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女飞行员牺牲现场图片(4)
余旭牺牲地点训练经历
12日,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中队长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余旭代号“金孔雀”,是我国首位歼-10战斗机女飞行员,也是全国仅有的几名具备表演机飞行资格的女飞行员之一。
有消息称,余旭在训练双机翻滚中遇到事故,跳伞时撞到僚机副翼,血洒蓝天。中国航空报航空专家张宝鑫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编队飞行时飞机距离很近,也有高度差,存在出现这种事故的可能。这与人为操作无关,而取决于飞机相对位置以及弹射抛线。
“通常考虑的都是单机飞行时的脱离,没有考虑过在密集编队情况下弹射,其他编队机是否会对弹射曲线造成干扰,从而导致二次伤害的问题。”张宝鑫说。他认为,如果余旭的牺牲真是因为密集编队造成弹射救生失败,应在今后弹射座椅的设计中增加相关考量,比如怎样调整弹射的姿态、角度等。
弹射跳伞是飞行员遇到紧急情况时最后的逃生手段。张宝鑫介绍,目前国际上的主流装备是第三代弹射座椅,安全飞行包线较大,原则上可以做到“零高度、零速度”弹射,能挽救大部分飞行员的生命安全。然而弹射跳伞绝非万无一失,其成功率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飞行员坐在座舱里,头顶有座舱盖,弹射的方式包括抛盖弹射和穿盖弹射。前者如果出现抛盖不及时,或抛盖角度不妥现象,有可能对飞行员造成二次伤害;穿盖弹射时,要对座舱盖进行破碎,其过程也有可能使飞行员受伤。
同时张宝鑫表示,飞机的速度越快,对飞行员造成的伤害越大。“突然被弹出舱外,遇到迎面而来的强大气流,对飞行员来说如同撞墙。”他说。
此外,飞机出现故障时,不可能保证处于平飞状态。如果是侧飞、倒飞姿态,都会对弹射跳伞的成功率带来影响。
今年4月27日,我国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一级飞行员张超操纵飞机着陆后,机头突然大幅上仰。张超推杆无效后选择弹射跳伞,但由于距离地面太近,降落伞没有张开,张超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牺牲。张宝鑫说,飞行高度也是弹射跳伞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弹射装置采用二级火箭,二次点火、抛掉座椅等步骤都需要时间。如果飞机具备一定高度,比如几百米以上,留给飞行员的反应时间会相对充裕,也便于飞行员调整飞机姿态;反之则风险更大。
除了弹射过程,降落伞开伞也存在风险。张宝鑫说,降落伞开伞需要一定的高度和气流条件,条件不符合可能导致开伞失败。如果飞机故障让伞包受损,也会使降落伞无法正常打开。
歼10女飞行员事故原因/战斗机女飞行员余旭牺牲原因
2014年11月11日,珠海航展开幕首日。一名女孩一身戎装,手提一只白色袋子,边走边盯着手机看,红色的手机壳,阳光下亮得耀眼。一名中年妇女走了过来,邀请女孩合影,女孩很爽快,把手袋递给同伴,伸手捋了捋利落的短发,笑得一脸灿烂。女孩叫余旭,中国第一批女歼击机飞行员,热爱跳舞和蓝天的“金孔雀”。
据北京科技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两年之后的11月12日,八一表演队2架歼10进行飞行训练。2架飞机在练习“双机滚转”项目时相撞,其中1架歼10双座型表演机坠毁在河北省玉田县陈家铺镇大杨浦村西南。前舱飞行员成功跳伞,后舱的女飞行员余旭弹射时“撞上僚机副翼,不幸以身殉职”。
“金孔雀”,血洒蓝天。
“在刀尖上跳舞”的“金孔雀”
一起训练,一起跳伞,一起拉练,一起吃饭……在大学同期好友王琦(化名)的印象里,余旭仍是十一年前初相识的模样:“她爱笑,又活泼,典型的川妹子性格。”
王琦记得,刚入校时,余旭说起普通话时,常分不清平舌音和卷舌音,但却大大咧咧地不在乎别人指出来。2005年,在空军航空大学的中秋晚会上,一改平日里的外向,余旭以一支柔美的孔雀舞惊艳全场,“那支舞,许多同期战友都印象深刻”。
从那以后,“金孔雀”的外号伴随着余旭的大学生涯,直至她成为首位驾驶歼10的女飞行员,“金孔雀”便成为她响亮的代号。
这是“金孔雀”余旭飞行事业的第8年,在外人看来,余旭的军旅生涯似乎顺风顺水:2005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通过“招飞”选拔进入空军航空大学,2009年,大学毕业仅仅5天,余旭和同期战友就进驻某机场,开始准备国庆60周年大阅兵。后来,又顺利成为首位驾驶歼10的女飞行员,并入选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
但光环背后,是“金孔雀”长久地坚持和付出。
业内人士称,特技飞行表演被世界公认为是“在刀尖上跳舞”。余旭所在的八一飞行表演队,一般表演时间在28分钟,其间通常要展示24个动作。以招牌“魔鬼编队”开场,其间穿插“双机对飞”、“五机水平向上开花”、“小半径转圈”、“六机分组开花”、“双机绕轴滚转”、“四机同步翻滚”等高难动作。
每一场表演,地面上的观众看得酣畅淋漓,但越好看的动作,蕴涵的风险也就越高。
整套动作飞下来有多累?据北京科技报报道,曾担任八一飞行表演队参谋长的郭福勇曾说:单单以飞“双机绕轴滚转”这个动作的6号机为例,飞行员整套动作下来,相当于在28分钟里搬了11吨的东西,每分钟搬近800斤,“对飞行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 但训练场上不分男女。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队长曹振忠曾介绍,在训练难度上,对女飞行员来说,主要对下肢力量以及耐力进行培训,但相比于男飞行员来说,“难度是不降的,需要培养的安全意识也一样”。比较之下,唯一不同的可能在于训练强度上,“比如男队员一天飞5个起落,女队员一天可能就飞3个或4个”。
训练时,偶尔会赶上生理周期,余旭和姐妹们通常吃止疼片忍着身体不适参加,“飞特技”因为动作幅度大、飞行时间长、精神高度紧张,她和其他姐妹还曾出现头疼的情况。但这些,余旭鲜少对外提及。“鲜花和掌声是需要实力的,而不是只是给你这么一个称号。”她曾在接受采访时留下这样一句话。
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12年,世界上共有16个国家的军队拥有女飞行员。其中,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国已培养出战斗机女飞行员。2005年,为追赶世界空军发展步伐,经中央军委批准,空军首次招收歼击机女飞行学员。
但即使在国际上,也罕有女飞行员参与高强度的特技飞行,中国航空专家王亚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女飞行员参与特技飞行,是走了一条其他国家还没有成功走过的道路,从训练方法到科学数据积累都没有国外的成熟经验可以参考。
余旭和她的姐妹们,正是这条从未有过“脚印”的道路上,踽踽独行的“探路人”。
>>>下一页是余旭牺牲:成为女战斗机飞行员的条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