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书法 > 毛笔书法教程 > 中国毛笔书法图片

中国毛笔书法图片

时间: 婉伶675 分享

中国毛笔书法图片

  毛笔书法是我国的艺术,学好书法很重要,较有闲暇的人,若能提笔练字,必能由于练习书法而充实生活。 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汇总了一些中国毛笔书法图片 ,大家可作为参考,希望大家能够获得幫助:

  中国毛笔书法资料:关于唐代的书品、书赋、书诗、书录

  唐代的书法理论可谓洋洋大观,既有作为理论高峰的著名著作 (如孙过庭、张怀瓘的作品),也有多样化的书法理论著述。南北朝时期有袁昂、庾肩吾的 《古今书评》、《书品》(书法品评方面的研究),到了唐代,品评传统亦有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有关书法品评的专著在初唐时代就有了,如李嗣真的《书后品》。所谓 “后”,是相对于庾肩吾的 《书品》而言的。因为有庾肩吾 《书品》在前,故有 “后”书品之谓。过去搞书法理论者,对李嗣真其人不太熟悉。我因撰写 《中国书法批评史》之故,曾对之作过调查。李嗣真的生平事迹已很难考证。但他除了这篇 《书后品》而外,还有一篇 《画后品》,可能是相对于谢赫的 《古画目录》而言的。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李嗣真同时作有《书后品》与 《画后品》,这就给我们带来一种启示。在六朝时,尤其是齐梁时代,由于文化的发展,文学有 《诗品》、书法有 《书品》,绘画有 《画品》,预示并规定了诗书画作为古典文化的一种汇合,但当时还只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之下,由不同的文人学士各取所长,汇集拢来做这个工作的。而到了初唐的李嗣真,这种趋向又进了一步,即是由一个人单独既从事书法的研究,又从事绘画的研究,为后世文人士大夫走向诗书画三绝的审美格局形成直接的导源。书画研究出于同一个作者之手,这种趋向在后世被发扬光大,并在创作实践方面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中晚唐时期,张彦远有一部 《法书要录》,他对书法方面的文献作了极其重要的整理。如果没有张彦远对历史文献的整理,有好多书法理论我们现在根本无法见到。而同时,张彦远在绘画方面又有 《历代名画记》。这也属于同一个作者从事书法方面的研究,又从事绘画方面的研究的情况。这种现象在唐代以前是不太有的,但在唐以后却很普遍,这是文化发展的一个特殊现象。书法和绘画,在观念上、创作上强调互相交融,绘画由写实开始慢慢向书法靠拢,形成写意画。在理论上,同一个人,既对书法很有研究又对绘画很有研究,这种现象表明,当时研究家的知识结构,已经开始形成了一个比较庞大的以传统艺术为立足点的系统格局。

  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首先,是它所采用的体例,与齐梁时代庾肩吾的 《书品》的体例差不多,也是按古代人物品评的方式,将书家分成三等九级 (同 “九品中正制”体例),然后对这些归在某等某级的书家逐个予以评说,说出归为此等级的理由。这些评语中,也有一些较好的书法理论观点的阐述。从这一点来看,李嗣真与庾肩吾差不多。但 《书后品》第一次引进了一个概念—— “逸品”。张怀瓘晚于李嗣真,他还只把书法分为“神”、“妙”、“能”三品而已,而早于张的李嗣真 《书后品》里却出现了一个令人诧异的品级概念, “逸品”。这个 “逸品”,如果是被列在 “神”、“妙”、“能”三品之后,逻辑上也说得通,而李嗣真的 《书后品》是按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九级来分的,在这种分法上又加上一个 “逸品”就显得特别不和谐,九等是纵向分级分法,而 “逸品”则是一种横向的分类,且置于上上品之前,这就令人颇费踌躇了。“逸品”在《书后品》中只列四个人: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那么可能肯定,它在李嗣真心目中是规格最高的。但这种分法又是完全不合 《书后品》本身的体例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逸品”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是个非常特殊的、具有特定的士大夫审美趣味的标准。如元代画家倪云林,就自称其画是 “逸笔草草”。而董其昌以下的文人山水画,就被称为“逸格”。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中国古代士大夫可以不与官僚合作,而做浪迹江湖的隐士,这也是 “逸”这个审美概念在社会文化机制中的坚实基础。由此,我们发现,我们理解的 “逸品”与李嗣真在《书后品》中所用的 “逸品”在概念上应该有很大的差异。我们现在所说的 “逸品”的概念,是摆脱 “神”、“妙”、“能”三品,这三品是立足于纯技术或纯形式的,而 “逸”在后世,是摆脱技法束缚的,是反技法的。如倪云林的 “逸笔草草”,有随心所欲的味道,而李嗣真在 《书后品》“逸品”之下所列的四人恰恰都是重技法的,是技法的建立者。本来,列为最高等级的应当是神品,但他却用一个 “逸”字,我想其含义恐怕不在于 “隐”,而在于创作上的自由境界,旨在摆脱一切外在的束缚、走向自由王国,当然包括技法上的出神入化,这也体现出一种新的审美趋向。

47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