。

  在中国业余拳手的日常训练中则一般包括了上午的跑步(包括有氧和无氧)和力量练习,下午则进行拳击专项的训练,包括跳绳、空击、条件实战、步伐练习等。

  从训练的流程和项目上看,二者大同小异。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两者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以沙袋为例,帕奎奥在结束对抗训练后第一项练习就是沙袋。中国的业余拳击教练一般会要求运动员分两种方式进行练习,一种是20秒内的快速击打,这种击打不要求队员的步伐移动,仅要求速度和力量的练习,另外一种则是1分钟左右的带步伐移动的击打。在沙袋的训练上,帕奎奥则一直采用的是快速移动中的击打,其中穿插轻击和重击,这样的练习会持续5到10分钟。显而易见的是,帕奎奥的训练方法更能有效地转化为实战中的应用。

  此外,拳击训练中最为常见的速度球训练则更能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在拳击训练中,速度球的练习非常关键,他能够帮助拳手更好地锻炼步伐、协调性、速度以及关乎力量的肌肉群的练习,同时,他也能够让拳手在高强度的训练后有效地放松身体和心情。在帕奎奥的训练中,在完成热身、打靶之后,速度球是必须练习的项目。而在中国目前的拳击专业队训练中,速度球的练习往往被忽略,很多专业队的训练馆甚至都没有速度球。

  在力量训练方面,虽然职业拳击非常崇尚力量,但每个拳手和教练都不会采用一套死板的方法去专门训练提升力量。以帕奎奥和罗奇这对师徒为例,罗奇从不要求帕奎奥(包括邹市明和杨连慧)进行专门的力量训练,他认为单纯的力量训练并不会帮助拳手在拳台上转化为重拳。在罗奇的体系中,每一个训练环节都会要求拳手增加力量,在这些细节中积累力量,与速度、步伐等训练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如今,国际业余拳联已经取消了业余比赛中的传统护具,这也对业余拳手的力量和抗击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规则,国内的专业队目前也开始逐渐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不过大多数国内专业教练在力量训练上采取的依然是平推、卧推、弯腰提拉等负重练习单纯地提高运动员的力量。

  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的诉求不同,业余拳击尤其是此前中国的拳击专业队更加注重的是拳台上的战术,如何能够在规则范围内更加有效地得到点数,因而,关乎拳手综合能力的基础项目训练则显得不那么重要。职业拳击因其对抗性和激烈程度都要高于业余拳击,拳手必须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基础训练作为最基本的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每一项基础训练都相互贯通,不单独割裂,这样也就保证了拳手在比赛中能够更加自然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差别三

  饮食习惯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能量的摄入是保证运动员训练、比赛的基础,但是不同的运动对于吃的要求有截然不同,这是由运动项目特点所决定的。

  还在征战业余比赛的时候,邹市明的饮食习惯与现在截然不同。由于业余拳击采用的是锦标赛制,一个拳手想要获得冠军,必须在数天内连续作战,有时还有可能出现一天双赛的情况。此外,业余拳击采用2分钟的4回合的赛制,拳手不需要一次摄入过多能量也能应付。因此,他们的饮食往往采用少吃多餐的做法,这样的饮食方式可以在保证他们有足够力量的同时又不至于因为过多饮食导致影响比赛状态。

  长期应付锦标赛的业余拳手们养成了少吃多餐的习惯,这也是邹市明在转职业初期面临的问题之一。用他的话来讲,“这10多年的业余拳击把胃都饿小了。”“胃小”的邹市明在转入职业后面临着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一,吃得少无法补充他高强度职业训练的消耗,第二,饿着肚子打比赛的习惯让他无法在职业赛场上拥有充沛的体能。

  邹市明的业余习惯让他在自己的第二场职业比赛中吃到了苦头。在他的第二场比赛中,教练罗奇建议邹市明在赛前吃一碗米饭补充体力,但邹市明以吃不下为由拒绝了,只是以巧克力补充了一些能量。这样做的后果是邹市明在比赛后半段出现了严重的体能问题,也许未必是能量不够,只是腹中的饥饿感让他产生了体能透支的情况。

  第二场比赛给了邹市明一个教训,业余比赛因为锦标赛制的比赛繁多,一次吃太多会成为比赛的负担,但是职业仅仅是一场,如果是一场12回合的比赛,吃得太少根本无法让拳手有足够的体能坚持下来。

  在那之后,邹市明严格按照教练的安排进行膳食。在菲律宾训练期间,帕奎奥的饮食习惯也给了邹市明不小的启发。帕奎奥在每天的训练之后,都会以丰富的膳食补充体能,如果距离比赛称重还有很长时间,在饮食上就不会有太多的讲究。如果临近称重,而体重距离达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则少吃或者不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但是水果和高蛋白的食物是一定不能少的。

  比赛风格

  职业拳击和业余拳击在性质、赛制、训练体系、饮食习惯等方方面面的差异最终在拳台上呈现出完全不同风格的比赛。

  首先来看两种比赛计分规则的差异,改革之前的业余拳击采用4回合每回合2分钟的赛制,运动员用拳直接击打在对方头部(正面或侧面)或腰以上部位的正面或侧面,为有效击中,每击中一次得1点,点数采取累加的计分方式。

  职业比赛采用4回合至12回合不等的赛制,每回合3分钟。每回合初始双方分数均为10分,本回合胜方为10分,负方最低不能低于6分。台下三名评判根据击中拳的质量,根据击中拳是否完美,有力,准确和具有冲击力分为主要的和有力的击中和次要的击中。值得一提的是,职业拳击中每回合的各种击中拳需要保持合理的平衡并可以互相抵消,也就是一回合比赛中,双方相同质量的有效拳相互抵消后,多出的一方就赢得这一回合的胜利,比分就为10-9。此外,对于各种有效击中如何折算和抵消,职业拳击也有着严格的评判,场下的三名裁判会根据击中拳是否完美、有力、准确和具有冲击力四个方面加以全面考虑来评分。比如:2个轻刺拳等同于一个有力的刺拳,3个轻刺拳或3个轻其他拳对等于一个有力击中腹部的重拳,5个轻刺拳或5个其他拳对于一个出色的漂亮的重拳等等。

  除了出拳的计分之外,职业拳击对于击倒的计分也有着严格的规定,被击倒的拳手在数到3秒前起来将被扣除1分,3秒后起来将被扣除2分。也就是说,每一次击倒,被击倒方都将被扣除1分或2分,但是这一回合累加扣除分数最多为4分,不能超过6分的底线。如果拳手连续遭到重击,裁判认为其无法继续坚持比赛,则会立刻终止比赛,判其告负,同样,被击倒读秒超过10秒也将被宣布告负。值得一提的是,在职业拳击比赛中,一回合内被对手三次击倒就将被判技术性击倒失利,这也是出于对运动员安全的考虑。

  虽然在计分规则上,职业拳击有着更为复杂的折算方法,但这种规则体现在比赛上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哪一方在比赛中进攻更加积极,出拳更为有力、有效,谁就会获得比赛的胜利,观众可以忽略计分方法直接从观感上判断出谁将是当场比赛的胜者。这样的规则与业余拳击有着极大的差别,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业余拳击比赛中,如果一方进攻非常积极,拳头的力度也更加出色,但是在始终被压制的一方只要在抓住几次空挡击中对手有效部位就可能逆转比赛,这样,比赛结果很可能与观众的观感是不一致的。

  计分规则的不同使得职业拳手和业余拳手的比赛风格大相径庭。以步伐为例,在进攻方面,在业余比赛中,拳手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击中对手的有效部位得分,同时,在进攻同时就要考虑到后撤移动,以免对手在防守过程中击中自己的有效部位丢分,在这样的情况下,业余拳手在移动时都会将重心放得比较高,有利于逃出对手的攻击范围。

  业余拳手的这种移动方法显然不适用于职业拳击。首先,职业拳手追求的是拳头的杀伤力,重心过高的步伐既无法保证第一次进攻的力量,也无法在第一次进攻之后为拳手迅速提供连续进攻的爆发力。其次,职业拳手的防守主要依靠拳架、步伐的移动以及身体的大幅度晃动,如果重心过高,即便用拳架护住了头部,对手势大力沉的出拳也势必会让防守方失去平衡继而露出空挡,造成极大的被动。

  步伐在两个不同性质的拳台上展现出不同的观感,业余拳手的步伐更加灵活但是有些虚浮,而职业拳手的步伐更加稳重、扎实。对于观众而言,两名拳手放低重心顶在一处连续出拳的职业拳击其观赏性当然要胜过打到点就跑的业余拳击。

  拳击的基础技术,除了步伐,最重要的还是拳法。在职业拳击中,两名运动员需要长时间地近距离对抗,因此,中近距离的拳法相当丰富,摆拳、直拳、上勾拳的衔接十分合理。

  除了中近距离的组合拳法之外,职业拳手对于远距离刺拳的运用十分纯熟,这也是职业拳击中一个非常有效的进攻和防守利器。在职业拳击中,刺拳的运用十分重要,在进攻方面,精准的刺拳能够有效地消耗对手,并控制与对手的合理距离。在防守端,刺拳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其在防守中所起到的作用并非刺拳本身,而在于隐藏在刺拳之后的后手重拳对于对手的威慑。在职业拳击中,身高臂长的拳王刘易斯就深谙此道,他精准而又力道十足的刺拳往往能够将对手打得鼻青脸肿,同时,隐藏在刺拳之后的后手重拳也往往成为他最终解决战斗的杀手锏。

  相比于职业拳击,业余拳击的拳法则显得简单而缺乏一些章法。业余拳手受制于得分规则,养成了打到点就跑的习惯,其连续进攻的能力和拳法的丰富程度都大大落后于职业拳击。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能在跑动中以一个摆拳拍中对手的头部得分,为什么还要花功夫去与对手硬弓硬马地拉开架势拼拳法呢。

  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有着很多不同,但两者之间在拳击基础方面又是相通的,两者只是因为理念和诉求的不同而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比赛形态。在职业拳击界,从业余拳击成功转型的例子很多,阿里、福尔曼、刘易斯、霍亚等大名鼎鼎的拳王都曾征战业余拳坛。

  与国外的业余拳手相比,中国业余拳手转战职业有许多困难,理念的落后,拳击基础的薄弱使得中国业余拳手无法像国外拳手那样接受到较为科学的训练。相比较而言,由于拳击传统的原因,很多国外的业余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与职业拳击其实相差并不多,这为他们今后转战职业拳坛打下了基础。

  如今,中国业余拳手中,邹市明已经转战职业,不过,他的这条路走得十分艰难。作为“海盗式打法”的最大受益者,邹市明凭借这样的打法征服了奥运赛场,但同时,“海盗式打法”也给他的转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十多年“海盗式”打法的肌肉记忆让他很难在职业赛场上迅速完成风格的转变,从这个角度来说,邹市明也是“海盗式打法”的最大受害者。

  当中国渴望在奥运拳台上有所作为的时候,邹市明和他的“海盗打法”横空出世,大获成功,这一点两枚奥运金牌就说明了一切。但是坦率地说,这条在夹缝中摸索出来的道路并不具有普适性,在邹市明退出业余拳坛后中国业余拳击成绩下滑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国际业余拳联已经将规则改变得与职业拳击非常接近的今天,中国拳击要想取得整体性的提高,就必须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和研究国外的成功模式,为业余拳击和职业拳击找到一条纽带。只有这样,中国的业余拳手们退役之后才会更多一条出路,只有这样,中国的拳击才能够真正获得整体的提升。


猜你喜欢:

1.拳击励志名言

2.拳击的入门技巧

3.拳击的基本姿势

4.业余拳击比赛规则

5.国际业余拳击协会

49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