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成功案例事例
企业家成功案例事例
优秀企业家即取得了事业成功的企业家,作为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在人格方面有着基本特征,诸如具有专长、创新能力、思维超常、敢冒风险、危机意识、人格魅力等。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企业家成功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企业家成功案例篇1:任正非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记者正式采访过任正非,没有任何一个记者拍摄过任正非出席各种会议的照片。国内外各种高层次会议、颁奖大会的主办单位都邀请过任正非,但他拒绝出席一切颁奖活动,拒绝参与任何与华为的客户没有关系的会议。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多次将任正非列为备选人物,但任正非一直拒绝参选。该活动的策划人许文广很无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很多专家和我们都认为他没有入选是一个遗憾,但是他有自己的原则,不参与任何媒体的活动,我们只有尊重他的选择。”
除了对于外界给予华为以及他本人的荣誉,任正非一概拒绝外,对于外界对他以及华为的质疑,甚至是恶意中伤,任正非从来都只选择沉默,从不去辩解。可谓我行我素,好坏任人评说,我自岿然不动。
饥饿的少年
任正非兄妹七个,全家一共有九张嘴巴,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吃饭。任正非的爸爸任摩逊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教育家,妈妈程昭远是一位普通教员。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任正非正在念高中,他要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饥饿。初中时,任正非被作为因材施教的榜样学习。由于天天饥肠辘辘,无心读书,高二时,任正非破天荒地补考了。
后来,家人去山上采一些红刺果,把蕨莱跟磨成浆,青杠子磨成粉代食。家人还发明了将美人蕉的跟煮熟了吃。
高三快高考时,有时在家复习功课,任正非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就用米糠和菜和一下,烙着吃。后三个月,妈妈经常早上悄悄塞给任正非一个小小的玉米饼,使他能安心复习功课。任正非知道,这个小小的玉米饼,是从父亲与弟妹的口中抠出来的,任正非能考上大学,小玉米饼功劳巨大。
上大学时,任正非要拿走一条被子,家里就没有办法盖了。那时,还实行布票、棉花票,最少的一年,每人只发0.5米布票。没有被单,妈妈捡了毕业学生丢弃的几床破被单缝缝补补,洗干净,这条被单就在重庆陪伴任正非度过了五年的大学生活。
后来,任正非回忆道青少年时期并无远大的理想,高中三年的理想就是能吃一个白面馒头。
四十三岁那年,任正非与人以两万多元资金创办了华为公司。二十年后,这个公司咸了中国企业界竞相学习的榜样。
来自美国的灵感
1997年圣诞节前夕,任正非先后访问了美国休斯公司、IBM公司、贝尔实验室和惠普公司。
在IBM,任正非整整听了一天管理介绍,详细了解了IBM项目从预研到寿命终结的投资评审、综合管理、结构性项且开发、决策模型……那天,任正非听得津津有味,认真地做笔记,如同一个谦虚的小学生。
考察结束后,他发现,朗讯也是这么管理的,这些先进的管理方法都源自美国哈佛大学等著名大学的一些管理著述。返回华为后,任正非在高层进行了长达两天的传达与研讨,印发了一百多页简报,在华为内部激起了新的改革火花。
他说:“我们只有认真地向这些大公司学习,才会使自己少走弯路,少交学费。IBM是付出数十亿美元的直接代价总结出来的,他们经历的痛苦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任正非去旧M访问的时候,作为首位非旧M内部晋升的CEO,郭士纳让已经病入膏肓的IBM起死回生。
1997年,任正非53岁,郭士纳55岁,任正非带领的是年销售额40亿、近6000名员工,快速扩张的IT业后起之秀:郭士纳带领的则是年销售额600多亿美元、近27万名员工的IT业巨头。与庞大的IBM相比,此时的华为显然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公司,任正非坚信:华为有一天也会如IBM般强大,但前提是华为要将IBM等跨国企业的管理精髓成功移植过去。于是,回国后,任正非开始在华为强力推行管理变革。
在动员大会上,任正非指出:“世界上还有许多好的管理,但是我们不能什么都学,那样的结果只能是一个白痴。因为这个往这边管,那个往那边管,综合起来就抵消为零。所以我们只向一个顾问学习,只学习IBM。”
1998年,华为斥千万美元请旧M进行流程再造。任正非告诫华为人,只有经过几死几生,还继续活着的企业家才算是真正的成功,而华为的发展还是太顺利了,还不能说是真正的成功。
永远在思想上艰苦奋斗
2001年春天,任正非抱着“学习度过冬天的经验”的目的,到日本考察。战后日本的经济于2000年10月达到景气上升到峰顶,随后陷入新一轮经济衰退期,多项重要经济指标均创战后最坏记录。经济出现战后最严重的负增长,失业率屡创新高。日元对美元汇率2000年10月为1美元兑108日元左右,一年后贬值至130日元左右。工业生产总值则跌到13年来的最低点,企业还在不断紧缩开支与裁员。
任正非就是在这个时候到达日本的。他惊讶地发现,在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挣扎的日本人民没有被困难压倒。经历十年经济低迷后的日本,绝大多数企业已经连续八年没有增加过工资,但社会依旧平静、祥和、清洁、富裕与舒适,人们依旧兢兢业业地工作,任劳任怨地为日本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任正非认为,日本一旦重新起飞,一定会再次一飞冲天。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民族,任正非不禁想到了华为,他问自己,华为若连续遭遇两个冬天,不知道华为人是否还会平静,沉着应对。
2000年华为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期,销售额达到2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3%,利润26亿元,纳税27亿元,员工达到16000人,注册资本金提高至23亿元。这已经是华为连续八年在市场上高歌猛进了。多年的高增长、长期的顺境、优厚的收入使得部分华为人有点飘飘然,以为华为永远可以成功下去。
任正非明白,华为迟早会遇到难题,甚至迟早会破产,到那个时候,华为人是否有能力应付?
华为一度以高薪著称。任正非并不反对物质享受,他甚至提倡并鼓励华为人尽情享受自己创造的物质财富幸福,华为已经有这个能力为员工提供优厚的生活待遇。但是,任正非担心这种优厚的生活会磨灭华为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任正非要求华为员工永远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尤其应该向日本人学习,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也不怨天尤人,而是信心百倍地以高度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永远的遗憾
任正非的父母处处为他担心,生活也十分节省。当时广东卖鱼虾的摊贩将死鱼非常便宜地处理掉,任正非父母专门买死鱼死虾吃,说这些比内地还新鲜!晚上才出去买菜与西瓜,因为这时便宜一些。老两口一生勤俭节约攒一些钱说是为了将来救他,在任母去世前两个月,还与女儿说:“我存有几万元,以后留着救你哥哥,他总不会永远都好。”
1999年之前,任正非每年也回
到妈妈所在的城市,但一下飞机就给办事处接走了,说这个客户很重要要拜见一下,那个客户很重要要陪他们吃顿饭。忙来忙去,忙到上飞机时回到家取行李,才与父母匆匆一别。妈妈盼星星盼月亮,盼唠唠家常,一次又一次地落空。父母总是说工作重要,让任正非先忙工作。
1999年12月31日,任正非总算抽出时间,在公务结束之后,买了一张从北京去昆明的机票,去看看妈妈。2000年1月3日,任正非要随国家领导人访问伊朗,因此,他在昆明只能呆一天,然后就要赶回北京。回北京前,任正非与母亲约好,今年春节他不工作,与几个弟妹陪妈妈在海南过春节,痛痛快快地聊一聊。以前,任正非节假日多为出国,因中国过节,外国这时候可不过节,正好多一些时间工作,这次他想陪陪妈妈。没想到这个约定竟然成了任正非永远也兑现不了的承诺。
创立华为开始,任正非就无暇顾及父母的生活,以致母亲糖尿病很严重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华为规模发展后,管理转换的压力十分巨大,任正非不仅照顾不了父母,连自己也照顾不了,任正非自己的身体也是那一段时间累垮的。父母这才转到昆明任正非妹妹处定居。
2000年1月8日,结束对伊朗的访问后,任正非就接到电话,任妈妈出事了!1月8日上午10时左右,任妈妈提着两小包菜从菜市场出来,被飞驰而过的汽车撞成重伤。当任正非风尘仆仆地赶到昆明时,已是深夜了。任正非回到妈妈身边没有多久,妈妈就溘然长逝。
任正非的父亲是1995年在昆明街头的小摊上买了一瓶塑料包装袋软饮料吃后,拉肚子,全身衰竭去世的。
父母先后离开,任正非悲痛万分又后悔不已。他说:我也因此理解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华为的成功,使我失去了孝敬父母的机会与责任,也消蚀了自己的健康。
从战友到对手的轮回
1992年,任正非的公司来了一个名叫李一男的实习生。身材瘦削,华中理工大学二年级硕士研究生的李一男很快引起了任正非的注意。爱才如命的任正非,没有顾及这个实习生的身份,竟然委任他主持研究开发一个技术项目,为此,华为还特意购买了一套二十万美元的外国设备。后来,由于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该研究项目搁浅,买来的那套设备没有派上用场。任正非没有怪罪这个同学一句,反倒对有意见的同仁说,那是培养年轻人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1993年李一男正式进入华为。仅仅两天时间,李一男就被任命为华为工程师。这年,他23岁:两星期后,因解决了一项技术难题,他被破格提升为高级工程师;半年后,因工作出色,他出任华为最重要的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后,因为华为在C&C08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制中贡献突出,李一男被提拔为中央研究部总裁以及华为总工程师;四年后,李一男已经坐在了华为副总裁的职位上,这一年,他刚满27岁,是华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总裁。
李一男对技术发展趋势,对产品走向具有惊人的敏感度和准确的把握能力。华为也给李一男提供了足够大的舞台。任正非甚至把李一男作为了自己的接班人。李一男在华为可谓前途无量。
但是,李一男后来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举动——辞职创业。任正非虽然不太舍得,但依旧表现出了非凡的大度,华为给李一男开了一个盛大的欢送会,任正非明确地告诉李一男,什么时候想回华为,华为的大门永远为他敞开。
随后,刚过三十岁生日的李一男带着价值一千多万元的华为设备和一批研发、销售人员到北京,并于2000年底创办了港湾网络公司。
李一男走到时候,正是任正非发出“华为的冬天”即将来临的预言后不久。此时的华为,正处在内外交困时期。华为内部许多人,仿效李一男出去“创业”,部分华为人甚至偷盗华为的技术及商业秘密,推动华为公司分裂。
任正非并没有把责任完全推到李一男身上。他认为:“真正的始作俑者是西方的基金,这些基金在美国的IT泡沫破灭中惨败后,转向中国,以挖空华为,窃取华为积累的无形财富,来摆脱他们的困境。”
此时,许多华为人在风险投资的怂恿下,偷取华为的技术机密与商业机密。华为的竞争对手也趁机利用那些出去创业的华为人创办的公司制约华为,一时间,众多研发骨干、市场骨干心态浮躁,出去搏一把的冲动不断闪耀。很难想象,一旦华为的骨干力量纷纷出去自立山头,华为的未来将会怎样?
华为迅速采取措施,加强信息安全、交付件的管理,逐步使研发稳定下来;加强了市场体系的干部教育与管理,市场崩溃之风停住了。任正非亲自主持召开干部大会,稳定组织,调整士气,终于把华为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华为虽然稳定了,但来自外部的威胁和烦恼并没有完全消除。
在风险投资的操纵下,港湾网络准备于2004年9月在香港或纳斯达克上市。任正非清楚地知道,港湾网络背后的风险投资人才是华为真正的敌人。
收购港湾网络后,任正非曾说:“如果基金这样做在中国获得全面胜利,那么对中国的高科技是一场灾难,它波及的就不只有华为一家了。因此,放任,对我们这种管理不善的公司是一个悲剧,我们没有退路,只有坚决和基金做斗争。”
“当然你们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所做的事对华为造成了伤害,我们只好做出反应,而且矛头也不是对准你们的。”任正非后来表示。
港湾网络筹备上市前夕,华为向港湾发出了律师函,警告港湾网络侵犯了华为的知识产权,导致港湾网络上市计划流产。风险投资想通过上市退出的路子被堵死了,惟一退出的途径就是转手。
2006年5月10日,美丽的杭州。阔别五年后,李一男与任正非首次见面。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没有什么玩玩绕绕,我们也不纠缠历史;大家对历史会有不同的看法,交流会造成矛盾。我们面向未来,加强沟通,达到相互信任。公司处在全球历史性大发展时期,如果你们想通了,双方工作小组也能达成一致,你们的回归将对中国科技史都是一部贡献。不一定会说你们输了,我们赢了,应该说我们是双方都赢了。”
任正非强调,华为与港湾网络之间真正的出路是重新走向合作。他坦承地对老部下说:“不要担心会算计你们,会合理地给你们安排职位的,不光是几个,而是全部。”
对于港湾网络问题,任正非曾经这样解读:“对这五年来说,没有你们离开公司,我们还发现不了公司这么多严重的问题。我曾经说过我们的队伍要好好教育一下。我们幸亏也没有太急躁,促成内部矛盾激化,通过这五年的调整逐步稳定下来了。”
企业家成功案例篇2:黄森坤
“80后”,他们从小就知道竞争、知道效率,更懂得财富的力量。我们曾担心他们缺少责任,不懂得社会公平,难以承担历史重任,甚至担心他们是垮掉的一代……但今天,“80后”的一代在各行各业的表现是否可以让我们多一些信心呢?
2007年对黄森坤来说,绝对是难以忘怀的一年——这年底,他所领导的福建东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被国家发改委下属的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评为“最具投资价值企业”,同时他本人也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7年“中国十大成长之星”。
站在领奖台上,黄森坤只说了一句话:“我们的创业团队虽然年轻,但我们的团队充满着活力、富有创新并深感责任与使命,我们一定能为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黄森坤虽然是闽南人,但豪气与激情却一点也不输给东北汉子。有人戏说他缺少商人的诡谲,而他总是认真地说:“我不是商人,我是‘80后’的企业家!”
创业的种子在校园埋下
1999年9月,黄森坤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第一中学考入福建省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开始了四年的大学生活。
也许因为家境的贫寒,大一的黄森坤除了认真完成每门功课外,他此时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去打工挣钱,以减轻家庭负担。开始,他和很多学生一样,尝试去做家教,可是,他马上发现,这条路不是他的所长——他对小孩没有太多的耐心,况且家教也无法充分发挥他善于沟通、善于销售策划的优势。于是,他开始把目光转向其它领域。
21世纪的来临,让全世界都感到欣喜,中国更是面貌一新。大城市的中国人开始讲究生活的品质,旅游成了老百姓假日生活的最好选择。大学校园也不例外,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们,也都利用周末、节假日去旅游。
黄森坤凭借他敏锐的市场嗅觉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一商机。
福建农林大学,地处福州西郊、紧依闽江,周边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黄森坤利用了几个周末时间,或骑车、或坐车深入考察学校周边的景区,最终发现离学校二十多公里的闽候县白沙镇境内的大穆溪漂流项目非常适合开展学生旅游。于是,他主动上门向大穆溪漂流公司介绍了联合开发榕城学生漂流市场的发展规划,果然在黄森坤的系统、成熟和富有创新的规划面前,景区的负责人当场便同意把整个榕城的学生市场全权委托黄森坤开发经营。于是,在福州的各大校园内便开始出现了“情侣漂”、“冒险漂”、“全家漂”等形式各样适合不同群体的漂流套餐,整个漂流市场不断红火,迅速从校园走向社会,这让黄森坤成为了一位知名的校园市场开发总代理。之后“移动动感地带卡的校园代理”、“手机专卖合作”、“MP3专卖合作”、“电脑专卖合作”等各种各样的校园市场合作项目接踵而来,黄森坤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校园市场的知名开发和经销人,欣喜于成功的同时也让黄森坤赚到了第一个一万、两万……
思考一:都说“80后”的一代太依赖父母,黄森坤的行为正说明了这代人中也有觉醒的一族。而且一旦他们认识到自立的重要,他们会做得更好——因为社会给他们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再加上他们的观念、知识和勇气。
可能是因为黄森坤在大二的时候就能把校园市场的开发、经营做得如此出众,而且也不耽误学业,因此,他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信任。在他读大三时,黄森坤高票当选为校学生会主席、并被推举为福建省学生联合会副主席,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生领袖,知名度越来越高。这为他进一步开发和经营好校园市场、为学校开展各种活动争取赞助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黄森坤做了很多市场开拓的案例,但最让他得意的是通过策划一场海峡两岸足球棋联赛,把一种新式的棋类运动引入了校园。
这种棋叫足球棋,娱乐性和益智性都比较强,又能与最流行的运动——足球联系上,在学校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新事物的推广总是很难,如何才能更快地把它引进校园呢?
在充分分析棋的特点和校园学生群体的特点之后,黄森坤便找出了两者的最佳结合点,搞比赛,以比赛来扩大影响力、吸引学生对新事物普遍好奇的眼球!
一场规模甚大的比赛紧锣密鼓地在黄森坤的策划下慢慢成型,黄森坤充分利用了福建省学生联合会的平台影响力,向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会主席发出了活动邀请,利用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他很快便获得了大部分院校学生会的支持。在此基础上,黄森坤又决定在福建各地市选择几所有代表性的院校成立棋俱乐部或棋社,作为前期培养参赛选手和推广棋活动的首期平台。这样,活动的规模、活动的参赛选手都已具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在哪里?黄森坤想到了“海峡两岸”。于是一场规模甚大的海峡两岸足球棋比赛在福州隆重举行!
借助本次赛事的影响力和相关媒体的大量报道,足球棋这一运动很快走进了福建省的各个高校,黄森坤也因此获得了足球棋发明人称号。
大学四年,黄森坤是边努力读书,边实践着如何经商。这样的经历让他变得性格开朗,懂得与人打交道,在做事待人方面积累了很多对日后创业很有价值的经验。
思考二: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天赋,但我相信,大学时期的经商实践如同一粒优质的创业种子,已经深深地埋在了黄森坤的心中。当他离开校园,来到社会这片广袤的沃土时,这粒种子能不发芽、成长吗?
三个年轻人的创业团队
2003年7月黄森坤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当公务员和留校的机会,先来到一家业内很有名气的企业工作。
黄森坤心里很清楚,他不会在这家企业干很久。他之所以选择这家企业,是因为他需要一个创业的缓冲期,以便于他找准创业的切入点。但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家企业他认识了杨威和杨柳——他日后的创业伙伴。
杨威和杨柳都是湖北人,也毕业于同一所大学。杨威1980年出生,比黄森坤大一岁,杨柳是1979年出生。杨威是武汉理工大学的双学士,而杨柳是武汉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一次偶然的交谈,让三名年轻人激情燃烧。他们从下午一直谈到深夜,再到凌晨。共同的追求与信念,让他们决定辞去现在的工作,去开创一片属于他们的新天地。
2004年3月,福建东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公司业务主打无线增值,以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应用为发展方向,集技术开发、运营为一身的综合性高科技企业,创业初期便面临整个行业规范化经营的整顿阶段。
“谁都知道,一家企业如果在创办初期刚好遇上行业的大发展,企业就能顺势发展。我们不是,公司成立后,就遇上电信增值行业大整顿,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了。”黄森坤说,“当时真是困难,我们三个人都是大学刚毕业,又没有什么家庭背景,公司的资金只有四处借的50万元,如果不能尽快赢利,公司一年都撑不下去。但我们有的是自信、拼搏、吃苦、团结的信念。”公司凭借着团队的力量,创新学习不断壮大自己,并快速突破行业的发展困境。面对着不断倒闭或转型的同行业企业,他们依然执著于自己的计划、自己的梦想,决不放弃!
也许是老天爷被这三位年轻人的创业激情和执著所感动,黄森坤的公司半年就实现赢利,第一年营业额就突破百万,三个年轻人终于赚到了对于他们具有生死意义的第一桶金。
人们问黄森坤,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他说,是一个好的团队。
他和他的二位副总杨威和杨柳,真是志同道合,相互信任。这种信任不是说在嘴上,而是发自内心,体现在行动上。而他们三人在性格、专长和知识结构上的互补性,又是这个团队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黄森坤很爱说的一句话是:“不是没有好的项目,而是苦于没有好的团队。”
这是作为“80后”企业家的一次重要飞跃——真正知道了团队力量在创业和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思考三:人们都说“80后”的这群人太以自我为核心,他们的价值体系是围绕“我”建立起来的,但黄森坤却总说他的团队,说他们三个人。我不知道他们三人团结合作得如此密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何没有利益冲突?但我知道这是黄森坤取得今天成就的法宝!
☆☆☆ 后记 ☆☆☆
2007年3月,我参加过东讯公司三周年的聚会。
在这次聚会上,黄森坤面对公司全体员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的激情演讲感染了东讯的全体员工,也让我深深感动——这是“80后”企业家特有的激情和张扬。
黄森坤说,他现在还不敢奢谈幸福,但确实感到很快乐,因为短短的4年时间,东讯公司就已经发展到拥有5家控股子公司,拥有1000万元的注册资本;获得了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全国性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并成功实现了移动或电信全网IVR、短信、彩铃的接入运营,并与十几个省、20个运营商开展了充分合作;公司的产品线从刚开始的短信、IVR两种简单业务不断发展到了现在的彩铃、WAP、互动媒体游戏、短信、IVR等多业务共同交叉发展的良好局面;公司的经营模式从单纯的业务内容供应、运营发展到了专业的内容供应、运营和业务平台、系统的建设并存的发展格局。2007年公司又成功进军了移动电子商务这一热门而富有发展潜力的行业;目前公司的年营业额已超过千万,并逐步成为电信增值领域、移动电子商务领域里较具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之一。
这就是一位“80后”企业家的创业故事!
据了解,福州目前有25365家企业的掌门人出生于1978年后,他们在中国改革开放时出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而成长。因此,他们从小就知道竞争、知道效率,更懂得财富的力量。我们曾担心他们缺少责任,不懂得社会公平,难以承担历史重任,甚至担心他们是垮掉的一代……
但今天,“80后”的一代在各行各业的表现是否可以让我们多一些信心呢?任何一代人都有这个时代的烙印,但他们总是会成为社会发展最充满希望的力量,尤其在经济领域。虽然我不清楚“80后”的企业家们手中掌握着多少资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是知识经济的主要力量。他们创业的主要领域是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他们的创业基石来自于知识和胆识!他们是中国创造的生力军,是创新经济的希望所在!正因为如此,社会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宽容、机会和信任,相信他们能够承担起伟大的使命和责任!
企业家成功案例篇3:比尔.盖茨
从退学建立微软,到成为世界首富,盖茨只用了20年的时间。此后,这个被美国人誉为“坐在世界巅峰的人”就再也没有从这个位子上下来过,一坐就是12年。
互联网仍然充满魅力
其实,盖茨作为世界首富的日子也是波折不断。在1998年股票市场的互联网泡沫出现前,盖茨的财富已经达到近1000亿美元。2000年网络股热潮开始消退,微软股价下滑了近63%,盖茨的身价也随之缩水了近一半。尽管盖茨依然保持着全球首富的位子,但是与第二名的差距已经是越来越小,那时人们纷纷预测,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盖茨迟早要让出“天下第一”的宝座。
然而事情发展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2003年以来,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带动了互联网业的回暖。且不说屡创奇迹的Google等后起之秀,微软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也很抢眼,盖茨的财富重新水涨船高。在过去一年里,盖茨的财富增加了近8%。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沃伦·巴菲特曾评价比尔盖茨说:“如果他卖的不是软件而是汉堡,他也会成为世界汉堡大王。”言下之意,并不是微软成就了盖茨,而是其商业天赋成就了这个世上最富有的人。
对于理财,盖茨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对微软公司前途的信心使盖茨仍然把财富的绝大部分投在公司股票上,尽管他已经不担任公司的CEO,但是作为微软的首席架构师,他仍然主导着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不过精明的他也会在好的价位适当地套现一些股票。股市交易记录显示,上个月盖茨就在公开市场出售了100万股微软股票,获得收入近2700万美元。
当然,像盖茨这样的聪明人是决不会把“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具有远见的盖茨早在网络股泡沫破裂之前就开始分散投资了。盖茨在1995年建立了一家投资公司,据了解,该公司管理的投资组合价值10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入了收入稳定的债券市场,主要是国库券。
盖茨看好代表新经济的数字及生物技术产业,但在投资时并不排斥传统经济,尤其看重表现稳定的重工业部门。盖茨曾通过自己的投资公司收购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7.8%股份,后来这些股票几乎上涨了一倍;他对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的投资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不到一年内股价就上升了大约1/3。此外,盖茨也喜欢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很强的公用事业公司投资。而盖茨对科学创新的兴趣,也使他把医药和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
自称善用每一分钱
曾经有人计算过,像比尔·盖茨那么有钱可以怎么花,结论是:可以买31.57架航天飞机,或者344架波音747,拍摄268部《泰坦尼克号》,买15.6万部劳斯莱斯产的本特利大陆型豪华轿车。但是事实上,富可敌国的盖茨夫妇生活很俭朴,唯一可称得上奢华的只有他们位于西雅图郊区价值5300万美元的豪宅。不过据到过盖茨家的人介绍,豪宅内陈设相当简单,并不是常人想象的富丽堂皇。盖茨曾说过:“我要把我所赚到的每一笔钱都花得很有价值,不会浪费一分钱。”
在过去几年里,盖茨把他的大量个人财富捐献给了慈善事业。据统计,盖茨至今已为世界各地的慈善事业捐出近29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世界上最慷慨的富人。目前,以盖茨夫妇两人名字命名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私人慈善组织,其基金规模是老牌的福特基金会的3倍、洛克菲勒基金会的10倍。去年11月,他在伦敦庆祝自己50岁生日的时候,对在场的记者表示,名下的巨额财富对他个人而言,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他准备把这些财富全部捐献给社会,而不会作为遗产留给自己的儿女。
世人对盖茨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成功的企业家,有人说他垄断行业、欺凌弱小;有人说他是“最慷慨的慈善家”,有人说他是一个虚伪的人———他的慈善之举只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公关活动;有人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首富,有人说他只会贪婪地在股市中套现,从微软用户的身上榨钱……但是就像美国人说的那样:“不管你是爱他,还是恨他,你都无法漠视他———这就是比尔·盖茨的魅力。”
企业家成功案例的相关搜索内容:
1.成功企业家案例
3.成功企业创新案例
4.创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