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禁火
在节日里,人们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同时还到野外去祭奠介之推,以寄托崇敬和思念之情。因为寒食节的当日恰巧赶上清明节,所以清明节又叫寒食节。
清明节禁火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晋文公),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介子推是少数追随着他的人。
出门在外,按施耐庵老师的话说,那就是:免不得吃癞碗,睡死人床。
可是对于这么一帮人来说,连死人床也没得睡了。想想看,二三十号人,不是两三号人,讨饭都不好讨,别说找免费房子睡了。
总之就这么走,一路上尽管辛苦,没好吃没好住,寒冬腊月,正经的风餐露宿,但还算人多好办事,没饿死的没冻死的。
此段故事见诸正史,《国语》中记载最为详细:“乃行,过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举块以与之,公子怒,将鞭之。子犯曰:‘天赐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天事必象,十有二年,必获此土。二三子志之。岁在寿星及鹑尾,其有此土乎!天以命矣,复于寿星,必获诸侯。天之道也,由是始之。有此,其以戊申乎!所以申土也。’再拜稽首,受而载之。”
靠着精神力量,晋国人又走了一程。可是精神这东西是不能持续太久的,饿得发昏的时候,大家再次走不动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前面,竟然有一片小树林。冬天啊,大地整个变得惨黄一片,可是这里竟然有绿色,还有一个小水塘。
大家挖野菜砍树皮去了,重耳来到水塘边,看着水塘发呆。
“公子,看什么呢?”介子推问。他在水塘边上挖草根。
“看看有没有鱼啊,奶奶的,连个癞蛤蟆也没有。唉,现在都不知道肉是什么味道了。”重耳叹了一口气,又回头看看那两匹马。没办法,杀马是不行的,还不知道前面的路有多远呢。
介子推没有说话,走开了。不多久,介子推又来了,手中捧着一个罐子,罐子里热气腾腾,壶叔烧的水开了。
接过罐子,重耳大吃了一惊,罐子里不仅有热水,还有一块肉。肉不大,但确实是一块肉。
“推,哪里来的肉?”重耳惊喜,忙问介子推。
“公子先吃,看味道怎么样。”介子推没有回答。
重耳饿得发昏,看见肉都红了眼,当时也不再问了,一口把肉送进嘴里,尽管没油没盐没青菜,那一块肉吃起来那个香啊,那比小时候吃娘奶还要印象深刻啊。
“真香啊,推,还有没有?给大伙煮汤吃啊。”重耳这时候想起大伙来,忙问介子推。
“没有了。”介子推说。“没有了?这块哪里来的?”重耳感到奇怪,这是块鲜肉啊,不可能是树上长的吧,是猪是羊是狗,总要有个载体吧?
“我看公子想吃肉,从我大腿上割了一块下来。”介子推说。
重耳大吃一惊,这是真的?再去看介子推的大腿,果然血红一片。
“哇——”重耳吐了,连汤带肉吐了一地。
“哇哇哇哇——”兄弟们都吐了。
这个故事就是“割股啖君”,正史没有记载,属民间传说。此后的寒食节与此有关,这里先记下。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不必去深究,无论真假,权且当真。对于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何必非要去证明它们的真伪呢?
有人说,介子推是割肉不是割股,其实,割肉也好割股也好,都是一样。如今,股市里被套股民割肉割股,祖师爷算起来就是介子推了。
待到晋国终于安定下来,现在,晋文公需要处理两件当务之急。
第一件,论功行赏。
第二件,改革开放。
两轮论功行赏之后,晋文公还是担心会不会漏了什么人,于是贴出告示,希望有功劳的人自己来陈述,以便做到有功必赏。
真的漏了什么人吗?还真的漏了。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对了,介子推就是忍痛割肉的那一位。不是股市里割肉,是割自己的肉。
在晋文公的兄弟们当中,介子推初始地位大致在魏犨之下,排名十位上下。但是他没有明显的特长,因此在流亡过程中始终没有表现机会。而他的性格又比较孤傲,不爱说话,自尊心强,不合群。
回到晋国之后,别的人都紧跟晋文公,竭力表现自己。可是,介子推回到家中,陪伴七十多岁的老娘。
一来二去,就把个介子推给漏了。而一块从亡的兄弟们中,介子推又没有特要好的朋友,因此也没有人帮他去提醒晋文公。
介子推一直在等,可是左等没消息,右等没消息,他是个自尊心超强的人,又不肯像壶叔一样自己去找。
介子推的邻居解张看到了告示,他替介子推不平,因此他去找晋文公了。
“哎呀妈呀,我说怎么总觉得漏了人,原来漏了子推啊,真不该啊。”晋文公当时就拍自己脑袋,这年头,能把自己肉割来给你吃的有几个?
来使请不动介子推,只得回去了。回去一报告,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有意见了。
“算了,明天我亲自去吧。”晋文公决定亲自去,当面道歉。
可是,晋文公第二天去的时候,介子推已经离家出走了。不仅自己走了,连老娘都带走了。走之前留言,说是永远离开,找个干净地方,自食其力。
晋文公急了,心说我是错了,可是你也不能不给我改正错误的机会啊。怎么办?晋文公就这么个人,觉得对不起你,就一定要报答你。
于是,晋文公亲自带领人马去追介子推,抓也要抓回来领赏。一直追到绵上的绵山,听人说介子推带着老娘上山了。晋文公亲自在山下喊话,请介子推下山。可是,介子推说什么也不肯。
怎么办?这时候有人出了个主意,说是咱们烧山吧,咱们一烧,他们就得出来。这么馊的主意是谁出的?不知道,总之不会是狐偃。
晋文公没办法了,甭管什么主意,试试吧。一把火下去就把山给烧了,足足烧了三天三夜,也不知道是介子推打死不肯下来,还是大火太大想下来也下不来,总之,介子推就是没下来。
山烧完了,晋文公上山去看,结果看见介子推母子二人抱着大树被烧死了。晋文公当时就落泪了,后悔不该听这个馊主意。
人死不能复活,晋文公把介子推母子葬在绵山之下,改绵山为介山。之后,每年的这个时候到此祭祀介子推。而这一天,正好是清明的前一天。
而绵山一带后来设县,就命名为介休,就是介子推丧生的地方。如今,这个地方就是山西省介休县。
晋文公为了怀念介子推,命令每年火烧绵山的三天全国禁火,这样,这几天就只能吃凉食了,后来就成了“寒食节”,由于晋文化属于强势文化,“寒食节”很快成为全中国的一个节日。
清明原本是节气,寒食才是节日,但是由于寒食节紧接着就是清明,因此到后来两者一块过。扫墓原本也是寒食节的内容,后来二节合一,清明节就成了专门扫墓祭祖的节日了。
古时清明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而清明节之所以要踏青以及进行各种户外活动,是因为在家里也不能做饭,索性出门游玩野餐。
寒食节从春秋开始,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来到,扫墓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晋文公命令把介子推母子抱着的那棵树砍下来,制成一双木屐,每当他穿着这双鞋,就会想起那段患难与共的往事,不由得慨叹:“足下,悲乎。”
“足下”后来成为古人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介子推,忠心耿耿的性格人士,性格构成了悲剧,但是令人尊重缅怀。晋文公,知错能改而且坚决去改的君主,充满了人性和义气,这样的人,怎么会没有那么多英雄追随他呢?怎么能不称霸呢?
每当清明,也许我们应该认真缅怀祖先们的悲壮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