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思路
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我国逐步深入,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思路,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思路,供大家参考!
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思路一:选择渐进方式和从本国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改革现状出发,实施利率市场化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二元化”特征,尤其是金融制度的“双重性”特征,如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职能还未完全分离,国有商业银行商业性和政策性、金融市场经营上的市场性和数量上的计划性同时存在.另外,金融法制不够健全,货币市场不发达且交易工具品种少,国有商业银行巨大的不良资产和改革不到位,农村合作金融体制和经营上的现实问题,银企关系扭曲和信用环境不够健康等现实的问题,决定了目前我国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初始条件尚未完全具备。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专家们的观点,一国实现利率市场化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基本条件,即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充分有效的金融监管。我们应积极创造利率市场化的实现条件。
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思路二:找好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和步骤
利率市场化改革,合适的突破口非常关键。一般说,这种突破口应具有联结自由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的功能。美国找到的突破口是CD的发行与交易,而日本是以国债的发行利率和交易利率市场化为突破口的。突破口找到之后,合理的步骤安排也至关重要。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应当是由各种利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本身成熟程度决定的。从发达国家看,成功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在步骤安排上的共同点是,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前提下,对各种金融工具采取不同的利率放开步骤。如先放开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和国债利率,然后再过渡到贷款利率,最后才放开存款利率,而且往往是从长期利率、大额交易开始放开,逐步过渡到短期利率、小额交易,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思路三: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势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必要前提
在宏观经济形势稳定下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制定者可以主动地改变政府管制体制中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地方,利率改革容易取得成功。而在宏观经济不稳定时推进利率改革,由于新的监管手段尚未形成,利率波动会引发一系列超出管理者所能有效调控的问题,导致改革夭折或失败。
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思路四: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和健全的金融监管
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有完善的金融市场,只有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才能为人们选择多种金融工具提供可能和机会,这一方面可以分流中介机构的资金资源,对其形成压力,迫使其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银行提高效率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为利率市场化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为中介机构开辟了更多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分散银行风险,促使银行经营素质的提高,使利率放开后对银行的冲击不大。健全的金融监管是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从国际上看,利率完全放开后,引起社会震动小的国家和地区,都建立起了一套有效运作的监管体系,从而弥补了改革政策设计中的不足,缓和短期内的冲击,保证改革的正常进行。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骤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骤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突破口
在银行没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实行利率市场化将会产生很大的风险。从利率市场化实施对象的选择上,必须采取分步走,首先对法人治理结构相对完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市场利率;其次对农村信用社和地方商业银行实施,而对国有商业银行暂时实行计划内利率,在充实资本金、降低不良贷款比重、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再实施市场利率。
(二)以票据贴现作为连接纽带。
利率市场化和完善的金融市场互为条件。我国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货币市场,扩大其规模和覆盖范围,提高其运行效率,增加其影响力,才有可能形成真正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利率信号。一是近年来,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回购市场发展迅速,人民银行利用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实施公开市场业务调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一步应重点发展票据市场,由于票据市场对于企业、银行关联性较强,具备连接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的天然优势,央行应在强化票据市场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再贴现利率的调整频率,使其更加符合并反映市场利率,并作为反映市场利率的重要指标;二是规范证券市场发展,择机实施股份全流通,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证券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动效应;三是建立起金融期货市场、利率期货市场,为利率风险的转化和摊销提供手段和支持。
(三)商业银行应尽早建立并完善利率风险内控机制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平均占总收入的七成左右。存款利率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成本,贷款利率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收益,在管理费用和贷款风险得到控制的条件下,存、贷款利差水平决定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加大银行竞争,导致利息收入减少,在目前利息收入作为银行收入主要来源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收入。因此,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是增强对自身系统存、贷款利率的控制能力,以便实现对经营成本和效益的有效控制。为此,一是建立先进科学的内控制度。巴塞尔委员会1997年9月通过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中规定,商业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基本原则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要对利率风险实行妥善监控;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建立科学的风险计量和监测系统;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接受独立的外部审计。将要处于利率市场化环境中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应积极主动地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银行稳健利率管理的核心原则进行自身的利率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二是以利率风险为核心,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利率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控制利率风险并维护其净利息收入的稳定增长而对资产负债采取的积极管理方式。在利率市场化不断加快的形势下,我国各商业银行应从我国现有金融市场发育的客观条件出发,充分考虑本行的技术和财力承受能力,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将利率风险管理纳入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避免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因自身准备不足而陷于被动局面。与此同时,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方法和分析工具探索建立适合本行特点的利率分析模型。
(四)建立高效的现代利率预测机制和定价机制。
科学预测的关键是系统地掌握利率预测理论和方法,并灵活加以利用。在预测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利率变动的原因,如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动态、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等。同时,建立科学的利率定价机制。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的范围将不断扩大,因此建立科学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对商业银行保障自身的经营效益、巩固竞争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本系统利率管理战略目标,以国际市场利率为基准,在充分考虑资金成本、存贷款费用、贷款收益率、同业情况以及存款利率供给弹性和贷款利率需求弹性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本系统利率水平。同时应考虑各分支行经营管理水平、所在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同业竞争关系等,适当对分支行授予一定的定价权,分支行可在授权范围内对不同的客户采用不同的利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