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学书法 > 毛笔书法教程 > 毛笔书法结构技法

毛笔书法结构技法

时间: 婉伶675 分享

毛笔书法结构技法

  书法是刻苦顽强的意志和高雅乐观和情趣。从而达到启发智慧,培养美好品德,追求完美的目的。下面是由小编給大家整理的毛笔书法结构技法 ,希望能够幫助你们:

  毛笔书法结构技法资料:帖学

  自五代、宋以降,碑竭书法不再为书家重视,纵有名流书碑,亦不能形成风气,故尔五代至清书法,以帖学和墨迹为主,颇有重见江左风流之意。考察帖学书法,魏晋为正宗,唐宋为分支,大字及榜书各成体系。

  北宋始有刻帖,官刻如《淳化阁帖》《大观帖》等,私刻如《潭帖》《绛帖》《汝帖》等,由于时风为苏、黄、米、蔡等名家所诱导,是以北宋有帖而尚未形成典型的帖学。靖康之变,内府珍藏尽为金人掠走,仅很少的一部分日后见于榷场。南宋高宗多方搜讨,不遗余力,上则魏晋名贤,下迄近人苏、黄、米等名家,积数十年所得,几坍于乃父徽宗时,孝宗时刻成《续阁帖》。其他汇刻之佳者,如《绍兴米帖》《西楼苏帖》《群玉堂帖》《凤墅帖》《宝晋斋法帖》等,蔚为一时壮观。元人灭宋,内府收藏再遭劫难,前贤遗迹之佳拓亦十分罕见,遑论墨迹。据载,赵孟頫得定武《兰亭》残本,竟于舟途之中连续作跋十三通,足见拱璧难致。此后,元明清三代凡欲得见、得学晋唐宋人小楷和行、草书者,非求之刻帖不可。也就是说,书法史上的帖学,导源于北宋,初盛于南宋,光大于元明清,即使清代中晚期碑学大兴,也未能取代帖学的正统地位。

  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作为刻帖,精者下真迹一等,劣则远近失真,林林总总。刻帖所用材料,为木、石两种。由于字小,摹刻失减原意,最难全其笔法之妙和精神。面对这种“复制品”,如何去认识、想象古人的原意,将直接影响所学。姜夔《续书谱·临摹》云:

  世所有《兰亭》,何啻数百本,而“定武”为最佳。然定武本有数样,今取诸本参之,其位置、长短、大小,无一不同,而肥瘠、刚柔、工拙要妙之处,如人之面,无有同者。以此知定武虽石刻,又未必得真迹之风神矣。字书全以风神超迈为主,刻之金石,其可苟哉!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得肥瘦之本体。

  毛笔书法作品欣赏:

  虽然,尤贵于瘦,使工人刻之,又从而刮治之,则瘦者亦变为肥矣。所述颇有益于我们对刻帖的了解,循之则可以判断学帖的得失,名家亦不例外。观帖要能善鉴,以求其真髓。赵孟頫《兰亭十三跋》中有“用笔千古不易”的名言,殆从此得来。其复跋云:

  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所以神也。以此可知,后人学书法得失如何,全在读帖领悟,而帖学关乎近古书法至巨,自不难想见。又,后人去晋日远,而企慕之心、仿效之力不减,以二王为中心的晋帖遂成为帖学宗祖与灵魂。欲使书法得人前贤高境,唯帖一途。

  帖学代表古雅正宗,直接后果就是厚古薄今思想观念的形成,它在指引人们学习传统的同时,也阻碍了想象和创造,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宋高宗《翰墨志》云:前人作字焕然可观者,以师古而无俗韵,其不学臆断,悉扫去之。

  师古成为破除时弊的不二法门。又,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云:明自嘉靖以后,士夫书无不可观,以不习俗书故也。俗书,指明人书法,所谓“取法乎中,仅得乎下”者。嘉靖以后,风气重归古人法帖,始有“士夫书无不可观”之论。至于重新规模古人的做法是否有益、合理,有无弊端,人们很少考虑,最终由此酿成碑学的反动,良有以也。

478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