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债期限结构
什么是国债期限结构
国债结构,是指一个国一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主要包括国债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品种结构等。造成国债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在于国债发行市场的不完善。中国国债结构不合理对国债风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品种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凭证式国债发行量过大对发债人的潜在风险方面。按当年凭证式国债发行额与当年全部国债发行额之比计算,1997年的为67.65%, 1998年的为57.8%, 1999年的为38.1%。凭证式国债则凭借其代理发行机构网点多,购买方便,受到了居民个人的欢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债市场不发达的缺陷。但我们目前发行的凭证式国债都有.提前兑付条款,这给发行人带来潜在的风险。提前兑付的条款原则上要求发债人必须保持一定的备付金比率。现在凭证式国债的备付责任是由代理发行银行承担的。
第二,国债期限结构不合理。
国债期限结构主要反映每年国债发行额或是国债余额中各种期限的国债比重。中国国债的期限单一,缺乏合理的分布,发行的国债绝大多数是2至5年的,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很少,从而造成还债压力的不均衡分布。“九五”计划期间的债务压力急剧增加的原因正是以往国债期限不合理和随着1994年以来国债规模的急剧膨胀而又没有及时调整国债期限结构造成的。因此,期限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小视,它目前已成为影响国债风险的重要因素。
如果出现资金紧张的现象,代理发行银行首先是要保证其自身的支付需要,可能就会影响凭证式国债提前兑付条款的实现.损毁国债的信誉;如果出现了较极端的情况,比如,市场利率大幅上涨,凭证式国债的提前兑付就可能会集中出现,发债人必须增加发债规模以应付兑付,又可能拉动市场利率更加上扬,提前兑付的投资者就更多,陷入恶性循环,有可能迫使政府过度发行国债。
设计国债期限结构时应考虑的因素
1国债期限结构应当与财政支出结构相适应。应根据政府需要资金的性质来决定国债发行期限的长短。如果政府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国债发行应偏向中长期;如果是为了调剂由于季节性收支不平衡而造成的资金不足,则应发行国库券,如果国债资金是用于公共项目的投资,则应根据项目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期确定国债的期限。
2 国债期限结构要考虑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国债的宏观调控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贯彻货币政策的载体,使得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得以顺利实施。这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来实现的,满足这一功能的国债最好是短期国债。二是作为财政政策的手段,对经济进行逆风向调节。由于政府投资的项目一般是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因此应尽可能发行中长期国债。
3国债期限结构的设计要符合利息支出最小化的原则,以尽可能地降低筹资成本。当资金市场利率相对偏低而资本市场利率偏高时,国债期限结构应偏向短期化;反之,国债期限结构应偏向长期化。
4国债期限结构要和国债投资者结构相适应。一般来说,在市场发展的初期,个人投资者占绝对优势。随着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比重会逐渐增加,逐步成为国债市场投资的主教。其中,个人投资者比较偏向于中国债,机构投资者主要偏向于长期国债。
5 国债期限结构要符合政府债务负担均衡化的要求。因为国债期限结构的失调,会使政府还本付息额在年度间分布高低不均衡,而这种不均衡将会给政府预算安排带来困难,容易出现莫一特定时期的还本付息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