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财政政策
2016中国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2016中国财政政策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6中国财政政策
2016: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发力?
2016年更积极的财政政策阀门即将开启,而信号早已发出。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作为执行者,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强调,阶段性提高赤字率和减税是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发力方向。
多位专家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认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之时,积极财政政策发力方向是关键。要在加大支出结构调整的同时,适度加大赤字,为减税扩大空间。
积极财政以减税为主
积极的财政政策从2009年起代替稳健的财政政策以来,已有8个年头。不同于以往的“结构性减税”的表述,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行减税政策”尚属首次。
在专家看来,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存在,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并存。刺激和抑制两难的背景下,通过实行减税政策,既可以释放企业活力、社会资本活力,增强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又可以将减税的利好传递至消费终端,激发消费活力。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15年一系列减税举措支持“双创”共减免税3000亿元以上,其中落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起征点政策及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减免税近1000亿元,落实高新技术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1400多亿元。
但是,减税降费也给财政收入增长造成了一定影响。据财政部1月29日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8.4%,同口径增长5.8%。其中5.8%的财政收入增速被媒体认为是自1988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最低增速,也低于年初预算安排。
“财政收入增幅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减轻了企业和居民负担,也直接带来财政减收。”财政部分析称。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李旭章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供给侧改革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减税。在财政收入困难的时候提出减税,通过减税为企业减负,企业轻装上阵能为经济作出更多贡献,创造更多效益。
“用短期财政收入的‘减’换取持续发展势能的‘增’。”国务院在1月22日召开的座谈会上强调,通过全面推开营改增等改革举措为企业减负松绑,放水养鱼,可以为鼓励社会投资和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更宽松环境,推动产业转型、结构优化,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中涵养宝贵税源,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次国务院座谈会上,“营改增”今年将全面推行以减轻企业税负获得明确。事实也证明,“营改增”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自2012年试点到2015年底,已累计为企业减税5000多亿元。
“2016年减税还是主要看营改增。”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曾表示,今年“营改增”全面铺开后,减税额度有望达到9000亿元。
赤字率或适度扩大
2015年,在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背景下,很多人担心,“钱袋子”吃紧,进一步减税可能影响财政支出能力。
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财政支出扩大,节能环保和民生等是财政发力的主要方向。同时,2015年我国财政赤字突破2万亿元,达到23551亿元,高于年初预算。
而2016年,从机构预测来看,供给侧改革推进需伴随财政的减税和降费,以给企业减轻负担,而刚性民生支出又难削减,财政赤字率上调是大概率事件。
事实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释放出了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的信号。会议并明确了增加财政赤字的用途,即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
用扩大赤字来支持减税,激发企业活力以增强经济活力,这其中的含金量有多大?这么说,财政收支的困难的确摆在我们面前,但减税降负举措,不做不行。只要企业能够生机勃勃发展起来,我们的经济就会有坚实的支撑。
在社科院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蒋震看来,扩大财政赤字应该和供给侧相结合,应考虑发挥在哪些领域更有效,比如是支持需求方还是支持供给方,是支持生产方还是购买方。
赤字率扩大多少合适?此前业内人士多判断2016年赤字规模在3%左右。按照楼继伟的表述,扩大赤字规模,主要需要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
有专家就表示,之所以明确为“阶段性”,是因为并非要一直提高财政赤字率,而是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和需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安排,在必要的时候才进行提高。赤字率是一种反周期的调控措施,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就有可能提高赤字率。反之,当经济运行情况出现变化时,不排除降低赤字率的可能性。
中国财政收入2016年:明年财政政策如何发力
2016-12-13
距离2017年还有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如同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12月举行。自1994年以来,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核心议题都是为下一年的工作制定总体框架。
对今年会议的前瞻,需要首先了解中国经济的宏观背景。
从当前经济总体状况来看,2016年下半年经济渐趋企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已经连续8个月超过6%,利润同比增长8.4%,10月,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速均超过10%,服务业也有较好的表现。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67万,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1000万就业目标。投资也出现好转,特别是民间投资,10月份民间投资增长5.9%,比6月的负增长高出约6个百分点。此外,PPI由负转正,CPI温和上升,PMI指数连续3个月在临界点之上,市场预期明显改善。
虽然经济短期企稳,但长期仍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
从国内情况来看,民间投资的增速和规模一直较低,整体投资回报率也在逐渐下降,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效率也越来越低。社会总体投资回报率可以通过投资/GDP来衡量,该比值越高,表明投资回报率越低,近年来,该指标一直缓慢上升,到2015年已超过80%。此外,2015年我国GDP增速6.9%,其中股市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6.7%,房地产的强劲功不可没。然而股市的大牛市难以短期复制,火爆的房地产透支了未来需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乏力,预计2017年GDP增速将低于2016年。
另一方面,我国也面临着较强的外部风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反全球化”的浪潮不断高涨,使外需进一步走弱;美联储加息预期也将掣肘国内的货币政策,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将要实行的基建、贸易政策都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压力。
回首2016年,我国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在于,政府正逐渐加大对经济的调控力度,在执行过程中则逐渐减少对货币政策的依赖,加强财政政策的力度。
财政政策向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货币政策逐渐失效的情况下,各国政府纷纷加大财政政策的执行力度。特别是G20杭州峰会以后,各国政府逐渐就“通过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达成一致。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便计划未来5年投资5000亿美元为经济提供新的动力。80年代,里根总统也是通过供给侧改革的财政政策使美国走出了滞胀的泥潭。
2016年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也在加大。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今年前10个月,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8.4万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3.7万亿,增速8.3%,其中中央项目1.9万亿,地方项目46.5万亿,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速达到20.5%。基础设施投资超过8万亿,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9.5%,比去年同期高1.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
税收政策也是财政发力的重点领域。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前9个月,营改增累计减税3267亿元,所有行业都实现了税负只减不增的目标,减税规模也呈逐步扩大态势,全年减税5000亿的目标也能够顺利实现。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激活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减轻中低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11月,财政部单独设立个人所得税处;个税改革正在加速推进。
2016中国财政政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