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大学论文
人工智能、机器人、纳米材料、合成生物等科学技术,将使人类在未来20年内获得远远大于以往200年之所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大学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大学论文篇一
2045 人工智能与人脑之战?
人工智能、机器人、纳米材料、合成生物等科学技术,将使人类在未来20年内获得远远大于以往200年之所得。那么,拜科技发展所赐,人类的体验在30年后会达到怎样的新高度?
日前,全球“最聪明的大脑”荟萃北京,试图用顶尖的头脑风暴告诉我们:若能弄明白“远虑”,“近忧”自会迎刃而解。
在一批中外知名科学家、科技领袖齐聚的北京“未来论坛”,本刊记者体验了一场杰出的智力盛宴。科学家们纵论时空,描绘未来。
2045年,人工智能PK人脑,将如何展开?
奇点临近
美国未来学家、谷歌公司工程主管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在他《奇点临近》一书中预言:2045年,奇点来临,人工智能完全超越人类智能,当这个临界点到来的时候,旧的社会模式将一去不复返,新的规则开始主宰世界,人类历史将彻底改变。
在未来论坛的主旨演讲中,库兹韦尔指出,通过对大脑进行加速设计,可以大幅度提高智慧和能力。但他认为不应该把人和机器对立。他预测:“5~10年之后,可能每一个人都会利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和人类社会实现很好的整合,将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生命的编码,可十年前并不完全了解编码是怎么运作的,这十年间我们已取得了很大进步。我们已经可以改变基因编码,能够关掉一些基因,增加新的基因。”
库兹韦尔说,他们能够编成干细胞,生长新的器官。“比如一个小女孩的气管有问题,可以使用非切入性扫描,先扫描她的喉咙,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用生物可降解材料3D打印出气管,和她的干细胞结合,从而生长出新的气管。”
“把生物技术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来看待。我们正在开展化疗手法杀死癌细胞的实验。众所周知,放疗和化疗会杀死癌细胞,但是不会杀死癌症的干细胞。所以只要我们识别出了这些干细胞,就能够彻底杀死癌细胞。”
“纳米科技,能够为你身体中添加纳米机器人,使你身体更加强壮。”
其实,关于纳米机器人,科学家已成功开发出可以精准投送药物的纳米机器人。试验中,研究人员成功地让只有20微米长的机器人进入一只活着的小鼠体内,并通过机器人将一些纳米粒子投送到小鼠的胃部。纳米机器人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外层镀上锌,当它进入动物的胃部时,锌就会与胃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泡,从而推动机器人在胃部前行。机器人在完成任务后会不留痕迹地自动毁灭。
据悉,这项技术适合用来治疗胃溃疡等胃部疾病,通过高效的药物投送,可降低药物使用量,减轻副作用,加速疾病痊愈。不过,这项技术离真正的临床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百度公司首席科学家吴恩达认为,如果我们能够远离对人工智能的炒作(如电影里描述的机器人与人类的对立),其发展会比较健康。“人工智能创造的挑战并不是机器会掌控世界,而是让其替代繁杂的劳动。”
AI还是“伪智能”
但北京生命科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饶毅不赞成所谓“未来学家”的说法,他开玩笑地戏称人工智能(AI)为“伪智能”。在他看来,“未来学家都是伪科学家”。
“人脑是已知世界最奇妙的物体,我们了解得太少,研究人工智能不表明你真正懂得大脑。”他提到,现在关于人脑的很多信息都是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如“普通人的大脑只开发利用了10%”等观点。
饶毅对AI不以为然,“我们连动物大脑都还没搞清楚,AI达不到动物大脑的标准,更不要说人脑”。但他还是很期待继续看到人脑和计算机、互联网的合作。
库兹韦尔在随后的讨论中回应饶毅:“我们并不是要详细模拟大脑,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模拟大脑工作。但在我们真正建造出人工大脑前,先要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美国通用人工智能会议主席本・格策尔(Ben Goertzel)也认为,“(AI和人脑)彼此之间不是一个比另外一个更好的问题,而是我们需要和这些不同的人工智能共存。”
英国《卫报》不久前发表了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署名文章。这篇文章称,霍金认为技术终将产生自我意识并取代人类,因为技术的发展速度要快于生物的进化速度。
霍金说:“我们已经掌握的处于初期形式的人工智能被证明非常有用。但我认为,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善后,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
英特尔公司首席工程师拉马・纳赫曼近日给霍金试用该公司研发的软件。“以前打开一份文件需要三四分钟,而这套新系统使用一个特殊的符号,只需要10秒左右。”
这款软件采用了组件化设计方式,通过触摸、眨眼、动眉毛或其他细微动作来操作。这就意味着可以对软件进行量身打造以满足用户具体需求。
同霍金一样,全世界约有300万人罹患运动神经元病和四肢瘫痪。纳赫曼表示:“这款软件能够为多得多的残疾人提供帮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决定开放软件的源代码,从2015年1月开始免费提供。”
无法用已知了解未知
如何用有限已知手段、有限的方法,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包括时空?
“我们现在了解的世界不是客观的。你用眼睛能看到的东西,能感受到的能量存在形式加在一起,只不过是我们这个宇宙空间4%的存在形式,也就是说96%你既看不到也感觉不到,但都是客观存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说,“没有时间概念,宇宙中从来不存在时间,时间就是运动。”
知识碰撞,火花四溅。
未来论坛咨询委员会代表衣锡群说:“我们提出的问题多于答案。变化越来越快,我们用原来的工具、认知方式、基础逻辑,已经很难辨识。未来通过什么途径影响着我们现在,对即将到来的境界和场景我们是否做好足够的准备。”
未来论坛创始理事首任主席、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丁健说,有种说法是“思想的边界就是语言的边界”,那么我们试问,“如果攻克了自然语言处理这一最难关,人工智能是否还有下个难关?”
库兹韦尔回答――没有了。
丁健回忆了不久前他同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对话。在杨振宁的生日会上,丁健问:“你是华人中最聪明的人之一,你今年90岁,和40岁时候相比,怎么看待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杨振宁说,40岁时认为科学无所不能,人类无所不能,“给我时间我什么都能知道”;但是到了90岁,发现或许我们人脑,我们的基因,我们的智慧,可能对于这个宇宙来说是不够的,有些东西是永远不知道的,“这一点上和宗教某些观点有殊途同归之处”。
北京八中11岁的蔡佳济小朋友问库兹韦尔:“您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的未来和世界,这样的未来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一些人会辩论,活得更久是否是好的?当人们生病他们会痛苦,如果我们能治疗他们的疾病这当然是好的。我看到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趋势。”库兹韦尔回答。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