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新闻资讯 > 教育 > 四年级上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四年级上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文章,讲述了琳达一家三代人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为了让语文教师更加深动的讲解,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就和大家介绍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读6个成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难点:

  1、抓住“父亲”和“温迪”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2、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由信切入,触发情感。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封信。请听课件配音

  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 —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

  听了这封信,它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女孩捐献眼角膜的故事) 我们先来了解角膜,如果把眼睛比喻为相机,眼角膜就是相机的镜头,眼睑和眼泪都是保护「镜头」的装置。在我们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眼皮会眨动,在每次眨眼时,就有眼泪在眼角膜的表面蒙上一层薄薄的泪膜,来保护「镜头」。角膜移植可以让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重见天日,除了角膜可以移植,我们身体还有肾、心、肝等器官可以移植,可以让许多的重症病人恢复健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作家琳达·里弗斯一家的感人故事——永生的眼睛。齐读课题。这是一篇与器官移植有关的故事。

  二、速读课文,完成表格。

  1、请你们自由读读课文,四个人一小组,选出一个发言人,一个记录人,完成表格。(交流)课件展示表格内容。

  2、从表格中你看出课文讲了琳达一家人几次捐献角膜?(三次) 都是谁?(父亲、母亲、温迪)

  3、从1965年到1986年这21年间,母亲、父亲、温迪都无私的献出了角膜,让许多的盲人重见了光明,琳达的心情也从母亲去逝捐献角膜的无法理解,到心爱的女儿温迪去世时捐献角膜的骄傲自豪,她的心情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让我们走进琳达的内心——走进器官捐献者和他们的家人的内心世界。

  三、品词析句,感知琳达心情的变化。

  让我们回到1965年那个炎热的夏日,当父亲答应在母亲死后捐献主动脉瓣膜和角膜时,琳达是什么表现?谁愿意读一读课文1-3自然段,(课件:琳达的表现)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体会她的心情吗?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深爱着母亲的我无法接受捐赠母亲角膜的决定,

  使我忍不住冲着父亲哭喊——

  使我忍不住深深地责怪父亲——

  使我忍不住痛哭失声——

  四、品词析句,感知父亲的爱心。

  是谁让琳达发生了变化?(父亲)

  1、父亲对待器官捐献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从找出父亲的话,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交流)找出的是哪句,有什么感受,父亲的品质相机板书。

  2、指导朗读父亲的话。

  父亲曾平静地对我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

  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父亲愉快地说——“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而重见光明,并像你的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么美妙!”

  父亲骄傲地说——“当你得知是我的眼睛起了作用的时候,你们又会多么自豪!”

  父亲的心愿是希望能在死后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在父亲的影响下,温迪的心愿是希望死后学外公,将眼睛送给失明的人。

  五、品词析句,感知“永生”的内涵。

  当我听到温迪的心愿时,我领悟到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课件出示)

  父亲献出的不仅仅是一副角膜,还有什么?(父亲那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正是父亲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品质影响了温迪,使爱心一代代延续下去。(画爱心)

  为了别人能够见到光明,温迪愿意像外公、外婆一样在死后捐献自己的眼睛,为了别人能见到光明,琳达在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时,帮助父亲、女儿实现了他们的愿望。这是多么无私的骄傲,多么伟大的骄傲呀!三周后,琳达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信,请同学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封信。

  当我看到这封信时,我仿佛看到那两位昔日的盲人来到了温迪的家乡,并爱上了马儿,坐下描绘它们时,金发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停的挥动着,那碧色的眼睛仍旧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请你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题中的永生并不仅仅是眼睛的永生,更是一种帮助他人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精神的永生。(点课题永生)

  此时此刻,我们再来读课题,你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这是——(生读题目)

  你有什么想对琳达说的吗?请同学们写下来。

  写信,读信。

  六、拓展。

  温迪虽然离开了我们,温迪的一家只是许许多多捐赠者家庭中的一部分,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无私奉献的人们,我们来看。(师课件出示图片,播放音乐。)

  这样令人感动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生命是短暂的,它只有一次,是极为宝贵的,然而器官的捐献者们战胜了短暂,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获得了永恒,我们将从更多的人身上看到这种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精神一代代延续下去。这种精神是永生的!

  他们这样做有助于别人,有助于人类,有助于世界。这是多么令人骄傲呀!孩子们,再来读读课题,相信你们的感受会更深刻。

  虽然我们这节课结束了,但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脚步不会停下来,相信同学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同学们,下课
看了四年级上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的人还看:

1.四年级上册语文《一只贝》教案

2.四年级上册语文《雾凇》教案

3.四年级上册语文《蒲公英的梦》教案

4.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四教案设计

5.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 永生的眼睛

6.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案

2299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