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勇敢的少年》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勇敢的少年》教案
《勇敢的少年》是小学语文A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那么对于这篇课文在教学上有什么特色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A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勇敢的少年》教案,欢迎阅读!
语文A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勇敢的少年》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斯的勇敢。
2.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并演一演。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斯的勇敢。
教学难点:
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并演一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援救遇险的船只,第一次救援顺利地完成了,可是还有一个人正等待第二次救援。这时,人们的心情“刚才还欢欣鼓舞的人们,顿时又陷入不安之中,才落下的心,又悬到了嗓子眼儿。”救援队长开始组织另一支自愿救援队。这支队伍与上一支有什么不同?
二、讲授新课
(一)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海面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吼,一条渔船在巨浪中颠簸,船舱已经进水了。船员的生命危在旦夕。
1.问: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你听出了什么?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
情况危急和环境危险,侧面表现了汉斯的勇敢。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危险性和危机感。
2.师:海难发生后,村民们迅速赶去救援。一个小时后,救援船顺利返回。由于船太小,还剩下一个人留在那等待人们的第二次救援,可救援人员个个累得筋疲力尽。这时,一个勇敢的少年出现了。(课前板题)让我们喊出他的名字。(汉斯)他是怎么做的?
(二)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
1.课件出示:汉斯报了名。
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
比较两句的区别,理解“十六岁”(未成年少年),“自告奋勇”(主动要求),突出汉斯的“勇敢”。
2.一个在海边成长的孩子,知不知道海浪足以吞噬生命?一个体验过海难痛苦的人,明不明白忧心忡忡的背后是生死未卜的命运?可是,在这紧急关头,——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
3.出示说话练习: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_____地说:“_____”。
4.母亲听到儿子自告奋勇报了名,她是怎么做的?
(三)他的母亲却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汉斯,你不要去……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1.课件出示句子,自由读。
2.指名读,问:听他读,你听出了什么?(适当让学生说)
你准备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3.小结:母亲极力劝阻,你认为对吗?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谁愿意自己的亲人去冒险呢?
4.师引读。
看到狂风怒吼的海面,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课件出示)“汉斯,你不要去。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想起十年前,汉斯的爸爸、自己的丈夫在海难中不幸丧生,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
想起半年前,汉斯的哥哥、自己的大儿子出海至今杳无音讯,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
得知唯一的依靠——小汉斯将要去冒险时,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
5.望着母亲憔悴的面容,听着母亲苦苦的哀求,汉斯真的一点都不为所动吗?不——!汉斯心头一酸,泪水在眼中只打转。但他强忍着泪水,坚定地说:(课件出示)
(四)“妈妈,我必须去。您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义务。只要有人需要援助,我们就得竭尽全力帮助他。”
1.齐读。
2.汉斯说了几句话?请自由读读这四句话,把你感受最深的那句反复读。
问: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话?为什么?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细细地品读汉斯说的四句话。(学生发言)板书:品到心里读出感受。
第一句,“必须”表示坚决去救援的决心。(师板书:汉斯我必须去)
第二句,假设大家都不去的情况。(试想:假设大家都不去,情况会怎样?
第三句,去援助别人是义务。义务:道德上应尽的责任。
问:他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年,这难道真是他的“义务”?这并非他的义务,他却当作了自己的义务。)
(在汉斯心里,“义务”是什么?课件出示:只要________,就得________。
第四句,只要有人需要援助,我们就得尽全力帮助他。
4.师:危机四伏的海面,没有让汉斯退却,母亲憔悴的面容,苦苦的哀求,没能让汉斯迟疑,他还是走了!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出海救人?
小结读题:真不愧是----勇敢的少年!
三、课堂练习
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
四、本课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对勇敢有哪些更深的认识呢?让我们向文中勇敢的人们学习,尤其向年仅十六岁的汉斯学习,记住他说的话。
五、课下作业
1.抄写文中的生字及成语。
2.课外阅读勇敢者的故事,在班里开展“我心目中的勇者”故事会。
板书设计:
勇敢的少年
只要有人需要援助
就得竭尽全力帮助
这是我的义务
看了四年级上册语文《勇敢的少年》教案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