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急救常识
工厂急救常识
工厂医务室是一个最基层的医疗机构。与医院相比,医务室处在第一线的位置,职工在工作时突然发生事故或急病发作,在这瞬间医务室的医务人员现场急救是非常重要的,抢救及时与否,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否则就会失去抢救机会危及生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厂急救常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工厂急救常识
1、快速联系:
当突发性疾病和意外伤害发生时,原则上在接受专业医师治疗之前,一定要依照正确的医学理论,采用准确的医疗方法,给予伤者适当的应急处置。才能达到赢得时间,减少伤残,挽救生命的目的。人微言轻普通大众,在各种紧急场合下,虽有一定的急救知识,但是在理论,器械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急救知识,但是在理论,器械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尽快地与医生取得联系接受正确的治疗指导,在现场急救中极为重要。
在紧急情况下为了得到及时救助,请务必记住下列电话号码:
(1) 火警台: 119
(2) 报警台: 110
(3) 医疗急救台:120
当打电话呼救时,首先应镇静准确地向救护者说明患者所在地的具体街道和主要标志;其次要说清疾病或损伤是怎样发生的?何时发生的?病人目前的伤病情况?以及在救护人员未到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准确客观地描述一切,不要过多加入自己的主观预想或意见。使救护人员可以马上明白您的地点和处境。以便通过电话指导你进行正确的现场急救。
如果意外的伤害发生在旷野,夜晚,倒塌的房屋内等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受伤后立即争取得到人人的帮助是自救的重要的措施之一。大声呼叫是最拼音易行的办法。如果伤者被困在地震后倒塌的建筑物,塌方后的矿井、隧道中,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可用砖头,石块按照国际通用呼救信号“SOS”的规律,有节奏地敲击自来水管,暖气管,钢轨发出声响吸引外部救护者的注意。但是这种敲击不宜过重,这样即可节省体力也可防止因敲击震动过大引起更大的塌方。在野外发生交通事故时,受伤者被困在翻入沟内的汽车中,可按照国际通用的呼救信号“SOS”的规律鸣笛,闪动车灯吸引经过车辆的救援。如果独自一人在野外受伤,白天可用晃动的衣物,或用手表表盘对阳光的反射呼叫救援。夜晚可用手电筒,打火机,BP机的光亮和声响吸引救援。
2、观察判断病情:
在意外伤害的事故现场,作为参与救护的人员不要被当时混乱的场面和危急的情况所干扰。沉着镇静地观察伤者的病情,在短时间内作出伤情判断,本着先抢救生命后减少伤残的急救原则首先对伤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判断,它包括神志,呼吸,脉搏,心跳,瞳孔,血压,但在急救现场一般无条件测量。然后再检查局部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畸形等变化。其具体检查顺序如下:
(1) 神志:神志是否清醒是指伤员对外界的刺激是否有反应。如伤员对问话,推动等外界刺激毫无反应称为神志不清或消失,预示着病情严重。如伤员神志清醒应尽量记下伤员的姓名,住址,受伤时间和经过等情况。
(2) 呼吸:正常呼吸运动是通过神经中枢调节规律的运动。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5~20次。观察病人胸口的起伏,可了解有无呼吸。症情危重时出现鼻翼煽动,口唇紫绀,张口呼吸困难的表现,并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甚至时有时无。此时可用一薄纸片或棉花丝放在鼻孔前,观察其是否随呼吸来回摆动判断呼吸是否停止?并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呼吸停止的主要原因。
(3) 脉搏:动脉血管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血管壁相应地出现扩张和回缩的搏动。手腕部的桡动脉,颈部的颈动脉,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是最容易触摸到脉搏跳动的地方。正常成年人心率为60~100次/分,大多数为60~80次/分,女性稍快。一般以手指触摸脉搏即可知道心跳次数。对于危重病人无法摸清脉搏时,可将耳紧贴伤员左胸壁听心跳。
(4) 心跳:是指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跳动。心脏跳动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征象。将耳紧贴伤员左胸壁可听到心跳。当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时,心跳将发生显著变化,无法听清甚至停止。此时应立即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5) 瞳孔:正常人两眼的瞳孔等大等圆,在光照下迅速缩小。对于有颅脑损伤或病情危重的伤员,两侧瞳孔可呈现一大一小或散大的状态,并对光线刺激无反应或反应迟钝。 经过上述检查后,基本可判断伤员是否有生命危险,如有危险则立即进行心、脑、肺的复苏抢救。如无危险则对伤员进行包扎、止血、固定等治疗。
有毒物品的现场急救(张贴)
有毒物品中毒事故是一种或数种物质释放的意外事件,在短时间或较长时间内损害人体健康或危害环境,使机体引起中毒病变,常危及群体发病造成环境公害,给国家和民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因为有毒物品中毒,常为群体发病,故现场的及时、准确抢救处理受害者,对其健康及疾病转归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抢救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须争分夺秒地果断处理,如报警、堵源、清除有毒物质危害源,防止毒物扩散对人体的继续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医学急救,采取正确、迅速的急救措施去处理各类中毒者。但正确的处理来源于正确的诊断,正确的诊断来源于生产现场的实践。各种毒物有不同的理化性和毒性,对人体可累及不同的靶器官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只有熟悉和掌握各种有毒物品的特性和毒性,才能有的放矢进行有效的现场急救和处理。
3、有毒物品中毒事故的危害性
有毒物品中毒事故是灾难医学的重要内容。50年代以来,各发达国家不断发展各种工业,各类事故业与日俱增。我国由于工业发展很快,在各类化学物品的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急性中毒事故屡有发生。
4、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
将中毒者安全脱离中毒环境至上风向或空气新鲜的场所,必须做好自救和互救的应急措施,救援者必须佩带个人防护器材进入中毒环境抢救出中毒者,并迅速堵住毒源及洗消毒物,阻断毒物散发及继续侵入人体。在自救互救中可采取简易有效的防止毒物进入呼吸道及消化道的方法,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塑料马夹袋套住头面部等。
(一)做好对中毒者保心、保肺、保脑、保眼的现场急救,如心肺复苏术、口对口人工呼吸术(救护者应注意避免吸入患者呼出毒气),眼部污染毒物的清洗术等,对重症患者应注意其意识状态、瞳孔、呼吸、脉率及血压,若发现呼吸循环障碍时,应就地进行复苏急救,并应急使用中枢及呼吸兴奋剂等措施。
(二)污染的皮肤、毛发、衣着必须及时、彻底用流动清水冲洗(冬天宜用温水),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防止毒物从皮肤吸收中毒或灼伤,切忌用油剂油膏涂敷创面。
(三)根据不同毒物的接触进行预防性治疗,如镇静、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氧疗、解毒、排毒、抗过敏、抗渗出等针对性的对症处理,并应注意生命体征(呼吸、心率、体温、血压)的医学监护。
(四)中毒者病重需转送医院时,应随症采取相应措施,并佩戴好毒物周知卡。治疗措施如吸氧、补液,使用中枢及呼吸兴奋剂、去泡沫剂、糖皮质激素等。昏迷者应取下假牙,将舌引向前方,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在转送医院同时,应先电话通知医疗单位作接诊准备,以便到达医院后参考毒物周知卡,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防止病员频繁活动增加耗氧,使病情加重及误诊。
5、掌握病变轻、重,对症急救处理
各种毒物对人体有一定的靶器官损害,但相同毒物不同浓度,不同接触时间、方式以及个体差异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有的是一过性的刺激反应,有的是造成实质脏器官损害(中毒),有的毒物(如光气、氮氧化合物等)因水溶性低,吸入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典型,有一定的潜伏期,但其潜在危害较大,均应高度重视,区别对待。已知不同毒物高浓度接触后造成病变的有:刺激性气体中毒的肺水肿;窒息性气体及有机化合物等中毒的脑水肿;砷化氢、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溶血而致肝、肾损害;酚类和无机磷的肾脏损害;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的肝脏损害;氯化钡中毒的低血钾;氟化物中毒的低血钙所致的心肌损害均应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性救治
(一)对症治疗。绝对卧床休息,镇静以减少耗氧,合理氧疗,一般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对窒息性气体中毒者用高压氧治疗,尤其对重度CO中毒者清醒后,还应持续1-2个疗程高压氧,可防治其继发症。静脉及早投以大剂量、短程糖皮质激素作为非特异新的“解毒”药,以减轻毒物对机体的应激发应,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具有抗过敏、抗渗出、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对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心、肝、肾损害及渗血性贫血均有较好的疗效。
(二)“灭活沉淀”及中和疗法。如使用某些药物防止毒物在体内发生毒害作用,促使生成不溶性物质以灭活沉淀而排出体外,如氯化钡、碳酸钡中毒,可用2%-10%硫酸钠10g-20g/d静脉注射,使血液、肠道内排泄的钡离子结合成不溶性的硫酸钡而解毒;氢氟酸中毒用10%葡萄糖酸钙20-40m1静脉或动脉注射,使氟离子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的氟化钙而“灭活”,从尿中排出。凡吸入成酸类毒物的用3%-5%硼酸或柠檬酸进行雾化吸入均可作为中和剂以减轻其酸、碱毒性。一般使用超声雾化液内常加入抗生素、地塞米松、氨茶减及1%普鲁卡因。
(三)解毒—排毒疗法。解毒剂指能解除毒作用的特效药物,但必须抓紧时机及早应用,当毒物已造成严重器质性病变时,其疗法效将明显降低或产生毒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高铁血蛋白还原剂,主要是美兰(亚甲兰),治疗急性苯胺、硝基苯类中毒,用量为1-2mg/kg,以1%美兰5-10m1加入25%GS20—40m1静脉注射。
2、氰化物中毒解毒剂。a、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疗法;b、抗氰新药。4—二甲基氨基苯酚(4—DMAP),对氨基苯丙酮(PAAP)。C、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毒剂。常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和抗胆碱剂(解磷定、氯磷定、双复磷和阿托品等);d、氟乙酰胺中毒解毒剂,乙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