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逆光侧光顺光摄影
浅谈逆光侧光顺光摄影
摄影离不开光,有光才有影。摄影就是用光来作画的,如何利用光与影的关系来构成影像和影调,是摄影创作中的一大关键。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光来自唯一的太阳光,对于投射在被摄体上的光线,因方向和角度不同,不只是阴影的位置和面积会随之改变,而被摄体的印象、感觉,包括影调和色调也会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视觉效果。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逆光、侧光、顺光摄影的内容,欢迎大家参阅。
逆光摄影
由于逆光拍摄有较强的艺术效果,所以摄影爱好者大都喜欢这一摄影技法。要拍出好的逆光作品,对光线的把握至关重要。就太阳为光源来说,它的光线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尤其是在光线强度、角度以及色温等方面的变化,对逆光拍摄有着重要的影响。要熟悉不同光线的特点,把握好其内在规律,掌握好拍摄时机,如此在拍摄中就可游刃有余。因此在逆光拍摄中,一是曝光时不要被画面中大面积阴暗背景的光线所欺骗,而应以被摄主体的亮度读数为依据,其余在所不计。如拍摄朝阳或落日,则应以太阳的亮度为测光的主要依据;拍摄低调人像时,则应以人物的高光部位为测光依据。
在逆光拍摄中,近景,特别是拍摄人像时,应选择适当的辅助光(用闪光灯或反光板等补光)。拍摄剪影时,应以明亮的背景亮度作为曝光依据。如果逆光拍摄花卉,应选择较暗的背景予以反衬,以造成较强的光比反差,强化逆光光效,达到轮廓清晰,突现主体的艺术效果。由于相机还对着强光源,要注意眩光的干扰。应有遮挡措施(用适当的尽可能长的遮光罩,或用手、帽子、纸板等在镜头前遮挡),或略向旁偏移,调整为拍摄角度等办法,防止太阳或灯光直射镜头,使眩光消失后再按动快门逆光拍摄是摄影与摄像中的常见情况,拍摄背后有光源或背景明亮的拍摄主体时,都属于逆光拍摄。在逆光的时候,与背景的亮度相比,被摄物体就显得比较暗。直接逆光拍摄会导致被摄对象显得太暗,容易形成阴影,背光太强还会造成主体程度较强烈的曝光不足。所以不能说是很理想的拍摄条件。
现在,数码相机都设有逆光补偿功能,利用逆光补偿技术使得拍摄主体由逆光补偿而变亮。在进行逆光拍摄之前,按一下逆光补偿键,当指示灯出现在取景器内或液晶显示屏幕上时,就可以进行逆光拍摄了。拍摄之后,一定要再按一下逆光补偿键,以便解除逆光补偿状态,指示灯消失。否则影像在顺光条件下会显得很亮。如果你的相机没有逆光补偿功能,在进行逆光拍摄时,也可以打开手动功能,找到亮度调整按钮,适当的提高亮度,同样可以达到目的。其实相机的逆光补偿功能在其它情况下也有效果,在照度过低的情况下也可以按下逆光补偿键,来提升图像的亮度,弥补光线的不足。当然这只是个权宜之计,因为这样会大幅降低画面的质量,不如在靠增加照度时拍摄出的画面效果。
多数相机的逆光补偿功能是通过开大一级光圈,以增加透过镜头进来的光线,而使主体亮起来的。在进行逆光拍摄时,如果构图画面的亮度较为平均,使用逆光补偿功能效果还不错。但是如果背光太强,主体与背景的明暗对比过大,使用逆光补偿功能会造成主体的亮度合适了,而高亮度区域的曝光却会过度。
逆光补偿虽然改善了拍摄主体的亮度,但是图像质量或多或少会劣化下降。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构图或手动调节曝光,来减少画质的劣化程度。但在手动调节曝光时不能使用逆光补偿键。如果在画面的构图中包括了被拍摄主体背后的光源或明亮的背景,摄像机在自动方式下,会出现高亮度区域的曝光量合适,而人物或景物比较黑,这样整个画面的对比度过强,同时人物或景物的细节部分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最好适当调整一下构图,尽量不要包括主体背后的光源、不带或少带过于明亮的背景。并把自动光圈改成手动光圈方式,按照所要表现的人物或景物来调整光圈,校正曝光量,以使人物或景物能够满意地表现出来。至于手动光圈调到多大才算合适,对于那些经验老道的摄像师来说也许很简单,但一般是很难把握的。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推荐给大家:在拍摄前,把相机的光圈先设在自动方式下,镜头对准被摄主体。先将镜头推成特写,这时相机会自动调整被摄主体的曝光量到合适的位置。通过取景器或液晶显示屏观察,画面会逐渐变亮。然后调整光圈到手动来进行锁定,再拉远镜头重新构图,以所想要的起幅画面开始拍摄。
在进行逆光拍摄时,想使被摄主体亮度合适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增加辅助光。可以使用反射板把主体背面的光反射一部分回到主体上,那么拍摄出来的影像就不会是剪影,而是很有特色。经过辅助光的处理,不仅被摄物体的细部表现的很清晰,而且强烈的逆光又可以充分勾画出它的轮廓,衬托出人物。辅助光运用得要恰到好处,位置应该采用25°~45°侧顺光位,且不宜过亮。如果使用灯光作为辅助光来使用,灯的前面应该增加一面漫射屏。否则影响逆光在主体上形成的轮廓线,光线效果不自然。
逆光拍摄时最好使用遮光罩,避免强光直射到镜片上,否则会在图像上形成光晕和斑点,影响效果。如果镜头直接对着强光,则会损坏相机。
此外,在不加任何处理情况下,直接逆光拍摄,可以拍摄出一些另类的、风格独具的影像来。逆光有利于表现空气透视现象,能表达空间深度及环境气氛,有着很强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让镜头前面的太阳光线从树枝的缝隙中透过来,形成一串串圆圆的光晕……那将是一个迷人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对于雨景、雾气和烟云质感的表现,采用逆光拍摄是最好的选择,效果也会比其他性质的光线要好得多。在拍摄人物剪影式的镜头时,最好用大对比度的画面。强烈逆光把整个人笼罩在阴影中,只把人的外部轮廓线条勾画得清晰明亮,而面部一片黑暗。这样的镜头观众看了会增加几分神秘感,再甚者,甚至有些恐怖片的味道。
逆光的时候与背景的亮度相比,被拍摄的物体就会显得比较暗,容易形成阴影,背光太强还会造成主体程度较强烈的曝光不足。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家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对逆光进行处理。其实要解决逆光拍摄的关键之处就是补光,因为光源在背后,所以正面的图象就会相对暗一些,造成阴影,如果此时我们在正面用一块反光板就可以解决逆光的问题,反光板在一般的摄影商店都可以买到,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购买一块反光板以备不时之需。
逆光拍摄要先搞清拍摄意图,再决定选用何种光线、构图等等。一般来说拍摄光线分为两大类:自然光源(阳光)和人工光源。
自然光源分为三个时段。第一时段为日出日落时分,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较小(约为O°-30°),强度弱,对逆光拍摄是很有利的,尤其是拍摄较矮小的物体时。色温低,能较好的烘托气氛和意境,使作品形成一种暖色调。需注意一点,在日出日落时,光线的变化很快,壮丽景色瞬间就从眼前溜走了。要充分加强前期的准备工作。第二时段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两个小时,此时阳光与地面约成30°-80°角。如果天气正常,光线较强烈,进行逆光拍摄会遇到强烈的晕化,不利于表现事物形态。应尽量避免直接面对光源来拍摄,多采用其它物体的反射光束拍摄,即可减弱光的强度。第三时段是正午时分,这时光线与地面基本处在垂直状态,光线十分强烈,对逆光拍摄极为不利。可以利用前景或被摄物作自身进行遮挡,使阳光形成强烈的放射效果。这样既较好的调节了光强度,又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若遇到坏天气,要扬长避短,在不利的因素中寻找积极的契机。如在海边或湖区,一般水气、雾气较大,能见度低,但若合理的利用既能柔和光线,还可更好地表达意境。
侧光摄影
通常人们照相时喜欢把人物安排在阳光正对的一面,这叫顺光摄影。顺光拍摄是摄影艺术创作中所忌讳的,因为顺光拍摄的人物脸部光线是平均的,不易表现人物脸部的轮廓和个性,看起来好象是大平脸,漂亮的鼻子也反映不出来。而侧光是艺术摄影创作所多采用的手法,侧光 能利用人物脸部或身上凸起的部位遮挡直射光线而形成阴影,表现出人物的轮廓构成明暗对比,有这些反差的存在 看起来就生动活泼了,富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这里所说的侧光,是指光源从被摄体的左侧或右侧射来的光线.如果光线是从被摄体的侧前方射来,与被摄体成45度左右的角度时,则称为前侧光。前侧光,也称斜侧光。这种光线比较符合人们日常的视觉习惯。在前侧光的照明下,被摄体大部分受光,投影落在斜侧面,有明显的影调对比,明暗面的比例也比较适中,可较好的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态和表面质感。这种光线在人物摄影中使用比较普遍,在运用时,可以前侧光为主光,正面由辅助光补助,以取得轮廓线条清晰,影调层次丰富,明暗反差和谐的效果,从而较好地表现人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心情绪。在侧光的照明下,投影落在侧面,景物的明暗阶调各占一半,能比较突出地表现被摄景物的立体感,表面质感和空间纵深感,造型效果好。特别是在拍摄浮雕,石刻,水纹,沙漠以及各种表面结构粗糙的物体时,利用侧光照明,可获得鲜明的质感。
如采用侧光拍摄风光照片,画面层次丰富,立体感和空间感强.若景物光比太大,应注意画面反差的调节.一般来说,90度的侧光不宜拍摄人像,因为侧光会使人的脸部形成一半明一半暗的阴阳脸,很不美观。但有时用侧光,也能较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运用侧光和前侧光摄影,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要很好地利用侧光所形成的光影来安排画面构图,通过对光影的合理安排,力求达到比较理想的画面效果。二是要适当处理好光比。一般来说,反差不宜过大,光比一般在1;2或1;3左右为好,通常不宜超过1;4.控制光比反差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加用辅助光,二是尽可能利用周围景物 的反射光。
此外,侧光摄影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受光面与阴影面在画面上的比例,可以通过拍摄点的选择或等待适当的拍摄时间,根据光源投射方向与相机拍摄方向之间的角度变化,调节受光面和阴影面的比例关系。两者的角度一般在30-60度。
(2)要控制光的反差,光比不宜过大,特别是拍摄人像,光比以1:2或1:3为好。就是人物脸部明亮的部位比暗的部位小一级或二级光圈。
(3)在侧光下拍摄,如果光反差大,背景色彩杂乱,可选用大光圈,短景深,将焦点对准被射主题,使焦点上的物体实,色彩鲜艳。使处于景深以外的景物虚化。色彩浅淡一些。通过使用长焦距镜头和大光圈,可有力地突出了人物的形态,并通过虚实对比表达空间感和主题感。
顺光摄影
顺光顾名思义顺着光线照射的方向观看的景象,准确说是顺光照明。光所能顾及的地方,顺光看过去都能看的非常清楚,看是清楚的,拍成照片也是清楚的,但是,立体的景物进入画面就变成了平面的景物,由于顺光下,光线差别不大,立体景物更容易被压缩在一个平面给视觉造成错觉,例如,人物立体的面容,由于是顺光,受到了一样的光线强度照射,在平面上会无形加大脸面的面积,同样,自然景物也会因一样的光线照射,减少立体的层次,这就是一般对顺光拍摄的图片下的大多数定义“光线平淡,景物缺乏层次”。如果景物的色彩相近,照片的反差就更糟。拍彩照时,顺光能不加修饰地表现被摄物的本来面貌,色彩较朴实,饱和度和透明度也较好。但是,顺光对于拍摄人像有一定的长处,尤其是拍老年人,顺光可用来掩饰脸部皱纹、斑疮,对人物起美化作用。还有,在翻拍资料时,顺光是最合适的。如果拍摄的资料画面不太平整,在顺光下能得到最佳效果。
由于一天中太阳高度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早、中、晚每个不同时辰顺光的高低角度也在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同样也会对拍摄产生影响。通常可大致将各种高度的顺光分成平射顺光、斜射顺光两类,这两类在一天中上午、下午各一次,情况大致相同。
1.平射顺光
一般我们把太阳光线与地平线之间夹角小于45°的顺光称为“平射顺光”。这是就平原地带而言的,如果在山区,拍摄者由山下往山上仰拍或由山上往山下俯拍,此时的光线情况又应作具体分析。
顺光最典型的特点如画面易平板、反差小等在平射顺光中体现得最突出。因为这种光线会使拍摄者、被摄体与太阳基本平射顺光上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此时太阳的位置很低,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射向景物,太阳光线被大气层中的尘埃、水气等微粒散射比中午要多得多,所以,此时的阳光相对而言要柔和些。如果拍摄青年女性或者可爱的儿童,这种正面顺光会使图片显得明快而温和。但是,由于平射顺光光线几乎是直接照射到被摄者脸上,因而不宜拍摄正面照,否则会产生眯眼的不良效果。
平射顺光拍摄要注意影子的影响。在拍摄人像时拍摄者的影子很容易投到被摄者身上。初学摄影者往往不注意顾及整个环境,在通过取景器取景拍摄时视线总落在画面最吸引人的地方,如人的脸部。因此,初学者在拍摄平射顺光人像照时,尤其应注意自己的影子是否落在被摄者的身上并及时调整。有些大胆创新的摄影者故意利用自己的影子或用一些道具来挡住投射到被摄者的一部分光线,甚至挡掉脸上的一部分光,以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
影子的妙用还可以推而广之,用在风光、小品等门类的摄影中。在平原和海滨等开阔地带,拍摄者既可以把一些建筑物、篱笆等的阴影拍入画面,也可以把自己的影子拍入画面来活跃画面,这样还能弥补顺光下画面反差小的缺陷。
在彩色摄影中,由于光线通过大气的路径最长,七色光中的蓝色光被空气中微粒反射得最多,因此,此时太阳光的色温较低,拍出的照片往往呈暖色。
2.斜射顺光
阳光从摄影者背后与水平线呈45°-75°的角度照射被摄体称斜射顺光。用这种光线拍摄的人物照片光线呆板,虽然由于太阳位子变高,人物不易出现眯眼,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人的鼻子底下开始出现不悦目的阴影。尤其当太阳角度较高,而被摄人物的眼窝较深,颧骨较高时,这种阴影就更为严重了。
这种光照拍摄风光片也不理想。拍黑白片,整个画面呈中间灰色调,白的不够白,黑的成为灰黑,景物的质感得不到很好的表现。拍彩色照, 除了质感表现不佳外,整个图片偏灰,此现象因具体拍摄对象而异,据笔者经验一般偏灰蓝色。因此,一般不宜选择这种条件拍摄。
为了弥补上述两种顺光条件下光感平淡、反差不足的缺陷,在彩色摄影中可以通过不同景物、人物的色彩反差来丰富画面。例如,运用被摄物体本身的颜色差别,或者选择一些与画面的色彩基调成补色的景物作为前景来拉开画面的色彩反差。
顶光
中午,阳光垂直地照射到地面,这种光线即为顶光。此时的光线照度是一天中最强的,光线的方向性很强。因为太阳穿过大气层的距离最短,光线的散射最微弱,光线在底片上留下的反差也最强。在这种光照条件下拍人像,眼窝、鼻下或脸颊会出现难看的黑影,造成脸部变形,一般难以拍出悦目的令人满意的人物照。
如果非得在这个时候拍摄,那么可以用闪光灯补光,但要注意闪光灯的光量须较强;或者适当靠近人物,以使顶光下呈现的脸部黑影变淡或消失;或者采用一块反光率较高的揉皱了的锡箔纸制成的反光板,也能起到弥补的作用。
另外,也可以改变被摄人物的姿势,由站立、正坐变为躺、仰靠等等,同时避免阳光直射人物眼睛,以防眯眼。同样,在顶光下拍摄塑像、产品广告等其他可倾斜、倒置的物体,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需要的话,还可以用一个支撑的架子来固定被摄物。
以顶光拍摄风光时,环顾四周,景物的受光情况一致,而且,地平线附近的天空也是一样的蓝色,所以,不管朝哪个方向,以拍摄蓝天为背景的风光较为理想。不足的是,景物的阴影仅仅在景物的底部,所以,如果你拍摄的地点是处在丘陵地带,那么广阔的远景照片会显得很平淡,因为几乎每座山丘都是均匀受光,缺乏立体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一个生动的前景来活跃画面,如从树林里向远处拍摄。如果你在树冠下拍摄,树的枝叶或躯干在顶光下一般呈现为剪影,把它拍入画面,既能拉开画面的透视层次又能增强影调对比。
总之,在顺光的照明下,因为被摄体的正面均匀受光,投影落在背后,同被摄体重叠;画面的明暗配置,主要由被摄体本身的色调来调节。这种光线比较平淡,明暗反差小,影调层次也不够丰富,既不易表达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纵深感,也不利于表现物体的表面质感,因此,在摄影创作中除用它作辅助光外,很少用它作被摄体照明的主要光源。但在摄影实践中,有时因环境条件或时间的限制免不了要利用顺光拍摄,这就需要想一些办法来弥补顺光照明影调平淡,立体感不突出,空间感不强的缺陷,尽可能地使画面的影调层次丰富起来。
因为在顺光照明条件下拍摄,被摄体各部分能够得到比较均匀的照明,阴影面积很小,影调的明暗反差不大。这时,如果拍摄风光照片或全身人像,可以使用照相机的“中心重点测光模式”在拍摄位置让照相机自动曝光。倘若你的照相机有“矩阵测光模式”,它比“中心重点测光模式”更精确,可以用它自动曝光。假若拍摄半身或近景人像,在曝光时还要留意背景的影调。若背景影调不太暗也不太亮,仍然可以在拍摄位置让相机自动曝光;如果背景影调太亮或太暗,会影响到人物的曝光,应该用照相机的“局部测光模式”只测量被摄者脸部,依照脸部亮度曝光。假若你的照相机只有“中心重点测光模式”,则应靠近被摄者将他的面部充满相机取景框,测量面部亮度,然后回到原拍摄位置,依照面部亮度曝光。
在顺光条件下摄影,可以采用以下办法来弥补光线的不足,一是可充分利用被摄景物的线条透视,来加强画面的空间纵深感。二是在安排画面构图时,注意选择色调对比强烈的物体,使画面影调层次富有变化。三是在背景的选择上,尽量使明亮的主体配置在深色背景上,或将深色的主体配以浅色背景,使主体和背景分开。四是使用滤光镜,改进画面的影调层次。五是在彩色摄影中,可充分利用色彩特性来弥补顺光的不足还可利用冷色远,暖色近的原理,加强画面空间纵深感效果。
在运用顺光拍摄时还应注意选择与被摄体颜色、亮度差别较大的景物作为背景,这样就能在画面上较清晰地显示出被摄物体的轮廓,表明它和背景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顺光所造成的缺少明暗变化、画面平淡的不足。
总而言之,顺光适合拍摄明快、清素的高调画面,对真实再现被摄景物的颜色也有很大的表现力。另外,还可以用顺光减弱粗糙物体表面的凸凹不平,或者突出光滑表面的光洁、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