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教育>

高二上册语文屈原列传教案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备课活动一直被看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那么,要怎样去备课呢?下面不妨赶紧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阅读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屈原列传教案,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屈原列传教案

  学习目标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二)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四)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

  掌握本课的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及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

  理解和学习本课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一、背景材料。

  (1)屈原(约前340~前27幻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诗人。

  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因其“博闻强志,明于治治乱,娴于辞令”,应对诸侯,后又任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受到腐朽贵族集团子兰、靳尚等人的攻击,遭谗而去职。约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汉北(今湖北省西北部)。从此,楚国国势日益衰微,怀王宠姬郑袖和大臣靳尚等旧贵族集团的人物,包围了怀王,后怀王又受到秦国使臣张仪的欺骗,与齐绝交,使楚陷于孤立,两次派兵攻秦,结果损兵折将,失去汉中六百里国土。怀王晚年,不听屈原劝阻,在子兰等人怂恿下,去秦讲和,被秦扣留,客死于秦。

  顷襄王继位后,继续对秦执行投降政策,屈原又因此批评旧贵族集团误国,继续受到子兰等人的迫害。约在顷襄王十三年左右,再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带。他对国家前途忧心如焚,痛恨奸佞误国,但又不肯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继续坚持自己的高尚理想。就在他两次被放逐的前后,写了不少忧国忧民的诗篇。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泰将白起攻破郢都,他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端悲愤绝望,写了《哀郢》、《怀沙》两首诗后,相传在旧历五月五日这一天,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泪罗江。从此这一天就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名曰端午节

  (2)屈原的作品

  《史记•屈原列传》做中提到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五篇。《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但未指出具体篇目,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以(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等二十五篇为屈原作品。所列篇数与《汉书•艺文志》相合,但未列入《招魂》。现代学者认为,《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招魂》等二十三篇,基本上可以肯定为屈原所作。但对《招魂》一篇尚有异说。《卜剧》、《渔父》是根据屈原传说敷衍而成,非屈原所自作。《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仅见的长篇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通篇洋溢着爱国热情和为坚持真理、理想而斗争的精神。《九歌》原为古代乐曲名,屈原用作这一组诗的名称,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她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是屈原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前九篇是祭神的歌曲,各祭一自然神,并以神名为乐章的篇名。《国殇》所祭是为国捐躯的战士。末篇《礼魂》是祭把结束时的送神曲。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二)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三)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四)第3小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

  三、分析文章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以人物活动的时间为序进行记叙,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1--3) 叙述屈原由被信任至被疏远的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评价《离骚》。

  1、简介屈原。2、屈原被疏。3、述评《离骚》。

  第二部分: (4--10) 写屈原由“黜”到“迁”和楚国由强到衰的过程。

  (1)、屈原被黜,怀王三次被秦所骗而最终客死于秦。

  ( 2)、顷襄王昏愦腐朽,屈原被迁。

  第三部分: (11--12) 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及他对后世的影响。

  1、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

  2、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四、写作训练

  以“写给屈原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文章,与古人进行精神上的交流。
看了高二上册语文屈原列传教案的人还看:

1.古诗《长安晚秋》阅读题的答案

2.经典古诗词《长安晚秋》

3.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教案(人教版)

4.初二语文第四课预习教案

5.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10首

242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