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及原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及原文
《爷爷的芦笛》是语文S版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短篇小说。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这篇课文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就和各位语文教师介绍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原文
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更有趣的是,海边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
转眼间又到了苇叶葱笼的五月。强强来到了爷爷的小屋。
五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温润。海面上平静得出奇,海风带着初夏的温馨,拂过强强柔嫩的脸颊。
“爷爷,爷爷,我们做芦笛去!”
“好的,我们这就去。”
强强拉着爷爷的手来到芦苇丛生的地方。爷爷折下一片苇叶,做了一支芦笛。清脆的笛音传得很远,招引来好些海鸟,在大海边飞来飞去。强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夜晚很快就到了。爷爷说:“你先睡,今晚有潮汛,我得去查看查看。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强强说:“放心吧,爷爷,我不怕。”
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他哆嗦着下了床,刚要开门,“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不知过了多久,蒙眬中,他仿佛听到,在逐渐平息下来的风涛声里夹杂着一种奇特的声响。
啊,爷爷的芦笛!
“爷爷!爷爷!”强强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这时候,他觉得自己变得勇敢起来。强强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13自然段。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21、爷爷的芦笛
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翱翔婉转蒙胧温润温馨驱赶
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第一、二段
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不懂的句子。通过朗读,相互启发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价。
(3)听录音轻声跟读。
过渡:看到了海边美丽的景色,听到了爷爷清脆的笛音,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是否就是强强此行的收获呢?
三、精读第三、四段
1、自由轻声读这两段,想一想:“放心吧,爷爷,我不怕”与“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躯干得一干二净”这两句话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这样写,是不是前后矛盾?
2、指名说。
3、默读这两段,用“~~~~”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用“——”画出能表现强强心情的句子。
4、指名读有关句子。
5、出示
___________的环境
(1)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
(2)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3)“哗——哗——”海水一浪接一浪,永不疲倦。
(4)刚要开门,“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_________的心理
(1)强强裹紧被子,缩成一团。
(2)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
(3)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把爷爷找回来。
(4)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被窝。
自由读,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用关联词语填空
______环境太凶险了,________强强感到害怕、紧张。
______环境凶险,________强强最终能战胜了自我,变得勇敢起来。
讨论:强强为什么最终能战胜自我,变得勇敢起来?
四、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5。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一读你所喜欢的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
二、继续精读第三、四段
1、默读课文,画出你仍然不懂的语句。
2、指名说。
3、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议。
(3)听录音,轻声跟读。
4、指导背诵。
三、有感请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背诵第7~~13自然段。
板书设计:
21、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四年级下册语文爷爷的芦笛教学反思
《爷爷的芦笛》讲述了一个名叫强强的小男孩到爷爷的小闸屋渡过了一个狂风大浪之夜,逐渐地成长起来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到了“不经风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真正内含。文章语言文字优美,故事情节起伏跌宕,耐人寻味。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的特点,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 紧扣课题,整体设计
这篇文章比较长,但全文紧凑,行文优美。课题《爷爷的芦笛》既是文眼,又是全文的主线索。基于课文这个特点和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我决定紧扣课题,围绕“爷爷的芦笛声给强强什么感受”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脉落的基础上,然后进一步体会想象中的大海令强强向往,白天大海风平浪静,悠扬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快乐;晚上,大海狂怒起来,爷爷的芦笛声让强强战胜恐惧,变得勇敢起来。
二、 以读为主,读后感悟
教学前,我想通过诵读对想象中的大海,五月风和日丽的大海,夜晚狂风怒潮的大海进行感悟,并抓住每种环境下强强的心里感受对全文进行品读。只有点拨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用心地读重点句段、精彩句段、疑难句段,去感受情景,想象意境,才能真正读懂“爷爷的芦笛”的内涵。但全文内容多,第二课时时间有限,既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要渗透读的训练,还要领会文章的精神内涵,设计教学过程难度较大,不知道该从那一条主线牵引,哪一点进行切入。实际教学时我让学生在浏览全文后得出了爷爷的三次芦笛给强强的整体感受:向往、高兴、勇敢。围绕这三点再让学生深入课文具体体会,学生在读中重点抓住了环境描写的句段,围绕环境描写把握了强强的心理,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感受,渗透语言表达的训练。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用分析代替学生的读书,代替学生的自悟自得。应避免繁琐的分析,要让学生注重语言的感悟。学生通过自悟而受到情感熏陶,其效果要远远甚于老师通过分析而强加给学生的说教。
课文7至13小节是全文的重点段,也是全文的“魂”。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想通过学生的整体感悟去体会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情感的关系,理解爷爷的言传身教对强强成长的作用。所以我让学生自读时想象看到的画面,想想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由于我没解决好预设和生成的问题,这个环节处理的比较乱。学生没有先把握环境的描写,而是从强强的表现入手谈了自己的感受,虽然事前我也想到过这一点,但课堂上没有及时牵引,学生的体会不够深刻,文章的“魂”最终没有丰满起来。
现在觉得,如果直接启发学生找出描写海风、海浪凶猛的句子和强强动作、心理的句子,体会强强经受实际锻炼的情形,课堂环节会更加紧凑,语言文字的训练能更扎实,课堂也能更有实效。
总结这一课的得失,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几个方面还需努力:
1.文本解读要深透。我们常说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自悟。如果教师自身没有认真解读文本,又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进入文本,去寻找散在课文中的中心,进而去理解中心、拓展中心.
2. 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问题。学生的生成其实是学生与文本的倾心对话,学生的问题可能是琐碎的、无序的、模糊的,这就要求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继续抓住文章之魂。而教师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大环节整体牵引,可以使学生随之展开的学习有立足点,也不至于散乱。预设合理,生成也就有迹可寻。
猜你感兴趣: