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1500字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欢迎阅读!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作者简介:
凌志军,生于上海,祖籍广东,长在北京。现是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 迄今为止出版的8本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英文、日文、韩文和繁体中文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简介:
本书谈的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的也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了?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作者把那些能够走向成功的学生概括为E学生:即ENJOY(快乐地学)、EQ(情商比智商更重要)、EXCELLENCE(卓越)。李开复、许峰雄、张亚勤、沈向洋、张宏江……书中每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话语都可以成为成长之路上的坚实阶梯,可以让学生、家长和老师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能不断成功。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内容提要: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本书谈的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的也没有什么不同。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了?
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作者把那些能够走向成功的学生概括为E学生:即ENJOY(快乐地学)、EQ(情商比智商更重要)、EXCELLENCE(卓越)。
李开复、许峰雄、张亚勤、沈向洋、张宏江……书中每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话语都可以成为成长之路上的坚实阶梯,可以让学生、家长和老师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能不断成功。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1500字:
用兴趣与自信帮学生开窍,用成长引领学生的一生
去年我班一生,市统考失意后一蹶不振,写了一篇随笔,伤感人生无奈,我批改后,和他谈话鼓励他,引领他淡看成败,高考时他化用了我给他修改的随笔,语文考了125分,我认为成长就是成功,而今年读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我觉得自己OUT了,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告诉我们一种正确的教育的态度,教育是个激发学生潜能,不断完善、成长心灵的过程。
感受最深的是凌志军老师的金字塔说。
金字塔有五级,学生则有五种类型,分别对应金字塔的五个层次:
A级,厌学型:不快乐、厌烦、心理上的强烈反感和抵触,恨不得把课本摔到老师脸上去。 B级,被动型:消极、被动、麻木,在父母、老师的督促和环境的压力下取得进步。
C级,机械型:全身心投入、刻苦用功、头悬梁锥刺骨、按部就班地朝着一流的方向努力。 D级,进取型:自信、主动、积极,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持续性地保持一流的成绩。
E级,自主型:拥有“D级学生”的特征,此外还有:自主、自由、坚韧、快乐。有个性,有激情,有想象力,享受学习而不是完成学习,不以分数衡量成败,不一定是第一名,但一定有独立的意志,有强烈的兴趣,有一个执著追求的目标。
特别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起跑线在C级,每一个孩子在面对人生的新起点上都是一往无前积极向上的,如何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进取型、自主型的孩子呢?
我认为关键有两点:一就是文中谈到一个词:“开窍”,先发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然后才是发现自己的能力所在,另外就是要让学生有自信。结合教学与生活给我的启示是如下三点:
第一、 给孩子一个丰富的成长环境,从小有大的视野,有广泛的兴趣,才有机
会找到自己的真爱。
研究凌志军老师举得人物实例,我发现一个问题,这些成功人士的起点教育时期,大部分是比较混乱的“”,张亚群、沈向洋、张宏江、凌小宁,因为教育的随意,给了他们真正的兴趣的自我选择和自由成长,因为教育的不紧张,所以他们有机会跟着自己的需要走, “先做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种教育的宽容精神,虽然有它的不足,但是适当宽容与随意确实是自由心灵飞翔的前提,大脑的成长与知识的积累不是一回事,优秀的学生应该拥有广泛的兴趣,全方位训练自己的大脑。
卡尔威特是个早产儿,低智商,他的父亲除了训练他的听说读写外,还不断地带他去会见当时的社会名流,去看演出,去观赏博物馆,去听音乐会,就这样这个孩子奇迹般的成长起来,十五岁就成了博学优雅的博士。
在这点上我们学校就做得很好,我们学校的海量阅读,开阔了学生视野,多种的实践活动,旅游、嫁接西瓜、远足、乐器表演、交际舞学习、体育节、艺术节、美食节等等,开发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给予了学生充分的选择的机会。我觉得,下一步,我们有心的老师要好好利用这些活动,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与兴趣,并善于及时引导,让我们的学生及早的开窍,找到人生的方向,找到学习的激情。
第二,善于帮助孩子寻找真正的热爱,善于以他们的热爱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引导激励他们的潜能。
请大家跟随我认识一位伟大的老师,他将一只笨笨的毫无武术基础的熊猫,在短期内训练为超级斗士,打败强敌,拯救世界,这就是《功夫熊猫》中的狐狸老师,他首先通过谈话引导熊猫明确自己的使命的神圣感,利用熊猫爱吃的特点,将武术训练与熊猫的食物结合,激发了熊猫的潜能,在熊猫最绝望时,告诉它打败敌人的绝招是:相信自己。最终熊猫赢了。
再了解一句伟大的咒语:《阿甘正传》中弱智而且小儿麻痹的阿甘带着沉重的矫正器被人追着奔跑,听到珍妮犹如天籁的声音:“阿甘,跑,快跑!”阿甘挣裂矫正器,飞快前行,一路跑来,成为了长跑健将。
食物与女友的鼓舞,这是熊猫与阿甘的人生重心,每一个人都是在真正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才能有发自内心的渴望和热爱,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潜力。
曾经有一个学生,理科很好,语文很差,书写与作文尤差,经常检查他,督促他,效果不好,一次,上语文偷看体育杂志,被我发现,我说:“体育精神最激励人了。”他很有同感,滔滔不绝地和我谈他热爱的体育明星、体育赛事,于是我就势利导,要他来个课前演讲,谈一下他心目中的体育偶像,他洋洋洒洒写了三千多字,经我修改,演讲后掌声雷动。从此他上语文很积极,后来我让他来个专栏写作,帮我记录各大赛事热点,并加上评论,并对体育报道中的成语误用进行整理,不定期在后黑板抄一段,在不知不觉,他的语文积累越来越多,字也好看多了,高考语文考了121分,那天收到他的邮件,他说本来认为与语文无缘,而现在他在博客上已经写了20多篇体育评论,感到很幸福。我也感到很幸福。
我们学校的理念不正是这样吗?“把每一个孩子的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每个人的成功与精彩是不同的,有的同学能言善辩,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外交家,是一种成功,有的同学善于思考,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是一种成功,有的同学很细心,很有奉献精神,做一个优秀的护理人员,是一种成功,让每个同学享受,完成梦想的快乐,在学习中这样,在以后的生活中这样,永远幸福,多么美啊!
要想做到这一点,对于老师来讲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增长自己的才识,我们也要找到心底对于教育的热爱,不断的成长,才会更好地引领学生。这几年的网上培训,让我们见识到了很多的优秀教师,优秀课堂,同样一节课,一个知识点能力点,老师的水平不一样,对于学生的教育引导效果就会很不一样,连续几年的积累下去,将对学生影响多大啊!
第三,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把学习的境界定义为成长自己,会让学习有乐趣,真正利于成长。
听过一个故事一琴师指导一学生,上来就练一首很难的曲子,学生好不容易有了点感觉,老师又换一张更难的琴谱,一次次下来,在学生绝望地要放弃的时候,老师拿出最早的那张曲谱,要求学生弹,学生发现,自己竟然弹得那么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大家可能有不同的解读,结合我今天的演讲,我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越是有挑战的学习,可能越能提升你的能力与境界,但是这个老师如果不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做的用心,这个孩子可能就彻底不喜欢他的教学了。
这是个故事,再看一段历史,明朝著名的万历皇帝,六岁登基,为了培养他,选了最博学最敬业的张居正为皇师,张大师开足了课程,严加要求,万历帝悟性很好,十岁左右,书法就超出常人,可是张居正怕他因之荒废学业,于是严禁他再练习。不仅如此,还严禁他同宫女嬉戏,一旦发现,严加管教, 这种变态教育的结果是万历即位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后宫厮混,不上朝,不过问政事,从此明王朝走向了衰落。
多么可悲的教训啊,平时如果不注意学生心态调整,太过于机械与一味压抑学生,结果就会使学生从金字塔入口下滑到被动厌学类。
今年我带领的是A班的文科班,调整学习的态度,激发学习的激情很重要,高三的第一节课,我问大家,高三是什么颜色的,它在你生命中是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黑色的地狱,蓝色的试题的汪洋,红色的煎熬等等,我总结时告诉大家,这有点像一个心理测试,不同的颜色就是你的人生态度,高三就是人生中的一个磨砺自己的季节,就像秋天播种的麦子遇到的冬季,有些严酷,有些痛苦,也有雪压的独特美丽,更有暂时蛰伏后的心灵力量,明白前进的方向,有好的心态,拼搏的习惯,成长自己,就是高三的成功。后来学生经常拿这个比喻来激励自己,在订立成长目标时,很多同学以静待六月麦花香为主题。
高考前的三轮拉练,很是煎熬,学生的心理承受极大的压力,年级张主任很重视讲评课处理,强调要清底子并重视和学生搞好谈话,调整心态。这时候,是学生急火攻心的时候,很多学生,一丢分就急,极其容易夸大失败的焦虑感,开始连续两次我班的语文成绩不太理想,我在努力和学生交流谈话时想,如何在面上做好心理的指导呢?
在做满分卷时,我采用运用名人故事,写作文讲道理说服别人的的形式,帮助大家调整心态,成长心灵。针对四次考试特点每次考完试的总结课,我都精心选择一个中心与一个人物论据,第一次考试题后是以“看着梦想一次次破灭也是一种成长”为中心,论据是一次次失意但是终不放弃坚守冬天的使命的马云:第二次中心是“挫折是一块磨刀石” ,论据是在困难中长大的奥普拉;第三次中心是“困境就是让你忘了爬,学会飞的地方”,论据是决然辞职为音乐梦想逼自己上绝路的水木年华;最后一次中心是“享受过程”论据是不问结果享受过程的博尔特。我把观点与人物简介展示在幻灯片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考试体会,在满分卷上写一段鼓励自己与鼓励同学的话,互相交流后,自己再修改,老师批阅后,针对问题再予以重点谈话,一段段写下来,写作就不仅仅是一道考题,而成为了学生生命的需要,另外调整了高考的心态,长远来讲也是人生的心态。
高考结束,不完全统计,我们两个班语文120以上的大约有小二十个吧,还有个过130分的。当然这不是人生真正的成功,填报志愿时,我的课代表,跑到我家里来,毅然决然地要报师范,很认真的说:“我要做一个像你一样的老师,能够帮助很多人,让很多人喜欢。”她可曾经是个很没主见的孩子,一遇上事就爱哭鼻子,看她如此有主见很为她兴。
回到张居正的教育上,如果他能够让少年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并能适当结合兴趣引领他,也许万历皇帝会锐意进取,也许中国的历史就会改写,可惜,一代大家,张居正,却不懂教育!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也是一个个家庭的天子,我们平时如果不能够找到他们的兴趣点,不注意心态调整,太过于机械与一味压抑学生,结果就会使学生学生被动厌学,他的人生就会改变。
连续两年参加了的暑期培训,越来越体会到我们学校在教改上的独特魅力,尤其今年,我们语文的培训很重视梳理知识的方法,专家谈到的,梳理出的知识只是一小块一小块的金子,关键是要有好的方法,有点石成金的手指,其实我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在交流展示中的一种交流的快乐,自信心的满足,我们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对于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和潜能激发都是很重要的,也许学生就是在一次次的讨论展示中,不经意间找到了自己的真正兴趣,并不断地增强着自己的信心。
现在的社会当人们热衷于如何成功时,似乎对成长的关注太少了,所幸的是我们学校有先进的理念,所幸的是我遇到了凌志军,在今后的教学与生活中所以我一定会好好利用学校的活动那一节节闪着智慧与交流激情的高效课堂,那疯狂的美食节、体育节,多种形式的班会,与学生共同参与,及时交流,找到他们的兴趣,树起他们的自信,用成长教育引领他们一生的不断成长。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文摘:
女儿身边,看着女儿完成全部作业。女儿从小到大,“完全是在爸爸的引导下成长起来的。爸爸脑子里面想象的那些教育孩子的方法,都用在姐姐身上了。”可是她的学习成绩总是不能名列前茅,让父亲觉得失望。这失望与其说是对着女儿,还不如说是对着自己。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理念: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也许这种紧盯不舍的教育方式,真的有问题?
父亲承认自己教育方式并不成功,但他还有一个儿子,他决定改弦易辙。这一年林斌也长大了,进入初中。父亲果然不再紧盯着儿子不放。他让儿子去住校,每周六天不回家。即使回到家里,他也不再监督儿子的学习,甚至有意识地不去过问儿子的考试分数。“他对我完全不像对我姐姐,根本不管我,非常宽松。”父亲对儿子的唯一指令是“保护好眼睛”。儿子从三岁起就近视,这让他若急。所以他要求儿子不要总是读书,要去游泳,去参加乒乓球训练。他觉得那个快速运动的塑料小球对眼睛有好处。可惜他再次失望了,儿子的眼睛越来越近视。
尽管儿子的眼晴没有好起来,但是他的“宽松式教育法”还是起了作用,弟弟的学习成绩明显比姐姐好。说来真是奇怪,一旦没有了外界的压力,孩子内心中的那粒种子就会生长起来。林斌在初一第一学期的考试是全班第12名,这让他特别不舒服。他决定发奋,果然成功,到了第二学期,他后来居上。他成了班长,还做体育委员,而这一切父亲并不知道。此后几年,林斌一直把自己的成绩保持在前五名,直到高三毕业,被免试保送进入中山大学。又几年之后,赴美国费城,在德龙大学计算机系完成硕士学业。
如今这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父亲总是说起他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他对儿子的成长非常满意,说他没有花什么心思,却得到硕果。当然他对女儿也满意,只是有点美中不足:假如当初对女儿也能像后来对儿子一样,那么女儿也许能做得更好。
我们与林斌交谈的时候,特别注意他本人的想法。有一刻,话题转到“父母对孩子应当严格一些还是宽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