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理财 >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图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图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图

  社会财富的总量是一定的,政府这边占用的资金过多,又会使私人部门可占用资金减少,经济学将这种情况,称为财政的“挤出效应”。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图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图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开支的增加引起了私人开支的减少,从而以政府的开支替代了私人开支。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就大大减弱。产生挤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又会引起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减少。在政府支出增加,从而国民收入增加的过程中,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了,而货币供给量没有改变,LM曲线没有移动,所以就造成利率的上升,进而抑制了私人投资,使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增加成为对私人支出的替代,并没有起到预想的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这就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会被高估吗?

  对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的因素,人们通常从债务负担和挤出效应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在债务负担不那么严重的情况下(如我国当前情况),人们尤其注意挤出效应。实际上,由于判定扩张性财政政策可持续与否的关键之一在于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而经济增长率又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挤出效应的大小,因此从长期来看,挤出效应对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来说可能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由于挤出效应强,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就弱;挤出效应弱,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就强,因此从政策研究的角度分析,正确评估挤出效应的强弱至关重要。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现有的一些分析框架可能存在着高估挤出效应的倾向。而高估挤出效应又必然导致对扩张性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的低估,从而影响对赤字政策的充分运用,最终影响经济增长,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进一步讨论。

  一、储蓄———投资恒等式与挤出效应

  对挤出效应的讨论,流行经济学教科书通常都是以储蓄———投资恒等式为基础展开的,我们的分析也以此为开端。

  萨缪尔森是世界上近几十年来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所撰写的《经济学》是当代最流行、最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一。书中对储蓄与投资的关系作了清晰的描述:“国民储蓄总是等于国民投资。投资的组成部分包括国内的工厂、设备存货上的投资、国外投资或净出口。储蓄的来源是私人(家庭和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政府预算盈余)。无论经济处于稳定时期还是正进入萧条或处于战时景气,这种恒等关系都必然成立。”

  萨缪尔森的上述论断可表为储蓄———投资恒等式:

  国民投资总额=总储蓄(1)

  由于国民投资总额被定义为国内总投资与净出口之和,而总储蓄被定义为私人储蓄与政府预算盈余之和,因而又可得到:

  国内总投资+净出口=私人储蓄+政府预算余(2)

  如不考虑进出口因素,则可得到:

  国内总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3)

  很明显,按上述恒等式,当政府储蓄为负值,即政府税收收入小于其采购及转移支付之和从而出现赤字时,(3)式又可表示为

  国内总投资=私人储蓄-财政赤字(4)

  (4)式中财政赤字对国内总投资的负面影响通过其使总储蓄水平降低而明显地显现出来:财政赤字越大,国内总投资也就越小。正如萨缪尔森教授在分析美国总储蓄水平下降时所指出的:“国民储蓄下降大多是因为个人部门以外的因素,其中主要是由于预算赤字增加导致政府储蓄减少。”多恩布什和费希尔也有类似的论述:“简而言之,当赤字上升时,政府必须借款来支付其过度支出。政府借款使用了部分居民储蓄,供厂商借款来作为投资支出的储蓄剩余部分因而减少。”根据储蓄与投资的恒等式,总储蓄水平降低必然导致国内总投资水平降低。对于投资水平降低的后果,萨缪尔森教授指出:“长期中,一国资本存量主要取决于国民储蓄率。当一国储蓄率很高时,它的资本存量就会快速增长,从而潜在产出也会迅速增长。当一国储蓄率很低时,其设备和工厂就会逐步老化,基础设施也开始老化。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这一密切关系正是经济学家关注储蓄率的主要原因所在。”另一本流行经济学教科书曼昆教授也说得斩钉截铁:“由于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是重要的,所以,政府预算赤字降低了经济增长率。”这就是所谓的赤字的挤出效应,其本质含义是财政赤字挤出了投资,从而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图相关文章:

1.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和挤出效应

2.财政政策的效应

3.财政政策的类型

4.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5.财政政策实施及其效果

232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