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 > 成功学 > 成功故事 >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分享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分享

时间: 小兰676 分享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分享

  独自闯出一片事业天空,或者集结三五个好友的力量,合力创一番事业,是很多人都曾有过的梦想。也有很多通过创业成为大家口中的成功人士。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创业成功人士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创业成功人士故事1:刘永好

  “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例子,从独木舟上翻下去,下去了就是下去了,再翻过来非常地难。”

  “我们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企业家,不多了……”

  刘永好在一个论坛上碰到鲁冠球,两人相对,发出如此慨叹。

  在80后刘畅接刘永好接力棒任新希望集团董事长的文章里,我们讲了四川首富刘永好退休,80后女儿刘畅接任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出生于1980年的刘畅,26岁时已成为中国最年轻女富豪,2006年胡润女富豪榜第九位。

  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刘永好的创业史,刘永好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刘永好开始出席一些论坛活动,到90年代,他留意到身边参会的人悄然发生了些变化。到现在,变化越来越大了,“原来跟我们一起开会的朋友越来越少了,”他说:“有的不干了,有的去世了,有的倒闭了,有的被抓了。”

  1951年出生的刘永好,从1982年开始创业,时间已经过去了30多年。白手起家的传奇让位于中国首富的光环。在2010年的胡润川渝富豪榜上,刘永好以250亿的身家位列第一。

  把希望做大

  在做希望牌饲料之前,刘永好在孵鹌鹑蛋;在卖鹌鹑蛋之前,他是人民教师。

  下班之余,刘永好和另外三个兄弟在自家阳台上养起鹌鹑,并售卖鹌鹑蛋。当时的他们没有想到四年后将会成为足以笑傲世界市场的鹌鹑大王。

  到1986年专做猪饲料之前,他们在成都青石桥开了一个鹌鹑蛋批发门市部,后来又在东风农贸市场开了一家更大的店。

  在青石桥的时候,刘永好的母亲坐镇店中,他们兄弟四人就出去跑销售。到后来母亲去世的时候,刘永好他们才知道兄弟们富了以后给母亲的钱全被老人捐给了青石桥的乡亲。

  东风农贸市场的店是他们崭露头角的开始。那时候,店里每天的存货都有鹌鹑蛋数十万只。养殖场也是刘永好出生地所在的四川新津县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在养鹌鹑。他们自己的养殖场年产鹌鹑15万只,而整个县最高峰时养殖鹌鹑达到1000万只。

  当鹌鹑养殖的瓶颈到来的时候,刘家四兄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个行业,转身投向了后来让他们功成名就的饲料行业。

  《希望》本是养殖场的名字,转做饲料之后,他们又再次以此命名了自己投资研发的猪饲料。

  1987年,研发建厂一共投资了800万元。他们将养殖场的10万只鹌鹑全部宰杀,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两年之后,希望牌饲料推向市场。三个月之后,销量追上当时国内饲料霸主----正大。

  价格战一触即发,两家短兵相接。正大一降价,希望立马反击,再降。你来我往的过招之后,正大败走成都,江湖格局就此改变。盟主地位离希望越来越近。

  分家后开始走各自的路

  1992年,希望集团成立。兄弟四人走上了不同的方向。刘永好和刘永行负责去各地建立分厂。他们将集团股份一分为四,每人各占百分之二十五。

  这几年里,刘永好作为杰出企业家的代表,开始活跃在一个论坛活动中。他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一张人际网络就此埋下伏笔。

  1993年,刘永好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当年10月,他又被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同年,他在政协会议上发出提案,建立一个由民营企业家投资的银行。

  就在这一段时间内,刘永好为集团建立分公司的业务也没有落下来。到1994年年底,他和二哥刘永行在全国一共建立了27家分公司。

  1995年,分家再次来临。兄弟四人从集团分离出来,分别去组建各自的公司。刘永言创立大陆希望公司。刘永行创立东方希望公司,在2010年的胡润百富榜上,他以350亿身家名列第七。刘永美创立华西希望公司。刘永好建立南方希望公司。

  同年,刘永好的议案得到批准,民生银行成立。1999年,刘永好以1.86亿的资金陆续收购民生银行股份,成为最大股东。而在1982年创业初期,他们想从银行贷款1000元却被拒绝。 建立新希望

  不到一年之后,新希望集团下的绵阳希望饲料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登陆A股市场。

  跟随刘永好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他是一个动作很快的人。他的午餐经常就是盒饭,一群人一起吃,他总是第一个吃完,并且不留一个饭粒。王石说他不能总是一副赚钱机器的模样,而应该慢下来培养一些特长爱好。

  根据新希望集团网站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集团注册资本8亿元,总资产299亿元。2009年销售收入达到510亿元。

  刘永好手下的新希望集团已经延伸至4个领域:农牧与食品、化工与资源、房产与基础设施以及金融与投资。农牧与食品领域有上市公司新希望股份;化工类通过ST宝硕登陆资本市场;金融类则有民生银行作为后盾。

  2010年,刘永好重组新希望股份的计划甫一公布,打造世界级农牧企业的蓝图迅速激荡了市场。沉寂已久的股价在三个月内翻了一倍,至今守在21元的位置。

  重组的进程在持续推进。六十岁的刘永好仍然像一台加满了油的发动机,他说他的时间一分为三:“1/3用来处理新希望集团内部关键性问题;1/3跟一流人才打交道,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以及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我的建议;另外的1/3即用来学习和研究企业发展问题。”

  新希望蓝图

  今天的新希望集团就像一艘航空母舰,旗下拥有400多家企业。猪肉、禽类以及乳业三条完整的产业链,为了主推农牧业发展,刘永好拿到了金融牌照,建立新希望财务有限公司。

  全产业链,产融结合,这俨然就是刘永好固若金汤的商业帝国。

  他记得第一次面临危机,一张10万个鸡仔的订单就犹如一场灭顶之灾。

  1984年,一个农户向刘家四兄弟下了张订单,需要10万只小鸡。这简直就是突如其来的馅饼,他们第一次接到这样的“巨额”生意。

  四个人兴奋地借了一笔钱,购买10万个种蛋,准备孵出小鸡后一次性卖出去。

  打击来得太突然。交出2万只小鸡后,农户跑了。兄弟四人也傻眼了,艰难的抉择之后,他们决定捡起这个烂摊子。

  兄弟四人连夜编好竹筐,第二天就蹬着自行车把小鸡运到农贸市场去卖。以前,刘永好站在讲台上,手执教鞭。现在他挑着竹筐,费尽口舌只为得到一小块地方可以当一个小贩。

  8万只小鸡就这样全都卖了出去。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十年过去,刘永好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建立一个由民营企业家出资,并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对此时乃至以后的刘永好来说,寻常招式已再难伤他分毫。

  民生银行设立,刘永好连续三届担任副董事长。

  2006年在董事会选举中,刘永好意外落马,无缘董事会。而泛海控股集团的卢志强一举取代刘永好的位置,成为副董事长。

  高处不胜寒。对功成名就后的刘永好来说,他面对的人是鲁冠球、王石、卢志强、张宏伟,亦对手,亦朋友。

  2007年,民生银行定向增发。刘永好斥资37亿认购4.1亿股,持有增发后股本超过10%。两年后,他顺利重返董事会,再次担任副董事长。

  三十年上海沉浮,民生银行的记录不过只是浮光掠影。刘永好的收购行为跨越整个中国,直到他终于完成产业链整合,向着心中的终极目标不断接近。

  从四川农村走出来的四兄弟,卖了自行车、家当才凑了1000元开始创业。到今年,年纪最小的刘永好也已经60岁。而他们四人的身家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千亿。

  再谈到自己的成功时,刘永好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做企业,就好像综艺节目中的孤岛生存游戏。有些人怕吃苦,倒下去了;有些人在独木舟上行走,没有踩好,倒下去了;有些人关键时候跑不动,被老虎、狮子吃了。总之,竞争就是这样的,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是明确的,所以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倒下去也没有什么可惜,因为他知道自己坚持不了。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例子,从独木舟上翻下去,下去了就是下去了,再翻过来非常地难。”

  创业成功人士故事2:马云

  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被称为“创业教父”。以前的创业艰辛、近日的荣耀辉煌,使得这位卓越企业家身上有散发不完的光环在萦绕,下方就来看看马云创业故事吧,听听他的创业经历、伟大梦想、经营哲学和人生感悟。阿里巴巴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次奇迹,这次奇迹是由马云和他的团队创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创业开始,钱也不多,50万,是18个人东拼西凑凑起来的。50万,是他们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行前十位!那是1999年。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国外风险投资商疯狂给中国网络公司投钱,网络公司也是疯狂地烧钱。50万,只但是是像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大型的门户网站一笔小小的广告费而已。

  阿里巴巴创业开始是相当艰难,每个人工资只有500元,公司的开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外出办事,发扬“出门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车。据说有一次,大伙出去买东西,东西很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马路上向的士招手,来了一辆桑塔纳,他们就摆手不坐,一向等到来了一辆夏利,他们才坐上去,正因夏利每公里的费用比桑塔纳便宜2元钱。阿里巴巴以前正因资金的问题,到了几乎维持不的地步。8年过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中国大部分想创业的人都是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他们比马云聪明多了,能想出十分多的创业好点子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去执行过。正因他们有着太多的借口和理由。“我没有钱。”他们都这样想。于是,他们继续过他们平庸的生活。这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俞敏洪在发言的最后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个性感动,他说: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必须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一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看完之后,你还会对自己创业没有资金或没有其他什么的找借口吗?你要做的是:想到了,立刻就去做!像马云那样,只要你发奋了,世界上,其实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创业成功人士故事3:迈克尔·戴尔

  当全球其他的电脑制造厂商正在经历着销售低迷的痛苦时,戴尔电脑继续着繁荣。当它遍及世界的出货量在2002年第二季度增长18%时,其他厂商的出货量则下降了4%。37岁的迈克尔·戴尔至今已经在其创立的戴尔计算机公司里担任了将近20年的首席执行官。戴尔计算机在1984年成立时注册资金只有1000美元,而到了2001年,它的销售额达到31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3.6万名员工。2002年《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中,戴尔公司排名第131位。

  戴尔公司为何能够保持如此快速的发展?直接面向顾客销售的“直接模式”和对顾客进行分类的“市场细分”方式是其两大法宝。但实际上,这都取自其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少年时的偶发灵感。

  当迈克尔·戴尔还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母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通货膨胀、石油危机一类的话题,这使他从小就对生意场发生了兴趣。在他12岁那年,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为了省钱,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买邮票,而是通过说服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00美元。这让迈克尔戴尔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触”的力量及收获,即没有中间人的好处。同时他体会到,如果有好的点子,绝对值得采取一些行动。在尝到少年时直接销售的甜头后,迈克尔戴尔在稍大后的创业尝试中,把这一“直接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迈克尔·戴尔

  初中时,迈克尔·戴尔拥有了一台苹果电脑,并迅速将兴趣转移向电脑背后的商机。不久,他注意到了商业用途更多的IBM个人电脑。他热切地学习一切有关电脑的知识,利用卖报纸所赚到的钱来购买电脑零部件,将电脑改装后卖掉,获取利益,接着再改装另一台。这期间,他发现电脑的售价和利润空间很没有常规。一台售价3000美元的IBM个人电脑,零部件可能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买到。而且,大部分经营电脑店的人不太懂电脑,并不能为顾客提供技术支持。而他当时已经买进了一模一样的电脑零件,并把电脑升级后卖给认识的人。于是,迈克尔戴尔涌现了一个想法:只要自己的销售量再多一些,就能够跟那些店去竞争,因为没有中间商,所以自己改装的电脑不但有价格上的优势,还有品质和服务的上的优势,即能够根据顾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电脑。

  在他开着用卖报纸的钱赚来的白色宝马车,后座载着三部电脑,成为得克萨斯大学一名另类的大一学生后不久,他认识到电脑将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工具,自己正在面临一个很大的机会。当时,电脑界包括苹果电脑和IBM等所有的大厂家都选择通过经销商来销售电脑,但迈克尔戴尔则想凭借直接销售这种更有效率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价值及服务,并希望借此成为这一行的佼佼者。1984年,迈克尔·戴尔从学校退学,在奥斯汀一个约93平方米的办公室开设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戴尔计算机公司”。

  支撑学生时代的迈克尔·戴尔鼓捣计算机的资金,来自于他从16岁开始的一份卖报纸的业余工作。那年夏天,他负责为《休斯敦邮报》争取订户。报社交给他一个厚厚的电话号码本,让他打电话去向顾客推销。但迈克尔戴尔不久就在推销中发现,有两种人几乎一定会愿意订阅报纸:一种是刚结婚的,另一种则是刚搬进新房子的。接着,他调查后发现,情侣在结婚时一定会在法院登记地址,另外有些公司会按照住房贷款额度整理出贷款申请者的名单。于是,他想办法搞到了周围地区这两种人的资料,直接给他们寄信,提供订阅报纸的资料。通过这种方式,迈克尔戴尔当年挣到了1.8万美元,这不但使他有能力购买更多的计算机,也启迪他日后创造了“比顾客更了解顾客”的市场细分战略。

下一页更多创业成功人士故事!

162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